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珍惜的經(jīng)典故事(2)
關于"照鏡子",我又不得不提到日本,雖然我是如此的記恨國齒家仇不愿提他們,但人家就是厲害,"魔鬼訓練"是他們創(chuàng)造的,也就是說,"照鏡子"是他們的發(fā)明,可當我們的國人還在爭論"照鏡子"是不是太女人太"那個"、不愿站到鏡子前仔細審視自己、自認很清楚自己幾斤幾兩的時候,人家"小日本"(其實小日本已經(jīng)不小了,撇開經(jīng)濟發(fā)展不說,平均身高已經(jīng)超過了我們。中國人哪,得加把勁)的青年已經(jīng)開始花上一筆錢去調(diào)查所或偵探社,委托別人專門調(diào)查自己,然后讓別人告訴自己是怎樣的人,以便真正把握和確認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或是讓情人和朋友了解自己。
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這就像中國老百姓常說的"忘了你姓什么啦"一樣,其實,這不僅是人們常常存在的一種誤區(qū),而且往往也是人類難以超越的人性的弱點。一盞燈可以照亮周圍的空間,卻恰恰會留下燈下的黑暗。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先認識外部世界,然后才開始認識自身,個體的自我意識是青春期逐步確立和強化起來的。在此之前,他對自己即使不是渾然不知,也是懵懵懂懂,無怪乎早在古希臘時戴爾菲城的神廟大門上就鐫刻著"認識你自己"的警言。
正因人有此劣根性,就需要經(jīng)常被提醒、點撥。日本青年請調(diào)查所給自己進行調(diào)查,不乏是聰明之舉,如請研究成功學、心理學或成功訓練導師給你"把脈",同樣會獲益匪淺。
美國從事個性分析的專家羅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辦公室接待了一個因自己開辦的企業(yè)倒閉、負債累累、離開妻女到處流浪的流浪者。那人進門打招呼說:"我來這兒,是想見見這本書的作者。"說著,他從口袋中拿出一本名為《自信心》的書,那是羅伯特許多年前寫的。流浪者繼續(xù)說:"一定是命運之神在昨天下午把這本書放入我的口袋中的,因 為我當時決定跳到密西根湖,了此殘生。我已經(jīng)看破一切,認為一切已經(jīng)絕望,所有的人(包括上帝在內(nèi))已經(jīng)拋棄了我,但還好,我看到了這本書,使我產(chǎn)生新的看法,為我?guī)砹擞職饧跋M⒅С治叶冗^昨天晚上。我已下定決心,只要我能見到這本書的作者,他一定能協(xié)助我再度站起來?,F(xiàn)在,我來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這樣的人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