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奕教案及反思
學奕教案及反思
《學奕》是一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內容和道理比較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文中所蘊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帶來《學奕》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學奕》教案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能了解古今語言的區(qū)別,能根據(jù)課后的注釋理解課文。
3、能從課文中領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對文言文產(chǎn)生興趣,并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一、導入新課
出示常見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2.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總結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xiàn)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3.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范讀課文(能有聲有色背誦更好),也可讀兩遍。
2.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為止。
5.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復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后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lián)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
3.同座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四、讀書明理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么道理?(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總結。)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jīng)歷和體會。(聯(lián)系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五、練習背誦
六、課后擴展
教師把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fā)給學生,練習讀文言文,還可以試著背誦一篇。
七、布置作業(yè):
1、(書面作業(yè))抄寫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表演作業(yè))分小組、分角色,演課本劇;
3、(搜集作業(yè))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
《學奕》反思
《學奕》是新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而這篇文章正是通過文言文的形式體現(xiàn)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所得到的學習結果也不同。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理解課文意思,了解為什么兩個人同時學習下棋,而結果卻不同,總結出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3.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廣泛的自主思考的空間,沒有用老師對文章的理解牽著學生的思維走,根據(jù)學生的理解,教師適時點撥。以第一自然段為引領,教會學習方法,然后讓孩子們根據(jù)學習方法,自學其余幾段,注重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中既重視內容、語言表達方式的學習,也重視文章結構的整體感知。引領學生體會“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
這節(jié)課我還注意以讀代講,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感情色彩,教學中讓學生反復讀,并引導學生理解語言色彩,為什么這樣讀。進而讓學生根據(jù)文中的提示語感悟文章的含義,真正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當然本節(jié)課在細節(jié)方面也有一些做得不夠扎實的地方,如第二自然段中的“惟弈秋之為聽”對這句話的“之”與后面的意義區(qū)分還不夠明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進一步完善。
學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