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新學期語文教材有什么變化沒
快開學了,是不是準備買參考資料又在擔心教材是否有變化,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開學新學期語文教材有什么變化沒
按照教材廳函〔2018〕5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18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要求,2018年9月新學期開始,實施六·三學制地區(qū),新一、二年級和新八、九年級統(tǒng)一使用統(tǒng)編《語文》教材;實施五·四學制地區(qū),新一、二年級和六年級統(tǒng)一使用統(tǒng)編《語文》五·四學制教材。
語文作為母語是工具科,占九年義務教育總課時的21%以上,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基礎前提。此次語文教材改版的消息對于一直擔心的家長們來說無疑是既期待又擔心,那么改版后的“部編版”教材到底如何呢?新一年級的孩子能做哪些準備呢?下面就讓星火君向大家介紹改版的教材特點及語文學習方法吧!
第一、閱讀的關鍵在于興趣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每一個人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在閱讀的初始階段,家長可在適合孩子年齡特征及知識水平的前提下,對孩子合理地提出閱讀要求,記得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過淺則容易導致孩子浮躁。
最可取的方式是遵循“循序漸進”的閱讀方針,如一年級要求孩子能夠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并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其意思;二年級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能夠做到準確地斷句,在朗讀時富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三年級要求學生能夠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并且能夠句與句之間的聯系有自己的見解,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才能逐漸培養(yǎng)孩子優(yōu)秀的閱讀能力,當然優(yōu)秀能力的養(yǎng)成,也少不了好習慣的加持。
第二、掌握有效的閱讀辦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的過程中,除遵循“循序漸進”的閱讀方針外,還應有意識的做到“粗讀、細讀、復述、運用”的閱讀方法,具體可分為以下六步進行。
一讀即大概閱讀內容,了解文章的總體框架與主要內容;
二查即碰到不懂的字詞應學會使用字典工具,幫助自己及時地解決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做到深入閱讀;
三劃是說在閱讀的過程中,碰到喜歡的字句段落,千萬別吝嗇筆墨,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養(yǎng)成邊讀邊劃的習慣能夠起到增強閱讀效果的作用;
四摘即摘抄好詞佳句,摘抄可原文摘抄也可使用提綱式摘錄法,比起簡單的劃,摘抄更能培養(yǎng)一個人在閱讀時的思考能力,懂得取舍的摘抄更是二次閱讀的體現更是精選閱讀的基礎;
五想,指的是閱讀時的感想,一般會標注在摘抄的段落旁,也可獨立成為一篇完整的讀后感,五想對于閱讀的要求較高,但卻是真正能夠有所收獲的一種深入閱讀方式,通過想,能夠提高認識能力、表達見解的能力和及時抒發(fā)情感的能力。最終才能將書中的知識真正轉化成為我們自己的東西;
六記是說將一些精彩片段背誦下來,這種方式雖然看起來顯得有些機械化,但卻是豐富自己知識庫十分可取的辦法之一。
總之,世間讀書法千姿百態(tài),讀書有法但無定法,以上所列舉的一些也只是部分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可作為參考的大方向,但孩子們在閱讀時不必照搬照抄,關鍵仍在于摸索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法,讓閱讀走進學習,更走進人生。
一、部編本是什么?和人教版有何不用?
“部編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現有的語文教材編寫出版還是“一綱多本”,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部編本”教材力圖在多種教材并存的情況下,起到示范作用,促進教材編寫質量的提升。
“部編本”的課文選篇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此外還適當兼顧時代性。課改之后流行的各種版本語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重視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甚至多選“時文”。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淀的“時文”相對少了。
從人教版,部編版,蘇教版的目錄可以看出,這三個版本的區(qū)別還是較大的,部編版在學習拼音這塊和其他的教材不同的是采用了先學部分漢字,再學拼音的順序。同時從認字、寫字的個數,到書寫難度、應用廣度等角度來說,新編的部編教材都遠遠超過了人教版教材的要求,對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要求有了明顯的提升。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從課后要求上來講,過去往往停留在識記層級,而現在的要求更多體現在聽說讀寫的能力與語言表達的綜合能力。
相對而言,“部編版”教材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更好地樹立文化自信、獲得審美愉悅、進行語言構建的世界,但與此同時,也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識字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等。
二、“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特點
1. 緩解入學焦慮,先漢字再拼音
對于這一變化,“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表示,以前孩子從學前班到小學,立即學拼音,難度大,可能損傷孩子學語文的興趣。這些年,學界對于漢語拼音教學在整個教學體制中的位置效能問題有調查研究成果,總體而言是要減少漢語拼音的難度,讓拼音教學服務于識字教學。
新教材據此做了調整,減少難度,往后挪了大概一個多月,先做入學教育,再開始5至6課的識字教學,然后才學拼音。讓識字教學和拼音教學更好地結合。
2. 縮減課內精講,擴大課外閱讀量
“部編版”語文教材格外注重讓語文課往課外閱讀延伸,往學生的語文生活延伸。在新教材中,經典課文比重增加,尚未沉淀的“時文”相對減少。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古詩文124篇;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與原來的人教版相比都有提高。
3. 一年級識字量減至300字
溫儒敏:“部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的識字量從400字減到300字。300字的基本字表是以王寧教授為主的北師大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依據大量對小學生閱讀的調查,從字頻的角度來確定先學哪些字。另外,還要考慮字的結構等,看哪些字先學,更有利于孩子們理解與記憶。比起以往經驗性的安排,這樣顯然更加科學,也更有利于提升學習效果。
4.傳統(tǒng)文化內容大幅度增加
從2019年9月開始,全國中小學生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將使用統(tǒng)一部編版教材。
整個小學6年12冊共選優(yōu)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
5. 綜合學習中培養(yǎng)口語表達
溫儒敏:新教材的口語教學表面上比以往教材要少,實際上是分散了,在綜合性學習中有安排,在閱讀教學中也有所體現。比如有些習題就設計了課堂的討論,也是口語表達的練習。
綜合性學習是新的課型,十多年前沒有,這種課型有利于培養(yǎng)口語、寫作等綜合能力,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以及口語交際結合起來。但以前的教材幾乎每個單元都有綜合性學習,實施中有些困難,很多學校的綜合性學習基本流于形式。“部編版”語文教材就在減少綜合性學習課時的同時,把這一課型做得更實在,每次的主題也更加集中,以提升這一課型的教學效果。
三、學好語文,必須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
新教材以全新的理念談到閱讀的問題,要求“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有較豐富的閱讀”“提倡親子閱讀”等等,由此可見,語文學習中獲得知識的有效方法即為閱讀。
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來說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正如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道:“如果少年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么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堅持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內涵,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更能增強學生想象、思考和善于應辯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完成自我成長和反省,全方面提高個人修養(yǎng)。一個人知識的積累和人生視野的拓展,心靈和思想的成長,都離不開閱讀。
所謂“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如今人們都已充分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那么到底該如何閱讀,才能切實提升語文素養(yǎng)呢?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新一年級的孩子養(yǎng)成有效閱讀的好習慣,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初一開學應該準備什么學習用品
每科準備一個筆記本。(初一課程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地理、生物、政治、歷史、體育)作業(yè)用的課本先不要買,因為不同的老師要求用的本子是不同的。
準備一個或是多個文件袋(初一的話,最多三個就差不多了)。因為初中資料試卷比較多,常用需要放在書包里,不常用的放在家里分好類。
語文,我們需要準備好“初中必讀課外書”,像《湯姆森亞歷險記》。一本現代漢語詞典,作文指導什么的。
數學,圓規(guī)、三角板一套,至于計算器的話,應該用不到,所以可以不用考慮。草稿本一定得有。
英語,一般可以買一個小的磁帶播放機,因為需要播放磁帶來鍛煉我們的聽力。英漢詞典我覺得沒有必要,其實手機上的有道詞典更好用吧。
地理,地球儀就不必買了,買張世界地圖吧。
生物,這個沒什么需要準備的,頂多買幾張卡片,什么細胞結構圖之類。
歷史,先背遍朝代歌吧。
政治,你需要的是鍛煉你的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