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夢’就從復旦開始”
時間:
彭德倩1由 分享
笛聲響起,昨天上午,貴陽火車站站臺上,生長在烏江邊山區(qū)小鎮(zhèn)的復旦一年級新生陳洪平正與媽媽依依道別,腳邊立著半新的紫色拉桿箱,肩上是背了3年多的迷彩書包,懷里揣著剛交了學費的農行卡和200元現(xiàn)金。一頭是道不盡的叮嚀:“到了那邊老師就是你的親人,大學是你的新家”,一頭有點手足無措:“媽媽,知道了,別哭”。踏上來滬K112次列車,面對即將展開的大學生活,這位縣里頭一個考上國內頂尖高校的小伙子心中,期待大過忐忑——早在8年前,他與上海、與復旦已結下不解之緣。
今天是學校的新生報到日,小陳的上學路從前天開始。一大早,媽媽陪著他從貴州烏江邊的九莊鎮(zhèn)出發(fā),顛簸了一個多小時山路趕到息烽縣城,休整一夜再搭長途車趕赴省會貴陽轉火車,開始2000多公里的旅程。然而從鄉(xiāng)村學??忌洗髮W的路,比這更長。
與不少同學相比,小陳家里并不寬裕,家里兩個姐姐在上大學,學費生活費都是不小的開支,爸媽在鄰縣打工,收入并不固定,放學時只要有時間,他常趕過去幫著干點活、洗衣做飯,平時吃的多是白菜、豆腐,加點辣椒燉、炒、涼拌,變著花樣做,偶爾有肉。高考前,爸爸在工地上傷了腿,卻怕他分心瞞了許久。他小學時成績不怎么樣,漸漸長大、懂事了,開始一點點追上,2006年,考入了復旦學子援建的烏江復旦中學,陪伴他成長的,除了當地老師、同學,還有一批又一批來自復旦的支教隊員,從那時起,一個夢想被他悄悄埋在心底。今年,陳洪平獲得參加復旦自主招生(試點)面試,順利通過,獲得預錄取資格,在接下來的高考中,他理科503分的成績超出當地一本線50多分被錄取。
如今,陳洪平即將成為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如此選擇,原因有二,他說:“我報考醫(yī)學專業(yè)。一是因為我對醫(yī)學很感興趣,心向往之。還有就是目睹了村子里的人因為醫(yī)療條件所限,治療不及時的情況發(fā)生。如果能學醫(yī),學成后,我一定要回到家鄉(xiāng),為父老鄉(xiāng)親看病。”
理想宏大,實現(xiàn)起來并不容易。許多同學和小陳一樣胸懷大志,卻囿于視野,只知埋首課本,這顯然不利于今后大學的學習。 下轉5版
(上接第1版)復旦新聞學院唐榮堂帶隊的支教團隊,為他們開設綜合拓展培訓課,幫著同學們辦校園社團,在課外打開更大的窗戶。4名支教隊成員兩個是學經濟的、一個學管理、一個學新聞,分工合作,給同學們講歐債危機、講啥是通貨緊縮,逼著大家關心時事,嘗試分析評述。陳洪平說,“唐老師在我眼里很強大的,不過有次籃球賽卻把形象打了折”,一邊的唐榮堂接口,原來有一天小陳正跟兩個同學打籃球,他手癢準備展現(xiàn)一下“強大”,結果不知為何屢投不進“糗”極了,沒曾想這“糗事”也成了兩人成為好友的契機,在課堂以外,小陳有啥心事總會對這個只比他大四五歲的唐老師吐露,就連年初來上海參加自主招生面試,唐榮堂都不放心陪著過來,幫忙安排食宿。
在復旦的牽線搭橋下,品學兼優(yōu)的小陳還作為學生代表到上海、臺北參加了“復旦大學基礎教育聯(lián)盟——青年領袖峰會”。“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說起臺灣之行,這位有著兩道濃眉毛的小伙子對攀巖運動印象尤其深刻。他或許并沒意識到,自己上學放學的山路跋涉間,攀巖已是日?;顒印?br/> 貴州到上海,穿山過橋千里之遙,火車載著小陳向心中的大學漸行漸近。“我的家鄉(xiāng)在全國經濟相對落后,那就更需要她的兒女學到更多知識、技能,再回到這片土地,建設她,發(fā)展她。那么我的‘中國夢’就從復旦大學開始。”這是他寫在自主招生自薦信上的肺腑之言,抱著書包,小陳看向窗外,西南風土漸已換成了江南景物。
今天正午時分,K112次列車將駛達終點上海站,陳洪平的夢想,正展開新的篇章。
今天是學校的新生報到日,小陳的上學路從前天開始。一大早,媽媽陪著他從貴州烏江邊的九莊鎮(zhèn)出發(fā),顛簸了一個多小時山路趕到息烽縣城,休整一夜再搭長途車趕赴省會貴陽轉火車,開始2000多公里的旅程。然而從鄉(xiāng)村學??忌洗髮W的路,比這更長。
與不少同學相比,小陳家里并不寬裕,家里兩個姐姐在上大學,學費生活費都是不小的開支,爸媽在鄰縣打工,收入并不固定,放學時只要有時間,他常趕過去幫著干點活、洗衣做飯,平時吃的多是白菜、豆腐,加點辣椒燉、炒、涼拌,變著花樣做,偶爾有肉。高考前,爸爸在工地上傷了腿,卻怕他分心瞞了許久。他小學時成績不怎么樣,漸漸長大、懂事了,開始一點點追上,2006年,考入了復旦學子援建的烏江復旦中學,陪伴他成長的,除了當地老師、同學,還有一批又一批來自復旦的支教隊員,從那時起,一個夢想被他悄悄埋在心底。今年,陳洪平獲得參加復旦自主招生(試點)面試,順利通過,獲得預錄取資格,在接下來的高考中,他理科503分的成績超出當地一本線50多分被錄取。
如今,陳洪平即將成為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如此選擇,原因有二,他說:“我報考醫(yī)學專業(yè)。一是因為我對醫(yī)學很感興趣,心向往之。還有就是目睹了村子里的人因為醫(yī)療條件所限,治療不及時的情況發(fā)生。如果能學醫(yī),學成后,我一定要回到家鄉(xiāng),為父老鄉(xiāng)親看病。”
理想宏大,實現(xiàn)起來并不容易。許多同學和小陳一樣胸懷大志,卻囿于視野,只知埋首課本,這顯然不利于今后大學的學習。 下轉5版
(上接第1版)復旦新聞學院唐榮堂帶隊的支教團隊,為他們開設綜合拓展培訓課,幫著同學們辦校園社團,在課外打開更大的窗戶。4名支教隊成員兩個是學經濟的、一個學管理、一個學新聞,分工合作,給同學們講歐債危機、講啥是通貨緊縮,逼著大家關心時事,嘗試分析評述。陳洪平說,“唐老師在我眼里很強大的,不過有次籃球賽卻把形象打了折”,一邊的唐榮堂接口,原來有一天小陳正跟兩個同學打籃球,他手癢準備展現(xiàn)一下“強大”,結果不知為何屢投不進“糗”極了,沒曾想這“糗事”也成了兩人成為好友的契機,在課堂以外,小陳有啥心事總會對這個只比他大四五歲的唐老師吐露,就連年初來上海參加自主招生面試,唐榮堂都不放心陪著過來,幫忙安排食宿。
在復旦的牽線搭橋下,品學兼優(yōu)的小陳還作為學生代表到上海、臺北參加了“復旦大學基礎教育聯(lián)盟——青年領袖峰會”。“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說起臺灣之行,這位有著兩道濃眉毛的小伙子對攀巖運動印象尤其深刻。他或許并沒意識到,自己上學放學的山路跋涉間,攀巖已是日?;顒印?br/> 貴州到上海,穿山過橋千里之遙,火車載著小陳向心中的大學漸行漸近。“我的家鄉(xiāng)在全國經濟相對落后,那就更需要她的兒女學到更多知識、技能,再回到這片土地,建設她,發(fā)展她。那么我的‘中國夢’就從復旦大學開始。”這是他寫在自主招生自薦信上的肺腑之言,抱著書包,小陳看向窗外,西南風土漸已換成了江南景物。
今天正午時分,K112次列車將駛達終點上海站,陳洪平的夢想,正展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