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飾文化論文(2)
首飾文化論文
首飾文化論文篇3
試談我國珠寶首飾文化的現狀
摘 要: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也是一個文化大國,我國的珠寶首飾不僅與藝術分不開,更與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息息相關。本文對珠寶文化的的內涵作出了簡單的概括,對珠寶文化的研究內容作了詳盡的分析,論述了珠寶與傳統(tǒng)文化各個方面的千絲萬縷的聯系,從而為促進珠寶首飾文化健康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珠寶;首飾;文化;內涵
一、前言
珠寶文化,與其它文化分支一樣,是珠寶與文化的聯姻,即珠寶中所蘊含的人類文化以及珠寶在文化領域的使用狀況。換句話講,珠寶文化是指在珠寶由于被人類認識使用,而使其內部所蘊含的有關人的宗教信仰、哲學思維、審美情趣、道德情操、價值觀念以及珠寶與政治、經濟、風俗習慣的關系的總稱。而珠寶首飾文化與珠寶文化的內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是用珠寶作為原材料所制作的首飾蘊含的的文化內涵[1]。
二、珠寶首飾文化的研究內容
珠寶首飾文化的研究內容,是研究珠寶與文化的各側面之間的關系。因為文化包括哲學、宗教、政治制度、道德倫理情操、審美趨向、語言文學、藝術、風俗習慣等,故珠寶文化主要涉及:珠寶與宗教、珠寶與美學、珠寶與道德情操、珠寶與文學、珠寶與政治經濟的關系等多種因素[2]。
1.珠寶首飾與政治
珠寶首飾以其珍貴、稀少、美麗,自古便是帝王追求的寶物。在國內,帝王將珠寶作為對功臣的賞賜。在國家之間的交往中,它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小國向大國進貢,大國又賜予小國。當然,一些陰謀詭計的背后,也常有珠寶作為后盾。和氏璧的歷史源遠流長,圍繞它曾發(fā)生過一幕幕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另一方面,珠寶業(yè)的發(fā)展也與政治有極大的關系。每當國家政局安定,經濟繁榮時,文化藝術就會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從我國玉雕工藝發(fā)展看,其繁榮時期有商周、漢、唐宋,明清等朝,而在這些朝代中又都是處于國力強盛時。反過來講,珠寶業(yè)的發(fā)展繁榮程度也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發(fā)展狀況的映射。
2.珠寶首飾與宗教文化
珠寶首飾最初為人類利用似乎是一個神學問題,即萬物有靈的觀念,使早期人類開始佩戴珠寶,并希望所佩戴的飾物能給自己帶來好運。隨著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原始的神崇拜發(fā)展成系統(tǒng)的宗教。不管宗教的類型如何,教義有何不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有自己至高無上的保護神,有理想的未來世界。珠寶與宗教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珠寶價值昂貴,珍稀少見,故常被宗教描述為自己理想王國中隨處可見的東西;二是珠寶至純至潔,故常被用來當作獻給神的祭禮。三是珠寶光芒四射,異彩紛呈故常被用來作為神的飾物。佛像大多用七寶嚴飾,渾身披掛珠串;四是宗教的神偶或與神有關的靈物常被世人制成珠寶首飾佩戴,作為護身符,如龍風麟龜、十字架、觀音菩薩等。
3.珠寶首飾與人的道德情操
珠寶首飾與道德情操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們以珠玉的某些性質來類比人的道德;二是珠寶常被作為傳遞情感的媒介。中國古代以珠玉為寶,尤其對玉傾注了無限的感情。后世之為正義事業(yè)而犧牲者必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自勉,以玉為純潔高尚的化身。謂人之心地純潔,一塵不染曰“一片冰心在玉壺"。在我國古代,珠玉常被青年男女作為傳遞愛情的信物。如《詩經・衛(wèi)風・木瓜》日:“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木桃,報之瓊瑤。匪極之,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4.珠寶首飾與文學
珠寶首飾以其美好的品質,一直為人們所稱道,并編撰出許多有關珠寶的神異故事,以至于在文學作品中出現珠寶是司空見慣的事。文人司馬彪詩曰:“玉出閥風側,珠生南海濱,奕奕不周阪。蘇桂揚其芬”。志怪小說中,也有許多關于珠玉的神話故事。如《白澤圖》日:“玉之精名日委然,如美女,衣青衣。見之以桃戈刺之而呼其名,則可得也。夜行,見女戴燭入石,石中有玉也。”充分說明了在我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中珠寶首飾所代表的非凡意義。
5.珠寶首飾與美學、雕刻藝術
珠寶首飾首先作為一種物質形態(tài)的存在,不管是自然形態(tài),還是經過人工雕琢,它們都是有形的,或為簡單的幾何線條,或為繁雜的圖案,其中都蘊含著形式美的因素。整齊一律、平衡對稱、符合規(guī)律及和諧規(guī)律,都可以在珠寶首飾外在形式中得到體現。如由大小、顏色完全相同的珍珠串成一條項鏈,就體現了整齊一律的美;若一串項鏈的珍珠是從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構成中間大、兩側小的排列方式,就是符合規(guī)律和平衡對稱的體現。除了形式美之外,珠寶首飾的色彩也要體現色彩美,純要純至極點,雜要雜得恰到好處。中國人既喜歡濃綠的翠、純白的玉,也喜歡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翡翠,五色花紋纏護的瑪瑙。在色彩利用這一點上,中國的俏色玉雕可以說是色彩美學的精華,一件件作品都匠心獨運,令人嘆為觀止,猶如立體的繪畫,栩栩如生呼之欲動。這些精美絕倫的珠寶首飾作品彰顯著美學和雕刻藝術的精湛水準。
6.珠寶首飾與中醫(yī)文化
我國最早的地方志《山海經》中就對某些珠寶玉石的藥用價值進行了論述。到明代,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巨著中專列金石部敘述具有藥用價值的金屬和寶玉石的藥性。如玉具有防腐、除胃熱,潤心肺,助聲喉,滋毛發(fā),除面身瘢痕(即美容)等諸多功效。在悠久的中醫(yī)文化中,都有著珠寶首飾的痕跡。
三、珠寶首飾文化的特點
文化具有五種特性,即民族性、地域性、階級性、世界性和歷史性,珠寶首飾文化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珠寶文化也必然有這幾種性質。珠寶文化的民族性是指不同的民族對某一類型的珠寶有特殊的偏好,有自己民族的特點。例如我國的苗族愛銀制飾品,藏族喜歡珊瑚和綠松石,而我們漢族較喜歡白玉和翡翠。
珠寶文化的地域性是指生活在不同區(qū)域的社會人群的珠寶文化特點不同。大的區(qū)域我們可以籠統(tǒng)地稱為東方、西方。西方人的珠寶有粗獷、棱角分明,色彩明快、豪華的特點;東方人的珠寶有含蓄、柔和、自然、簡練的特色。珠寶文化的階級性指在階級社會中,由于政治經濟地位的不同,造成珠寶的使用具有明顯的階級性,一般被富人階級所享有,有的朝代還將禁止平民使用珠寶寫進法律條文中。
珠寶文化的世界性是指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著對珠寶的共同愛好,所佩戴珠寶的部位也大致相同,主要是發(fā)際、耳垂、脖頸、手指、手腕等部位。另外也指各民族的珠寶文化交流。珠寶文化的歷史性指珠寶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有它形成發(fā)展的過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內容。比如,我國的早期人類山頂洞人,將獸牙、貝殼、卵石當作珠寶;黃帝之后,很長一段時間以珠、玉、金、銀為珠寶;到了今天,五顏六色的各種珠寶首飾已被國人所接受,并有逐日漸增的趨勢。充分了解我國珠寶首飾文化的內涵,不僅對珠寶專家們的藝術品鑒有著促進作用,對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大眾審美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功效。因此,我們不僅要使用珠寶首飾,更要懂珠寶首飾所蘊含的文化。
參考文獻:
[1]何坦野。試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類型.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0(4):51~54
[2]陶中一。中國珠寶首飾文化及其在市場營銷中的應用:[碩士學位論文].廣西:桂林工學院,2008
猜你喜歡:
4.珠寶市場營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