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傳豫讓者閱讀答案
刺客列傳豫讓者閱讀答案
《刺客列傳》是司馬遷著作《史記》中的一篇類傳,這篇文章揭示了弱小燕國和強大秦國之間的尖銳矛盾和激烈斗爭。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刺客列傳豫讓者閱讀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刺客列傳豫讓者》閱讀原文
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滅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趙襄子最怨智伯,漆其頭以為飲器。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涂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zhí)問涂廁之刑人,則豫讓,內(nèi)持刀兵,曰:“欲為智伯報仇!”左右欲誅之。襄子曰:“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后,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卒釋去之。
居頃之,豫讓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識也。行見其友,其友識之,曰:“汝非豫讓邪?”曰:“我是也。”其友為泣曰:“以子之才,委質(zhì)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為所欲,顧不易邪?何乃殘身苦形,欲以求報襄子,不亦難乎!”豫讓曰:“既已委質(zhì)臣事人,而求殺之,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后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頃之,襄子當出,豫讓伏于所當過之橋下。襄子至橋,馬驚,襄子曰:“此必是豫讓也。”使人問之,果豫讓也。于是襄子乃數(shù)豫讓曰:“子不嘗事范、中行氏乎?智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讎,而反委質(zhì)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以為之報讎之深也?”豫讓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于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襄子喟然嘆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為計,寡人不復(fù)釋子!”使兵圍之。豫讓曰:“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前君已寬赦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愿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讎之意,則雖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義之,乃使使持衣與豫讓。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死之日,趙國志士聞之,皆為涕泣。
(選自《史記·刺客列傳》)
《刺客列傳豫讓者》閱讀題目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智伯知我 知:了解
B.委質(zhì)而臣事襄子 委質(zhì):向君主獻禮,表示獻身
C.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足:滿足
D.焉以致報讎之意 致:表達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豫讓“義人也”的一組是(3分)
?、偃ザ轮遣?②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
?、廴雽m涂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 ④殘身苦形,欲以求報襄子
?、輫坑鑫?,我故國士報之 ⑥今日之事,臣固伏誅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豫讓改變姓名,入宮清掃廁所,想暗殺趙襄子,被趙襄子發(fā)現(xiàn),趙襄子認為他是賢德之人,沒有殺他。
B.豫讓“漆身”“涂炭”,改變樣貌,目的是伺機為智伯報仇,朋友勸他憑借才能接近趙襄子以報仇,他認為不義,沒有同意。
C.豫讓不為范氏、中行氏報仇是因為他們待他一般;為智伯報仇是因為智伯像國士那樣對待他。
D.趙襄子對豫讓有不殺之恩,故而當豫讓第二次被抓后,他為報答趙襄子,只是刺擊趙襄子的衣服來為智伯報仇。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3分)
(2)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后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
《刺客列傳豫讓者》閱讀答案
5. (3分)C(足夠。其中“委質(zhì)”一詞,《屈原列傳》涉及。)
6. (3分)B(①是豫讓的行為,卻不能表現(xiàn)他的義;④是借朋友之口間接表現(xiàn);⑥是豫讓服罪的語言,和“大義”無關(guān)。)
7. (3分)D(原文沒有“為報答趙襄子”的意思。)
8. (10分)(1)(3分)士人為了解自己的人獻出生命,女子為喜愛自己的人修飾容貌。(“說”、“容”、句子大意各1分。)
(2)(4分)然而這樣做的原因,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為人臣卻懷著異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所以”“以”“愧”、判斷句式各1分。)
(3)(3分)我聽說賢明的君主不掩蓋別人的美德,而忠臣有為名節(jié)獻身的大義。(“美”、“死”、“義”,各1分。)
(各句翻譯句意不通順的,要酌情扣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