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順序志愿填報技巧
2022年高考順序志愿填報技巧_高考順序志愿怎么填
高考志愿填報是有技巧的,很多同學都在為填報志愿發(fā)愁,生怕自己的一個疏忽,一個不小心與夢想的學校失之交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高考順序志愿填報技巧,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2022年高考順序志愿填報技巧
所謂“順序志愿”就是按“志愿+分數”投檔。在一個批次的錄取過程中,對學校而言,所有學校只能同時同步錄取同一順序志愿的考生;對考生而言,則是所有在某一批次分數線以上的考生在同一個時間內只能是同一順序的志愿被檢索投檔。這種投檔辦法的第一步是對所有批次分數線上的考生按其第一志愿投檔,投檔后所有考生的第一志愿學校都必須返回確切的投檔結果(包括被學校錄取、退檔、分數未達學校提檔線沒能投出)后,第二步再將所有未錄考生重新匯總,然后再同時分別投向他們所報的第二志愿學校,也就是在第一志愿學校錄取完成后再進行第二志愿的投檔,同時同步按志愿順序投檔錄取,依次直至本批次3~4個志愿錄取結束。
按“順序志愿”實際上就是按“志愿+分數”投檔,游戲規(guī)則明確,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程序公平。但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強化了志愿的作用,因為是先按志愿分別排隊,考生能否被所報志愿錄取,不完全取決于考試成績,實際上是取決于與自己分數大體相當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學校提檔線會大幅提高,轉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報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報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錄取,當填報的第2志愿的學校已經錄滿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時,該生最后的錄取結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實行這種錄取投檔辦法的省份已經較少。
對于實行按“順序志愿”(即“志愿+分數”)錄取投檔辦法省份的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志愿是關鍵
從“技術和分數”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選報的第一志愿學校在該省近2~3年錄取分數大體穩(wěn)定,則考生分數最好達到該校上年度錄取分數范圍的中間段才較有把握,而且專業(yè)也有一定選擇余地,如果僅僅達到分數范圍的下端,選報時則要慎重。如果考生選報的學校近2~3年在該省錄取分數“忽高忽低”,則考生分數最好達到其錄取分數范圍的上端,才較有把握。從錄取結束后考生的心理狀態(tài)看,學校報低了,但專業(yè)更容易滿足,特別是對于錄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職院校來講,在就業(yè)壓力較大時專業(yè)尤顯重要,因此這樣的錄取結果只是“小遺憾”;如果志愿報高了,第一志愿學校未能如愿則最后的錄取結果可能是“大遺憾”。
第二志愿應是“保底”志愿
按照“順序志愿”的投檔辦法,考生填報的第2志愿學校必須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學校,絕不能覺得自己的分數比該校上年實際錄取分數高出很多就可將該校做為第2志愿學校。因為有不少學校雖然錄取分數在批次內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錄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學校上年錄取的學生第1、第2志愿學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詳盡的錄取統計資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錄取統計資料只是給出了各校錄取分數,并未給出分志愿順序的錄取人數,這時就要直接咨詢學校了。只有將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學校做為自己的第2志愿學校才有可能被錄取,才能“保底”。目前實行這種投檔辦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錄取率可達75%左右,第2志愿錄取率可達15%左右,第2志愿錄取完成后總體上計劃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應將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錄取的學校中慎重選擇。一旦前兩個志愿未能錄取,甚至分數高出批次線不少,盡管錄取不應有什么問題,但最后的錄取結果可能會很不“如意”
志愿間及批次間的填報策略
在一個批次內,如果可選報的第1志愿學校,從上2年實際錄取分數看,只有50~60%的把握,則一定要報好第2志愿,選擇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學校做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錄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適自己的第2志愿學校,則不如第1志愿就選擇有70~80%錄取把握的學校。至于批次間的填報策略,主要指分數達到本科重點(一表)線以上不多,填報重點批次院校也可以適當“高報”,選擇只有50%把握的學校作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錄取,則放棄重點批次,(不服從調劑,甚至不填滿一批志愿),用相對較高的分數到二批本科選擇自己理想的學校做為第1志愿。
順序志愿的填報一定要堅持"志愿優(yōu)先、遵循分數"的原則,重視院校、專業(yè)之間的梯度,處理好各批次志愿之間的關系,重視第一志愿,同時也要兼顧二、三志愿的搭配,為自己贏得更多被錄取的機會。
什么是順序志愿
順序志愿的投檔原則是“志愿優(yōu)先,從高分到低分”,把考生的高考志愿作為投檔、錄取的第一要素,最大程度地滿足考生的志愿要求。對選報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確定的調檔比例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投檔,第一志愿錄取結束后再進行第二志愿投檔錄取。舉個例子來說,一旦考生將某高校放在第二志愿,即使你分數再高,如果該校一志愿已經招滿了且不預留招收二志愿的名額,你的檔案也不會投向該校。
結合考生實際情況報志愿
志愿是考生志向與意愿的體現,是考生對今后學習、工作的自我設計,因此填報志愿必須理智。合理的志愿才是合適的,合適的志愿才是好的志愿。
怎樣才算是合適的志愿——適合你的志向、適合你的興趣、適合你的分數、適合你家庭的經濟實力和適合你自身的條件。
(一)個人志向突出 兼顧現實環(huán)境
理想和興趣是激發(fā)人生奮斗的動力,也是事業(yè)成功不可缺少的條件!只有明確自己的志向,才能合理地選擇自己人生的導航標。
選擇志愿時要首先考慮興趣愛好,做出第一次篩選。但是也要注意一個人感興趣的東西未必適合他去從事,只有對適合自己做的事情有興趣的人,才能勝任他所從事的學習和工作。
在選擇志愿時,考生一方面要根據自己的特點、興趣和志向,明確職業(yè)發(fā)展,并以此來選擇學校和專業(yè)類別。另一方面,在填報志愿時又不能局限于某一學?;驅I(yè),要放開視野,做長久打算把自己的志向和愿望同社會的需求、就業(yè)的現狀融合,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避免脫離實際。
(二)綜合估測分數 準確定位
篩選專業(yè)之后就要給自己恰當定位。只有位置找的準,志愿才能填的恰如其分,合理利用每一分。高考錄取中,考試成績的好壞起著決定性作用。
"準確定位"是考生填報志愿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它是準確填報志愿的前提。對于考前估分和考后估分的考生而言,更需要考生找準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位置。
讓高考分數和高考志愿默契配合,聯手出擊,你才能笑傲高考,叩響理想高校的大門。
(三)攀高與穩(wěn)妥 眼前與未來
有些考生平時成績不錯,高考也發(fā)揮正常,考分可達重點線,但一味追求穩(wěn)妥,在選擇志愿時過于保守,不敢報重點學校,失去了上更好大學的機會。其實,沒有實力的盲目攀高固然不可取,但是相信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就應該去爭取,例如實行順序志愿填報方式地區(qū)的考生,明智的做法應該是第一志愿將目標定在實力夠得著的學校,第二志愿鎖定在一志愿萬一失手后,有把握被錄取的學校。
另外,在選擇專業(yè)時考慮畢業(yè)后的就業(yè)難易和發(fā)展前景是很自然的,但是一定要從發(fā)展的眼光看,因為現在選擇的專業(yè)志愿,其就業(yè)和發(fā)展情況要等四年之后才見分曉。眼前畢業(yè)生就業(yè)緊俏的專業(yè)四年后也許仍然緊俏,也許趨冷;相反的,目前就業(yè)較難的專業(yè),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四年后畢業(yè)生就業(yè)會變得緊俏。因此考生在選擇專業(yè)志愿時一定要著眼未來。
(四)考慮身體素質 家庭經濟狀況
了解《體檢標準》,以及考生身體狀況有無限報的專業(yè)。這主要是對報考中職類學校的考生。一些中專職校、技校對學生的身體素質作了相應的規(guī)定,如視力、身高、有無疾病等,如果不符合條件,根本不會把考生志愿投檔。
了解哪些院校在政審方面對考生家庭成員及社會關系有些特殊的限制性條件,還要考慮經濟狀況,如一些三本院校的收費標準相對較高,個別專業(yè)的收費也是有差距的;另外是否有深造和出國留學的打算,這也關系到考生對學校實力的選擇;
填報志愿是一個系統的任務,要結合院校歷年錄取線、考生分數、興趣專業(yè)、職業(yè)發(fā)展等因素綜合考慮,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從自我出發(fā),選擇專屬于你的志愿組合,讓你的志愿填報更完美更占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