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經濟的重慶學術論文發(fā)表
關于經濟的重慶學術論文發(fā)表
經濟包括著人類的生產、儲蓄、交換、分配的各項活動;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關于經濟的重慶學術論文,謝謝你的閱讀。
關于經濟的重慶學術論文篇一
中國經濟復蘇與宏觀經濟調控
【摘要】中國經濟近期呈現明顯的企穩(wěn)回暖趨勢,但其基礎并不牢固。而積極的宏觀經濟政策已經實施半年,在中國經濟復蘇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著眼長遠,在充分肯定取得的巨大成績的同時對中國經濟未來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到充分估計與準備,提升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本文從經濟學分析的角度,對中國的宏觀經濟發(fā)展的潛力及前景,當前的宏觀經濟運行態(tài)勢以及當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重點分析,為下一步宏觀經濟政策選擇與調控提供參考。
【關鍵詞】 經濟復蘇 市場規(guī)模 價格體系 宏觀經濟調控
一、中國經濟發(fā)展前景分析
中國經濟不管是在全球范圍還是從自身發(fā)展進程角度,其長期發(fā)展?jié)摿颓熬按_實值得我們充滿信心。從全球范圍來說,中國經濟與發(fā)達經濟體相比,有新的經濟增長點,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生產力的潛力較大,工業(yè)化、城市化擴展空間也很大。同時,中國經濟已經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和體制條件,具備實現經濟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和空間。從自身發(fā)展進程來說,中國經濟尚處于起飛階段,進一步發(fā)展空間巨大,而且中國經濟具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市場規(guī)模,這樣的市場規(guī)模將為中國技術持續(xù)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提供基石和可能,以保證中國經濟的長期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前現代社會,市場規(guī)模作為技術發(fā)展的關鍵因素使中國經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雖然在工業(yè)革命之后,數學模型以及可控試驗等科學技術的出現使規(guī)模在技術進步中的優(yōu)勢消失;但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技術進步與技術的應用必須以需求為支撐,隨著技術應用中累計規(guī)模效應逐步被即時規(guī)模效應所取代,市場規(guī)模的大小正成為新技術需求大小的關鍵因素,市場規(guī)模又將成為未來技術進步的關鍵因素甚至是決定性因素之一。所以,不管是外部環(huán)境比較還是自身條件分析,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潛力和前景是非常樂觀的,但要想將潛在的優(yōu)勢和潛力轉化為現實優(yōu)勢與能力,特別是在當前國內外條件下,阻礙因素也非常多。
二、中國經濟運行態(tài)勢分析
中國經濟此次下滑是近二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雖然有世界金融危機的外部因素影響,但中國經濟自身經濟增長過程中積累的問題等內部因素更是不能忽視。中國經濟從2003―2007年經歷了連續(xù)五年的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增長使中國經濟規(guī)模和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也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從宏觀經濟數據上看,集中體現在中國經濟的“失衡”――投資與消費的失衡、內外需的失衡、產業(yè)結構的失衡、經濟增長與居民收入增長的失衡等,中國經濟增長過多的依賴投資、出口;但從更深層次上說是結構性問題,主要在于經濟中配置資源的價格信號被嚴重的扭曲。
根據經濟學理論,市場之所以能實現合理配置資源,就在于其價格的調控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價格都能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只有在充分競爭下形成的均衡價格才能實現,計劃經濟下的計劃價格體系就是因為其由人為因素確定,無法通過自我調節(jié)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阻礙了我國經濟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雖然進行了深入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但長期以來,為保證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不管是利率,還是能源、土地和各地方政府的各種優(yōu)惠政策,中國的投資成本一直非常低。這不僅導致大量的資源被用于投資,從而減緩了居民收入增長的速度(1995―2007年,扣除通貨膨脹后,經濟總量增加2.5倍,政府財政收入增加了5.7倍,而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才增加1.2倍);而且,由于我國金融體系缺乏效率,投資整體可以在較低的水平上重復進行建設,導致我國的大量投資應用到最有效率、最能給中國帶來經濟發(fā)展的領域,造成社會資源配置的低效。中國的出口領域的情況也是類似,匯率管制以及各種稅收優(yōu)惠政策,導致部分出口行業(yè)的規(guī)模超過了應有的水平。中國大部分出口企業(yè)技術含量低,出于下游產業(yè)鏈,其贏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非常脆弱,資源也沒有被用到更有效率的地方。這種扭曲的價格體系,結果就是老百姓補貼投資、補貼出口,導致居民收入增長遠遠低于經濟增長,產業(yè)結構不合理,經濟結構必然會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中國經濟自然出現“失衡”現象。
三、中國經濟復蘇與宏觀經濟調控
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很多問題會被所取得的巨大成績掩蓋。此次危機的爆發(fā),使政府、學者、專家都有機會冷靜地思考我國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多年所積累下來、影響經濟進一步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所以,在初期就有人提出“借危機、促改革”的想法,但這種聲音很快就被經濟刺激計劃的聲音所淹沒。因為,中國當前的許多現實問題確實需要經濟保持比較高速度增長來暫時解決或緩解,比如失業(yè)問題。所以,我國政府在面臨經濟危機時,果斷地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組合拳,這對恢復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起到了非常巨大的積極作用?,F在也確實看到經濟回暖的種種跡象,如股市回暖、樓市回暖、消費特別是汽車消費增長態(tài)勢良好,外匯儲備穩(wěn)中有升達到2.1萬億美元等。但我們更需要做的是保持頭腦清醒,經濟學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方案,也不可能有免費的午餐,其實任何危機的解決方案都會有后遺癥,而且有的可能是很大的問題。從經濟學分析的角度,當前我國經濟宏觀調控政策可以緩解短期內的部分矛盾,但對于解決中國經濟中存在的長期根本性問題幫助不大,同時還必須看到可能帶來或加劇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此輪通貨緊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供需失衡,內外需求不足導致經濟下滑,治理的一個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擴大需求。對于外需,我們采取的穩(wěn)定匯率、稅收優(yōu)惠的政策在世界經濟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對整體需求拉升的作用將會非常有限;而擴大內需,采取的是通過投資和產業(yè)刺激計劃來間接提高收入,以提高消費需求,但這卻面臨一個較大的風險,積極的政策會首先體現在供給上有更大的提高或至少保持不變,2009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透支同比增長33.5%,這個速度比2008年同期還快7.2個百分點,如果需求不能實現我們預計的有效恢復,產能過剩將會更加嚴重,供需失衡是否會更加突出?是否會帶來后期更加嚴重的通貨緊縮?這也是短期內必須做好充分準備要應對的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第二,在積極的經濟刺激政策和宏觀管理體制下,一方面會使銀行為急于完成放貸任務,使項目控制不嚴,影響效益(據報道,由于國外市場的不景氣,某出口企業(yè)企業(yè)主在打算放棄銀行授信貸款的情況下,由于銀行增加信貸的需求,致使他最后不得不申請,其獲得信貸資金后便轉移到另一家銀行的企業(yè)賬戶上,最后流入股市)。另一方面因為過多的貨幣供給會使原本不應該投資的項目獲得資金支持,在經濟達不到預期的恢復或增長速度時,由此形成了大量的銀行壞賬、死賬。而且,中國商業(yè)銀行經過上次股份制改造之后,不可能再享受當年剝離不良資產的免費午餐了,因政府積極政策產生的銀行壞賬、死賬嚴重影響了我國未來的金融安全和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三,部分地區(qū)可能因為經濟刺激的需要,減少了對環(huán)境保護審批等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保證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視。如前段時間就報道過現在有地區(qū)存在簡化環(huán)保審批環(huán)節(jié)的現象,原來大概需要三個月審批,現在能夠一個星期內完成,使環(huán)保審批環(huán)節(jié)不能發(fā)揮應有的效果,這樣是否會使環(huán)境問題更加突出?
第四,經濟刺激計劃中相當部分經濟成果將會歸屬于政府,而據報道,中國目前76%的資產是政府擁有,民間只有不到24%。是否會使居民收入增長低于經濟增長的情況更加惡化,使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問題更加突出呢?
第五,如果繼續(xù)使用積極的經濟政策,為提高稅收來緩解財政赤字的壓力,可能會使原本突出的部分行業(yè)壟斷利潤的問題更加突出。如當前的中國成本油價格問題,公眾對其價格形成機制充滿質疑,一方面成品油價格機制不能真實按照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定價,具體體現在價格機制對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十分敏感、而對價格下調十分遲鈍或無動于衷;另一方面部分政府機構、專家及媒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曖昧,今年6月的第一次價格上調的前幾天,發(fā)改委某官員在媒體上公開表示近期不會漲價,這不僅不會改變未來民眾對價格上漲的預期,而且還嚴重影響中國政府機構的公信力。而在6月30日最近一次價格上調、外界普遍質疑中國油價高于美國的事實時,面對質疑,石油系統(tǒng)的某位“權威人士”很快拋出一份清單作為回應,其中,巧妙地選擇比較對象、選擇稅率,并偶爾犯個概念性的“小錯誤”,最終得出一個“中國油價比美國低”的“權威”結論,這種結論除挑戰(zhàn)國內國民智商、損害政策的權威之外,沒有任何的意義和價值。中國的成品油價格不是不能高于美國水平,而是按照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成本、稅金和適當利潤的定價模式,確實難以做到明確界定和公開透明,也不能夠令人信服的解釋中國成品油價格在國內現有的國民收入和經濟發(fā)展水平下高于美國成品油價格的事實,這種不能以真誠的態(tài)度面對民眾的“政策解釋學”無疑將會嚴重損害政策的權威和政府公信力。其實,在關于中國高房價的原因的爭論中,也出現類似情況。揭露背后的問題往往比衡量問題本身更具有意義,大家如此爭議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行業(yè)都與政府的收入有直接的關系,如2009年6月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近兩成,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燃油稅。中央政府剛要決心治理的壟斷行業(yè)利潤問題,卻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肯定會被較長時間擱置,這對長期經濟發(fā)展以及整個社會公平不利。
第六,從前一階段經濟刺激政策實施效果來看,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不久前有專家預測,上半年7萬億新增貸款中保守估計有超過20%的流入到股市、房市等非實體經濟領域,導致在經濟還未出現強勢回暖的情況下,股市、房市價格大幅上漲,部分地區(qū)的房價甚至超過了2007年10月左右的歷史最高水平,與之相對應的實體經濟層面并不太理想,大量的資金仍然流入到大型企業(yè),而在經濟復蘇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中小企業(yè)“貸款難”問題并沒有因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得到多大的改善。所以,在外需下降20%的情況下,內需增長不明顯,2009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1%,CPI降1.1%,這個增長速度雖然不算低,但與我國經濟刺激力度相比效果不算好。資產價格脫離經濟基本面的高漲可能會帶來很多問題,如果形成的資產泡沫破滅,將來必然嚴重破壞經濟運行,經濟必然再次進入衰退;即使不破滅,資產價格非正常上漲將會扭曲市場的價格結構,給市場發(fā)出錯誤的價格信號,可能誘導原來實體經濟領域的資源流入到股市、房市,影響經濟的正常運行。同時,也會帶來社會財富逆向分配效應,惡化社會分配的不公平,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問題;更糟的可能出現資產價格傳導到其他領域,導致在經濟恢復前價格大幅上漲,從而形成滯脹,中國經濟將陷入兩難的境界,政策選擇的余度更小,經濟復蘇會面臨更大的困難。
中國經濟潛力與前景巨大,按照上半年經濟增長態(tài)勢,中國經濟今年“保8”應該沒有問題,我們并不是要否定所取得的成績,只是我們在充滿信心的同時,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要做到充分估計與準備,要更關心經濟增長的質量。只有認識到可能出現的問題,才能防患于未然。直面問題、治理問題重要的是從問題的本質出發(fā),對于此次危機中暴露出來的阻礙我們經濟長遠發(fā)展的根本問題,要著眼長遠,“借危機、促發(fā)展”,“深化改革、理順價格體系、優(yōu)化資源配置、解放生產力”,充分利用市場規(guī)模、制度等方面的優(yōu)勢,在使中國經濟迅速企穩(wěn)回暖的同時,夯實經濟基礎,使中國經濟保持長期穩(wěn)定、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林毅夫:中國經濟專題[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 陳佳貴:2009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3] 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 郭宏寶:財政政策:遵守規(guī)則還是相機抉擇[J].當代財經,2005(6).
[5] 李永軍、周達軍:自動穩(wěn)定器與相機抉擇:財政政策宏觀調控機制的權衡與完善[J].財貿經濟,2007(5).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關于經濟的重慶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