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立冬吃什么
立冬是冬天的開始,人們常說:立冬晴,五谷豐;立冬晴,窮養(yǎng)人。所以人們常以立冬日的天氣來確定整個冬季的天氣。而立冬的習俗也有所不同,都有著地域的特色及飲食文化,你知道北方的立冬吃什么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北方在立冬吃什么吧。
北方立冬吃什么:餃子
北方人愛在這一天吃餃子。餃子有“交子之時”的意思,“交”就是交替、交接、交換的意思,立冬是秋天和冬天交接的時節(jié),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是不能不吃的。所以立冬吃餃子的傳統(tǒng),在北方已經流傳了上百年。還有人說,立冬吃餃子,撈出鍋后不能馬上吃,要一只一只擺放在洗得很干凈的篩子里,稍微晾一下,把水滴掉。這是為了在吃之前先敬土地神,感謝他在秋天里慷慨的給予。
而天津等不少地方立冬一定要吃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餡餃子。但因為立冬時節(jié)已經很難買到倭瓜,所以當地人在夏天時就買好了倭瓜儲存起來,專等立冬這一天包餃子吃。
為什么立冬吃餃子?
還有一段淵源呢,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每年的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而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所以在“交”子之時就要吃餃子把交子的含義放在里面。因此,在北方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更多的人是習慣在家里自己包餃子吃。
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衛(wèi)”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吃餃子餡料有講究。因為目前天氣總體干冷,大部分朋友可以選用牛羊肉這類溫補驅寒的食材做餃子餡。如果您擔心補過頭,可以適當放些蘿卜、芹菜或木耳等清淡去燥的食材來進行營養(yǎng)均衡。
有些朋友不知道怎么包餃子,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包餃子小竅門,試試自己包餃子吃吧:
1、餃子皮:和面時,每500克加1個雞蛋,不但可增加營養(yǎng),而且下鍋后不混湯。和面時,加一點鹽,可以增加面團筋力,防止下鍋后破皮。
2、餃子餡:調餡時,先把蔬菜切碎,用油拌好,再放其他料。可以防止餃子餡出湯。拌肉餡時,加點用花椒和八角泡的水,不僅可以去腥味,而且肉餡鮮嫩。包餃子前,可以先把餃子餡防進冰箱里速凍一會兒,這樣包時就不會出湯了。包肉餡餃子時,可放一點泡過的茶葉,能清口,去腥,除膻氣。
3、煮餃子:水開后,加點鹽,待其融化后再下水餃,可防止粘鍋和連皮。
4、裝盤:餃子煮熟后,放在事先涼好的溫開水中過一下,再裝盤就不會粘在一起了。
南方立冬吃什么:肉類
在南方的很多城市,立冬要吃的是雞鴨魚肉,因為天氣逐漸的寒冷,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的,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中醫(yī)認為,立冬進補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牛肉、雞肉、羊肉、蝦等。
在我國臺灣省立冬這一天,特別講究食補,大街上掛著的“羊肉爐”、“姜母鴨”的餐廳是特別的受歡迎,可謂是座無虛席。在臺灣的一些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具體這些食品有多好吃,那只能去臺灣親自品嘗了。
還有些城市講究的立冬要吃羊肉,羊肉屬于暖性食物,富含蛋白質,但是脂肪缺少,是人們補充能量最好的肉類,所以,在立冬這一天吃羊肉,可以驅寒氣,暖手腳,補血氣,可以一個冬天都可以手腳暖和,避免冬季凍傷手腳。
專家提醒,羊肉最好搭配豆腐,它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還能起到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蘿卜放一起燉也是有據可依的,這樣能充分發(fā)揮蘿卜性涼,可消積滯、化痰熱的作用。
牛肉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fā)育及術后,病后調養(yǎng)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jié)的補益佳品。
牛肉雖好,進食也要適量。餐桌上端上牛肉的同時,也可配備山藥、藕、栗子、白扁豆、荸薺、胡蘿卜、薺菜等菜肴,這些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津養(yǎng)陰、健脾胃功效。
冬季雖然要多進補多吃肉類,但選擇哪種肉要辨明體質,腎陰虛則需要滋陰,腎陽虛者需要補陽。
如果你總上虛火,常常出現口腔潰瘍、耳鳴腫痛、咽喉干痛、大便干結、排出困難或不盡的問題,需要滋陰。相反,則需要補腎陽。冬季煲湯以肉類食物為主。像羊肉煲就屬于補腎陽的。而鴨肉、兔肉則屬于滋陰的食物。
所以,火爆的羊肉煲并不適合所有人,會讓部分人火上加火,讓身體燥熱不安,失眠煩躁,加重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