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高考議論文作文范文精選
在高考中,作文是分值最高、權(quán)重最大的一道題,可謂舉足輕重,萬眾矚目。議論文也是常接觸的一種作文類型,你知道要怎么樣寫好高考議論文作文范文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議論文作文范文,供大家分享。
高考議論文作文范文:能思考的葦草
我很喜歡那樣一 個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葦草。"也許思考就是那個讓人可以凌駕于萬物之上的臺階。但也正是這思考的能力賦予了人類以思想,從而把人類置于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親情與真理。
我清楚地記得康德曾經(jīng)說過:"有兩樣東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無上敬畏之情: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句鎊刻在人類思想史上的話語,也許很精當?shù)貫槿祟悢[脫尷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堅持自然真理與思想的道德法則。也許這樣,人類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長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葦草。
我相信人類在判斷認知事物的時候一定都會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跡,更何況是那樣一種與生俱來揮之不去的神圣感情。中國歷史長河中清風明月般的人物當然有,但是完全割裂親情毫無私念的例子又實在不算多。而我也許真的不太主張做一個冷血無情的人,否則世界沒有了感情,也沒有了色彩。
我很喜歡魯迅,喜歡他那橫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個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觀冷靜的觀點絕不是眾叛親離而來的,"無情末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是先生的詩,而先生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遠是鮮活的,泛著血的殷紅。
世界失去了親情的牽絆將會變得多么蒼白,多么令人窒息。當然我們也很難接受一個親情泛濫的、失真與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們可以找到一個折中的契合點,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極端。
去過草原的人一定會驚異于牧草的柔順和堅韌,人這棵可以思考的葦草也許也應該這樣遵循著自然與思想的雙重法則在風中生存。
柔情也許是一把雙刃劍,正負的功能淬于一身,但也許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質(zhì)與生命的特質(zhì):讓生命美麗而不輕佻,繁華而不浮躁。
無數(shù)事實告訴我們,情與理相伴相生,互為兩極。理智需要情感的潤澤,人生才顯靈動,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顯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澆灌理智之花。
高考議論文作文范文:珍惜你所擁有的
仰望蒼穹,我們常感嘆自己的渺小與無知;俯觀滄海,我們常哀傷自己的脆弱與卑微。于是,有人窮其一生為得盡天下以裝飾自己的偉大,在生命將枯之際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一無所得。其實,最珍貴的是你擁有的東西,珍惜你所擁有的,生命才能充實而有意義。
珍惜你所擁有的,因為生命一晃而逝。人生如白駒過隙,眨眼已從指縫中流逝,短暫的生命不容許我們貪婪地去追求一切,獲得一切。當你心中總懷著無盡的欲望,總想著很多沒有得到,你會發(fā)現(xiàn)你還未享戰(zhàn)果就已是頹然一白發(fā)的老者了?;蛟S你該看看隱居田園的陶淵明。他一生無所求,無所牽絆。心性淡泊,遠離官場,毅然辭官,只為與他的妻兒暢享人生歡樂。他珍惜著寶貝著他擁有的一切——家庭、自然,以及一顆脫俗的心。若他總想著金錢萬貫、權(quán)勢高位,我們不禁要哀嘆歷史上將少一位精神巨人了!再看看董卓,他貪得無厭,追名逐利,竭盡所能攬?zhí)煜轮?,最終落得個尸骨俱焚的下場,生命如此短暫便湮沒于歷史塵灰之中。所以,珍惜你所擁有的吧,別讓生命白白為了世俗流逝。
珍惜你所擁有的,因為知足者常樂,滿足于自己已擁有的,放下那顆浮躁貪婪的心,你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快樂和可貴。若老想著自己還有許多未能得到,身心會被物質(zhì)欲望裹挾,而你將會變成一個隨大流而爭小利的人,逐漸被世俗包圍,逐漸遠離了生活的情趣與幸福,嗚呼,多么可怕!現(xiàn)看當今社會的食品安全問題,貪官污吏現(xiàn)象不正是因為那些廠家官員為了獲得更豐盈的利潤,更炙手可熱的權(quán)勢,滿足自己的欲望嗎?可是,他們最終并沒有幸福,而那些清廉的官員,正直的廠家不是為人民大眾所稱贊嗎?他們正是有珍惜了自己擁有的一切,不過分奢求,心懷了一顆知足常樂的心呀!蘇子有云:“……物與我皆已無盡藏也,而又何羨乎!”珍惜自己擁有的,讓心態(tài)永遠健康知足,生命能在更高層次上得到永恒,成為偉大!
不要老想著自己沒有什么,而要想著自己擁有什么,我們正不顧一切地老去,所以讓我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吧,在有限的生命里永葆一顆知足的心,享受生命的精彩和充實。
高考議論文作文范文:天平和七弦琴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只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私感情有關(guān)。
認知事物當然必得有嚴格的理智,不能縱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惡。如果僅僅以感情的親疏遠近來下結(jié)論,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得出錯誤的判斷,正如《韓非子》里那個宋國的富人,他的兒子與老人說的是相同的話,而他聽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卻得出了不同的結(jié)論,這當然是沒有道理的。又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說他美于城北徐公。鄒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擾,悟出了一番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
“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為有所溺,有好惡,感情上有親疏遠近,人們在認識事物時便易于被迷失雙眼。這時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濁的末知世界,人類要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階梯,布魯諾被燒死在鮮花廣場時,歡呼的人群又何嘗不以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魯諾相信理性這個"內(nèi)心的教師",他要讓"所向披靡的論據(jù)萬箭齊發(fā)",射穿習慣和感情上依賴的迷霧,把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軌。
理性固然在認識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們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嗎?難道感情在認知過程中永遠起著反面的作用嗎?
康德仰望星空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這親近永恒、親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認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沒有感情的存在,人類生活會陷人刻板和抽象,我們認識事物不僅要分辨對和錯,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沒有了情感,藝術(shù)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條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溫情都離我們遠去,我們能說我們認識了世界的本來面目嗎?生活又有什么樂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認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個設(shè)想時,他并不判斷正誤,只說:"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費時間,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學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們認知事物時,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熱心,雖不能任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去判斷,又不可僅僅是可憐的"數(shù)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導下,我們才能“詩意地棲居”。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