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水為話題的700字作文
雖然我仍不能以全身心接受他的給予,但至少我能感受這座山的無言背后的情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山水的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山水的挫折
山之仁,在于涵納了蒼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豺狼的兇吼,也滋護了弱小的悲嘯;或者環(huán)抱雙手,讓流水變成湖泊,或者裂開身軀,讓瀑布倒掛前川,山謙卑地靜立著,緘默地忍受著時間的風(fēng)沙輾的痛苦和人類的姿意給他的挫折。
水的流動,卻更像是智慧的追求,個性并且張揚,流動便是它惟一地宿命。它并不會思索著怎樣直面擋路的頑石,而是輕柔的繞開,只讓幾縷青苔去教會頑石流水的意義。它也從不化解,任由飄零的樹葉,人類的污穢隨著水流逝,卻從不允許它們在水面上發(fā)芽,只叫無盡的孤獨告訴他們水流的意義。在水的心中,無彼無此,遇曲遇直,一顆痛苦的小石子,就會換來水的澎湃。
山和水并行著,讓靈魂在歲月的風(fēng)沙中磨練、輪回、遭遇。“你為何要一直流動呢?”山問,“難道萬頃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難道萬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對?難道萬種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沒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層浪,淹沒村莊,猙獰得張揚。
“我何嘗不想面對挫折,我何嘗不想化解痛苦!”水說,“只是我必須匯入海洋,必須放大這痛苦,在無盡的流動消逝中教會人們,用幻滅的海洋告戒人們,必須謙卑地做人。”
山?jīng)]有回答,只是打開了懷抱,讓人們躲進懷中,讓水在山腳下盤旋,讓果實在樹上生長,讓人們得以生存。
“有多少幻滅的海洋,便有多少山的希望。”山說,“我要面對挫折化解痛苦,給人們家園,忍受一切的風(fēng)霜。”山靜立著,水流動著。
水,卻史無前例地凌亂,兩岸的風(fēng)景,只是浪花翻起時的告別,水里的魚兒,只是身的一個再見。在水里,一切都走向終結(jié),一切痛苦,都顯得巨大。
山和水對視著。
“其實,你我并不是對立著的。”山說,“我們都在等待。等待有一個人,能理解挫折,能放大痛苦。等待一個人,在山的頂峰默讀水的流動,在水的旁邊誦頌山的倒影!”
山開始流動,水開始靜默。
水開始堅強,去面對挫折。
山開始柔弱,去放大痛苦。
山水的蹤跡
踏著四月晚春的風(fēng),風(fēng)吹拂著大地,我來到了山水甲天下之地。盡管桃花的花瓣早已被風(fēng)席卷了一體,但桂林的山水依然誘人。正如世人所共同賞識的一樣,這兒水繞青山,山橫水中,一副天然的工筆畫油然而生,在這山水之間瑩然佇立著。游山玩水,指尖可以感受人水流淌的清涼,兩眼課題欣賞群山連綿的壯美和秀麗。可以聆聽泉水激石、瀑布飛瀉,亦可官兩碟相斗,幾鷗爭游。山水的蹤跡,在嚶嚶鳥鳴中屹立在人間。
置身雨山水之間,用心感受這山水蹤跡。此起彼伏的山時而峰巒疊嶂,時而遺風(fēng)獨秀。水的蹤跡則更不一般,向東流淌的江水泛著清波,水中倒影著山的影子。放眼望去,在群山之間夾攘著的江水與天的交界,在水天共色處閃耀這最絢麗的光芒。
看見如此良辰美景,不經(jīng)想起詩人鎖吟唱的詩詞歌賦,畫家所描繪的山水美圖。而往往,這些山水的蹤跡在詩畫里的藝術(shù)感令人稱道。山水相稱,不僅在人間遍布大江南北,更在藝術(shù)的殿堂里備受人喜愛。
然而這種人間仙境并不多得。山與水交相輝映,使這種景色變得美不勝收。但往往這種山水搭配如此絕妙之地遠(yuǎn)在天涯之外。曾到過美名遠(yuǎn)播的泰山,那兒的山誰雄偉壯觀,但少了水的環(huán)繞,他是孤獨的;去過名揚四海的洞庭,那兒的水雖清澈秀麗,但少了山的依靠,她是寂寞的。若非普陀生在四海之間,恐怕也不會成為海天佛國;若非峨眉立在長江之邊,恐怕也無峨眉金頂只說。
正如“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之間的蹤跡應(yīng)密不可分的。無論何時何地,山的威嚴(yán),水的輕柔,一起才會相益得彰,卻以不可。
秀麗的山水蹤跡,并不可多得。因為只有青山與綠水一起,才能構(gòu)成衣服和諧艷麗的圖畫,置身于山的懷抱、水的環(huán)繞中,那是人生中一種妙不可言的幸福。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追尋山水的蹤跡的人,因為我們都渴望完美?;蛟S有人一輩子也無法尋找到最美的山水的蹤跡。但卻不應(yīng)留有一絲遺憾。打開我們心靈的窗戶吧,美好的事物并不只在天涯海角,亦可存于咫尺之間,因為山水的蹤跡環(huán)繞著四海,環(huán)繞著我們的周圍……
我看山水
自古以來,善于誰就是緊密相關(guān)的了。
無數(shù)的文人騷客,逍遙的才子佳人,或行舟江上,或登高書懷。時過境遷,這千古江山也與我在等待后相遇。“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是何等的霸氣!縱然不是很高,但奇松怪石點綴著它,云海溫泉浸潤著它,它便是那樣的雄姿英發(fā)。我站在了光明頂,伸手指天,突然就覺得再以蹦即可觸到太陽。極目北望,似乎聽得見波濤的轟鳴,閉上雙眼,心便飛去,直達黃河。同為中國的顏色——黃色,胸間流走的便是黃沙熱血。點點滴滴的中華魂在那九曲十八彎中乘風(fēng)破浪。從青藏的千里冰川而下,直至渤海的河口而瀉,黃河用一行濁淚洗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心。坐在跨河而行的火車上,我靜靜地看著腳下的河水,耳中已然空靈,只在心靈的最深處聆聽母親不停的召喚。我?guī)缀跻蛑_下奔騰的巨龍頂禮膜拜了。
如果說黃河象征了北方的粗獷與豪邁,那么長江就代表了南方的溫情與婉約。同是源于青藏的長江,少了一點冰川的冷漠,多了一些江南的柔情。“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的心隨著江舟輕快地前行。千年之后,我循著古人的蹤跡重溫著長江之美。淥水蕩漾,把心也映得透亮,想朝發(fā)白帝,暮至江陵又有何不可,江水給予我們的自信便都在此間流露。而三峽也像一位母親把長江攬入懷抱,呵護,疼愛。重巖疊嶂,任由江水嬉戲。這里沒有壺口瀑布樣的驚險,卻有高峽出平湖的奇觀;這里沒有溫泉的淋浴,卻有江水的游蕩。這里充滿了煙籠云繞,神鷹撲翅似要羽化登仙,神女矗立定要守衛(wèi)長江。三峽的山生機勃勃,蒼翠有力,在冷靜中屹立,令我也心曠神怡。
黃山與三峽之山,一個外放一個內(nèi)斂,一個似錚錚鐵骨卓爾不群,一個似纖纖細(xì)絲柔韌有度。黃河與長江,一個豪放一個婉約,一個奔流而下一個滋養(yǎng)一方。其實中國的山水便都在這二者間了。中華文化中的剛?cè)岵蚁胍彩侨绱税伞?/p>
“一方水土一方人”,在中國山水的養(yǎng)育下,在華夏文明的熏陶下,每一個人便都有了山水的個性,有了一個永遠(yuǎn)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