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的真諦閱讀理解附答案
義讀 是漢語經籍中以注音的方式說明注字和被注字義同或義通的一種特殊音注,是音義未能嚴格區(qū)分狀態(tài)下產生的特殊的語言現象,那么關于“義”的真諦閱讀附答案是怎樣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義”的真諦閱讀理解附答案,歡迎閱讀。
《“義”的真諦》閱讀材料
“義”的真諦
王乾榮
義,指合乎正義和公益的思想或行為。這回汶川地震,讓我領會了什么是真正的“義”。
比如,我們向災區(qū)捐款,是“義捐”,去做志愿者,叫“義工”。這里所謂義,是說我們做這些事,不但是心甘情愿為他人的,更是不求一己之私利的。
這使我想到馮友蘭先生在名著《新原人》里講的一個關于道德和非道德的故事。他說例如有兩個軍人,都去沖鋒陷陣。一個人如此做,為的是得到上面的獎賞,或同伴的稱譽;另一人則以為,這是盡軍人的天職,此外別無所求。此二人之行為,表面上一樣,但內里有很大不同。道德歸于“義”,是不求回報的(哪怕僅僅是精神上的);而沽名釣譽,自然屬于不道德范疇。
大災面前,一般老百姓的義舉,跟軍人的盡天職,并沒有什么不同。天職?對了,是天職,即在人內心來說,是盡也得盡,不盡也得盡的義務。好像有一股強力推動著你,如果你不盡這個義務,就會覺得心虧。那位說,捐款不是自愿嗎?當然沒有人強迫你,但是良心會令你覺得,“不自愿”,是十分尷尬和別扭的,覺得自己不怎么道德。那位又說,也不能人人去當志愿者啊。是的,但是如果有幸爭取當了志愿者,就應該是一個徹底的無我主義者。你會認為自己的義舉,不是強者對于弱者的恩施,不是居高臨下地拯救別人,而純然是盡義務。你懷了任何個人目的,都會覺得臉紅和不安。即是說,良心是人的天職,這乃是道德的境界。
處于道德境界之人,不但求別人的利,而且對于別人,有一種痛癢相關的感情,即以別人的痛癢為痛癢。捐款和做志愿者,就是為這個目的。這時候,舉其事者就顯得慈悲而有耐心,有毅力,干什么都毫無怨言,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像魯迅說的,“將血一滴一滴地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樂”——這是發(fā)自內心的、絕不張揚的、不求別人夸贊的快樂。有時候,這樣的人連那快樂,也來不及享受——他完全忘我了。為什么有的人捐了那么多善款,做了那么多善事,連姓名也不愿留下?因為“善欲人知,非真善也”。他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沒必要留。如此不計毀譽,不顧罰賞,才是真正的以道德為圭臬。
但是很遺憾,也有的人,做了些事,客觀上幫了別人,應該肯定,但是太過張揚,比如捐款,一定要在鏡頭前面長時間地亮相,把寫著款項數目的牌子,晃了又晃,唯恐別人看不清楚,留不下印象,則難免叫人疑惑他們這樣做,是不是為了獲得“自己預期的利”,至少叫人家稱贊一番,獎賞一番。在別人的生死關頭和巨大悲劇面前,借機收獲自己的榮譽,至少氛圍不諧調吧!所以通過“利他”以“利己”的行為,仍然難脫功利境界。有的在鏡頭前面許諾的“義舉”,作秀完畢,居然可以不認賬,不兌現,就更叫人覺得距離道德境界甚遠——遠到褻瀆道德的地步。
道德原則,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單向”的——它是一個人認為“理應如此”的選擇,所謂義無反顧是也。功利原則,是雙向的,也是等價交換的,所謂不做賠本的買賣是也。所以,道德原則,是溫情脈脈的;功利原則,是斤斤計較的。義舉,“猶水之就下”,是那么自然、酣暢;利舉,則難免在某些環(huán)節(jié),顯出澀滯。
當然,對一個人來說,義舉原則重在正己,而非責人。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我寫了上面的話,不是對別人說三道四,只為約束自己。
(節(jié)選自《民主》2008年第9期,有刪節(jié))
《“義”的真諦》閱讀習題
12-13題為選擇題。(12題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多選不給分)
12.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作者認為,向災區(qū)捐款捐物,去災區(qū)做志愿者,這些行為,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義”。
B.作者認為,真正“義”者,做了善事是不需要別人知道,也不在乎別人評判的,他們的行為是發(fā)自內心的。
C.作者認為,在電視鏡頭前面長時間亮相的捐款人,其目的無非是為了叫別人稱贊一番,獎賞一番。
D.作者認為,如果一個人對于自己的義舉感到臉紅和不安,就表明他不是一個徹底的無我主義者,而是有自己的這樣或那樣的個人目的。
E.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應當明白“義”的真諦,并以此要求自己,約束自己,而不是責備別人。?
13.下列行為符合作者所謂的“道德原則”的一項是(3分)( )
A.某人看別人都在幫助某一貧困學生,他才不情愿地向這個貧困學生捐款一千元。
B.某企業(yè)在一次慈善活動中捐款一百萬元,電視臺給予廣泛宣傳。對此,這個企業(yè)又給這個電視臺捐了十萬元表示感謝。
C.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小王看到了前面有一個躺在地上起不來的老人,考慮再三,小王最終走上前去把老人攙扶了起來。
D.馬鞍山市一位擁有“熊貓血”的市民葉東華無償捐出造血干細胞救活了一個浙江人。
14.文章第三段引用了《新原人》里的一個故事,結合上下文,簡析這個故事中的“道德”和“非道德”。(4分)
15.處于“道德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在對待“義”的問題上有什么區(qū)別?請概括說明。(4分)
《“義”的真諦》閱讀答案
12. A、C (A不是“一定”,應該是“并不一定”;C從文中“至少”兩字可以看出,在電視鏡頭前面長時間亮相的捐款人,其目的并不都是,或者不僅僅是為了叫別人稱贊一番,獎賞一番。)
13. D (參見倒數第二段。A項的行為不是主動的;B項的行為有“等價交換“之嫌;C項的行為“考慮再三”不是義無反顧的“猶水之就下”。
14.一個軍人為盡軍人天職沖鋒陷陣(1分),這種不求一己之私(或“不求回報”)的思想和行為,是道德的(1分);另一個軍人為了得到上面的獎賞、同伴的稱譽沖鋒陷陣(1分),這種沽名釣譽(或“為了收獲自己的榮譽”)的思想和行為,是非道德的(1分)。
15.前者求別人的利(或“利他”,1分),以別人的痛癢為痛癢(或“對于別人有一種痛癢相關的感情”,并且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或“不計毀譽,不顧罰賞”,1分);后者通過“利他”來“利己”(2分)如寫“為了獲得自己預期的利”或“利己”也可。)
看了義的真諦閱讀理解附答案的人還看了:
1.清歡閱讀題答案
4.人生逆境閱讀答案
5.夢想者閱讀題答案
10.英語美文:感情生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