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19課夾竹桃說課稿(2)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19課夾竹桃說課稿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19課《夾竹桃》說課稿3
《夾竹桃》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當代著名語言學家、散文家季羨林寫的一篇散文。這篇課文以優(yōu)美的語言、比襯的手法,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任性和花影的有趣動人,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表達了對含蓄內(nèi)秀、執(zhí)著堅韌品質(zhì)的贊美。
執(zhí)教《夾竹桃》這堂課,我想滲透這樣幾個精致語文的教學理念:
一、內(nèi)容和形式交融
既注重文本內(nèi)容的感悟理解,又注重語言形式的品析欣賞,兩條線索并駕齊驅(qū),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內(nèi)容上,抓住文章的主角——夾竹桃,抓住文章的重點段落,濃墨重彩地品讀,品出夾竹桃的形象、夾竹桃的精神以及作者對它的愛戀與贊美。語言形式上,緊緊抓住“作家卡片”的一句話——“質(zhì)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來引領(lǐng)學生細細品味季羨林先生的這種獨具特色的散文風格,從四個層次進行品味:一是詞語的內(nèi)蘊;二是雙重否定的句式表達,三是對比的段落結(jié)構(gòu),四是托物言志的寫作旨意。在教學過程中,相機自然地滲透。
二、教學內(nèi)容板塊化
學習薛法根老師的組塊教學法,把教學內(nèi)容板塊呈現(xiàn)。整個教學過程分三大板塊:第一板塊,復習導入板塊,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四個寫花的詞語,第二層次是兩個寫花的香氣的句子,第三層次是兩個自然段,由詞語到句子到段落,層層進入,切入到主要板塊。這一板塊提出了兩種學習方法,初步感受了季羨林的語言風格,提挈了文章的中心句。第二板塊,品讀第4自然段,感受夾竹桃的韌性,相機勾連略讀第3自然段,感受對比之法,內(nèi)容和形式多層交融;第三板塊,小組合作學習幻想部分,拓展想象寫話,回歸中心句。應該說,這樣的組合板塊比較清晰,又環(huán)環(huán)相扣。
三、語文味和生本味交融
我們的王曉春校長說,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有“三味”——語文味、生本味、審美味。語文應該姓‘語’,應該有濃濃的“語文”味。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知道寫了什么,還要更多地關(guān)注語言形式,知道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在這堂課中,我抓住了一些極具特色的詞語、關(guān)鍵的句子、謀篇布局上的特點,通過品析,把學生始終置放于說、讀、寫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既彰顯語文味,又同時讓學生的語言得到生長。
另外,在策略上,我是詳教第4自然段,略教第3自然段,不教第5自然段。第5自然段放手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仿三句寫幻想的句式合作寫話,進行讀寫遷移。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學生有比較充分的自主學習的空間,生本的理念較好地得到了落實。從學生的寫話成果來看,學生的想象是很豐富很精彩的。
四、學法與寫法、教法交融
這堂課上,我滲透了兩個學習方法:一是品析詞語,二是想象畫面。在第一板塊我就引出了這兩種方法,第二板塊滲透品詞法,第三板塊兩種方法都有滲透,但側(cè)重于品詞法,第四板塊側(cè)重于想象畫面的方法,這些方法的滲透都盡量與文本語言的內(nèi)容相吻合。
品析詞語是我們常用的方法,但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抓手。這篇課文中,我抓住了寫花香的兩個不同動詞、寫夾竹桃韌勁的一些詞語,特別是兩個雙重否定的詞語,引領(lǐng)學生品出詞語的內(nèi)在意蘊。其中我運用了不同的品析方法,如:“一朵花敗了,又……”那一句,用換序法,讓學生體會作者的睿智,“無日不”那句用比較法,讓學生感受課文原句的精妙,“無不”那句用拆分法,讓學生體會作者考慮之周到、用詞之推敲。通過品詞析句感受作者的語言風格。
另外,作者采用對比反襯的寫作方法來寫夾竹桃,我也采用了與之相匹配的教法,以對比式問題、對比式畫面來引導學生感受對比之寫法。
五、說話與寫話交融
語文課旨在讓學生得到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得到語言的生長。所以這堂課上,我充分創(chuàng)設了學生的語言訓練點,在感受韌性板塊,以說話為主,針對雙重否定這一寫作特色,讓學生拓展雙重否定的詞語,用“無不”造句,讓學生學以致用,聯(lián)系生活。在感受幻想板塊,以寫話為主,模仿書上的三個句式寫話,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在想象中流淌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語言溪流,獨特、靈動、曼妙,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創(chuàng)設課堂的亮點。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