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哲學論文 > 中國哲學 >

淺析孟子行政倫理思想探微(2)

時間: 熊建文1 分享

  二、民生觀:“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
在以自然經(jīng)濟為主的社會里,土地就是百姓賴以生存的根本。對此,孟子指出:“民事不可緩也。……民之為道也,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為不為己。”(《孟子·滕文公上》)孟子主張給民以足夠維護其生活的“恒產(chǎn)”。恒產(chǎn)就是固定的產(chǎn)業(yè),當時主要指土地和園宅。也就是說,假如百姓的最低生活都無保障,他們就會為了活下去而不擇手段,天下就會大亂;只有滿足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們才有可能安居樂業(yè),統(tǒng)治者也才有可能治國安邦,否則,社會將動蕩不安,“此為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孟子·梁惠王上》)。為此,孟子構建了一個理想的制度:“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蔬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孟子·梁惠王上》)使百姓有五畝之宅,百畝之田,不違農(nóng)時地進行耕種。切實保障人民的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的生存狀態(tài),物質是決定意識的條件,只有具備了“五畝之宅”、“百畝之田”這樣的物質基礎,才能很好地“謹癢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義”(《孟子·梁惠王上》),使人民精神上具有堅定道德信念的“恒心”。
孟子認為“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這就是說沒有固定的產(chǎn)業(yè),民眾就沒有了生產(chǎn)積極性。他肯定了人們解決吃飯穿衣問題的正當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切身利益。在民眾溫飽問題解決之后,孟子進而提出了發(fā)展教育,提高民眾的道德和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問題。不斷解放生產(chǎn)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要重視保護人民的合法財產(chǎn),這樣才一有利于提高民眾的社會歸屬感,激活民眾積累財富的沖動,激發(fā)民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只有逐步實現(xiàn)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進而才能保證社會長治久安。
三、政績觀:“樂民之樂”、“憂民之憂”
2008年“兩會”閉幕后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答記者問時說:“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這顯然是孟子的“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思想的當代發(fā)展。孟子認為,“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優(yōu)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國君要想使百姓尊愛自己,歸服自己,必先愛民;憂民之憂,樂民之樂;胸懷天下,關注民生。首先,孟子為統(tǒng)治者總結了治國的基本準則,即“得民得天下”。他說,商湯以七十里、周文王以百里而成為天下王者,是由于“以德行仁”而得民;相反,“萊封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天下矣”(《孟子·離婁上》)。就是說,得民是江山易手、朝代更迭的根本原因。其次,孟子進一步指出,得民的關鍵是得民心。他說:“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這里指出民心向背直接關系到政權的興衰成敗。最后,孟子認為得民心的關鍵是君主與民同憂同樂。他說:“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孟子·離婁上》)具體就是“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君主只有不斷滿足民眾的欲望和需求,與民同憂同樂,才能得到民眾的擁戴和支持。
孟子認為“民”為國之本,“得斯民,斯得天下矣”。唯物史觀也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推動者。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如果沒有人民的積極參與和廣泛支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這正是孟子重民思想以及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民主精神的凝煉與升華。人民是主體,各級領導干部切不可以救世主、領航人自居,應時時刻刻牢記“樂民之樂”、“憂民之憂”。這也是我們的宗旨一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客觀要求,事事走群眾路線,處處為群眾著想,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胸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責任心,才能得到群眾的擁戴,否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能取得成功。
19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