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戀是什么原因
孩子早戀是什么原因
早戀,也有叫做青春期戀愛,指的是未成年男女(一般指18歲以下的青少年)建立戀愛關系或對異性感興趣的行為。那么,孩子早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生理原因:青少年隨著生理的發(fā)展開始產生性意識
15~18歲的學生第二性特征剛剛形成,生理變化引起了性心理的微妙變化。在這種變化過程中,他們希望與同齡異性交往的心理便應運而生。女孩子的性特征發(fā)育要早于男性,因此女學生追求異性的心理早于男生。青春期少女的性愛心理是朦朧的或是理想化的,甚至有些少女把自己愛戀的男性作為崇拜的偶像而產生錯誤的愛情觀念。所以對這個時期的女學生要加強性心理和青春期生理衛(wèi)生知識的教育和指導。這個時候的青少年隨著生理的發(fā)展開始產生性意識。他們開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學間的交往,他們注視著異性同學有關自己的一舉一動。逐漸地,在異性好感的基礎上各自形成一個或幾個異性的“理想模型”,并在眾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漸由對群體異性的好感轉向對個別異性的依戀,形成一對一的行動,即進行早戀。
孩子早戀
2.社會文化促使青春期學生早戀意識的發(fā)展
青春期少男少女一般都喜歡看小說、電視、電影和戲劇等,大都喜歡唱歌。然而我國的文藝界這些年來卻大肆描寫性愛,這種精神生活的刺激,對正處青春期的學生的性心理起到了催化作用。如今,社會對中學生的早戀給予過多渲染,描寫中學生早戀的文學作品、影視節(jié)目紛紛出臺,使青少年覺得中學生的早戀成為學校中的主流,其結果反而對學生的早戀起到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存在學生早戀傾向的原因當然很多,但社會的影響應該是起決定作用的。加之媒體輿論的不正確導向。不良書報雜志、低級趣味的甚至黃色的影、錄像等也對青少年的早戀有直接影響。當前流行于文化市場的那些不健康的東西,數(shù)量之多,覆蓋面之廣,是前所未有的。各種傳播媒介中,性刺激量大大增加,那些庸俗的格調低下的文藝作品特別容易污染青少年純潔的心靈。
3.相互攀比心理激發(fā)了早戀行為的公開化
一些學校的學生的早戀是受同學或知心朋友的影響,為了不失面子而加入早戀者的行列的。青春期的學生喜歡三五成群結成小團體,而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往往形成不同的多個小團體,而有的小團體則是早戀同盟者的小交際圈?,F(xiàn)在有的小學生竟也在追求“早戀”,認為沒有對象很丟臉。某小學一名教六年級的老師出示了一封剛沒收的情書,上面的詞語不僅肉麻,而且讓許多成年人看后也會臉紅。老師無奈地說:“家長也找了,談話也談了十幾次,就是沒有用,真不知道現(xiàn)在的孩子是怎么了?” 一位“身”有體會的“小男生”說:“沒有對象多丟臉!現(xiàn)在好多男生會互相比誰的‘女朋友’多。”而據(jù)了解,有的孩子甚至還會因為沒有女朋友而苦惱。因為“失戀”而茶飯不思、厭學、打架的孩子大有人在,家長們困惑,不知所措。
4.家長和教師的壓抑性教育,激發(fā)了學生早戀的逆反心理
由于社會上反對早戀的呼聲很高,很多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因早戀耽誤了學習,對孩子的異性交往采取了限制措施。家庭往往不允許孩子有正常的異性交往,封鎖一切有關性知識和愛情描寫的書刊,導致一些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一些學校的教師害怕學生早戀發(fā)生過錯,把早戀看成是洪水猛獸,對男女生交往表現(xiàn)得草木皆兵。于是家長和教師共同采取了壓抑和限制的教育對策。青春期的學生獨立意識和反抗心理都比較強,他們有自己的處事哲學。在高壓政策下,他們會表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反抗行為。有的學校、老師對這個問題采取回避態(tài)度,對青少年的早戀現(xiàn)象置若罔聞,導致早戀在學校中蔓延,更多的情況是采取另一種回避態(tài)度,絕對禁止男女學生的個別交往,一旦發(fā)現(xiàn)任何早戀的蛛絲馬跡,便不分青紅皂白地定性為早戀,甚至公開處罰,常常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