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阿q正傳初中讀書筆記10篇
《阿q正傳》是出悲劇,是個讓人發(fā)笑卻又發(fā)人深思的悲劇。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魯迅阿q正傳讀書筆記,僅供大家參考!
《阿Q正傳》讀書筆記[400]
我要看《阿Q正傳》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寒假里趁著為數(shù)不多的日子細細的讀完了《阿Q正傳》??傆X得,我與阿Q曾經有過在一起生活的時光,而不是那么的生疏,躺在床上左思又想,我到底在什么時候與阿Q在一起過呢?最后我終于沒有想出來,可是我有了一個重要的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所再現(xiàn)的是當時中國人墮落的典型,更是現(xiàn)在的中國人的典型,難怪我是覺得怎么如此熟悉啊!
阿Q無名、無姓、無籍貫,是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江南未莊的一個流浪雇農。他上無片瓦,下無片地,只能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過活:“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也是當時社會中被壓迫、被剝削的最最底層的人。
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失意、失敗,卻未能激發(fā)阿Q的斗志,他對來自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迫害竟然麻木健忘,自輕自賤,自欺自慰,甚至用欺侮弱者來發(fā)泄自己被別人欺壓的不平之氣,以獲得心理平衡。
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他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在精神上鄙視趙、錢兩家;進過幾回城,就譏笑未莊人的“未見過世面”;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民所特有的,還反映出某些民族共性。
《阿Q正傳》讀書筆記[300]
像我這種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看過一本書之后還要寫讀書筆記,感覺好奇怪,一定會有好多人笑,這我知道。從文字上就可以看出我所知道并會運用的詞語真是廖廖無幾,不過也沒有什么丟臉的,勇氣可嘉。
《阿Q正傳》,如果沒有導讀,看完了這本書,我只會覺得阿Q這個人好讓人看不起,失敗都不敢承認,自己欺騙自己,真是一個既卑微又渺小的人物,這種人有什么可寫的?還會因為他而使這部短篇成為魯迅先生的代表作,怪異。由此可見,我的大腦還真是有夠平滑的,只看到表面的東西,怪不得一天到晚能吃能睡的,原來是因為想法太過簡單。
通過導讀的幫忙理解,我才知道,魯迅不愧是魯迅啊!像連環(huán)畫似的一部作品居然有這么深層的含義,批判的是中國人的這種阿Q心態(tài),不得不承認,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著阿Q的影子。這部作品不只是一種揭示,更重要的是一種提醒,魯迅先生適時的給中國人打了預防針,消除阿Q心態(tài),讓阿Q的形象僅僅是回憶中的典型。
《阿Q正傳》讀書筆記[300]
《阿q正傳》是出悲劇,是個讓人發(fā)笑卻又發(fā)人深思的悲劇。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根據(jù)它拍攝而成的電影《阿q正傳》更是影壇上不可多得的立體鑒賞素材。
影片中的阿q是個去過幾次城卻封閉落后的農村流浪漢。他有農民的憨厚﹑質樸的一面,但更明顯的具有無知﹑狹隘﹑愚昧﹑落后的一面。其最突出的性格是自欺欺人﹑自甘屈辱﹑自輕自賤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和麻木的“精神勝利法”。無論別人怎么說他,怎么罵他,他都會以他獨特的方式戰(zhàn)勝別人。
那個社會很殘酷,這主要體現(xiàn)在酒店老板和趙太爺對阿q態(tài)度的幾次轉變上。影片一開始阿q去酒店喝酒,老板不讓他賒賬。當他調戲吳媽被大家知道后,便更讓人不拿他當回事,去喝酒時老板及客人對他的態(tài)度十分冷漠。而因為也姓“趙”去趙太爺家賀喜,被趙太爺呵斥“你也配姓趙!”可見他是多么地被人瞧不起。后來阿q從城里回來,有錢了,去喝酒老板主動提出“可以記在賬上嘛”,客人們也主動和他套近乎。
《阿Q正傳》讀書筆記[400]
通過讀了這本書,我不禁思考如今的社會情況。在魯迅筆下《阿Q正傳》中的“看得人們”、“閑人們”、“大宗”同樣有病。病差不多有四種:自私心、虛榮心、看客心和勢利眼。在書中,阿Q以為革命是為自己謀利益的有效手段,等于造反,等于搶錢。反觀如今,又有多少人忙忙碌碌,無非是尋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這便是自私心的表現(xiàn)。謀求個人利益不要緊,還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強,于是,耳邊會經常聽見,我認識某個人非常厲害,就像阿Q所說那樣“我們先前可比你們闊多了!”接著你比我吹撞出火花,于是白眼相向甚至大打出手的場面也經常涌現(xiàn)出來。就像阿Q對小D和王胡,這便是虛榮心膨脹的病狀。真動起手來,像阿Q那樣求饒的并不多,算是比他倔多了。
但在公共場合起哄的人、愛看戲的人恐怕是不少,這便是看客心。而勢利眼則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器官”,看看現(xiàn)在社會中的典型現(xiàn)象,我們便對阿Q和趙大爺間的關系一目了然。諸多的阿Q病存在于周圍人群中,有些風氣又如何不同于阿Q了,于是這就有了開頭的例子。
例如遺傳病也好,亞文化也罷,至少我們目前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我們遠離了那個時代,但阿Q的病離我們似乎并不遠。
我想,似乎應該到了下猛藥的時候了吧!
我真心希望大家遠離這種病。
讀《阿Q正傳》有感
今天我讀了《阿Q正傳》,從魯迅帶有批判性的文章中感受到了魯迅通過阿Q神往革命,又被竊取了革命權力的反革命勢力所殺害的藝術描寫,深刻地揭示了阿Q“精神勝利法”的種.種表現(xiàn)和它嚴重的危害性,啟發(fā)人們振奮起來,砸碎阻礙自己前進的精神枷鎖;同時也深刻地批判了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xié)性,從而對辛亥革命失敗的不可避免性作了藝術的總結。
本文運用白描的手法,把事物描寫的生動形象,例如趙太爺不讓阿Q姓趙,形象的把趙太爺霸道野蠻的地主形象描寫了出來。
我覺得阿Q還有些樂觀吧,在“當別人嘲笑他頭上的癩頭瘡疤時,他以此為榮,還說:”你還不配……“”在現(xiàn)實生活中,當有人嘲笑某個男生時,那個男生不僅會大打出手,男生們應該向阿Q學習,寬容大度一些,樂觀一些 。
阿Q“精神勝利法”作為一種普遍的精神現(xiàn)象,主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產物,烙上了民族恥辱的極深印記。與此同時,
他作過一些努力,包括投機革命,但每一次都以失敗而告終,阿Q依然是阿Q。物質上的絕望,必然要用精神來安慰。
讀阿Q正傳有感
今天再看魯迅全集的時候,看到了阿Q正傳這篇文章雖然很短,但告訴了我們深刻的道理。我很感興趣。
這篇文章講了是一個叫阿Q的整個生活。他是一個落魄的農民,沒有家么有地,是一個天天被人你欺負,卻又不敢還手的人。他很自卑,但自尊心又很強,很自大的人。每當有人欺負他,便用自我安慰法來緩出憤憤不平的心。阿Q的地位低下,是他很歡迎革命,但他又不了解革命。使他付出了代價——
阿Q的嫉妒心很強,比如小D他認為搶了他的飯碗。其實他也想有一份工作,但是——唉。他在餓急的情況下才去偷果子,可見他還是有道德的人。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一個早起墮落的中國人的縮影,是一個自卑自傲的人,是一個被別人欺負只會用‘精神利法’的人,是在別人背后罵別人的人。
魯迅先生用諷刺的手法寫了這篇文章,諷刺了當時中國人的墮落,揭露漏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人們心中的善良與丑惡。來逃避生活中的現(xiàn)實,這種人是永遠都站不起來,都成功不了的人。
《阿Q正傳》讀書筆記[500]
自從魯迅先生作了“正傳”,阿Q便名揚華夏,連那些打罵過他、嘲笑過他的人也隨他一起出了名。觀看此文時,心像是泡在五味瓶中。讀阿Q可悲、可笑、可憤、可思、可省。
毋庸置疑,魯迅先生的筆鋒是利的,二十世紀初中華國民的病態(tài)在他的筆下暴露無遺,時代鑄成了國民的劣根,在國將不國之時民眾依然沒有醒悟,原因也許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封建制度的局限性,沒有一個完善的教育體系,導致類如阿Q、王胡此等文盲到處都是;即使是讀過書的,像趙太爺、白舉人這些偽君子,也是憑借讀書為一種通往上層社會的手段,大凡是考取功名后,便將所學圣賢之道封存起來,此在也不會用到,剩下的任務便是研究如何搜刮民脂民膏。第二個原因便是當時社會之動蕩,列強侵略,政府無能,國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還有什么心思去關心知識,生存都是一個問題。也正是這許多的原因導致國民病態(tài)。
觀古思今,也許我們投給阿Q的不應是嘲笑,我們更應該反思,其實只要你仔細回味你會發(fā)現(xiàn)你也是一個阿Q,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阿Q身上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所以勸各位不要笑的太輕松。
無獨有偶,現(xiàn)在的一些官員也沾著過去的污濁。不同的是,現(xiàn)在官員是將所學暫時封存起來,因為在上級視察之時還可用到,依今比古,有過之而無不及,對上奴顏獻媚,對下百般刁難,對上一副小人之態(tài),對下一股惡霸之風。著實令人“敬佩”不已。
“以古為鏡,可知興亡?!蔽彷呉思颖杜?,以跳出“其興也渤鄢,其亡也忽焉?!钡臍v史周期律,一起努力吧!
《阿Q正傳》讀書筆記[500]
革命——造反,在阿Q看來是自己時來運轉的好契機,不能錯過。其實,他是被革命風暴中的沙粒迷住了小眼睛,正渾渾噩噩著呢,就一下子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里。不是革命黨,卻被認定為革命黨。官老爺們指鹿為馬的能耐的確“不同凡響”,砍起腦袋來也確乎“毅然決然”。阿Q在急著立功請賞的官老爺面前被快刀斬亂麻了,稀哩糊涂地替混進革命黨里的敗類——只是打著革命旗幟而實則干著打家劫舍的人背了黑鍋。只是經過三次審訊,渾渾噩噩的阿Q就被拉到街上游街示眾,最后在人們幸災樂禍的哄笑中被剝奪了生命。
在小說中描寫最細致、最發(fā)人深思的部分就是阿Q見到官老爺們時,膝關節(jié)立刻就會自然而然的寬松發(fā)軟,就會習慣性的跪下去;被關進牢獄,他竟不怎么當回事,竟以為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候總要在紙上畫圈圈,總要被抓進抓出的。就在被拉出游街示眾并準備當作殺一儆百的角色時,他居然還能泰然自若,覺得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是要殺頭的,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是要游街示眾的。在死神撲來時,他還能使用自己特有的精神療法了以自慰。不過,最后的生死關頭他終于還是看清楚了惡狼一樣的眼睛,既詭異又鋒利。
誠如魯迅所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暴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是的,我們的主人公——阿Q就是在沉默中滅亡的。在阿Q身上所折射出來的五彩斑斕,以及世態(tài)炎涼的挖掘可謂入木三分,針砭時弊可謂一針見血。阿Q所生活的那個封建社會就是一個黑色的大染缸,往勞苦大眾的骨子里灌輸了多少劣根性?不難想象得到。
讀阿Q正傳有感
今天,我讀了《阿Q正傳》這本書,第一章還沒讀到一半我便被次書吸引了,并且一口氣把它讀完了。
文章主要講了“窮人”阿Q的生活,他被人一欺再欺,有一次因為喝了一點酒,不小心觸犯了“吳媽”,就被趙太爺?shù)膬鹤印靶悴拧庇媚敲创值闹窀艽蛄艘活D。還有一次阿Q去賭博,贏了錢,卻被人打暈后將錢搶光。
最后,鬧革命了,阿Q也想?yún)⒓痈锩?,可錢太爺?shù)膬鹤?mdash;—“洋鬼子”不讓他參加,最后還被人送去了槍斃……
這本書真正的寫了一個中國人的精神,靈魂。阿Q,一個擁有真正中國人民的氣魄的男子漢,雖然有時他會調戲一下人,但他的內心是善良的,他曾經偷過東西,但他也是為了生活,迫不得已的。文中不還提到了他再也不敢偷了嗎?
我們要學阿Q,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阿Q正傳》讀書筆記[400]
或許魯迅筆下的阿Q可以引起當時中國人的療救意識,但卻阻止不了現(xiàn)代版阿Q的產生。有時候在想,很多不幸的人總喜歡拿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來作比較,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安慰與平衡,覺得世界上比自己更不幸的人還多著呢!
或許這種比較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是必要的,也可以產生鼓勵自己活下去的勇氣,但如果人人面對不幸時都是這種心理,也說明了這個世界不幸的悲劇人物真的很多。
或許當我們不幸時,更應該想到的是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這點不幸只是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經歷,是為了讓我們懂得如何堅強地活下去,珍惜不幸后仍不被上帝拋棄的自己。面對更不幸的人,我們應該想到的是如何幫助和鼓勵他們勇敢活下去,而不只是僥幸地認為自己比他們幸運多了。
不幸的人尚且拿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做對比罷了,而有些是比阿Q更阿Q,甚至更毒辣的人。聽說最近有個寵物園竟廉價收費讓人們進去隨便虐待寵物狗,不管是為了那么一點錢財?shù)墓芾韱T也好,還是想以此發(fā)泄情緒、或者一時貪玩、一時好奇的游客們也好,請不要以這種完全沒有人道的方式來獲取自己的快樂,任何一種寵物都和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的愛子!看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阿Q們不只是阿Q……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