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知識大全 > 知識百科 > 動物知識 > 壁虎是什么動物

壁虎是什么動物

時間: 臻煒1064 分享

壁虎是什么動物

  壁虎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它潛伏在壁縫、瓦檐下、櫥拒背后等隱蔽的地方,夜間則出來活動,是有益無害的動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的壁虎是什么動物,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壁虎是什么動物

  壁虎是蜥蜴目的1種,又稱守宮、檐蛇、蝎虎子、蝎勒虎子(可能特制蝎虎)或四腳蛇。體背腹扁平,身上排列著粒鱗或雜有疣鱗。指、趾端擴展,其下方形成皮膚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墻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其中壁虎屬約20種,中國產(chǎn)8種,常見的有多疣壁虎、無蹼壁虎、蹼趾壁虎。壁虎盛產(chǎn)于全世界各溫暖地區(qū)。在溫暖的地區(qū)、叢林、沙漠都有分布,以至全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國家地區(qū)的各家各戶有檐篷小洞的地方都可以發(fā)現(xiàn)其蹤跡,但由于壁虎是季節(jié)性動物,溫度于攝氏11度或以下的環(huán)境下仍然活動的話就會死去,所以一般在亞熱帶地區(qū)生活的壁虎,每逢冬季就會躲起來冬眠,故此壁虎比較少見于溫帶和寒帶等寒冷地區(qū)。大部分壁虎(約75%)是黃昏或夜行性的。

  壁虎的形態(tài)特征

  無蹼壁虎:全長約12厘米,體與尾幾等長。頭扁寬;吻斜扁,比眼徑長;鼻孔近吻端;耳孔小,卵圓形;吻鱗達鼻孔,其直后方有3片較大的鱗。頭、體的背面覆以細鱗,枕部有少數(shù)較大之圓鱗,軀干部圓鱗交錯成12~14縱行;胸腹鱗較大,成覆瓦狀;尾背面的鱗多少排列成環(huán)狀,每隔9~10排為一排整齊而略大之鱗。尾腹面中央的1縱排鱗較寬。指、趾間無蹼跡;指、趾膨大,底部具有單行褶襞皮瓣;除第1指、趾外,末端均有小爪。尾基部較寬厚。體背灰棕色;軀干背面常有5~6條深寬紋;四肢及尾部有深色橫紋。尾易斷,能再生。

  壁虎的斷尾,是一種“自衛(wèi)”。當它受到外力牽引或者遇到敵害時,尾部肌肉就強烈地收縮,能使尾部斷落。這種現(xiàn)象,在動物學上叫做“自切”。剛斷落的尾巴由于神經(jīng)沒有死,不停的動彈,這樣就可以用分身術(shù)保護自己逃掉。同時壁虎身體里有一種激素,這種激素能再生尾巴。當壁虎尾巴斷了的時候,它就會分泌出這種激素使尾巴長出來,當尾巴長好了之后,它就會停止分泌。

  壁虎家族種類繁多,個頭有大有小,腳也各有所長,但毫無疑問,它們的原理極為類似——

  壁虎的每個腳趾下面都有一排排“襯墊”,每個“襯墊”上有成千上萬的剛毛,每根剛毛的頂端又分散幾百個毛茸茸的“小刷子”。這些“小刷子”形成了非常大的吸附力,使得壁虎每走一步,就像把腳像貼紙一樣從墻上撕下來,然后黏到別處。——放心了,粘性甚強的壁虎之腳并不會留下任何殘留物,這是無數(shù)科學家絞盡腦汁也不知的地方。

  如果把壁虎腳上的力合起來,它能抓起133千克的重物。

  壁虎的主要種類

  大壁虎類

  介紹

  最大的壁虎——大壁虎 大壁虎是最大的一種壁虎,體長大約12—16厘米,尾長10—14厘米,體重50—100克。它的外貌與一般壁虎相似,背腹面略扁,頭較大,呈扁平的三角形,象蛤蟆的頭,眼大而突出,位于頭部的兩側(cè);口也大,上下頜有很多細小的牙齒。頸部短而粗。皮膚粗糙,全身密生粒狀細鱗,背部有明顯的顆粒狀疣粒分布在鱗片之間。體色變異較大,基色就有黑色、黑褐色、灰褐色、深灰色、灰藍色、繡灰色、青黑色、青藍色等,頭部、背部有黑色、褐色、深灰色、藍褐色、青灰色等顏色的橫條紋,身體上散布有6—7行橫行排列的白色、灰白色或灰色的斑點,還有磚紅色、紫灰色或棕灰色,密布桔黃色及藍灰色小圓斑點,以及不規(guī)則的寬橫斑。背部疣粒狀的小鱗片之間還雜有均勻散布的粗大疣鱗。尾巴較圓而長,但長度不及體長,有6—7條白色環(huán)紋,基部較粗,容易折斷,能再生,但再生的尾沒有白色環(huán)。四肢不很發(fā)達,僅能爬行。指(趾)膨大,底部有單行褶皺皮瓣,能吸附墻壁。雄性后肢的股部腹面有一列鱗,具有圓形的股孔,叫做股窩,數(shù)目為14—22個,雌性沒有或者不明顯。

  分布

  大壁虎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西、廣東、云南、貴州、江西、福建和臺灣等地,在國外見于印度、緬甸和菲律賓等地。棲息在山巖或荒野的巖石縫隙、石洞或樹洞內(nèi),有時也在人們住宅的屋檐、墻壁附近活動。聽力較強,但白天視力較差,怕強光刺激,瞳孔經(jīng)常閉合成一條垂直的狹縫。夜間出來活動和覓食,瞳孔可以擴大4倍,視力增強,靈巧的舌還能伸出口外,偶爾舔掉眼睛表面上的灰塵。它的動作敏捷,爬行的時候頭部離開地面,身體后部隨著四肢左右交互地扭動前進,腳底的吸附能力很強,能在墻壁上爬行自如。原來認為它的腳下有吸盤,其實其趾端膨大的足墊并不是吸盤,而是在足墊和腳趾下的鱗上密布著一排一排的成束的象絨毛一樣微絨毛,如同一只只彎形的小鉤,所以能夠輕而易舉地抓牢物體,可以在墻壁甚至玻璃上爬行,微絨毛頂端的腺體的分泌物也能增強它的吸附力。

  主要捕食蝗蟲、蟑螂、土鱉、蜻蜓、蛾、蟋蟀等昆蟲及幼蟲,偶爾也吃其他蜥蜴和小鳥等,咬住東西往往不松嘴。它的尾巴易斷,但能再生,這是由于尾椎骨中有一個光滑的關(guān)節(jié)面,把前后半個尾椎骨連接起來,這個地方的肌肉、皮膚、鱗片都比較薄而松懈,所以在尾巴受到攻擊時就可以劇烈地擺動身體,通過尾部肌肉強有力的收縮,造成尾椎骨在關(guān)節(jié)面處發(fā)生斷裂,以此來逃避敵害。由于尾巴是以糖原的形式而不是單純以脂肪的形式貯存能量,而糖原化脂肪更容易釋放能量,所以剛斷下來的尾巴的神經(jīng)和肌肉尚未死去,會在地上顫動,可以起到轉(zhuǎn)移天敵視線的作用,因此在民間還流傳著大壁虎的斷尾巴會鉆到人的耳朵里去的荒謬說法。斷尾以后,自殘面的傷口很快就會愈合,形成一個尾芽基,經(jīng)過一段細胞分裂增長時期,然后轉(zhuǎn)入形成鱗片的分化階段,最后長出一條嶄新的再生尾,但與原來的尾巴相比,顯得短而粗。不過,大壁虎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會斷尾,因為斷尾畢竟是它身體上所受的嚴重損傷,不僅失去了尾巴上儲存的脂肪,而且還因此而失去了它在同類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求偶時,尾巴完整的大壁虎對于失去尾巴的大壁虎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大壁虎通常在3—11月份活動頻繁,12月至翌年1月在巖石縫隙的深處冬眠。

  大壁虎的繁殖期為5—8月,5月開始交配產(chǎn)卵,但以6—7月產(chǎn)卵最多。每次產(chǎn)2枚卵,白色,外面有革質(zhì)鞘,比鴿子的卵略小,呈圓形,卵重5—7克,可以粘附在巖洞的墻壁或巖石面上,孵化期為35—45天,有時需要更長的時間。剛出殼的幼體的體長大約為8厘米。 世界上最小的壁虎一種名叫雅拉瓜壁虎的小動物,其體長只有1.6厘米,是2.3萬種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中最小的。

  侏儒壁虎

  侏儒壁虎是2006年在圭亞那中部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因身材矮小,反應(yīng)遲鈍而得名,多生活在茂密的熱帶雨林地區(qū),侏儒壁虎生活在亞馬遜河熱帶雨林邊緣地帶是世界上最小的動物之一 。

  侏儒壁虎身長只有0.6英寸(約1.5厘米),一般從頭到腳長度只有2到4厘米,而且還是把尾巴算在內(nèi)的情況下。這種瀕于滅絕的動物生活在多米尼加侏儒壁虎共和國的賈拉古拉國家公園以及伊斯帕尼奧拉南部海岸的比塔島也存在。

  由于個頭非常小,這種生活在巴西的物種常常受到雨水的困擾,哪怕是小小的水洼都足以使其溺斃。因此這種侏儒壁虎進化出皮膚防水的本領(lǐng),這也使得它們遇到水洼時能夠在水面行走。

  侏儒壁虎并不是通過水面來逃生的,對它們而言,一個小水洼也好似寬闊的湖泊。由于它們的個頭非常小,因此它們能在水面上漂浮,它們不會打破水的表面張力。西蒙所帶領(lǐng)的拍攝團隊是在巴西亞馬遜河熱帶雨林邊緣地帶遇到這種世界上最小的動物之一的。

  侏儒壁虎有防水皮膚,好像雨衣一般。西蒙表示,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假設(shè),由于侏儒壁虎的個頭非常小,它們必須進化出一種水上漂浮的本領(lǐng),以防下雨時被淹死。

  脫殼壁虎

  2017年2月,科學家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物種——可脫殼壁虎,只要輕輕一碰,它就會整個從殼里脫出逃走。

  科學家稱,這種壁虎的鱗狀外殼遠大于其他壁虎,其中藏有許多可撕裂的地方,就像是一層疏松多孔的大外套。這讓它可以輕松上演“金蟬脫殼”,逃避天敵的追殺。

  脫殼后的壁虎比原來整整小了一圈。在失去外殼的庇護后,小壁虎看起來像是一塊滑嫩的生雞肉。讓人驚奇的是,只需短短幾周,它便能長出新的外殼,而且表面不會留任何疤痕??茖W家表示,這種壁虎快速更換皮膚的機制十分值得研究,這對人類醫(yī)學進步會有很大幫助。


猜你喜歡:

1.壁虎怎么養(yǎng)

2.飼養(yǎng)壁虎的方法是什么

3.小學動物謎語大全及答案

4.觀察小壁虎的日記400字

5.豹貓怎么養(yǎng)

3624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