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讀書筆記 >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

時間: 大新0 分享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的歷程》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1)

先秦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原始巫術宗教觀念開始解體,儒道互補成為了兩千年來中國美學的基本精神。儒學是一種精神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堪比宗教對某些國家的影響,孔子也因之成了漢民族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的奠基人,在他之后,孟子、荀子進一步發(fā)展了孔學,它的本質(zhì)是把情感、觀念、儀式(宗教三要素)消溶在以親子血緣為基礎的世俗生活中,重視社會性和倫理性,或稱為實踐理性,而遠離了純粹理性和神學。

中國文學作品也因之不同于古希臘藝術的宗教情緒凈化作用,而是重在抒情,最早的文學作品可追溯至《詩經(jīng)》中的國風和先秦諸子的散文,由此奠定了基本的美學原則:賦、比、興。賦是白描,比興是以物寓志。因之,中國的`哲學闡述也不同于西方的邏輯推理和論證,而是有某種想象力,比如莊子的《逍遙游》:“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便是一種充滿了想象力的哲學理論。

中國建筑亦受實踐理性精神的影響,著重與世俗生活的聯(lián)結(jié),這跟西方國家的宗教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在面上展開,方便生活,后者則以單體建筑取勝,并且在宗教意識影響下修得很高,比如哥特式教堂,可惜中國建筑以木為基本材料,后人只能看看瓦當來想象當時的宏偉和精美了。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2)

“美”這個詞太抽象了,因其本身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實體存在,它只能依附于某種物質(zhì),比如人、自然,當然還有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種種藝術品(建筑、繪畫、雕塑、詩歌、瓷器、園林等等),本書也就是圍繞這些各擅其美的藝術形式以時代為線索進行了一次系統(tǒng)的梳理和欣賞。

我沒有從開篇的遠古時代之龍鳳藝術看起,而是從中間向前后延伸開去。因為每一章都可以自成一體,所以這樣看也并不覺得混亂。其中我最喜歡的`有兩部分。

一是寫初唐詩歌和蘇軾,書中對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賞析很能引發(fā)共鳴,少年意氣風發(fā),雖然心頭偶爾劃過的無常感給人生蒙上了一層淺灰,卻是同整個國家一樣處在欣欣向榮的上升的時期,讓人覺得一個新時代即將來臨。而蘇軾作為詞人在文學上的地位我是了解的,但是沒想到他對后世的影響不僅僅是那些絕妙的文字,更重要的是從屈原、陶淵明以來文人的自我精神救贖到他那里終于有了一個答案,那就是對人生無常的徹底勘破。

二是佛陀世容,結(jié)合當時的歷史去看那些千百年前巍峨的佛像和石窟,一下子便讓這些靜穆威嚴的雕塑有了豐富厚重的內(nèi)涵。佛像愈高大,人在現(xiàn)實中的地位就越渺??;佛像愈和藹,人的苦難就越深重。一旦有了這種對立的視角,你會發(fā)現(xiàn)藝術和美有時純粹是人類的一種精神信仰。

此外其它如講魏晉、宋元山水畫等等章節(jié),無一例外地都能從思想上給人以啟發(fā),從語言上給人以享受。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3)

在本書中,作者以細密的考察論述了繪畫、雕塑、建筑、文學、書法等藝術門類在各個時代的興起與演變,并在充足的個例分析之下以凝練的語言指出了各個重要對代的藝術精神,“漢代文藝反映了事功、行動,魏晉風度、北朝雕塑表現(xiàn)了精神、思辨,唐詩宋詞、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懷、意緒,以小說戲曲為代表的明清文藝所描繪的則是世俗人情”。

但作者卻沒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劃分出來,反而讓人感覺本書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間的隔膜的跡象。讀者在歷史教科書上面讀到的一直都是清晰的朝代界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在很長一段時間讓普通讀者曾經(jīng)認為唐詩就是唐代才出現(xiàn)輝煌的,卻不知道詩歌從內(nèi)容的廣度到形式的完美都經(jīng)歷了前代的積累;誤以為宋詞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卻不知道唐朝也有不一樣的“唐詞”風格,清代的`詞卻是在內(nèi)容形式上臻于完美了。

作者的這種做法使得每個時代不同的藝術特征之間的銜接十分自然,而讀者能夠更容易地理解到兩個相鄰或間隔的時代之間的歷史聯(lián)系。正如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里所說,“延綿不斷”是中國古代歷史發(fā)展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放之于中國美學史的發(fā)展里自然是合理的。李澤厚先生正是自覺地注意到了這一特點,才使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能夠感覺到中國古代“美的歷程”并不像西方藝術發(fā)展一樣斷斷續(xù)續(xù),而是渾然一體的。我們從此可看出李澤厚先生在連貫性、簡潔性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4)

《美的歷程》這一本書是一本很美的書,里面所描繪的歷史和事物都以一種美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讓讀者慢慢地漫入美的殿堂上,得到美的熏陶。

《美的歷程》總共有十章,但我最喜歡的是第七章的盛唐之音。當然,當中的.“青春。李白”更是我的心頭愛啊!李白在游廬山時,曾曰: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一座矗立高聳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chuàng)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李白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在詩人眼里,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維妙維肖。讓詩人無法不對大自然的神奇?zhèn)チΦ臉O力贊頌。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在詩人的筆下,更是被描繪得極為生動。詩人明明把高山流水說得恍恍惚惚就像前川銀河,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jīng)孕育了這一形象。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5)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需要讓我去給“美”這個字填充使它變得不抽象,我會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物象來解釋。當再問我“什么是美”,“美從何而來”,我會意意識到自己不懂美。讀了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我對美才開始了解。不是冗長的資料,讀起來會有散文的趣味。我喜歡的是書中把美的發(fā)展歷程聯(lián)系到了人類精神文明和社會時代發(fā)展上。

從史前文明的“自義農(nóng),至皇帝”到明清時期的“清太祖,膺景命”。第一章的龍飛鳳舞的圖騰文和原始歌舞,第二章的青銅饕餮,都包含了人在自然崇拜時期對"神"的普遍觀念。人們的文明還是在思想啟蒙階段,對美的執(zhí)著來源于心中的敬畏。其表現(xiàn)形式也是在生活的日常,也是初生階級統(tǒng)治者的美好幻想。之后就是三四五章的先秦理念,楚漢浪漫,文晉氣質(zhì)。人類文學啟蒙到初步形成格局,類似于詩經(jīng)的賦比興,諸子百家,到后期魏晉南北朝曹氏三杰,以及引入印度的佛教。

詩歌又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zhuǎn)折的新興文化的端倪。楚漢浪漫又發(fā)源于地主階級追求生活的豐滿。文晉風度又顯現(xiàn)出門閥士族"非湯、武而薄周、孔"的價值追求。佛教的引入也是為了執(zhí)政者融合儒家文化鞏固統(tǒng)治。從各個時間的作品可清晰看出。最后的幾章唐宋明清。唐朝的詩讓美開始有了自由的形式,人們開始抒發(fā)自我意識,把主觀情緒融入進作品。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則更多的表現(xiàn)了人的現(xiàn)實生活的悲傷和下層市民的希冀和愿望。還有近代人們對于表達的要求更直白,直接導向本質(zhì)的現(xiàn)實生活。這是我看完第一遍的清晰印象,其中可以聊的話題甚多,它就像一幅宏大的美術圖。其中的宗教思想我看著挺累的,因為聯(lián)系到了康德哲學,更喜歡書中感性的文字,有趣的看著中國文化在藝術長廊的發(fā)展。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6)

近日,有幸拜讀了李澤厚的《美的歷程》,真是一部開闊志趣的好書。

哲學家馮友蘭夸贊它是部大書(應該說是幾部大書),是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一部中國哲學史,一部中國文化史。

本書從原古時代史前文化開始,縱橫中華民族發(fā)展的各個歷史時期,直至明清,作者帶領我們對中國古典文藝開展了一次鳥瞰式的美的巡禮。其中內(nèi)容深厚而簡約,充滿哲思之光,語言精煉優(yōu)美,使人一唱三嘆,流連忘返。

讀《美的歷程》,仿佛在登臨一座風景奇秀的高山,滿眼的絕勝風景,氣喘吁吁并吸收升華著,令人心曠神怡,大獲裨益。常常是讀著畫著,不知不覺就把一頁書畫滿了。

本書從藝術和政治、經(jīng)濟等社會發(fā)展各部件的聯(lián)系出發(fā),對各個不同時代獨特的美的元素,進行了鳥瞰式的觀花,從龍飛鳳舞的原始圖騰,到青銅饕餮;從先秦的理性精神,到楚漢的浪漫主義;從佛陀世容的虛幻頌歌,到盛唐的杜詩顏字韓文;從宋元的山水意境,到明清的文藝思潮……你會不知不覺中仿佛走進了一座宏大的藝術博物館:那人面含魚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斕的青銅器,那琳瑯滿目的漢代工藝品,那筆走龍蛇的晉唐書法,那道不盡說不完的宋元山水畫,還有那些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屈原,陶潛,李白,杜甫,曹雪芹……

感嘆作者的宏大構(gòu)圖,哲理辯思,艷羨作者的深厚積淀,高屋建瓴。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7)

這本書寫于一九七九年。在經(jīng)過了三十年的時間考驗后,這本書依然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我感覺到李澤厚寫此書時是純粹的是獨立的是自由的,他并沒有使用當時流行的觀點和語言,并沒有為美附加上什么。正因為此,才保持了學者的本色和學術的純潔,才使這本書成為一部經(jīng)典之作。他從龍飛鳳舞的遠古開始,一直講到充滿感傷主義的清代,通過縱向的闡述,讓我們感受到我們的民族除了有你死我活的斗爭史,爾虞我詐的政治史之外,還有一個美輪美奐的,讓人流連忘返的美的歷史。

美是感性的,也是深刻的。李澤厚在講述的時候能夠很好的兼顧這兩點,即不膚淺也不枯燥。這無疑得力于他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精彩的語言表述。在《盛唐之音》有一段是評論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他是這么說的,“它顯示的是,少年時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的那種輕煙般的莫名惆悵和哀愁?!边@樣詩性的語言在書中是很多的,所以閱讀本身也就變成了一次美的歷程。

如果我的認知水準沒有提高的話,我會一直甘心臣服于它的腳下,仰望它并接受它的饋贈;如果有一天我能站起來和它平視的話,我還是會尊敬它喜歡它,并懷念它曾經(jīng)帶給我的美好感受。可以說這本書對我的影響不僅在過去現(xiàn)在,還在未來。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8)

上學期期末華楨老師推薦下買的,這學期在老師帶領下系統(tǒng)化的讀。也看了差不多一個月(從八月補課開始算的話,于9.10結(jié)束)今年嚴格意義上的第四本書,上一本是8.7的林清玄的一本散文集。

這本書以時間為線索,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并不能看看太懂,以后有機會再讀的(吧)。

感覺還挺有趣的,講點自己看得懂的,遠古時代圖騰是部落的象征,從現(xiàn)在仍有流傳下來的圖騰中大抵可以見得,最后是龍鳳的模樣,龍鳳本沒有這種事物的存在,是各種動物的部分拼湊而來,在《美的歷程中》講到遠古部落各自發(fā)生戰(zhàn)爭,彼此兼并融合,原本部落單純的“龍蛇”圖騰也在過程中相互融合,加上融合的部落的圖騰的特點部分,融合成一個新的形象,久而久之不斷的`融合而成了“龍鳳”,成為部落的象征,他們也是巫術禮儀的圖騰。

遠古陶器上精致的幾何圖案可曾震撼過你?到有說法是那不僅是幾何圖案,而是部落圖騰的幾何化,幾何化的圖騰刻在部落所擁有的器皿上,還真有點今年我們社會“商標”的感覺,莫非遠古的人在那么遠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了商標意識?說到器物,我還想起了遠古時代巫術禮儀偏愛紅色,還會在人逝世后,給他們的身體繪上各種圖騰,以祈佑他們安息。這也是種“標志”一種“符號”,一種遠古初初覺醒的美的意識,他們認為這樣的圖形有特殊含義,是一種生命的美的覺醒。

從遠古陶器到夏鑄九鼎開啟青銅時代,伴隨的是統(tǒng)治者階級逐步出現(xiàn)。為了適應統(tǒng)治需要,彰顯威嚴,畫風獰厲的饕餮,夔龍夔鳳出現(xiàn)在器物之上,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是威懾與強大,兼有保護和恐嚇雙重作用,而正是那種粗野獰厲帶來的命運感,保持著巨大的美學魅力,給人帶來深深的震撼。這與蒙昧的遠古時代已有大不同了。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9)

讀這本書,猶如跟著李澤厚教授作了一次美的巡禮,盡管匆匆,猶覺眼界大開,意猶未盡。

拂去浮塵,一本書就鮮亮地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深藍色的布面包裹著,厚重的基調(diào),泛黃的內(nèi)頁,無時不刻不在展示著撰寫它、裝幀它的人的匠心。這就是李澤厚的《美的歷程》。

《美的歷程》按照時間的順序,介紹了最能代表那個時代美的藝術品和創(chuàng)造它們的作者們。但是一本書讀完之后,最能給我震撼,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原始社會先人們創(chuàng)造的那些古樸、美麗的紋飾。

原始社會是一個緩慢而漫長的發(fā)展過程。它經(jīng)歷了或交叉著不同階段,其中又相對和平和激烈戰(zhàn)爭的不同時代。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社會大概相對說來比較和平安定,其巫術禮儀、原始圖騰及其圖像化的符號形象也如此。從一些彩陶紋樣就可以看出。那些魚紋、蛙紋、水波紋飾都和生活生殖息息相關。這些陶器上的紋樣都是由動物形象的寫實而逐漸變?yōu)槌橄蠡⒎柣?。也正是美作?quot;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的過程。書上說的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謂"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積淀了社會內(nèi)容的.自然形式。這些旋轉(zhuǎn)、重復的美麗的彩陶紋飾也給青銅時代的美奠定了基礎。

之后又讀了歷代的關于美的代表作品,有些我還是讀不懂的。還要我以后慢慢體會。而且我也發(fā)現(xiàn)中國的藝術文化成就和政治社會是不平衡的。在民生凋敝、社會苦難之際,反而可以出現(xiàn)文藝的高峰時期。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涌現(xiàn)的一大批藝術家們。如此久遠、早已陳跡的古典文藝,為什么仍然能感染著、激動著今天和后世呢。但是,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新作。盡管是莎士比亞也不能代替今天的作品。正是這樣,藝術才能變成多彩的巨川。

有兩種東西,始終讓我震撼:一是無盡的星空,吸引無數(shù)人為之沉醉,記得兒時看流星雨時,總會為之爆發(fā)出陳陣驚呼;二是人的信仰,美則屬于后者,因為美的概念是人創(chuàng)造的,自然界中似乎只有人懂得如何欣賞美,這本身已是高于其他需求之上了,從生態(tài)美學來看,星空也是一種美,自然美。

那美真是包含萬物的大美了。

這一美學特征的哲學基礎應追溯到先秦孔學的“實踐理性”。不象西方哲學那樣作抽象的玄想,而將理性引入生活、倫理、政治。豎立懷疑論或無神論的世界觀和對生活積極進取的人生觀。這種哲學觀可以說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基礎。這種哲學觀使中國文學重情感甚于形象;洋溢著積極進取的精神,尤其在社會為文人提供了大量的一展宏圖的機會的時代,如魏晉的慷慨激昂的馬上之作,如鋪陳張揚的漢賦,如青春熱烈的盛唐之音;在思想上多表現(xiàn)生活的智慧、現(xiàn)實人生的感悟;在內(nèi)容上,逐漸頃向世俗生活,從詩歌到詞到戲曲到小說,從文體上也可以看出這種哲學精神的指導作用。

對中國美學特征的形成還有另——必不可少的哲學思想的支撐,即與與儒家精神相互補充而協(xié)調(diào)的莊子的道家思想。看似頹廢避世的道家精神,其實并非對生命的否定,而是另一種形式的熱愛,這其實是與儒家精神一致的?!斑_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與“悲歌慷慨,憤世嫉俗”一起構(gòu)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藝術意念。道家思想對中國藝術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它強調(diào)的無為精神,使中國藝術著重內(nèi)在的、精神的、實質(zhì)的美,這正是上述中國美學所特有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

延著河流的源頭追溯,在秦前,是先民。稱他們?yōu)椤懊瘛?,說明他們已從單調(diào)的勞動中逐漸解放,初步擁有個體意識和家國觀念,并漸進掌握了鑒賞美的能力,第一次團結(jié)成了一個個群體,即社會?,F(xiàn)在有些人想超凡脫俗,不務仕途,遠離官場還是可行,但想脫離社會那還是不大可能的,就算隱居江湖消極避世,仍不得不與人打交道,在那個時代之前,算可以,所以,后世所謂的“出世”“超脫紅塵”只是遠離眾人煩擾嬉鬧趨之若鶩的大千世界,并非真的獨立存活,逃離的是一種生活。不由想起之前學過的《赤壁賦》,蘇子在其中大談人之渺小與享受美好,記得當時解讀為出世與入世,覺得很有道理,但他真的脫離凡務了嗎,從前后兩段來看,縱情山水應該是他寄托情懷、休閑愉悅之地,他還是積極入世的,可謂神得儒家學派的精髓,從休憩再出發(fā),這也是東坡的可愛之處。

《美的歷程》是李澤厚先生的重要美學著作。它對中國數(shù)千年的藝術和美學作了一個鳥瞰式的宏觀把握。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并沒有在書中對任何一個時代的藝術特征作詳細具體的解釋闡述,而是總結(jié)概括性地對各時代所體現(xiàn)的美學思想精神做出精練的歸納,并從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為讀者理清中國古代“美”的發(fā)展脈絡。閱讀本書之前我也接觸過一些介紹和研究中國古代美學的著作。而《美的歷程》給我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認為本書與其他美學著作區(qū)別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在介紹“美的歷程”時的連貫性。雖然本書也像其他著作一樣分了章節(jié),按歷史發(fā)展的順序,介紹從遠古圖騰時代的藝術萌芽到明清文藝思潮的興起的各時代藝術特征及美學思想。但作者卻沒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劃分出來,反而讓人感覺本書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間的隔膜的跡象。作者的這種做法使得每個時代不同的藝術特征之間的銜接十分自然,而讀者能夠更容易地理解到兩個相鄰或間隔的時代之間的歷史聯(lián)系。正如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里所說,“延綿不斷”是中國古代歷史發(fā)展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放之于中國美學史的發(fā)展里自然是合理的。李澤厚先生正是自覺地注意到了這一特點,才使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能夠感覺到中國古代“美的歷程”并不像西方藝術發(fā)展一樣斷斷續(xù)續(xù),而是渾然一體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看,在編寫美學史時能夠不破壞藝術發(fā)展的連貫性,不輕易劃分時代或為其強加一個所謂的“藝術時代特征”,卻能使整部著作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從此可看出李澤厚先生對中國美學了解之深以及他處理如此長的歷史材料時的高明之處。好的美學著作不僅能夠告知讀者自己的美學觀點,而且還會留下空間讓讀者去思考。而《美的歷程》便讓我在閱讀中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痕跡。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10)

我以前很自信的認為,自己明白了美麗的真諦;美只是一種純粹的客觀存在;美是冷峻而遙不可及的;美便只是那秋日梧桐靜靜散落的身影。然而鏡中花,水中月,需要靜靜地欣賞……

浮華的城市,斑駁的光影,闌珊的燈火,如晝的黑夜,喧鬧的人群。眼前的一切,讓我迷茫、困惑、矛盾。美在哪里?是柳永的楊柳岸,還是太白的杯中酒?是如水寧靜的月光,還是午夜夢回,故鄉(xiāng)依舊的悠然?于是,走進《美的歷程》,走進美的記憶,感受美給予心靈的寸寸溫暖,完成了心靈一次矛盾而充實圓融的洗禮……

鳥瞰著美伴隨著實踐流淌年華的痕跡,漸漸發(fā)現(xiàn),美是有生命的,她打開了每個時代的靈魂,她給予人們感性自覺與理性思考。漸漸發(fā)現(xiàn),她擁有深厚的生命厚度與長度,她播撒智慧的光芒讓人性在天地間閃耀。漸漸發(fā)現(xiàn),莊周夢蝶那剎那的微笑,是孔子憂天下那沉重的腳步,是那高山流水的絕唱,是敦煌的飛天,是魏晉的風度,是盛唐的青蓮,是夢斷紅樓后的蒼涼與寂寞。真正的美是讓人的靈魂顫動。她帶給人心靈的不僅僅是那短暫的快樂與幸福,還有那記憶深處彌漫飄逸的一縷芬芳。

《美的歷程》終于讓我明白,真正的美是需要人與自然的交流與相互和解,需要從生活的點滴中去仔細品味的。真正的美是需要在如鏡的心中才能看見,同事看見自己的內(nèi)心的感動。從《美的歷程》中,我讀懂了生活,讀懂了美那澎湃無限的生命力正是來自于生活,而這種生命力需要我們用對生命的熱情去感知,只有這樣,美才能在眼前升華,真正得富有一種動態(tài)的美感與生命的力度,而不是靜止虛無、沉默寂寥。

一剎那的感動,在千年風霜中永恒……我浮躁的心終于安靜下來,窗外露臺的一角有紫藤蘿在柔風中輕歌曼舞,那隨風飄搖的律動如生命的呼吸與吐納,于這林立的樓宇間,澄澈、絢爛、驚奇,原來美可以在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時間的流里陰滋暗長,只因愛美的心,生命的力,溫暖的情。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11)

《美的歷程》全書共分十章,每一章評述一個重要時期的藝術風神或某一藝術門類的發(fā)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義上的藝術史著作,重點不在于具體藝術作品的細部賞析,而是以人類學本體論的美學觀把審美、藝術與整個歷史進程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點面結(jié)合,揭示出各種社會因素對于審美和藝術的作用和影響,對中國古典文藝的發(fā)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與說明。

作者認為,藝術趣味和審美理想的轉(zhuǎn)變,并非藝術本身所能決定,決定它們的歸根到底仍然是現(xiàn)實生活,故而考察一個時代的文藝,必先考察那個時代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情況。本書的每一章都大致遵循著這一思想構(gòu)架而展開。

在本書中,作者以細密的考察論述了繪畫、雕塑、建筑、文學、書法等藝術門類在各個時代的興起與演變。《美的歷程》以一種體悟與思辨相結(jié)合的方式,在中西文化比較的視野下,展現(xiàn)了從史前文化到明清文藝思潮近八千年中國燦爛多彩的藝術境界與文化。書中對各個時期、各種類型的藝術的審美把握既靈動恰切,充滿個性體驗與感悟;又理性思辨,洞悉藝術發(fā)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規(guī)律。同時,注重考察藝術品所在的歷史文化語境,尋找其歷史文化土壤和美學風格成因。

《美的歷程》在總結(jié)普遍性、規(guī)律性藝術特征的同時,還注重個體審美感受和體驗,靈動而個性地把提了歷史分期與藝術類型的交叉關系。李澤厚以自身特有的`對藝術的體悟力,對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把握以感悟內(nèi)在審美特質(zhì)和藝術美學風格流變?yōu)橹?,打破歷史分期的時間局限,跨越中西的空間限制,對藝術的體悟可以穿越古今,縱貫中西。他并沒有嚴格地按照歷史分期,從史前到明清按部就班地描述中國古代藝術史和美學史(這是大部分藝術史和美學史書籍的寫作方式),而是在基本遵循歷史分期的基礎上,或以某個時期的主要美學風格為中心,或以某種突出的藝術門類為線索來展現(xiàn)中國古代藝術的內(nèi)韻,書中十個部分的標題就體現(xiàn)了這一特色。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12)

初次了解美學這門學科,一般會感性地認為這是一門關于美的學問,什么是美,怎樣欣賞美。在閱讀美學的相關經(jīng)典著作之后,對美學會有一個更為全面深刻的認識。比如李澤厚的《美的歷程》,這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學著作,在當時產(chǎn)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作為讀者自然很好奇,這究竟是本怎樣的小書,在當時影響了那么多的年輕人。

由于一開始就對本書存在閱讀的“期待視野”,希望從書中了解作者對美學獨特的見解,而《美的歷程》讓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在介紹 “美的歷程”時的連貫性、簡潔性。

雖然本書也像其他著作一樣分了章節(jié),按歷史發(fā)展的時間順序,介紹從遠古圖騰時代的藝術萌芽到明清文藝思潮的興起的各時代藝術特征及美學思想?!澳侨嗣婧~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斕的青銅器,那琳瑯滿目的漢代工藝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筆走龍蛇的晉唐書法,那道不盡說不完的宋元山水畫,還有那些著名的詩人作家們屈原、陶潛、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畫像,它們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觸到的這個文明古國的心靈歷史么?”時代精神的火花在這里凝凍、積淀下來,傳留和感染著人們的思想、情感、觀念、意緒,經(jīng)常使人一唱三嘆,流連不已。我們在這里所要匆匆邁步走過的,便是這樣一個美的歷程。作者在開篇就以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學意象吸引著讀者。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13)

《美的歷程》是一本關于藝術和美學的重要著作,作者是中國著名的美學家李澤厚。這本書以中國歷史為背景,探討了美的起源、發(fā)展和演變,對于理解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風格和審美觀念的描述,讓我對中國的美學傳統(tǒng)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原始藝術的描述,這些藝術形式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生命力,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

本書的結(jié)構(gòu)清晰,每一章都有明確的主題和重點。作者采用了歷史分期的方式,將藝術的發(fā)展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并對每個階段的特點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這種分期的形式使得我對藝術的發(fā)展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書中的一些觀點和建議我認為有些過時,需要與時俱進。例如,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些古代的藝術作品,但是這些作品在現(xiàn)代社會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已經(jīng)大不如前。此外,書中還提到了某些審美觀念的演變,但是這些觀念在當今社會的接受程度也相對較低。因此,在引用歷史資料時,我們需要考慮到時代背景和文化差異的影響。

在摘抄部分,我選擇了書中對我啟示較深的幾個段落。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對原始藝術的描述:

“原始藝術的出現(xiàn)并非偶然,它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和對自身力量的肯定。原始藝術家們用簡單而有力的線條和色彩,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這些藝術形式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生命力,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p>

這段話讓我對原始藝術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意識到美的本質(zhì)在于它的生命力。美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它能夠激發(fā)人們的情感和想象,給人以深刻的體驗。

總的來說,《美的歷程》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它以簡潔明了的文字介紹了中國藝術的發(fā)展歷程,提供了一種深入了解中國美學傳統(tǒng)的方法。盡管書中的一些觀點和建議可能需要更新和完善,但它所闡述的基本原理和思路仍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刻認識到了美的本質(zhì)和價值,也為我更好地欣賞和理解中國藝術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14)

中國藝術精神及其發(fā)展歷程,中國古代,至下而下是“士”的,中國藝術的“士氣”,決不能理解為一個思想家的或哲學家的氣概,而應該理解作一個美學家或批評家氣概,中國藝術精神的本質(zhì),是詩的,而不是散文的,中國原始藝術是一種混沌無分的狀態(tài),從彩陶圖案到玉的雕琢,都有原始宗教的象征意義,古代巫術是中國人思想的一個源頭,從原始美術到原始宗教,處處都表現(xiàn)出中國人對自然的積極適應性。

從建筑到雕刻,從彩陶到玉器,從楚辭到漢賦,中國人的思想發(fā)展史,也是一部適應自然的歷史。

原始社會是中國藝術的濫觴期,彩陶是原始藝術的杰出成就,彩陶圖案是研究原始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第一手資料,陶器上刻劃符號是文字的前身。

龍山文化時期,人面形紋飾大量增加,人面形有二種:一種為寫實的面目,面目上刻劃眼睛、鼻子、口形,面目之間有胡須、頭發(fā)、裝飾品;一種為面目不清,作交頭接耳狀。

原始藝術是人性的表現(xiàn),人性的表現(xiàn)就是美的表現(xiàn)。

新石器時代早期藝術是原始宗教的圖騰藝術,是以動物為題材的表現(xiàn)性藝術,神話是宗教的萌芽期。

“漢玉飛花”是寫意花鳥畫的雛形,“馬踏飛燕”是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漢賦對工藝美術的發(fā)展起一定作用。

先秦時期工藝美術的風格特征,用色比較單純,無彩色的漆器與刻劃工藝的大量生產(chǎn),青銅器與雕刻也大量應用在工藝美術上。

原始社會是中國藝術的濫觴期,《鸛魚石斧圖》是新石器時代早期藝術杰出的成就。

彩陶圖案是研究原始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第一手資料。

原始藝術是人性的表現(xiàn),人性的表現(xiàn)就是美的表現(xiàn)。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15)

《美的歷程》是著名學者李澤厚先生的著作,以中國歷史為背景,探討了美的起源、發(fā)展以及演變。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被其中豐富的歷史、文化、哲學內(nèi)容所吸引。下面,我將分享一些我喜歡的摘抄和思考。

首先,李澤厚先生在書中寫道:“美是一個歷史范疇,它的本質(zhì)是主觀的,但它的表現(xiàn)是客觀的?!边@句話讓我對美的本質(zhì)有了更深的理解。美并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實體,而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演變。在不同的時代和文化中,人們對美的理解和追求也會有所不同。這也提醒我們,要理解美的本質(zhì),不能脫離它所處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書中還提到:“中國青銅器時代的審美趣味是雄健、宏大、崇高的,它和漢代藝術的精神是一致的?!边@段話讓我對古代中國的審美觀念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青銅器作為古代中國的代表性藝術品之一,其雄健、宏大、崇高的審美風格與漢代藝術的精神相契合,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審美觀念的連續(xù)性和發(fā)展性。

此外,書中還引用了老子的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边@句話在美學上的啟示是,美的本質(zhì)是無限的,它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被理解和表現(xiàn)。在《美的歷程》中,作者通過對中國古代藝術品的解讀和分析,展示了美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這也讓我意識到,美是一個廣闊的領域,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發(fā)現(xiàn)。

最后,我想說的是,《美的歷程》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它不僅讓我對美的本質(zhì)有了更深的理解,還讓我對中國古代文化的歷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是一次深刻的思維和文化體驗。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16)

《美的歷程》是著名學者李澤厚先生的一本重要著作,以中國古典藝術為線索,揭示了數(shù)千年來各個歷史階段的審美意識演變過程。這本書對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讓我重新審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被李澤厚先生的學術風范和嚴謹態(tài)度所吸引。他以客觀、科學的研究方法,對中國古代藝術進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美的本質(zhì)和演變過程。同時,他也以豐富的歷史和文化知識,讓我對中國古代藝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摘抄有很多,其中一段是關于原始社會的美的。李澤厚先生寫道:“原始社會是人類美的起源的時代,它不僅是美的物質(zhì)存在,也是審美意識產(chǎn)生的時代?!边@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意識到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這也為我研究中國美學提供了新的思路。

另一個重要的摘抄是李澤厚先生對于漢唐藝術的評價:“漢唐藝術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兩個高峰,它們既體現(xiàn)了力的美,又體現(xiàn)了秩序的美,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典范?!边@段話讓我對于中國古代藝術有了更深的認識,也為我理解中國古代社會提供了新的視角。

總的來說,《美的歷程》是一本深刻揭示了中國審美意識演變過程的重要著作。它讓我重新審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同時也為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學術視角。我相信這本書對我未來的學習和研究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摘抄(精選篇17)

《美的歷程》是李澤厚先生于1981年創(chuàng)作的一本美學著作,該著作以人類學歷史分期的方法,把中國古典美學納入人類學歷史分期中。通過書中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巫、史、宗、藝”的整合結(jié)構(gòu)如何演化,我們可以看到原始儒道互補的深層心理結(jié)構(gòu)如何形成,也可以看到這個結(jié)構(gòu)如何成為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內(nèi)在靈魂。

“巫、史、宗、藝”的整合結(jié)構(gòu),在中國古代文明和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從巫到宗的轉(zhuǎn)變,標志著重大的社會歷史文化心理的變遷。原始宗教在發(fā)展中走向人神分離,神秘氣氛逐漸減弱,對人的尊重和信任逐漸增強。這一過程伴隨著宗教祭祀儀式與生活風俗的分離,巫與俗的分化,國家機關的出現(xiàn),以及金屬特別是青銅器在禮儀中的重要地位。這使人們從原始宗教中解放出來,獲得前所未有的主體自由和理性自覺。

其次,從宗到藝的轉(zhuǎn)變,標志著中國原始藝術的發(fā)生。從原始宗教到藝術的轉(zhuǎn)變,一方面是原始宗教對自然力的讓步,另一方面是原始宗教對自然力的勝利。從巫到宗再到藝,人的生活空間擴大了,人的生活內(nèi)容豐富了,人的生活形式美化了。

最后,從宗到藝的反復和從藝到宗的回歸,反映了中國原始宗教與藝術的深刻矛盾。藝術是主觀對客觀的主觀理想再現(xiàn),是人的自由創(chuàng)造;宗教是自然力量的神秘影響,是客觀力量的神秘感應。藝術是主觀的自由創(chuàng)造,宗教是客觀的神秘感應;藝術是主觀對客觀的理想再現(xiàn),宗教是客觀對主觀的神秘感應。前者是肯定現(xiàn)實世界的超越宗教,后者是超越現(xiàn)實世界的超越宗教。在原始宗教與藝術的矛盾沖突中,產(chǎn)生了初步的審美觀念。

214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