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話》讀書感悟作文范文10篇(2)
《多余的話》讀書感悟范文六
前些日子,我親眼目睹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瞿秋白烈士曾經工作過、生活過以及關押和就以的地方,同時翻閱了他的絕筆之作--《多余的話》,可謂思緒萬千,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在“滅絕的前夜”,已經沒有了生命的最后退路的瞿秋白,并沒有停下他的腳步,他有很多話要向世人交付。在汀洲監(jiān)獄里,他沉思,梳理著自己短暫的人生歷程,訴說自己的追求,自己的苦惱,自己的留戀…寫下了《多余的話》。
可是從他的整篇文章里,卻讀不出任何的怨恨,有的只是對自己的悔恨,更沒有一句否定革命和斗爭的話語。把想說出來的都說出來,毫不在意后人如何看。包括自己曾經的信仰,也歸罪于自己人格懦弱和“無政府主義”殘留下的惶惑。瞿秋白對自己無情的自我剖析,把他真實的心路歷程展示在世人面前,可謂世上敢于直面自我的磊落勇者。他為我們留下了這樣冷靜、坦蕩的遺作,是何等的超俗脫塵!
《多余的話》是一個真正共產黨人靈魂深處的剖析。全篇都是在自我批評,而且能把自己袒露在世人眼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能不求原諒要求公正的判決,若是常人,只會選擇不辱自己最后的名聲?!抖嘤嗟脑挕废蛉藗冋故玖琐那锇椎膬刃氖澜?,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立體的、多重色彩的介于文人和革命領袖之間,在鄉(xiāng)紳思想和馬克思主義間掙扎,在求索生命的意義旅途中孤獨徘徊的瞿秋白,最后還要為自己的有限生命的結束負責。他的偉大之處在于他敢于對自己的靈魂作剖析,曾說過“嚴格地講,不論我自由不自由,你們早就有權利認為我也是叛徒的一種”的話,這的確容易讓人誤解……在我們看來,《多余的話》這篇文章,是一種對自己靈魂的洗滌。 如果不寫那些話,他的烈士頭像光芒萬丈,作為中國紅色革命兩度最高領導人,他很清楚這一點,但是他寫了寧可被視為“叛徒”而“歸罪”,不愿被人視為“英雄”而欽佩。對我們而言,他沒有像顧順章向忠發(fā)那樣貪生怕死出賣戰(zhàn)友,而是做了深刻的“罪己”解剖。他曾說過:揭穿假面具是最痛快的事情,不但對于動手去揭穿別人的痛快,就是對于被揭穿的也很痛快,尤其是自己能夠揭穿。
《多余的話》是一個真正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的氣概。瞿秋白臨刑前曾寫下“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的絕命詩。說了“人之公余,為小快樂;夜間安眠,為大快樂;辭世長逝,為真快樂。”臨刑沿途用俄語唱著他自己翻譯的《國際歌》和《紅軍歌》。到了槍決地還對行刑者說:“此地甚好。”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萬歲!”年僅36歲。然而,是那場可詛咒的又顛倒了黑白,甚至連他的夫人也受到打擊。后來,中央紀委還專此成立調查組,對瞿秋白被捕就義進行復查,后指出:瞿秋白被捕后拒絕勸降,堅持了黨的原則,保持了節(jié)操,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此時他的崇敬,不是因為他的政治的頭銜,而是他偉大的人格力量。面對生死抉擇,能如此坦然,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多余的話》是一個真正共產黨人顧全大局的夢想。瞿秋白至死都懷著一個文學夢。因為“顧全大局”而一直拖延下來,“著實違反了”他的“興趣和性情”。瞿秋白有自己的文學夢,但他還是“為了顧全大局”,把他的夢“拖了下來”,直到被押赴刑場。這是一種怎樣高尚的品質呀!讓瞿秋白無奈的,還有體力上的感覺:每天只要用腦到兩三小時以上,就覺得十分疲勞,或者過分的畸形的興奮,以致于不能睡覺,腦痛……冷汗。整整十年除卻躺在床上不能行動神志混沌的幾天以外,他的腦筋從沒有得到休息。當瞿秋白整理好行裝,準備跟隨中央紅軍進行長征時,卻被命令留守江西。他又一次選擇了服從,去迎接死亡……
《多余的話》是一個真正共產黨人崇高理想的追求。全文描繪了瞿秋白的大半生,或許風卷云涌,實則不是他所希望的人生,即使如此,亦無悔恨。若一個人能背負自己不想做卻非得做的事走那么多年,那這個人是多么的偉大!當下的我們總在追尋自己的夢想,而所謂的夢想,有多少和現(xiàn)實沖突,而當現(xiàn)實來的太重時,又該對它抱有怎樣的態(tài)度。生長在如此的家庭,紳士觀念深入于心,而社會卻在變動,要改變骨子里的東西,談何容易,而他一個文人,即使跟不上變化亦總在變化。即使文間字里翟秋白都在說自己沒有做過什么,但是他在別人沒有開始嘗試的時候去嘗試了,在別人想都不敢想的時候去做了,即使錯了,第一個人也總是偉大。
《多余的話》是一個真正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情操。撇開那些斗爭,那些革命,瞿秋白很無私,他在《多余的話》最后一些字句中說到,“如果我還有可能支配我的軀殼,我愿意把它給醫(yī)學校的解剖室”。瞿秋白對共產主義的信念至死都沒有動搖。囚禁他的國民黨師長宋希濂前來勸降。面對這個自己昔日的學生,兩人的談話變成了一次關于共產主義在中國是否行得通的辯論,而辯論最終以后者的無言以對收場。就在行刑前,國民黨還繼續(xù)派員游說:不必發(fā)表聲明和自首書,只要答應到南京政府下屬機構去擔任翻譯即可。瞿秋白堅決拒絕,說:“人愛自己的歷史,比鳥愛自己的翅膀更厲害,請勿撕破我的歷史!”
《多余的話》真的是多余的話嗎?可以說,它最大的價值在于人性的回歸 。于昨于今,一點都不多余。而今天我們因為此書,對瞿秋白更平添敬意,這種敬意比起他的“革命事跡”來,更具有歷史生命力??吹疆斚赂瘮》肿訉懴碌摹稇曰诘臏I》與《多余的話》相比,是何等的天壤之別;一些領導干部的自我剖析材料也是何等的膚淺和空洞。
如今那個儒雅的身影,那個帶著肺疾、為追逐光明勉力勞作、懷著癡心的文學之夢、放心不下自己心愛的人的鮮活的生命體已離我們遠去,但這個內心世界晶瑩通透的高尚的靈魂,至今還绱徉在這片先賢們的鮮血滋潤的古老土地上,啟迪今人作沉重的思索。
《多余的話》讀書感悟范文七
《多余的話》是我常常閱讀的文章之一,每次品讀,每次都會有深深的感觸。前幾天剛就瞿秋白在文中坦誠磊勇的自白寫了一篇讀后感。今天比照著另一位當今文學大師的幾篇散文作品,我再次復讀了《多余的話》。我不得不說;瞿秋白的真誠與大師的做作,是真正地涇渭分明、立頓見優(yōu)劣。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譬如大師那篇描寫丑石的散文,無論是文章的結構布局、遣詞用句,還是感情的抒發(fā),無不讓人感到虛假,再如那篇描寫父愛的文章,雖然全文以酒作為主線,看似符合散文的寫作要求。然而,讀完全文,我的感受仍然是;情不真,意不切,虛假得很。還有那篇描寫城西河沿的文章,根本就是一篇為文硬擠感情的矯揉之作。同樣的題材,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及《我二十一歲的那年》就情真意切得多。
當然,我知道;百姓自有百種性格,文章的寫讀也是因人而異的。但,不管如何,如果要讓人們去讀一篇缺乏真情實意的作品,畢竟不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如果,推而廣之地把這樣的文章作為優(yōu)秀佳作來贊賞,尤其是在作秀之風盛行的當今社會中。那更是中國文壇上的悲哀了!
我非常喜愛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文壇上的散文作品,幾乎可以說每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隨筆都是真情意切的優(yōu)秀之作。也許,這是因為那時候的作家們,受中國傳統(tǒng)文學與英美隨筆作品的巨大影響,是有著很深遠的關系吧。
如我所喜歡的梁遇春、徐志摩、周作人、魯迅、郁達夫、豐子愷等作家,雖然,他們的文章風格截然不同,但是百變最后都‘歸真’。他們的作品真可謂百讀不厭、常讀常新。
再如英美散文隨筆作家中的查理。蘭姆、華盛頓。歐文、愛默生、梭羅、盧梭、哈斯萊特等等的作品,至今都是無人能夠超越。為什么?因為他們的作品沒有一篇是虛情假意,為賦新詩強說愁的應景之作。
如今,我也經常閱讀發(fā)表在各類網絡上的散文作品,用一句‘高手深藏在民間’的話,來概括我讀網絡散文作品后的感受,是非常貼切的。
比如有一個《人間四月》的博文作者,其所寫的很多文章,詞句清秀、情真意切,我的心弦常常會被作者細膩的敘寫而撥動。還有很多發(fā)表在“散文網”、“散文吧”、以及“在線散文”上的作品,我覺得完全可以和三四十年代中的散文大家的作品相媲美。
可惜,我沒有機會與這些作者取得聯(lián)系,一如當年像《論語》、《創(chuàng)造社》、《七月》、《左聯(lián)》、《星社》等等的文學社團那樣,一批志趣相同的文學愛好者們能夠經常會聚在一起,相互切磋交流各自的文學見解與心得……也許,這只是我一廂情愿的夢想,因為,我清楚,在當今價值觀均以各自的財富有多少來作為評判標準的時代里。我這種愿望是非常迂腐的,可以說是完全脫離社會價值觀的。
還是回到現(xiàn)實中來吧,文學只能是我業(yè)余時光的愛好。但是,不管社會是如何地變遷,時代是如何地前進。無論是在白日的商務活動中,還是在業(yè)余時候的文學寫作中。我對真、善、美的追求應該要一如既往地堅持。就像瞿秋白在他《多余的話》中所說的那樣;“雖然我明知道這里所寫的,未必能夠到得讀者手里,也未必有出版的價值,但是,我還是寫一寫罷。人往往喜歡談天,有時候不管聽的人是誰,能夠亂談幾句,心上也就痛快了。”
《多余的話》讀書感悟范文八
最近看完電影《秋之白華》后,總感覺意猶未盡,對瞿秋白這個人物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他的遺作——《多余的話》。在那個風雨動蕩生靈涂炭之際,曾是中國最高領導的他,最后又會留下怎樣的人生感慨呢?
正是帶著這種強烈的好奇,我一氣呵成的讀完了他的《多余的話》,看完后久久無法回過神來,帶給我的震撼實在太大,又帶著重重疑惑認真地看了一遍,還是有點不敢相信,這是來自秋白內心最真實的獨白,竟是這樣意想不到:他竟是在時勢的逼迫下懵懵懂懂地走上中國最高領導的職位。一個一心只想搞文學的人,在那樣一個暴風雨飄搖的年代,陰錯陽差的走到最高領導的地位,對政治沒有多少興趣的他,卻無意攀到了政治的頂峰,這其中的誤會實在難以解釋,他內心的煎熬也可想而知。
他死后,因為《多余的話》,這最后的坦白,還給他和他的家人帶來重大的災難和侮辱,可能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樣的結果,如果知道,他定然不會留下這《多余的話》,這些真實的內心坦白,也會隨著他一起長眠地下,永無見世的機會吧,那么,真實的他永遠也不會被世人所知了,而留下的只是一個虛偽的軀殼,雖然會受到后人的推崇和贊揚,但是對于歷史他也只是一個虛像,一個看似華美實則虛無的領導者。
人之將死,其言也真。在生命的最后關頭,他毅然勇敢的選擇直面人生,將隱藏在內心多年的話全然釋懷,還歷史一個真實的瞿秋白,也對自己的人生之路做一次深刻的評析,把自己的罪過全然的擺在世人的面前,任人評論。這是一種怎樣的大無畏的精神,在中國的歷史上簡直史無前例。
在中國,文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種追求美名的虛偽,即便是那些自詡清高,不為名利折腰的所謂高尚者,在他們的內心其實都渴望著功成名就,希望受人敬仰,所以,他們都會選擇將自己完美的作品和高尚的一面展示在世人面前,而對于內心陰暗的罪惡則完全的掩蓋。而秋白呢?他卻選擇直面歷史,直面人生,將那些歷史的誤會解釋清楚,還原歷史一份真實,對那些虛名和內心壓抑的無奈徹底的釋放,一切功過在歷史的真實面前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
想到這些,不禁對他油然而生一份強烈的敬意,一個敢于忠于自己的內心,敢于將自己的過錯全然坦白在世人面前,尊重歷史的真實,坦誠自己的人生,他是偉大的,即便那些坦白的錯誤,在后人看來也是一份真誠而勇敢的可愛。也不由得聯(lián)想起十八世紀偉大思想家盧梭的《懺悔錄》,它們都是對自己生命最后的坦白,對自己人生的深刻解析,將自己內心掩藏一輩子的獨白呈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當然也涵蓋了他們這一生犯下的很多錯誤及一些思想的污點,這樣毫無遮掩的將自己的內心赤裸裸的坦誠出來,這份勇氣和坦誠值得我們欽佩。
可是,對于他們這兩部具有同樣性質的遺作,卻遭到世人不同的態(tài)度,盧梭的《懺悔錄》享譽全球,而瞿秋白的《多余的話》卻是知之甚少。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對秋白,更多一份憐憫;對于中西文化的差異,又多了一份理解;對于文學,也多了一份思考。因為西方文化自由開放的氛圍,對于那些突破世俗的思想和言論很容易吸收,并發(fā)揚傳播開來;而中國文化則一直推崇含蓄美,追求一種大同思想,對于那些直白的坦露就顯得有些反感。另一方面,中國當權者正是共產黨,他們的核心政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而秋白卻在《多雨的話》中表明自己對于馬克思主義沒有絲毫的興趣,走上那條道路完全是一個誤會,當權者當然也不會讓他的這些思想言論傳播開來,在那會它還受到極大的打壓了。雖然現(xiàn)在思想開放了,言論也自由了,但是畢竟傳統(tǒng)文化還根植在我們思想骨子里,中國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的統(tǒng)治思想在主導地位,馬克思主義的權威性也不容動搖呀,所以,瞿秋白的《多余的話》還是很難在中國這片思想比較保守、思維比較禁錮的土地上大放異彩,這也注定它無法盛傳開來,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它會在歷史的舞臺上找到一個綻放的契機,像盧梭的《懺悔錄》一樣帶來一場思想的解放,又或者它會永遠這樣冷冷清清的流傳著。不管怎樣,我都相信在歷史的洗滌中,它都會守住自己的獨特和真實。也因著這份真實的坦然,引發(fā)了我很多的深思,它也一定會給更多的讀者帶來全新的思考,關于人,關于思想,關于文化,關于自我,關于歷史…
《多余的話》引發(fā)我思考的不只是這些,還有對人和生命更深刻本質的思考。在我沒有讀秋白的遺作之前,我一直將他定位在一個純粹的堅定不屈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和信仰者,一個為中國革命事業(yè)奉獻一生的領路人,一個骨子里正氣凌然的文人,總之,是他那個時代所造就的典型的堅定革命者,為理想為事業(yè)奮斗不息的戰(zhàn)士。然而,在我讀完了《多余的話》后,他的這種形象在我心底完全打碎,這些剛毅有力的贊美之詞用在他的身上完全是一種扭曲,就像他所說的“歷史的誤會”一樣,完全是一種誤解。
這個認識上的重大轉變,引發(fā)了我久久的思索,為什么會這樣呢?一個毫無政治頭腦的無政府主義者,怎么就在一種無形的浪潮中被推上政治風暴的頂端,還在這條政治之路上走完自己的短暫的一生,難道僅僅只是他身上那點特有的中國文人的軟弱和積習嗎?肯定不只是這些,那個時期的文化浪潮對于他人生的走向也有很大的沖擊吧,他也只是時勢造就的一個壓抑自己內心的畸形人物,在壓抑很久以后,在臨終的時候終于憋不住要全然爆發(fā),將內心的真實情感宣泄出來,也不枉自己來這是殘酷的現(xiàn)實走一遭。
在每個時代中,像他這樣的人也是不可勝數(shù),只是少有人敢像他這樣完全的坦露出來,人總是想著即使離開這個世界也要將自己美好的一面留下來,而那些不好的則隨著自己一起掩埋在土里永不見天日,所以,對于歷史人物,我們看到聽到的都只是一些美好的故事,他們也在不斷的流傳中漸漸被加以神化和完美化。可是,秋白著突破性的壯舉,毀滅掉的不僅是他在我心中的完美形象,也毀滅掉了我一直以來對歷史文人和偉人的盲目推崇的思維定勢,而教給我一個深入人物的內心去了解一個人才能正真全面看清一個人,不要被許多表面的現(xiàn)象所欺騙而產生嚴重的誤解和曲解。
此外,我也清晰的認識到:要看清一個人的內心,并不是一件易事,即便是朝夕相處的人,對他的習性和性格完全掌握的人,我們也很難讀懂那個人的內心世界的感受。因此,對于身邊人所做出一些奇特而出人意料的極端舉動,我們不能持有諷刺和嘲笑的態(tài)度,更應該憐憫和理解,靜靜地細心去了解和感受他們的內心承受的煎熬,并對之表現(xiàn)出我們應有的關切和友愛。特別是一個成功的人,我們不僅僅要看到他們身上所閃爍的耀眼光環(huán),更要明白他們取得這些走向成功這一路所經受的心靈煎熬和身心折磨,或者更深入地想想,我們所羨慕的這些成功,也是不是他內心真心渴望得到的呢,還是他也只是被逼無奈以下走到這個自己毫不感興趣的頂端,或許他的內心所向往的并不是這些。
人,時常在現(xiàn)實的逼迫下做一些違心的事,甚至一旦做了就無奈地做了一輩子,這也是無可避免的現(xiàn)狀,真正能夠忠于自己的內心,完全按自己的意愿一直生活下去的人又有幾人呢?在可怕的現(xiàn)實面前,我們總是選擇做自己內心的叛徒,為了生存,為了生活,我們常常要改變自己的內心,其中也有好也有壞,在這些選擇中我們多少次違背自己的內心,沒有辦法,人活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就必然會被社會的潮流所左右,也會被自己的生活圈子所影響,而我們的內心卻只是站在一個獨立的自我思想空間,它與那個處所的現(xiàn)實或多或少有些格格不入,所以,我們有些時候也很難把握自己的內心方向,正如古語言的“無心摘柳柳成蔭,有意插花花不開”一樣。
……
千言萬語說不盡此刻的感慨和深思,就讓言語止于此,思想不斷飛揚吧!
《多余的話》讀書感悟范文九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讀瞿秋白《多余的話》便能感受這種來自生命的真實和心靈的表白。仿佛看見了那個午后,一個戴著眼鏡書生模樣的人,手帶鐵銬,在幾個武裝人員的押解下,緩步前行。走著走著,來到了一處草坪,中年人回頭對押解的人笑笑說:“此地很好。”稍后,槍響了,中年人應聲倒地。
瞿秋白是不幸的,一個中國傳統(tǒng)書生的不幸,他的不幸源自他的懦弱。也讓我們看清了“政治”與“政客”。他在人生的盡頭一吐為快,說出了“最后的最坦白的話”,這種勇于自我批評的精神,將成為一份珍貴的思想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載入中國革命的歷史畫冊,潤澤后代,成為永恒。
瞿秋白本立志“文學”,但卻因交不起北大的“學膳費”而改投“俄文”。那時俄國已經革命,本想以俄文謀口飯吃,誰曾想被卷進了“政治漩渦”。不能從事()自己所喜愛的工作已夠痛苦,他卻更不幸地登上了一個自己不擅長的“政治”舞臺。他用書生式的懦弱對待人生,幾乎沒有什么反抗。在接二連三地受到政治打擊后,又留在蘇區(qū)“堅持斗爭”之名,被王明、博古他們有意地將這個包袱甩給了敵人,客觀地講王明、博古是在借刀殺人。
瞿秋白在走向刑場前寫下這《多余的話》,算是一種解脫。至少他敢于講出許多人不敢講的話:參加革命僅是歷史的安排,并非追求什么馬列主義。盡管招致了身后無窮無盡的是非,但時間已經開始證明并且還將繼續(xù)證明,瞿秋白做出在臨死前一吐心曲的決定是極其正確的,他最終以這一篇《多余的話》而真正捍衛(wèi)了自己的人格和名譽。
直到最后,瞿秋白才真正感受到一種人生的超脫。在說完心里話后,他還不忘“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
臨刑前,瞿秋白曾經寫過一首《卜算子》詞,其中有:“花落知春殘,一任風和雨,信是明年春再來,應有香如故”。
一場悲劇就這樣結束。
《多余的話》讀書感悟范文十
瞿秋白是一位散文作家,文學評論家,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及馬克思主義者。
《多余的話》中瞿秋白對自己進行了嚴格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評。也介紹了瞿秋白入黨前后發(fā)生的事情,一系列跌宕起伏的事情使這個對文學很在行的人搞上了政治工作,走向了革命道路。
《多余的話》是瞿秋白在國民黨汀州監(jiān)獄中寫成的,在獄中他堅守革命氣節(jié),使敵人的陰謀徹底失敗。他對這篇文章的感覺是多余的,但后人的看法卻不一樣。因為《多余的話》告訴了人們革命的艱辛、困苦。瞿秋白從他對他絲毫不感興趣的馬克思主義學起,剛開始,只懂一些皮毛,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于懂得了更深的層次。瞿秋白還得了肺結核等病,卻仍然從事政治工作,可到后來竟被誤解成了叛徒!人們也為他打抱不平。
可是,瞿秋白卻從未因為任何的影響,而動搖他的信仰。而就是這么一個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的偉人,卻于1935年6月18日慷慨就義了。這本書不僅讓我們了解到當時革命前輩的艱難革命,更告訴我們面對敵人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偉人瞿秋白的精神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好好學習,增長才干,長大了為祖國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一個出生在戰(zhàn)火中的文人,面對敵人毫不懼怕,為了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到底。對一般人來說幾乎不可能做到,但瞿秋白做到了,他留下的不是崇高的榮譽,留下的是不怕犧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