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設計開題報告范文
工業(yè)設計開題報告范文
你們會做設計開題報告嗎?如果會那你會做工業(yè)設計開題報告嗎?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guī)淼墓I(yè)設計開題報告范文,僅供參考。
工業(yè)設計開題報告范文1:
一、課題的依據和意義:
1、依據:時尚是有藝術品位的生活,時知務也,尚在品質!時尚一族的生活是藝術化的,所追求的生活隨著時間的變化也會不斷的提高的,但不變的是一直在追求高品質的生活。為了滿足這一人群的需要,時尚產品也在不斷的更新,向更高的品質發(fā)展。
概念車可以理解為未來汽車,汽車設計師利用概念車向人們展示新穎、獨特、超前的構思,反映著人類對先進汽車的夢想與追求。概念車往往只是處在創(chuàng)意、試驗階段,也許永不投產。與大批量生產的商品車不同,每一輛概念車都可以擺脫生產制造工藝的束縛,盡情地夸張地展示自己的獨特魅力。時尚一族這個人群在未來的社會中,隨著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的提高將會愈來愈龐大。為了滿足這一人群的旅游出行進行交通設計是又必要性的。
概念車的最大功能就是發(fā)現與引導這些變化的方向???middot;奧庫亞馬說過世界在變,汽車在變,在今后的10年到20年內會變得很劇烈。交通工具也要隨著這種變化不管更新、改變。未來概念車的設計可以推動我們的交通發(fā)展,解決很多我們生活中現有的一些問題,使我們未來的出行、旅游更加方便。
天馬行空、隨心所欲在設計中不再是不切實際,對于概念車的設計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意和隨心所欲的想象已經成為一種珍貴財富。舞動的概念、迸發(fā)的理念塑造了經典概念車的楷模。概念車體現了汽車設計師的靈感和風格,概念車甚至不受量產車的條件限制,可任意采用未經充分驗證的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計,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針對時尚一族的概念車設計需要打造出時尚、藝術、高品位的產品,因為品質與美是要藝術的手法去塑造,藝術提高品位,藝術是脫俗的,出類拔萃的;時尚是高尚的,時尚離不開藝術,藝術可以創(chuàng)造時尚。
2、意義:時尚賦予人們不同的內涵和神韻,帶給人的是一種愉悅的心情和優(yōu)雅、純粹與不凡感受,能體現不凡的生活品味,精致、展露個性。人類對時尚的追求,在精神上的或是物質上的追求都促進了人類生活。
概念車是汽車中內容最豐富、最深刻、最前衛(wèi)、最能代表世界汽車科技發(fā)展和設計水平的汽車。概念車是時代的最新汽車科技成果,代表著未來汽車的發(fā)展方向,因此它展示的作用和意義很大,能夠給人以啟發(fā)并促進相互借鑒學習。因為概念車有超前的構思,體現了獨特的創(chuàng)意,并應用了最新科技成果,所以它的鑒賞價值極高。概念車也是藝術性最強、最具吸引力的汽車。
針對時尚一族未來型概念車的設計,將會改變未來生活的方式,改變時尚潮流的走向,引領未來生活中交通方式的發(fā)展方向。
二、國內外研究概況及發(fā)展趨勢:
1、國內概況:中國概念車設計的起步較晚,1999年在上海國際車展,中國以吉祥動物麒麟為名的第一款概念車吸引了世人的目光,這是第一輛由中國人設計,在中國制造并面向中國市場的經濟型汽車。稚嫩的車型,俗氣的顏色,平平的參數是人不得不感慨中國汽車設計的落后。但是他最大的意義就是喚起了中國概念車的設計。
2003年的“鯤鵬”是中國感念車的一個亮點。終于有了對外形和顏色的思考,但是不得不說造型依然很丑。雖然不足還有很多,但是“鯤鵬”對所在微型車細分領域的全新探索,演練了低成本構造,泛亞以每兩年一輛概念車的速度成長,這使得中國汽車廠商在目睹這一個又一個的中國概念車之后開始醒悟,中國需要概念車的設計。
2、國外概況:國外概念車的設計尤其是歐美國家的概念車設計較為成熟,不論技術上、造型上、色彩搭配上、還是使用方式等創(chuàng)新都處在世界的前端。
發(fā)展趨勢:
趨勢一:傳統(tǒng)車型分類被打破交叉車型成趨勢。如今越來越多的車型打出了交叉車型的概念。如大眾概念車ConceptA亮點:運動轎車與SUV的結合;斯柯達概念車Yeti亮點:SUV、轎車、旅行車等集于一身。
趨勢二:傳統(tǒng)能源殆盡新能源汽車代替。能源問題是目前汽車技術的最大課題,其也直接影響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等一系列技術。如雪佛蘭Sequel氫燃料電池車亮點:最先進的氫燃料電池車型;福特Reflex柴電混合動力概念車亮點:利用太陽能的柴油電力混合動力。
趨勢三:打破汽車結構的未來智能行走機器。設計師們不滿足于這些傳統(tǒng)汽車概念,他們需要打破常規(guī)的、面向未來的智能行走機器。如豐田全新未來概念車Fine-T亮點:智能交通下的未來車。
趨勢四:個性化的突破設計。外形設計的突破性,是一款概念車的基本要求。如雷諾Zoe概念車亮點:不對稱的車門設計;福特iosis概念車亮點:奠定福特未來風格的雕塑感設計
三、研究內容及基本思路:
1、研究內容:
造型上,整車為流線型設計,考慮空氣力學,要有效地減小風阻,車體設計時尚前衛(wèi),動感活力,遵循簡約主義的同時又要凸顯個性。整車將采用仿生學進行形態(tài)設計,將會運用一些中國傳統(tǒng)元素穿插在設計之中。把中國風貫徹在在設計中,要體現原創(chuàng)性。
結構上,整車為兩廂設計,發(fā)動機中置,車門為雙開門上旋打開方式。車型初步定為跑車類汽車。
材料上,材料主要以環(huán)保型材料取代鋼鐵和塑料,可能采用碳纖維,不過更多的將會使用采用鋁或者鋼這樣的常見材料。
色彩上,定位人群為時尚一族,因此選用較亮麗的彩色,多種配色方案。
人機上,考慮人與機器的關系,遵循人機工程學。
2、基本思路:
打造一款時尚的未來型概念跑車,形態(tài)上擁有張力,在年輕的90后上尋找靈感,根據時尚的90后們的喜好來進行設計。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研究90后時尚人群中的習慣和遇到的問題,這些研究在設計中得以體現。結構設計會在現有的一些汽車結構基礎上進行改進,盡量保持楔形車型。
四、進度安排:
1、前期階段(201X.09.01-10.13):
1)09.01-10.12制定工作計劃,指導教師資格審定;
2)10月13日下午召開畢業(yè)設計(論文)動員大會(全院);
3)10.13-10.16指導老師制定畢業(yè)設計題目,學生進行選題;指導老師與學生雙向選擇,題目
上要求做到一人一題。下達具體任務書;
2、中期階段(201X.10.13-寒假前)
1)10.17-10.30開題報告,畢業(yè)設計調研分析及材料整理;前期發(fā)散草圖;
2)11.01-11.31課題研究報告,畢業(yè)設計前期方案、方案初選及深入;
3)12.01-12.17方案定稿,深入草圖,畢業(yè)論文前三章初稿。
4)201X年12月18日學院畢業(yè)設計(論文)中期檢查;
5)12.18-寒假放假畢業(yè)設計建模、渲染、版面,寒假放假前集中檢查;
6)上報實習單位及地點。
3、后期階段(寒假開學-201X.06.20)
1)寒假開學-201X.05.03畢業(yè)實習并繼續(xù)在老師指導下完成畢業(yè)設計,完成畢業(yè)設計模型制作;
2)5月4日開會集中;在校內集中精力撰寫畢業(yè)論文,整理材料,完善設計圖紙及模型,準備答辯;
2)5月24-26日第1次畢業(yè)答辯;
3)6月9日第2次畢業(yè)答辯;
4)6月10-20日,進行畢業(yè)設計相關材料歸檔整理,向教務報送成績,完成全部畢業(yè)設計工作。
五、主要參考文獻:
[1]李野新。迪奧和他的時尚王國。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04
[2]王受之。世界時裝史。北京市: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劉邗,李創(chuàng)。全球概念車總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陳燕。汽車文化概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02
[5]李佳。意大利的汽車造型設計[J].載于《汽車與安全》,2003.8.
[6]王宏雁。汽車車身設計基礎。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09
[7]唐新蓬。汽車總體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4
[8]劉濤。汽車設計。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0
[9]格哈德?;粢练蚶铡9I(yè)產品造型設計2[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5.
[10]杜海濱。汽車造型設計[M].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2008.
工業(yè)設計開題報告范文2:
要說的話:這是碩士論文的開題報告,本來不想放在博客,有點寒磣,說是一個碩士課題,可是一沒有研究經費、二沒有研究設備。我的確想做的深入,具體。但是很難,憑借自己的視野與一個學生有限的財力,我只能盡力而為。不過這也是國內工業(yè)設計專業(yè)碩士培養(yǎng)的情況,別的學校也與之相似,除了像清華美院這樣具有足夠資金與硬件條件的學校。我所能做的只是盡力完成好自己的研究,就當是對自己幾年學習的一個總結。偏頗稚嫩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選題依據
意大利后現代設計團體 孟菲斯 的發(fā)起人索特薩斯說過: 設計就是設計一種生活方式,只有瞬間,沒有永恒 。之后許多設計師、設計團體都有相似的論述,在設計教育中也提到了相應的內容,將行為方式、生活方式作為設計考慮的過程。但仔細閱讀這方面的文獻可以發(fā)現,其實將這種思考方式系統(tǒng)化的文章并不多。不論是設計教材還是學術論文,涉及到這方面的內容不過是一筆帶過,并沒有系統(tǒng)的歸納。在設計組織、設計師編寫的圖書或者撰寫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其中也包含了這種思路,但同樣由于商業(yè)設計的性質,并沒有對此過多的歸納概括,本文就是對這種研究思想混亂的情況進行描述。同時關于這類概念的描述也非?;靵y,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使用方式概念混用,方式設計,行為設計的概念并沒有過多差別。本研究的意義就在于以行為方式的角度對產品設計的創(chuàng)意、設計方法、設計過程中所要碰到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論述,并且在此基礎之上提供一種設計思路。
國內外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但都沒有針對行為方式本身進行論述。
設計事理學中關于行為方式的研究。設計事理學核心的思想就是,設計并不是在設計一個產品(物),而是在設計一件事情,他的研究是把設計物變成方式。逐漸,他又將理論深入一步,變成設計事。在他的理論中表述為 把一件件具體的事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時,生活方式的形態(tài)就得以顯現。生活方式是 類型化 了的人群慣常經歷的、特殊的 事系統(tǒng) 與 意義叢 。
人機與設計心理學關于行為方式的研究。從目的價值與方式價值入手進行探討。談論到了目的需求和方式需求的關系,指出 對工業(yè)設計師來說,發(fā)現目的很重要,設計的多樣性主要來自對方式需要的探索。發(fā)現方式需要,是工業(yè)設計師的主要思維方式,新產品的出現,大多數是從方式需要角度發(fā)現的。這種發(fā)明和創(chuàng)新,實質上是規(guī)劃新的生活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
產品語意中關于行為方式的研究。在產品語意學當中,會研究到產品在一定的使用場景中產生的變化。遵循產品語意學之基本理論,產品扮演兩個角色:第一個角色,即產品自身固有的角色,從人使用產品這一基本需求出發(fā),可稱之為機能角色(產品的外延意指),這是物界客觀賦予產品的角色;第二個角色,是人的主觀情感投射在產品上而形成的角色,它在使用情境中顯示了人的心理性、社會性、文化性的象征價值,可稱之為象征角色。
設計史與學界關于行為方式的研究。對產品設計與生活方式進行論述。生活方式在一定意義上表現為一種消費方式,一種對產品的消費方式,而藝術設計或產品設計和生產實際上是直接為消費服務的。行為方式與創(chuàng)新思維相結合的兩種模式,這種新的創(chuàng)意和產品主要體現為兩大類: 一類著重體現在使用情境的創(chuàng)新上; 另一類著重體現在具體操作方式的創(chuàng)新上。
設計師與設計組織對行為方式的研究。在設計實踐中對這種方法的應用由來已久,設計的情景故事法便是其中一例。索尼前任總裁盛田昭夫這樣說: 我們的計劃使用新產品引導大眾,而不是問他們什么是可能的。大眾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而我們知道。所以我們不是做大量的市場調查,而應該改善對產品及其使用方式的思考,嘗試通過教育大眾和與他們溝通的方式創(chuàng)建出一個新市場。 并且在交叉中尋找新的機會(生活方式、技術、法規(guī)的交叉)。在新世紀,對于思潮和主義的討論已漸漸平息,人們已經開始更為關注我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試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由上述對各方文獻的匯總與分析我們不難得出以后研究要進行的方向。首先是對這種設計方法或者說設計思路進行系統(tǒng)的總結。現在的研究現狀是缺乏系統(tǒng)性,僅僅是關于行為方式的某種在某一個領域進行分析,缺乏一整套可行的、有邏輯性、指導性的敘述。其次是對概念、內涵、范疇以及相關的內容進行明確的定義,并且與其它各種方法、風格等進行仔細的界定。最后是在這種整合的基礎上推出新的認識,這也是做這種努力的目的所在。
研究內容
行為方式概念的界定,范疇定義的比較。
消費者的使用:1.本身使用產品的方式,人的行為等
使用環(huán)境、生活形態(tài)、生活方式
產品的使用體現:1.產品語義體現
具體操作方式的體現,設計人因問題
設計師的實現:1.以消費者為中心指導設計,通過對消費者行為的調研指導產品設計。
以設計為中心引領消費,設計師如何通過體驗,感受,預測設計趨勢。
專案探討:對當代中國人的行為方式作探索性的研究,設計出一類適合的產品。
研究方案
文獻研究、產品調研、設計實踐與專案研究,在行為方式的概念下進行系統(tǒng)研究,圍繞消費者、設計師、產品三方的互動關系入手。在此基礎之下,整合各設計學科領域以行為方式為中心的設計研究成果,進行設計思路的創(chuàng)新探索。
把消費者行為學與消費心理學中對消費者行為方式的研究成果與報告得出的結論(包括對中國消費者的研究成果)應用到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當中。
搜集量以行為方式(包括使用方式、生活方式等)為創(chuàng)新點的優(yōu)秀設計,分析他們的設計思維與方法,概括出其中的設計創(chuàng)新方法并且運用于實踐。
對中國文化與思想進行初步研究,分析當代人的思想與行為,對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產品設計進行大膽設想與實踐。
研究工作進度安排
文獻研究:1.國內關于行為方式的理論文獻研究(07年8月 08年2月)
國外關于行為方式的理論文獻研究(07年10月 08年3月)
(07年8月 08年4月)
設計實踐:1.通過實習、兼職在工作中積累設計實踐經驗。(07年9月 08年6月)
參加設計比賽,應用研究成果到產品設計當中。
(07年8月 08年6月)
設計專案:1.對研究進行理論分析,確定方向(08年3月)
進行市場調研(08年3月 08年4月)
產品設計(08年5月)
撰寫論文:1.初稿(08年5月)
最終稿(08年6月)
針對中國人行為方式做出一套專案設計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