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的書信作文參考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了《告臺灣同胞書》,時至今年,《告臺灣同胞書》已40周年,大家有什么話想對臺灣同胞們說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2019年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的書信作文,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臺灣小朋友,我想對你說
我是福建福州的一名小學(xué)生,在電視、報紙上,我經(jīng)常都看到在報道我們的臺灣如何統(tǒng)一。在我的印象里,臺灣和我們肯定相隔很遠。
小學(xué)一年級的時候,媽媽帶我去廈門鼓浪嶼旅游,我站在日光巖上眺望,在迷茫的大海中望見了海的中間有幾個小島,我就問媽媽:“那是哪里?”媽媽告訴我說:“是臺灣的金門島。”我心頭一陣納悶,心里想:“臺灣不是離我們很遠嗎?要不怎么經(jīng)常提起臺灣回歸呢?”現(xiàn)在,我通過學(xué)習(xí)終于慢慢明白了臺灣為什么近在咫尺,而我們卻不能相見。
后來,我們學(xué)過一篇課文叫《日月潭》,它是這樣說的:“那日潭和月潭多么美麗啊!月潭好比臺灣,日潭好比大陸,日潭和月潭永遠相連,大陸和臺灣永不分離!”大陸和臺灣都是同一個祖宗,我們都姓“中華”!
雖然我們遠隔海峽兩岸,但我們都是黑頭發(fā)黃皮膚的龍的傳人。
當(dāng)四川發(fā)生大地震時,你們沒有置之不理,而是積極地伸出援助之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隨著兩岸領(lǐng)導(dǎo)人的互訪,我們的關(guān)系也在改善。
前一段時間,我們兩岸實現(xiàn)了大三通,我很想到你們那兒去感受一下阿里山和日月潭的風(fēng)光,你們歡迎嗎?我們也很歡迎你們來大陸游玩,像天安門、萬里長城、桂林山水等。你們要是來大陸,還可以給你們當(dāng)個小導(dǎo)游呢!來吧,大陸的門永遠向你敞開!
我們?nèi)杖找挂苟计诖_灣回歸祖國,期待我們相聚的那一刻!
給臺灣同胞的一封信
親愛的臺灣同胞們:
你們好!
你們在臺灣過得怎么樣,以前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那時藍天叫友愛,同在一棵大樹休息,那時這棵樹叫和平樹。我以前不懂搞“臺獨”是什么?只知道臺灣是中國的,不是日本的,也不是美國的,為什么說它是中國的呢?因為我們同是炎黃子孫,一樣的黃皮膚、黑眼睛,我們的血脈是相連的。過去我們親如一家,如今更要團結(jié)合作,將炎黃血脈代代相傳。
陳水扁先生,我想提醒您“臺獨”對我們民族有什么好處呢?對您的人民有什么好處呢?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我想問您,您喜歡戰(zhàn)爭嗎?硝煙在你們身邊回響,到時血肉將相殘,我們將會兩敗俱傷。讓那些外國人看笑話,特別是那心懷叵測的國家。
陳先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戰(zhàn)爭是殘酷的,兩地人民是希望和平的,請您不要相信別人的慫恿呢?受傷的總是自己。您怎么不學(xué)學(xué)連戰(zhàn)、宋楚瑜倆位老先生呢?回家看看吧!大陸人民永遠歡迎您!臺灣同胞們,我們盼著你們的歸來!
大陸的一位學(xué)生:XXX
給臺灣同胞們的一封信
臺灣同胞:
建國已經(jīng)五十幾年,至今仍讓你們飄搖在外,我深感不安和歉意,
你是祖國母親瘦弱無力時,被別人搶走時,你看到母親眼里的淚和心中的痛了嗎?可是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掙脫了別人的束縛,你沒看到母親已經(jīng)張開雙臂,迫切地等待你的歸來嗎?你為什么還在那兒遲疑,難道你們心中還懷著恨嗎?或許,只有幾個用心不良的家伙蒙蔽了你的雙眼,我可愛而又令人心疼得同胞們!
正如余光中心中淡淡鄉(xiāng)愁:鄉(xiāng)愁是一灘淺淺的海峽,母親在那頭,我在這頭。鄉(xiāng)愁是站在海峽邊眺望祖國母親,思念故土親人,斷腸的愁啊,正如我們思念著寶島臺灣,思念著和我們是一家兄弟姐妹的臺灣人民。
可是,臺灣,你為什么就是不愿意和平回歸呢?難道你沒看到千年中華的熱淚嗎?你沒看到她廣闊的胸襟嗎?為了回歸,她已經(jīng)做了很大的讓步和犧牲了呀!你就愿意揮著大刀,刺傷愛你的母親嗎?
回家吧,臺灣!
你為什么要向美利堅買武器呢?你就真的那么急切地要獨立嗎?難道你就不能清楚地看到:狡猾的美利堅在你離開母親的關(guān)懷之后是不會給你牛奶和面包的!他只是為了利用你與祖國母親作對,難道這些年來,你還不清楚嗎,臺灣同胞!母親已經(jīng)淚流滿面了,為了你這不懂事的孩子。黃河,長江都在呼嘯,你聽到了嗎?
國慶將即,可是每年國慶,我們都不能安心,因為有你這流浪在外的孩子,你知道嗎?
每年春節(jié),在許愿的時候,我的第一個愿望就是你能回家,我們一家團圓。我相信,這是,我們?nèi)珖嗣竦南M?,?dāng)然包括你,我可愛的臺灣同胞。
回家吧,臺灣!
看著地圖,一滴淚滑落在上面,真的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你回歸。
臺灣,我迷失的孩子,回家吧!
此致
敬禮
同是中國兒女大
給臺灣同胞的書信相關(guān)文章:
4.給臺灣的朋友寫信
5.寫給臺灣孩子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