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決定成功》讀后感4篇(2)
《自主學習決定成功》讀后感篇4:
在生活中,我們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奮斗目標,要制定實現(xiàn)目標的計劃,然后按照計劃一步步前進,才能夠?qū)崿F(xiàn)目標。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如果沒有目標,缺乏計劃,孩子就會失去努力地方向和動力,學習成績自然難以提高。制定計劃并按計劃學習將引領學生走上通往的學習之路。
每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學習經(jīng)歷不同,因此沒有一套適合所有學生的時間表,需要制定一份適合自己的時間表,一旦學生養(yǎng)成按計劃學習的習慣,那么到了這個時間學生自然也能安心地學習,不僅學習更有自覺性,學習效率也會更高。制定好時間表后,最重要的是嚴格按計劃進行學習,為使計劃不落空,建議每個學生把自己的學習計劃展示出來,展示出來就變成對大家的承諾,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執(zhí)行動力,加大自控程度。班主任、家長可以組織學生制定一日在校時間計劃、每周讀書計劃、或單科學習計劃。
如晨讀計劃:7:10--7:20清掃 7:20-7:40 自己看書做題 7:40--8:00和教師一起學習
放學回家學習計劃:4:30--5:00干什么 5:00-6:00干什么 6:00--8:00干什么
學生應該有自己“神圣的學習時間”,在每天的一個固定時間開始學習,這樣養(yǎng)成了習慣,一到學習時間,不用別人出催促,學生就會自己開始學習,而且一坐下來就能精力集中地學習,制定學習時間計劃表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在固定時間開始學習的好習慣。
《自主學習決定成功》讀后感的讀書筆記:
好習慣的養(yǎng)成必定伴隨著壞習慣的矯正。國際知名聽力專家拉爾夫G尼克爾斯曾指出十種不良的聽課習慣,對于指導孩子的課堂行為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認為課程單調(diào)無味
差的聽課者一經(jīng)判斷講課將是單調(diào)無味之后,就會心不在焉,而這種判斷通常不是以知識而是以無知為基礎的。
好的聽課者,即使課講得似乎很單調(diào),也會傾聽可能是重要和有用的信息知識。
2、批評講課
差:常常找講課者的岔子,也許是不修邊幅,或者聲音單調(diào),并推斷這樣的人是講不出什么重要的內(nèi)容來的。
好:清楚的認識到上課不等于時裝表演,他所追求的是觀點,思想,而不是找批評的靶子。
3、過激反應
差:由于專門注意了自己與講課者觀點不一這件事,以致于沒有聽到大部分講課內(nèi)容。
好:用腦子而不是用感情來聽課,他只是把不同的觀點記下來,以便課后向老師請教,然后繼續(xù)聽講。
4、只聽事實
差:要的僅僅是事實。認為“具體的闡述”只是他人的觀點而已。
好:想知道事實是怎樣證明原理的,例子又是如何說明概念的,論據(jù)是怎么證明論點的。他認為事實是重要的,但只有和原理、概念、論點聯(lián)系起來才有意義。
5、概括一切
差:企圖將每一堂講授的內(nèi)容通過詳細的概括硬套進一個刻板的模式,他忙于分析形式和風格而忽略了內(nèi)容。
好:按照講課者的題目和組織形式來校正自己的筆記。
6、偽裝注意
差:兩眼緊盯講課者,隨后就放松了,他們期望在課后學習的時候從課本里獲得相應的信息知識。
好:認識到每堂45分鐘的講課時獲得講課者花了幾個小時才搜集起來的論據(jù)和概念的一個機會。
7、分心
差:會因為一點點小理由,腳步聲,關門聲咳嗽聲以及鉛筆落地聲而中斷聆聽老師的講課。
好:約束自己不去理會使他分心的事,將注意力集中在內(nèi)容上。
8、僅僅選擇簡單的內(nèi)容
差:要聽懂講課者復雜的論點和思想是過于辛苦而困難的事,這話總學生要的是娛樂,而不是學習。
好:求知欲很強,想了解講課者是如何證明自己的觀點的,對于困難的,技術性的或者復雜的思想并不懼怕。
9、對于感情詞反應過激
差:聽到一些激起個人感情的詞,便會產(chǎn)生過激反應,幾乎大發(fā)脾氣,血壓升高,于是什么也聽不進去了。
好:反而更加仔細聽,以便領會講課者的要旨或論點,并了解她的偏見在哪里。
10、消費思想速度
差:思想的速度要比講話的速度快四倍左右,卻懶洋洋的聽著講課,或者利用自己的思想速度來解決一些個人問題。這樣就會使一個差的聽課者跟不上講課者,而將余下的講授內(nèi)容完全放棄。
好:利用自己的思想速度和講課過程中每一個間隙來區(qū)別論據(jù)和主要觀點,很快的概括講授的要點,預習講課者下面索要講授的要點。
《自主學習決定成功》的序言
好習慣是怎么培養(yǎng)出來的
孫云曉
父母們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么什么是好方法呢?在我看來,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兒童教育方法,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
有一位母親跟我說:“我的孩子真討厭,壞毛病太多了,不愛寫作業(yè)、貪吃零食、亂花錢、整天粘著電視,你說怎么辦呢?我都說他八百遍了,就是改不了。”
因為彼此比較熟悉,我和她開玩笑說:“你要是這樣說孩子八千遍,他就更改不了了。一位著名的兒科醫(yī)生跟我說,一句話重復三遍就是對別人的折磨。你對你的孩子重復了八百遍,孩子怎么受得了?”我建議父母們,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把你們每天對孩子說的話錄下來,錄一星期后放給自己聽聽,父母自己都會煩死。
孩子們對我抱怨說:“我媽媽真煩人,每天都嘮叨不完,她只要嘴唇一動,我就知道她要講什么,因為她天天都講一樣的話。”
我也驚訝地發(fā)現(xiàn),全國許多父母都像克隆入,都對孩子嘮叨一樣的話:別看電視了,趕快寫作業(yè)!你要是考不上好中學,怎么考得上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以后怎么找好工作?沒有好工作,你喝西北風去?等等。這樣的話說一遍兩遍還可以,說多了之后就變成一堆噪聲,只能讓孩子情緒混亂信心崩潰。這是您想要的結(jié)果嗎?
實際上,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為好孩子,也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好好學習。他學習不好一定是碰到了困難,孩子需要的是你具體有效的幫助,而不是嘮叨或訓斥。所以我給大家一個忠告——訓子千遍不如培養(yǎng)一個習慣。
其實,今天的父母已經(jīng)開始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可是為什么效果不明顯呢?我發(fā)現(xiàn),問題在于許多父母還是把習慣培養(yǎng)當成了說教的內(nèi)容,而忽略了習慣培養(yǎng)的根本途徑是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換句話說,習慣培養(yǎng)是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需要按照其規(guī)律來做才會見效。
為了給廣大父母和教師朋友以具體有效的幫助,我們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了這套(《習慣培養(yǎng)有方法》叢書。我們首先選定了擁有愛心、認真負責、尊重他人、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五個習慣,因為這五個習慣是健康人格的關鍵內(nèi)容,如果養(yǎng)成了這些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成為孩子一生幸福的保證。同時,我們對于如何培養(yǎng)這五個習慣提供了可以具體操作的詳細建議。(培養(yǎng)自我管理習慣的一冊率先出版,書名《十幾歲,決定孩子的一生》,上市當月即發(fā)行4萬冊!)一套叢書能夠在兒童習慣培養(yǎng)方面,提供如此具體的教育方案,是極為罕見的。
多高的墻多深的基。我們之所以能夠編寫這套(《習慣培養(yǎng)有方法》叢書,是因為作者大都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自2001年起,我們一直在做國家教育部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課題,即“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系研究”,現(xiàn)在又開始做習慣培養(yǎng)方面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
在這里,我愿意試著與您分享一下習慣培養(yǎng)的六大步驟,或許會給大家一些幫助。
習慣培養(yǎng)的第一步——提高認識,或者說,引導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習慣產(chǎn)生興趣。
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莫過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所謂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習慣的孩子,所謂有問題的孩子一般都是壞習慣很多的孩子。一個壞習慣可能使你喪失了良機,而一個好習慣則可能使你走向成功。
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2003年,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外語聽力成績首次計入總分。雖然外語考試要14:00正式舉行,但為了保證聽力測試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門明確規(guī)定:“考生必須在13:45前進入考場,利用這一段時間進行調(diào)試收音機和試聽等工作,13:45后禁止考生入內(nèi)。”該規(guī)定在考場紀律和考生準考證上均明確寫明,各大媒體也都在考前一再提醒。
考試當天下午,上海市某大學考點,13:45以后一連來了4名遲到的考生,而這時都已過了13:55。當老師告訴他們不得入內(nèi)時,這幾名同學當場傻眼,這才想起看準考證。他們紛紛表示沒有看清該規(guī)定,求監(jiān)考老師放行。其中一位不斷向老師苦苦哀求:“我為今年考研已經(jīng)準備了3年,我很有信心考上,老師給我一次機會吧。”一位考生邊哭邊說考官不近人情。
這幾名男生遲到的理由,有的是因為睡覺睡過了頭,有的是因為吃飯吃晚了,最主要的是他們都忽視了“13:45前入場”這一規(guī)定。據(jù)說,全國很多考點都有類似情況發(fā)生,可以說,任何對自己負責的同學都不應該有這樣低級的失誤。
上面這件讓人感慨的事情告誡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養(yǎng)成確認的習慣,否則就會有吃不消的苦頭。對于一個學生來說,養(yǎng)成確認的習慣更會終身受益。例如,平時寫完作業(yè)認真檢查,考試的時候仔細審題,與別人有約的事情要牢記在心并提前落實,等等。這樣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會好,為人處世也會受到歡迎。
讓我們來欣賞另一個故事:
1959年10月。蘇聯(lián)首位宇航員的選拔工作在全國展開。加加林從3400多名35歲以下的空軍飛行員中脫穎而出,成為20名入選者中的一員,并于1960年3月開始在蘇聯(lián)宇航員訓練中心接受培訓。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上午9時零7分,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從拜克努爾發(fā)射場起航,在最大高度為301公里的軌道上繞地球一周,歷時1小時48分鐘,完成了世界上首次栽人宇宙飛行,實現(xiàn)了人類進入太空的愿望。
當時20名宇航員在培訓,為什么加加林能脫穎而出?起決定作用的是一個偶然事件。原來,在確定人選前一個星期,主設計師羅廖夫發(fā)現(xiàn),在進入飛船參觀前,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只穿襪子進入座艙。就是這個細節(jié),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感動了他。羅廖夫說:“只有把飛船交給一個如此愛惜它的人,我才放心。”
所以,加加林的成功,得益于他良好的習慣。有人開玩笑說:成功從脫鞋開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加加林為什么成功呢?因為好習慣給他帶來好運氣,因為好習慣解放了他,他根本不需要考慮要不要脫鞋,他的文明行為已經(jīng)自動化了。也就是說,好的習慣能夠給人帶來更多成功的機會,壞的習慣往往使人在不知不覺中走向失敗。
有人會問,習慣到底是什么呢?習慣就是習以為常的行為,是一種穩(wěn)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是經(jīng)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行為、思維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們頭腦中所建立起來的一系列的條件反射。
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得更深刻更形象:好習慣是人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還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入,使他最好的創(chuàng)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chǎn)的地步。
習慣培養(yǎng)的第二步——明確行為規(guī)范。讓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
北京市史家小學的一個男孩子上課時很調(diào)皮,把任課老師惹生氣了,下課了全班同學都埋怨他,這個小男孩很懊惱,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孫蒲遠老師。
孫老師做了四十多年的小學班主任,經(jīng)驗豐富,是全國特級教師。她聽了小男孩的話,對他說:“犯了錯就認錯還是好孩子嘛。那你決定怎么認錯呢?”小男孩說:“我去給老師賠禮道歉,再給老師鞠個躬。”孫老師說:“鞠躬很好,會讓對方知道你很有誠意??墒悄銜瞎獑?試一下我看看。”小男孩直挺挺地點了一下頭。孫老師搖搖頭說:“這不是鞠躬,這只是點頭嘛,點頭道歉缺乏誠意。”那個男孩愣住了,因為長這么大,他從來不知道鞠躬與點頭有什么區(qū)別。
這時,孫老師站起來,給小男孩演示怎么鞠躬:挺胸抬頭,雙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彎曲與地面平行,再平身,這才是鞠躬。然后,孫老師讓男孩子練習了幾次,才讓他去給任課老師認錯。
孫蒲遠老師不愧是全國特級教師,她教育學生不光有耐心,還很細心,因為只有細致入微的指導,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好習慣。甚至可以說,沒有細節(jié)的指導,就沒有兒童教育。
習慣培養(yǎng)的第三步——適時進行榜樣教育。讓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產(chǎn)生親切而向往的感情。
天津社科院的關穎研究員曾與兒子難以溝通。兒子房間里貼了許多籃球明星喬丹的畫像,因為喬丹是他心中的偶像。
后來,一向不喜歡籃球的關穎,開始與兒子一起看籃球比賽了,并且收集了許多喬丹的故事,這讓兒子對媽媽刮目相看,自然親近了起來。關穎發(fā)現(xiàn),只要與兒子談喬丹,兒子就心服口服,因為他對這個偶像有認同感、親切感。
結(jié)果,借助喬丹這個榜樣的力量,全家人和諧相處,兒子也越來越可愛。
兒童時代就是榜樣時代和偶像時代,因為兒童的學習特點就是觀察和模仿。當然,兒童的榜樣和偶像并非都是名人,更多的是他們的伙伴。因此,父母和教師既可以選擇孩子喜愛的名人榜樣,也可以選擇孩子的優(yōu)秀伙伴,只要發(fā)現(xiàn)他們的某些好習慣,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力。
習慣培養(yǎng)的第四步——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
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拉施里的動物記憶試驗,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一種行為重復21天就會變成習慣性動作,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就是說,一個習慣的形成,一定是一種行為能夠持續(xù)一段時間,心理學家的測算是21天到90天。顯然,某種行為堅持的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舉一個例子,孩子洗手你就得給他訓練,不洗手就不能吃東西,只要是吃東西就必須洗手。吃飯的時候洗手了嗎?看看,你老問孩子,還老看孩子,孩子慢慢就習慣了。開始一看媽媽,就知道“哦,我要洗手”,到以后他就不用提醒了,就如現(xiàn)在我們大人早上起來洗臉刷牙,還要提醒嗎?這是習慣!養(yǎng)成了習慣就成了穩(wěn)定的自動化的行為。
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的過程,因此要訓練。做父母的都很明白,孩子小的時候容易亂,早上起來,我的襪子呢?我的鞋呢?褲子都找不到了,東找西找的,很亂。這就是沒養(yǎng)成一個習慣。
我就建議父母采取一個辦法,孩子要從小就開始養(yǎng)成一些良好的習慣。比如晚上睡覺以前,把衣服疊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學的書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開始不會,父母可以指導,演示一下,然后弄亂了讓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興趣,像軍人一樣,被子疊得整整齊齊的。
培養(yǎng)習慣需要持之以恒,但開始的一個月是關鍵時期。過了這一個月,孩子就能夠養(yǎng)成初步的習慣。所以說很多好習慣都是這么一步一步訓練出來的。
習慣培養(yǎng)的第五步——及時評估和獎懲。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有的父母對孩子說:“假期到了,這個假期你要好好把你寫字握筆的姿勢練好,開學前我要檢查。”
這種做法恐怕不行,孩子經(jīng)常管不住自己,籠統(tǒng)的要求對他們難以起作用。因此父母要把大計劃分割成很多個小計劃,并不斷地與孩子一起總結(jié)評估:今天做得好,可以獎勵1顆小星星;7天都得到小星星,可以換1顆大星星;獲3顆大星星,就可以獲得更高的獎勵。
這樣,孩子每天都會知道自己是否進步了,并期待著明天的進步。
北京有一個媽媽,兒子上五年級,寫作業(yè)磨蹭。在心理學專家的指導下,媽媽開始采取習慣培養(yǎng)的措施。
有一天,媽媽下工夫觀察兒子到底是怎么寫作業(yè)的。發(fā)現(xiàn)兒子寫1個小時的作業(yè)站起來7回,一回打開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一回打開電視看看動畫片開始了沒有,不到十分鐘站一回轉(zhuǎn)兩圈,這樣寫作業(yè)能不磨蹭嗎?
于是媽媽對兒子說,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但是我剛才給你數(shù)了數(shù),1個小時站了7回,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寫1個小時的作業(yè)站起來3回就差不多了吧。兒子一愣,想不到媽媽挺寬容的,說3回就3回。媽媽繼續(xù)說,你如果1個小時內(nèi)站起來不超過3回,當天晚上的動畫片隨便看。兒子聽了高興得不得了。媽媽又說,先別開心,有獎必有罰,如果你l小時寫作業(yè)站起來超過了3回,當天晚上的電視就不能看,包括動畫片。
母子協(xié)議達成了。結(jié)果是5天下來,兒子3天做到了,1小時寫作業(yè)站起來不超過3回,興高采烈地看了動畫片。但是有兩天忘了,一到了6點鐘就急,因為不能看動畫片,怎么央求媽媽也不讓看。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孩子就這樣慢慢地變化了,一想到1個小時只能站起來3回,就會慢慢地控制,并用爭取晚上看動畫片來激勵自己。就這樣,經(jīng)過三個月的訓練,這個孩子終于養(yǎng)成了專心寫作業(yè)的好習慣。
我覺得這個媽媽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媽媽。我從她的成功經(jīng)驗中,總結(jié)出了習慣培養(yǎng)的基本方法——加減法,也就是說,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你想讓孩子養(yǎng)成什么樣的好習慣,就千方百計讓他把好的行為不斷地出現(xiàn),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多,好習慣越牢。我們可以借鑒這個做法,就是給孩子一個可以接受的過程,讓他們慢慢地把壞習慣改掉。
用遞減法減去孩子的不良習慣,就像戒毒。有一年,我到阿姆斯特丹去訪問的時候,在大街上發(fā)現(xiàn)有的店里賣毒品。我很奇怪:全世界都在戒毒,你們怎么賣毒品呢?荷蘭人說,我們是賣給那些戒毒的入的,他戒毒一下子戒不掉,我們允許他們微量吸毒,憑一個證,可以來買點兒,讓他逐漸減少。這就是遞減法。
我想這是很有道理的。壞習慣就和毒癮差不多,一定要用遞減法去矯正,就是說他的壞行為比原來次數(shù)減少,就可以容許他甚至獎勵他,一次比一次少,直到成功。
習慣培養(yǎng)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環(huán)境或風氣,讓家庭生活和學校環(huán)境乃至社會風氣成為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支持力量。
什么叫良好的環(huán)境和風氣?還是講北京市史家小學的案例,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北京史家小學學生的文明習慣之所以好。與良好的校風有密切關系。他們的做法使我很感動。這個學校種的杏樹很矮,一年級的學生伸手就能抓住,但是沒有一個人隨便摘杏。現(xiàn)在杏樹換掉了,換成了柿子樹。秋天,紅紅的大柿子壓彎枝頭,也沒有人伸手去摘。是學生們不知道柿子好吃嗎?顯然不是,北京的孩子都知道柿子很好吃。他們不隨意摘取是因為心中有榮譽感,你不摘是好學生,我也不摘,我也要做好學生。最后豐收的時候摘下來,低年級一人一個,高年級兩人一個,分不過來,就這樣分了。多有挑戰(zhàn)性啊!習慣的養(yǎng)成,是有很多現(xiàn)實的體驗機會的。
好的家風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好的校風就是好的校園環(huán)境。非常神奇的是,好環(huán)境好習慣的影響力具有遷移性。也就是說,在某個方面做得好,有可能在另一個方面做得也好。有一次,這個學校的老師帶學生去看電影,有1000多個人。以前,每逢學生場總是亂哄哄的,可這次已經(jīng)入場5分鐘了,卻沒有聲音。放映員很奇怪,還以為人沒來呢,其實學生們早就坐好了,正安安靜靜地等待電影開始呢。這就是習慣的魅力。
史家小學的故事耐人尋味,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需要注意,一定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因為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比方說家里人都不能罵入,孩子如果罵人,全家人都不理他,就是好的環(huán)境。
家里有個學生,就需要家庭成為書香之家。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父母千萬別打麻將。有的父母邊嘩啦嘩啦打麻將,邊說:“兒子,好好學習啊,考北大、考清華。”他能立下遠大志向嗎?
再比方說你老在家里看電視,韓國電視劇一集接一集地看,看得淚水漣漣,你還說:“孩子,別看電視,你要好好學習,寫作業(yè)去。”你說這孩子能專心學習嗎?
你知道孩子這個時候都怎么辦嗎?你看電視他不敢過來,但是他想看,他就把門開個縫兒,耳朵豎得尖尖的,用耳朵聽電視,這多累呀!所以說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這個時候怎么辦呢?孩子不在家的時候你盡可以看電視,或者孩子睡覺了你再看電視,孩子學習的時候你最好別看電視。你是個大人都控制不了,孩子還那么小,他更抵抗不住誘惑了。沒有好的環(huán)境,就很難培養(yǎng)好的習慣。
培養(yǎng)習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這并不是說習慣培養(yǎng)不起來,是你的方法不到位。習慣的培養(yǎng)是門科學。那么習慣培養(yǎng)的原則是什么呢?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習慣培養(yǎng)的目標是什么呢?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來解放孩子的大腦。讓孩子從一些低級的、束縛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比方不磨蹭,不言而無信,不做一些低級趣味的事情,要使孩子生活得很有情趣、很有意義。
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也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有些習慣孩子比大人形成得早,像環(huán)保,我們就要向孩子學習,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而且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老師跟孩子的關系越好越有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這樣才有親和力,才使孩子親其師信其道。
習慣決定孩子命運,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培養(yǎng)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從培養(yǎng)行為習慣做起。我們抓住行為習慣培養(yǎng)這個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條途徑。這就是我們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務。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兒童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我們通過培養(yǎng)好習慣來締造孩子的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