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作文>作文文體>日記大全>日記>

有關寒衣節(jié)的日記10篇

時間: 劍鋒0 分享

今天是寒衣節(jié),這個節(jié)日是給死去親人寒衣的,所以我們上墳去了。我們帶了好吃的東西有:酥餅、江米條、小面包、水果和肉等。每日一記,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guī)恚汉鹿?jié)日記。

有關寒衣節(jié)的日記篇1

11月3日寒衣節(jié)晚,不少市民當街燃燒紙錢“祭祖”,全城都可以看見小火苗和余燼。有環(huán)保人士呼吁,北京連續(xù)遇到重污染天氣,盡管焚燒紙錢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但也應盡量考慮環(huán)保要求,加強環(huán)保意識,避免造成環(huán)境污染。

環(huán)保人士黃小山認為,焚燒紙錢的方式會造成一定的污染。市民在遵循傳統(tǒng)、滿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同時,應當考慮可能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

民俗學專家高巍介紹,農(nóng)歷十月初一是傳統(tǒng)“寒衣節(jié)”,在冬天到來之前,群眾選擇向祖先“捎包袱”的方式來表達對先人的緬懷紀念之情,是中華民族“祖先崇拜”文化的表現(xiàn)?!盁垺币恢笔瞧矫窦赖熳嫦鹊姆绞?,因此才會出現(xiàn)大批市民在街頭為祖宗“燒紙錢”的現(xiàn)象 。

高巍認為,“寒衣節(jié)”的實質是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感恩,“燒紙錢”的習俗是深層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中國人表達感恩的重要方式,應當?shù)玫阶鹬?。但鑒于環(huán)境污染問題,可加以引導,如可以考慮在社區(qū)組織集體祭祀活動,以中國民間表演、上香行禮等方式來慢慢引導傳統(tǒng)改變,“移風易俗不宜靠強硬取締實現(xiàn)”。

有關寒衣節(jié)的日記篇2

有關寒衣節(jié)的來歷,版本有多種,最早的是來源于周朝的臘祭日,這天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而時間恰好在農(nóng)歷十月一日,而在之后的《詩經(jīng)》、《唐大詔令集》、宋代的《歲時雜記》、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場》中都有記載十月一日祭祀祖先的內(nèi)容,清朝的《帝京歲時紀勝》有具體提到“寒衣節(jié)”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于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p>

以上是歷史文獻中有關寒衣節(jié)所記載的相關內(nèi)容,民間也有關于寒衣節(jié)的來歷的傳說,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一些民間有關寒衣節(jié)的故事。

有關寒衣節(jié)的日記篇3

給死人送衣服這一習俗,據(jù)說是由孟姜女首開先河。

相傳,秦始皇時期江南孟家灣住著位孟員外,老夫妻相敬如賓,親密無間,常常在后花園賦詩作畫。有一年老員外在假山旁種了棵葫蘆,枝蔓粗壯,葉子繁茂,有的蔓竟順墻爬到隔壁姜家。串到姜家的蔓結了個大葫蘆。到秋后,老員外對姜家說:“將葫蘆剖兩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蘆里有個白胖胖十分可愛女娃娃,經(jīng)協(xié)商由孟家扶養(yǎng),取名孟姜女。光陰荏苒,轉眼,這女孩就到了十八歲,長得婷婷玉立,知書達理。一天孟姜女在花園池塘邊打撈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園樹叢里的范喜良看見。

喜良是個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為婿。不料,正當兩人拜堂成親之時,追兵趕到,將范喜良抓到北方去修萬里長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萬分。有一天,江南飄著雪花,朔風陣陣,孟姜女打了個寒顫,心想幾年來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敵得住北方凜冽寒風,便決心給丈夫做身寒衣親自送去。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針線密密地縫,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縫進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別父母,背著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一路上,有時陰雨連綿,泥濘遍地,步履艱難;有時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時山高路險,荊棘叢生,猛獸出沒;有時大雪紛飛,冰天雪地,寒風刺骨。盡管歷經(jīng)艱險,但孟姜女心頭仍抱著一個堅定信念:盡快讓丈夫穿上寒衣??墒牵斆辖畞淼介L城腳下,才得知,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了,尸骨就埋在萬里長城底下。

孟姜女一聽,不禁放聲大哭。她邊哭邊雙手拍打城墻,高喊著”范喜良“的名字,孟姜女哭一陣慘死的丈夫,罵一陣殘酷的暴君。突然,天空中風暴嘶吼,大海上怒濤翻滾,緊接著,天崩地裂一聲巨響,一段萬里長城塌了,從里面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著這白骨一連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將寒衣燒掉,只見那寒衣緩緩飄起,又漸漸下落,圍著孟姜女轉了三圈,之后便穩(wěn)穩(wěn)落下,覆蓋在白骨上……

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的故事,在長城內(nèi)外廣泛流傳。有一首民歌這樣唱道:”十月里鞭蓉十月一,家家戶戶縫寒衣,人家丈夫把寒衣?lián)Q,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p>

長城內(nèi)外的父老鄉(xiāng)親便將農(nóng)歷十月一日孟姜女送寒衣的這一天,稱為”寒衣節(jié)“,之后,相沿成習。每逢十月初一,人們都要用五色彩紙剪裁寒衣,到墳頭上將其燒給死去的親人;也有人將剪制的寒衣,懸掛在小樹枝上或插在墳頭。這么做,雖然具有明顯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另一方面也寄托了人們對故去親人的緬懷之情。

有關寒衣節(jié)的日記篇4

1、燒寒衣

也就是準備供品,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后,家人打發(fā)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臺收拾干凈,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2、吃面條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tǒng)活動。民間改善生活,山區(qū)興吃蕎面、莜面。寒衣節(jié)吃面的習俗習俗由來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營養(yǎng)搭配合理的面條是不錯的選擇。

3、紅豆飯

后人把十月初一當?shù)客龉?jié)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

4、金銀包袱

下跪磕頭,然后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于圈內(nèi),點火焚燒。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一邊燒,一邊念叨對逝世故人想說的話。

有關寒衣節(jié)的日記篇5

說起寒衣節(jié)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比較陌生,但是這個節(jié)日是在每年的農(nóng)歷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jié)”。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qū),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jié)”。后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有關寒衣節(jié)的日記篇6

寒衣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這一天人們祭奠死去的親人并送去過冬用的紙剪成的衣服和褲子鞋、襪等。

今年是我奶奶的的第四個寒衣節(jié)。早上十點半,我、哥哥、媽媽、爸爸、姑姑、姑父一起去灞陵祭奠奶奶,很快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墓碑前,媽媽和姑姑先把墓碑清掃干凈之后,爸爸把買的塑料花掛在奶奶的墓碑上,顯得格外漂亮。

祭奠儀式開始了,我和哥哥獻上了鮮花,媽媽和姑姑獻上了水果和蛋糕,這時姑夫和爸爸點燃一炷清香插進香爐里,大家都顯的格外莊嚴。

三鞠躬之后,爸爸和姑姑念叨地說:“媽媽,我們過的很好,放心吧!我們給您送去了衣服和錢,請您享用吧!”

祭奠活動很快就過去了,寒衣節(jié)讓我明白了要孝順爸爸媽媽,對他們要有感恩的心情!

有關寒衣節(jié)的日記篇7

今年的寒衣節(jié)正好是二十四節(jié)令的小雪。但事實上這天沒下小雪而下了小雨,而且連綿了兩三天。雨不大、不煩、不寒。一切都是那么愜意,不由你想來到野外,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呂型偉從教七十年散記感受不同的.生活,這會兒的田野安詳、靜謐,一片片,一行行棗樹行子間有一些新綠不由自主地打動了你,那是西北地區(qū)的越冬植物———油菜,在雨水的澆灌后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掐了些油菜葉,這可是我們感受過的無上美味:用水一焯,一調(diào)。

愜意之余不由懷念離開我們已經(jīng)兩年的父親,讓人心酸的是,他為了我們兄弟姐妹,為了我們這個家就沒怎么享過福,吃、穿能湊合就湊合,他臨走還有那么多意愿沒有實現(xiàn),我們還有那么多的心沒盡,留下了那么多那么多的遺憾。這也許就是人生吧!每每想起這些,不由人就得加倍的努力,加倍的珍惜,加倍的善待一切。爸爸,希望在那邊的你能感受到我們生活著的快樂,為我們的快樂而快樂!

有關寒衣節(jié)的日記篇8

農(nóng)歷十月初一是寒衣節(jié),和清明節(jié)一樣同屬民間祭祀祖先的日子,人們習慣叫“十月一”。

這是家鄉(xiāng)的風俗,每年這個時候,都會給逝去的人送寒衣。送寒衣,其實就是用紙剪做,用棉花籽填充的紙棉衣、紙棉褲和紙單衣等。天黑時分,在各自的家門口,將做好的棉衣棉褲燒了,送給在另一個世界的先人們?;鸸庵?,嘴里念叨著給先人們要說的話,有祈福的,有說心事的……所以十月一日送寒衣,是特別認真細致的事,它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崇敬,屬于一種精神上的寄托。

每年的今天,天黑的時候,父親都要帶我們在家門口給已故的先人們送寒衣。奶奶在世時,每年的寒衣都由奶奶親手動剪裁制,每到中午放學回家,我總幫奶奶拓印紙錢。因為,需要裁制給先人的寒衣很多,有爺爺?shù)臓敔?,爺爺?shù)哪棠痰?也有父親的爺爺,父親的奶奶和我的爺爺、姑奶等人的寒衣。奶奶還要為已故的我的大姑母做寒衣,因為大姑母走得太早、太冤,奶奶一直牽掛于心。每年奶奶在給大姑母剪寒衣的時候,一邊剪著,一邊哭呤著,好象和那邊的姑母在述說、在長談。我不敢去打擾奶奶對姑母的悲傷和思念,靜靜地拓印紙錢。

說起大姑母,我盡量地在我的記憶中去尋找,就是想不起其音容笑貌來。記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大概也就是3、4歲吧。那年夏天的一個午后,太陽老紅老紅的,母親、奶奶和鄰居幾人在家門口拉家常。突然,來了一位手持草帽、身著粗布襯衫的不速之客,他向奶奶和母親嘟嘟囔囔了幾句,然后,母親就急急忙忙地走了。我驚疑地看著他們,片刻之間,父親隨母親回來和那人一同進了家門,從他們的神色中,我預感到有什么事情發(fā)生了。

不一會兒,父親離家跟隨那人匆匆忙忙的走了,奶奶、母親在大門口跌死拌活的嚎啕大哭,我不知道與我們家有關系的親人當中究竟發(fā)生什么事情……

后來,在給大姑母做完百日祭奠的那天,我只隱隱約約的記得是和母親、奶奶、二姑、三姑、四姑走在回家的田間小路上……

每年奶奶裁剪寒衣的時候,我常會對奶奶說:給我大姑多剪點嗎?此刻,總會勾起奶奶對大姑的傷心淚。

每年奶奶裁剪寒衣的時候,村里只有一個輪流轉的冥錢紙板,東家竄西家,好多天都借不到。所以,每年的寒衣節(jié)奶奶提前幾天準備這些事。后來,我學篆刻了,給奶奶刻了塊冥錢紙板,在也不用奶奶東家跑西家借了。

每年的今晚,在父親領著我們送寒衣的時候,奶奶總會讓父親把寒衣端到她面前,一樣一樣的指認給父親,三番五次地叮嚀不要拉亂。我真佩服奶奶的記性,那么多寒衣盡然能一一說明,反正,在我的記憶中,我一次都沒記住。自從奶奶去世后,每年的寒衣就由母親來動剪了。今年也不例外,前兩天回了趟老家,看見母親正剪著各色各樣的寒衣,母親問我:“十月一送寒衣你回來不?”我說:“一定回來!”

今值寒衣節(jié),在晚上來臨即將為奶奶等送上寒衣的時候,謹以拙文祈禱奶奶和大姑母等冬安!

有關寒衣節(jié)的日記篇9

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jié)”。為送寒衣節(jié)。亦稱冥陰節(jié),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jié),秋季的中元節(jié),并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jié)”。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連帶著給孤魂野鬼送溫暖。十月一,燒寒衣,寄托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這個節(jié)日自古有之。據(jù)考證,早在周朝時,農(nóng)歷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抖Y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nèi)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nóng)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

《詩經(jīng).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jié)。故前代授衣多在夏歷九月,日期不確定。

《唐大詔令集》卷77。唐玄宗天寶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誠敬之心,薦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禮,蓋緣情而感時。自流火屆期,商風改律,載深追遠,感物增懷,且詩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猶及恩私,恭事園陵,未標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薦衣于寢陵,貽范千載,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無典實,傳之淺俗,遂乃移風,況乎以孝道,人因親設教,感游衣于漢紀,成獻報于禮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边@一詔令直接影響到民間拜墓送衣的習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這一習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習俗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授衣、祭祀和開爐。呂希哲《歲時雜記》載:“十月朔,京師將校禁衛(wèi)以上,并賜錦袍。皆服之以謝。邊防大帥、都漕、正任侯,皆賜錦袍。舊河北、陜西、河東轉運使副無此賜。祖宗朝,有人自陳,乃賜衣襖。諸軍將校皆賜錦袍?!?←授衣)(祭祀→)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東京汴梁九月“下旬即賣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燒戲故也”,至“十月一日”,則“士庶皆出城饗墳,禁中車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車馬,亦如寒食節(jié)”《夢粱錄》記南宋臨安也是“士庶以十月節(jié)出郊掃松,祭祀墳塋。內(nèi)庭車馬,差宗室南班往攢宮行朝陵禮”?!逗幽铣淌竭z書》云:“拜墳則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彼稳遂胂扔谩熬d球楮衣”,后世稱之為“寒衣”,宋人尚無此稱。

明代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有當時寒衣節(jié)的詳細記載:“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

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節(jié)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于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有關寒衣節(jié)的日記篇10

“十月城隍又出巡,旌旗蔽日少風塵??蓢@多少如花女,扮作披枷戴鎖人?!边@首宋朝的竹枝詞,寫的是古代農(nóng)歷十月一日,俗語稱作“開鬼門”,傳說在陰曹地府被禁錮的鬼魂全“解放”了(來年清明節(jié)才重回墓田),在這天都要在各自的墳墓收取親人送來的棉衣和“錢糧”,所以又稱為“寒衣節(jié)”??h城的百姓要抬著“城隍爺”出巡游走,查勘民間的善惡和懲辦囚禁邪魔惡道(那些村姑、少婦扮作陰間遭鎮(zhèn)壓的鬼魂)。

農(nóng)歷十月一是舊時“三冥節(jié)”(清明節(jié)、上元節(jié)、寒衣節(jié))之一。此時冷風蕭瑟、草木凋零。早先,章丘、歷城、鄒平一帶的農(nóng)家都用彩紙裁剪衣褲、冠履,準備豐盛的供品,由家長帶領兒孫到祖先的墓田焚燒、祭祀。

儒家歷來信奉“忠厚傳家、詩書繼世”。過去鄉(xiāng)間民風淳樸,孝道世代相傳,“寒衣節(jié)”祭拜祖先要遵照前輩的制禮定俗,以追思先祖、啟迪后人,從而保家命綿長,孝道不衰。

古代祭掃墳墓分為墓祭、堂祭和家祭多種。禮儀活動都有完備的程序。上墳祭拜時要求“心必誠”,前三日便禁酒持齋;二要“行必敬”,進入墳地時言行舉止要穩(wěn)重、肅穆,禮儀過程如經(jīng)歷一次圣潔的洗禮。

墓祭。家長帶領闔家老幼進入墓地須先整衣、肅容、心懷敬意,切勿喧嘩嬉鬧;走近墳墓要先薅草拋石、清理地面,并在墓前畫一圓圈,墳墓方向留一缺口;敬獻供品要先主(面食)再副(肉菜),后擺置酒水;焚燒香紙時稱為“發(fā)錢糧”“送寒衣”,家長要輕聲呼喚先祖,告知晚輩為他祭拜來了;點燃香紙后家人要集體跪拜行禮,同哭三聲,表達哀思和懷念之情;接著闔家要在墳前圍圈團坐,分食前輩之余(祭品),共享先人之蔭,再敘祖宗之恩;最后,老幼一起向墳墓添土、修出墳頭;末了,闔家面墓肅立三鞠躬,再退后三步,凝目仰望以示尊重之意,隨后由家長領眾緩緩告離墳地。

廟祭,即遭遇雨雪天氣道路泥濘不便出行時,便在祠堂里擺供設祭,同宗本族相聚共祭,由莊頭或族長主持禮儀,程序結束后,由族長召集族人磋商族內(nèi)大事,重申村規(guī)族法。最后一項為會餐進食,以同餐共飲來享受祖宗福分,這也是聚族連宗的一種方式。

如若家長患病生恙,行動不便,可設家祭。首先要“設位”,即在庭院中或堂屋內(nèi),在先祖畫像或牌位前置酒設供。家長居中,晚輩分列兩邊,男左女右,又稱“站位”;家長先對先祖說話,寒衣節(jié)了,晚輩已備下供品,請回家享用,此稱“告祖”;下一項為“行禮”,按男女老幼分別依次施叩首禮或鞠躬禮;下一項為“食余”,長幼分享祖先用過的酒菜,此時要虔誠、莊重,然后由家長講述先人在世耕讀創(chuàng)業(yè)的功績……

華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閱始奕?、喜添人丁,分戶喬遷,祭祀先人,各自都有相應完備的程序。絕不是“__”時所批判、摒棄的所謂“四舊”“迷信”,而是先祖前輩留下的大智慧。寒衣節(jié)也是如此,讓后輩子孫按照定式過節(jié),是對當代人進行尊老孝親的傳統(tǒng)教育,啟迪一代新人永葆慎終思遠,敬賢崇宗的優(yōu)良家風。

69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