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作文5篇
近三年高考作文范文5篇
實現(xiàn)理想笑聲揚,書海揚帆任翱翔。學府深造當自強,曾經(jīng)小樹成棟梁。錦繡征程從此始,踏踏實實莫輕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近三年高考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近三年高考作文篇1
有人說:“每當有一顆星星隕落,就會有另一顆星誕生?!蔽以谂ふ遥夤?,你在哪里?----題記
十八年來,我從未經(jīng)歷過生離死別。年底,外公——那個最惦念我的人永遠離我而去了。雖然之前也得知過一些外公患重病的消息,但噩耗傳來,仍是晴天霹靂,撕心裂肺的心痛。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不!這不是我想要的!
寒假前一個月,外公在家里打點滴。身體削瘦,意識還很清醒,見我進門,外公不顧病體,掙扎著要坐起來。我連忙撲到外公懷中,哽咽著說不出話來。外公撫摸著我的頭,輕輕說:“乖孩子,別怕,外公沒事的?!蔽揖o緊地抓住外公的手,任淚水在眶眶里打轉。
后來,外公的身體每況愈下,住院了,老是說胡話,吃不下任何東西…..
好不容易捱到了放假,我直奔外公家。躺在床上的外公被疾病折磨到干癟,只剩皮包骨。蒼白的臉色,像白紙一樣。眼睛微閉著,看不到一絲生息。
我大聲呼喊著:“外公!”外公好像是有感知的,聽到我叫他的第一時間,極力地想睜開眼睛看看外孫,但僅僅是翻動眼皮的勁頭似乎就已經(jīng)耗費了他全部的體力。很快又閉上了眼睛,嘴唇微張,喉嚨里發(fā)出輕微的聲響,干枯的手開始不停地抖動。
冥冥中外公還記著我!我緊握住外公的手,“外公,奇兒來看你了!”眼淚再也止不住,恣意橫流。
無論我們怎樣挽留,三天之后,外公還是走了,永遠地。
那一天我感覺世界一片黑暗,這是我第一次與骨肉至親告別,卻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斷腸之痛。如果能換回我的外公,我愿用我的所有去交換
外公走了,讓這個春節(jié)格外清冷,炕頭一直鋪著外公生前鋪過的床單。母親和外婆說那上面有外公的氣息,留個念想不忍換掉。是啊,外公走了,可帶不走我們對他的思念。
父親節(jié)快到了,媽媽很想你,外公,你在那里還好嗎?
《朗讀者》第三期,徐靜蕾為去世多年的奶奶朗誦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聽得我,幾度哽咽。奶奶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顆星。
我不確信,是不是每個人死了都可以變成星星,都能給活著的人把路照亮。
但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照亮心隅,像永遠活在我心中的外公一樣!
近三年高考作文篇2
各式各樣的傳統(tǒng)文化,像詩詞歌賦,宋詞元曲。亦或是禮儀文明,典故文獻,構成了中國五千年的古文化。在這些古代傳統(tǒng)文化之中,我最最覺得應當重視的,便是那個“孝”字了。
為人兒女,晚輩的我們一代,最應注意的便是那個孝字。咿呀學語的我們,不正因這些長輩,才一步步變成了今天的大姑娘、小伙子了嗎?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這些幫助我們成長的人們呢?
古人們就很注重孝。重朝從漢文帝倡導以孝治國以來,“舉孝廉是可以做官的,即使是皇帝以孝為溢號,來彰顯皇帝的功德,漢王朝綿延四百多年。孟郊的《游子吟》中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現(xiàn)實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報答得了長輩們的恩情?!靶ⅰ辈皇侵挥米煺f就可以了,古代人還有“棉入母衣,稻草自身”的故事,那個將自己衣服中棉花盡數(shù)放入母親衣中,卻把自己衣服中塞滿稻草的男孩,不正是我們的好榜樣嗎?
當今社會也很提倡孝道。“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中,那個用板車帶爺爺奶奶和癱瘓的父親去縣城看病的十一歲女孩,著實令人心疼,而一個十一歲的女孩理解得如此透徹的孝道。身為初中生的我們難道不如她嗎?不是的!如果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我們人人都是孝子賢孫。
當然,我們不可能窮到早晚只吃一鍋粥,或是只有一件有棉花的單棉衣去讓給母親。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學習,為長輩分憂;可以多做家務,讓他們有更多休息時間。你難道能否認這也是一種孝嗎?也許,你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你放學了,學了一天,很累,亦或是作業(yè)太多,可父母們不也上了一天的班了嗎?不也辛苦工作一天了嗎?如果我們主動提出用一些休息時間做些無需太多時間去做的小事,那么父母會有多么快樂和欣慰呢?
至于《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傳統(tǒng)文化進入中高考”,我也十分贊同。當今有許多孩子認為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必須的,但誰規(guī)定了父母一定要這樣做呢?作為孩子學習做人道理、理論知識、并是孩子一日中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學校有必要讓孩子了解這些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孝道和其它五千年來中國沉淀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美德。
“以孝為榮,以不孝為恥”也是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識。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必須重視的,而那個“孝”字,也是承載了中國五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所以,我覺得孝是最應該重視的。
近三年高考作文篇3
泱泱古國,悠悠華夏。五千年的歷史軌跡,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五千年的風霜雨雪沒有將龍的傳人的那些優(yōu)良傳統(tǒng)埋沒,而是歷久彌新,薪盡火傳,古人推崇誠信者,今人厚愛誠信者,歷史選擇誠信者。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者,發(fā)乎禮,義者,發(fā)乎情,止乎心,正乎身。在儒家看來,行仁施義的先決條件為內心的向善,所謂勤心誠意者也。心中信守誠信,方能寧靜安心,進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行義者亦應以誠信為本。義之所存,誠信存之也,讀《大學》《中庸》,一字以蔽之,誠也,誠包羅萬象,誠信是它的具體體現(xiàn)。
在滾滾而來,浩蕩而去的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出的誠信者比比皆是,荊軻于"風蕭蕭兮易水寒"中作別太子丹,壯士一去,只為報知遇之恩,雖蹈死地亦無怨無悔。伍子胥逃離楚國,得吳王重用,答應替他報仇,從此伍子胥盡心輔佐,縱然之后受猜忌可仍然不改忠心。陶朱公蕩舟西湖之上,得以"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秘訣便是誠信經(jīng)商,后世徽商,晉商皆履行了這一原則,才有了商行的繁榮昌盛。
誠信在心,將誠信發(fā)揮在經(jīng)商致富中,可以家財萬貫;將誠信延伸到安身立命上,可以后世傳頌;將誠信拓展到八荒六合,四海之內,則可萬民歸心,順天地陰陽、法四季輪回,運之則五岳震蕩,百川奔涌,諸侯朝服,天下匡正。屈原被發(fā)行呤澤畔時,嘆"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他憤恨那些"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他忠君戀闕,心系國家,屈子一躍,一河碧水為之激蕩,千載令名不朽。劉邦入守關中,之所以可以深得民心,在于履行約法三章,秋毫無犯,劉備跨有荊益,保其巖阻之礙,與鄰國交好,于內則治民,誠信于民,是以三分天下;李世民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對百姓有誠信,天下人擁他之王,他便要對萬千黎民百姓謀福祉,是以創(chuàng)造了"貞觀之治"……凡此種種,皆言誠信為人立身之本,天道酬誠信。
因此,傳承民族的美好品質,將誠信貫穿在身心中,用誠信指導我們?yōu)槿颂幨拢瑒t人生得以絢爛,事業(yè)得以輝煌!
謹記,天道酬誠信,誠信伴我一路前行。
近三年高考作文篇4
有人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關鍵時刻別人的一句提點頂?shù)蒙献约菏甑目嗫嚆@研。那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事事聽別人的呢,我覺得不是。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事情都要聽自己的,別人的意見再重要,那也只是個參考。所以面對相信自己還是聽取別人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應以自己的意見為主,將他人的意見作為參考,所謂堅持自我,不棄忠言。
堅持自我不一定對,但它最重要的是不后悔。十六歲的時候文理分科,你想選文科,父母讓你選了理科。你學不會理科,成績遲遲不見長進,這個時候你的心里慢慢滋生出抱怨,“都怪你們……”;十八歲的時候選專業(yè),你想學文學,父母讓你選醫(yī)學,說好安排工作。你學了醫(yī)發(fā)現(xiàn)自己不喜歡,還是喜歡文學,你會怪父母掐滅了你的文學夢。所以,我們人生做選擇,走自己的路,不是為了走正確的路,而是走一條自己不后悔的路。哪怕是走進了死胡同,是自己選的,有什么好抱怨的。更何況,今天不存在“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樣的情況,入錯了行可以改行,嫁錯了郎可以離婚。所以人生關鍵時刻的選擇一定要相信自己。
但我們仍然不能輕視別人的意見。我們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別人“走過的橋”比我們“走過的路”還多,聽取別人的意見,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聽別人的意見可以幫我們避開路上的障礙。我們聽父母的,聽老師的,聽醫(yī)生的,聽專家的,就因為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所以這種時候,我們就需要聽取別人的意見。別人的意見除了幫我們規(guī)避風險,彌補不足,還可以幫我們帶來成功。古代的政治家們?yōu)槭裁葱枰驾o佐,就因為人力有時而窮,不能盡善盡美,而兼聽則明。
但,我們不能總是聽別人的。人歸根結底是自由人,是獨立人,所以每個人都需要獨立自由的思想。我們事事都聽別人的意見,總是聽別人的意見,就會喪失自己的主見,別人就有機會控制我們的人生。中國的很多家庭悲劇就產(chǎn)生于做子女的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事事聽父母的,到最后孩子成為巨嬰,喪失獨立思想。子女一朝覺醒,就會怨父母事事安排。悲劇就產(chǎn)生了。
因而,身而為人,來到世間,我們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聽取意見后要能識別其中正確的,有利的意見。但我們不能過于依靠別人的意見,我們要有自己的主見,在人生的關鍵處一定要聽自己的。整個一生中都要以自己的意見為主,把他人的意見當作參考。堅持自我,但不棄忠言。不為別的,就為不后悔。
近三年高考作文篇5
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謝謝你們叫我回家,送別你們,鮮衣怒馬,此間少年的你們,未來無遠弗屆的你們。和你們一樣,我也見過紅色跑道旁那排金黃金黃的銀杏樹,聞過生物園里如牛奶的梔子花香,青澀的笑聲也嚇跑過西墻角曬太陽的花貓。盡管如此,我們之間還是橫亙著10多年的時光,銀杏樹,梔子花還在,只是,那只花貓是不是早已不在了?很多事情,和這只花貓一樣,變了。
那時我們掛在嘴邊的“理想”,是你們今天口中的“詩和遠方”,既然成了遠方,便是遙不可及吧。那時的我們豪情萬丈,摩拳擦掌,被教導著,謹記著“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今天的你們記住的卻是“拼爹”“富二代”,流行的是“佛系”“巨嬰”,習慣轉發(fā)“錦鯉”祈求好運,或是指望科技進步,一切交給人工智能。
說出這些流行字眼,我忐忑不安,心驚膽戰(zhàn)。什么時候,我們開始不再相信自己的雙手?我多怕,怕你們已經(jīng)浸淫其中,并且相信這便是生存之道,便是你們的真理和信仰。
如果,如果我們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確,什么才是方向,那么不妨回頭看看吧。
十年激戰(zhàn),千里狼煙中,赫克托耳似一尊雕塑屹立在晨風中,他回過頭對守衛(wèi)特洛伊絕望的戰(zhàn)士說:“如果避而不戰(zhàn)就能夠永生不死,那么我也不愿沖鋒在前。但是,人既然遲早要死,我們?yōu)楹尾黄此酪粦?zhàn),反把榮譽讓給別人?”試問,你怎么忍心?忍心放棄自己的雙手,放棄親力親為,把未來和榮譽拱手讓人?
如果你愿意,可以在某個黃昏去街巷走走,找到那個打稱鋪里的老師傅。他點起一盞燈,一毫一厘地刻著星戥,斤斤計較,只怕失之毫厘。系上秤砣,掛上秤盤,拿校物試著重,秤尾完美地平著,一寸不高,一寸不低,才能松一口氣。他只相信自己的雙手,這是必須誓死捍衛(wèi)的權利。
談何你死我活的戰(zhàn)事,斤斤計較的稱桿,哪怕是捏合餃子皮邊,也要留下漂亮的指紋,才能算真正的美味呀。
你讀過《詩經(jīng)》吧,你聽見了關關和鳴的雎鳩嗎?你聞見了稻麥和泥土的香嗎?感受到了鐮刀齊口割下麥茬的神奇嗎?這音樂聲聲,一代代詠于白露江邊,舞于亭臺月下,這是獨屬于中國文明的平和、安詳和踏實。于是,我們看到,一群群荷著鋤頭,露水沾濕衣衫的人,在麥香中鑄造著偉大,中國文化隆重登場,代代吟唱。
如果沒有他們的雙手,雙腳,沒有他們熱烈的口舌和大腦,我該去哪里尋找如此美麗的山河?
于是,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
于是,你走過的山路是徐霞客曾經(jīng)丈量過的;行過的江畔是蘇子瞻曾泛舟于上的;
于是,你駐足遠眺的城樓是岳飛曾經(jīng)堅定守衛(wèi)過的;馳騁的草原是霍去病曾經(jīng)為之奮戰(zhàn)過的;
你知道嗎?這才是中華文明如春水生發(fā),生生不息的原因。
你說,這一切離你還是太遠,那么,我說得再明白一點吧。
如果,你不曾體會街邊綠色郵筒中給你送來的一封信箋時的喜悅;
如果,你依稀記得燭火下,機杼聲聲中微彎的背影;
如果,你仍貪戀嘴角殘留的蒿團香,那是在江畔采青,剁青,揉青換來的美味……
那么,你該明白,有些事情,無法拱手讓人。
親愛的少年,你不該選擇安逸,貪戀便捷,那就像背對著太陽而行,只看得見自己的影子。把所有的春光靜好還給疏疏籬落,把所有的庸庸碌碌,懶惰不前歸還給過去的自己吧。明天的你,要胸中有丘壑,立馬振山河。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