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編自演深情演繹中國夢
這是一臺沒有“演員”的話?。赫驹谂_上演出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社區(qū)居民;這是一臺沒有“編劇”的話?。喝宋镌?、故事藍本都來自于社區(qū)真人真事,隨著劇情的層層推進,臺下的觀眾也仿佛走進那波瀾壯闊的歲月……
9月4日,多媒體小劇場話劇《紅潤·追夢的人》在浦東上鋼社區(qū)文化中心成功首演。話劇以上鋼社區(qū)“追夢人”為主線,在60年的時間跨度里,演繹了4個關于夢想的故事:為“救國夢”而投入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志愿軍老戰(zhàn)士,為“強國夢”而投身“兩彈一星”研制的功臣,為“興國夢”而自強不息的勞動模范,為“世博夢”而無私奉獻的志愿者夫婦……1個多小時的演出時間里,沒有一人提前離席,不少觀眾流下了熱淚。
原型就是社區(qū)人
“一、二、三……走!”舞臺上,年輕的演員牢牢將中子球捧在胸口,為了走得更穩(wěn),他們手挽手,在漆黑的夜晚里靠著手電筒微弱的光,同步同心同聲一步步走向試驗塔……正是這一公里戈壁灘上艱難的護送,確保了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起爆。
“這千米路途,每一步我都永遠記得!”舞臺下,80多歲高齡的陶瑞濱濕潤了眼角:臺上演繹的正是當年他在參與“兩彈一星”研制過程中的真實經(jīng)歷。50年前,32歲的他從上海公安系統(tǒng)調到青海211廠從事核工業(yè)__,在大漠戈壁呆了幾十年,曾先后兩次承擔了原子彈核心部件——中子球的運送工作。
陶瑞濱回憶,當年在青海,工作生活的環(huán)境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無法想象的:冬天頂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寒風作業(yè),夏天在50多攝氏度的工作室里揮汗如雨,米飯煮不熟、饅頭粘牙縫,雙層玻璃隔不開漫天風沙,但所有人只有一個信念:“讓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早日試爆成功!”
上世紀90年代初,陶瑞濱退休了,他與80位當年211廠的老同事一起回到家鄉(xiāng),長期居住在上鋼社區(qū)的濟陽三村。獲悉街道要排演《追夢的人》,陶瑞濱把心中這段珍藏的回憶細細道來。如今,看到自己和戰(zhàn)友的故事被搬上舞臺,老人感慨:“我又回到了青春歲月!”
“這部戲里的人物原型都是上鋼人,征求當事人的意愿后,劇中人物的名字也都用了真名?!痹趯а莺蚊窨磥?,這部話劇之所以能震撼人心,正因為講的是真人真事,是你我身邊真實發(fā)生的“中國夢”。
參演是一次洗禮
該劇所有演員也都來自上鋼社區(qū):居委干部、普通居民、文藝骨干、從外地來滬定居的“新上鋼人”……為了演好身邊的故事,他們多次與故事原型座談交心,多次上門拜訪求教,甚至與故事原型成了“忘年交”。下轉5版
?。ㄉ辖拥?版)上鋼二村居委干部王雅娟是個80后女孩,第一次走上舞臺,在劇中飾演“一個為了完成工廠任務,把兩個月大的孩子送人寄養(yǎng)”的勞模楊慧敏?!皠偰玫絼”?,我真是無法理解這樣的選擇。”王雅娟是一個6歲孩子的母親,試戲演到動情處,她在臺上抱著“嬰兒”哭得稀里嘩啦。原型楊慧敏阿姨看了后,主動找到她。“孩子,那個年代我們的想法很簡單,真的是工作第一,家庭第二。”在與楊阿姨多次交心后,王雅娟漸漸理解了一位勞模母親的心路歷程,越來越入戲。
參與演出的上鋼居民朱曉燕感覺自己經(jīng)受了一場精神洗禮:“他們可能就在街頭巷尾,可能在菜市場與我擦肩而過,也可能就是再熟悉不過的爺爺奶奶,再平常不過的隔壁鄰居,不參演話劇我都不知道身邊有這么多的平民英雄。現(xiàn)在,大家有時候都不叫我的真名字,而叫我劇中的名字‘小芳’。我覺得,我不僅是朱曉燕,也是‘小芳’,我要將戲中的嚴謹奉獻精神,帶到自己的工作中去?!?/p>
“紅潤”成系列品牌
身邊人演身邊事,潤物無聲之際,構筑起社區(qū)價值共同體,這在上鋼社區(qū)不是第一次。
上鋼社區(qū)是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小區(qū)之一,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隨著上海產(chǎn)業(yè)結構的調整,許多上鋼居民面臨企業(yè)轉制、勞動安置等帶來的困境,人生一下子跌入低谷,社區(qū)部分群眾甚至黨員產(chǎn)生了信仰迷失、信念模糊、信心不足的問題。
信仰重塑面臨挑戰(zhàn)之際,上鋼人找到了“活水”。在開展居民大走訪中,街道干部發(fā)現(xiàn)社區(qū)居住著一批特殊的群體:他們中有70多位“抗美援朝”志愿軍老戰(zhàn)士,80多位參加過“兩彈一星”研制的老功臣以及60多位各級勞動模范?!斑@些遍布在社區(qū)的紅色元素,不就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上鋼社區(qū)(街道)黨工委書記蘇錦山說,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是對社會公眾最好的引導,是凝聚社會共識的“金鑰匙”。
一場以“紅色引領潤心扉”為主題的“紅潤工程”開始啟動。多年來,街道先后編輯出版了“兩彈一星”功臣回憶錄《紅柳》、勞模風采集《以勞動的名義》、志愿軍老戰(zhàn)士回憶錄《永遠的金達萊》,拍攝了4集紀錄片《紅潤》,集中記錄和展現(xiàn)上鋼人的感人故事。
借助“紅色故事”這一資源,上鋼社區(qū)組建了紅潤報告團。報告團成員常年深入社區(qū)、學校、企業(yè),開展紅色主題宣講,每年講課百余場,聽眾達萬人次。報告團成員們用親身經(jīng)歷、樸實語言,激發(fā)了一批又一批上鋼人投身“和諧上鋼”建設。
如今,話劇《紅潤·追夢的人》成功首演,將成為又一股齊心共筑“中國夢”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