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軍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娘子軍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原指隋末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統(tǒng)率的軍隊號稱娘子軍,后來用來泛稱由女子組成的隊伍。娘子軍文言文翻譯及注釋是如何呢?本文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的娘子軍文言文翻譯及注釋資料,僅供參考。
娘子軍文言文原文
娘子軍
出處:《續(xù)世說》
平陽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義兵將起,公主與紹并在長安,遣使密召之。紹謂公主曰:“尊公將掃清多難,紹欲迎接義旗,同去則不可,獨行恐罹后患,為計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dāng)別自為計矣。”紹即間行赴太原。公主乃歸戶縣莊所,遂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shù)百人,起兵以應(yīng)高祖。時有胡人何潘仁聚眾于司竹園,自稱總管,未有所屬。公主遣家僮馬三寶說以利害,潘仁攻戶縣,陷之。三寶又說群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各率眾數(shù)千來會。時京師留守頻遣軍討公主,三寶、潘仁屢挫其鋒。
公主掠地至周至、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無得侵掠,故遠(yuǎn)近奔赴者甚眾,得兵七萬人。公主令間使以聞,高祖大悅。及義軍渡河,遣紹將數(shù)百騎趨華陰,傍南山以迎公主。時公主引精兵萬余與太宗軍會于渭北,與紹各置幕府,俱圍京城,營中號曰“娘子軍”。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以獨有軍功,每賞賜異于他主。
六年,甍。及將葬,詔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太常奏議:以禮,婦人無鼓吹。高祖曰:“鼓吹,軍樂也。往者公主于司竹舉兵以應(yīng)義旗,親執(zhí)金鼓,有克定之勛。周之文母,列于十亂,公主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所匹也。何得無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績。
娘子軍文言文注釋
微時:地位低微時。
義兵:反隋的大軍。
妻:李淵的第三女。
謀:計劃,商量。
尊公:您的父親。
迎義旗:投奔起義軍。
何:什么。
公:你。
宜:yí,應(yīng)該,應(yīng)當(dāng)。
速:趕快。
臨:面對、到。
計:計謀,策略。
間:通假字,通”見“,秘密地,悄悄地。
赴:奔赴,投入。
鄠(hù)縣:在陜西,今作”戶縣“。
太宗:李世民,她的哥哥。
平:攻下。
娘子軍文言文翻譯
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地位低微時嫁給了柴紹。唐高祖率兵起義,柴紹和妻子商量說:“你父親想平定混亂的天下,我想投奔起義軍,一起離開不可行,我獨自走后又害怕你有危險,到底應(yīng)該怎么辦呢?”妻子說:“你應(yīng)該速速離開。我一個婦女,到那時自己會有辦法的。”柴紹立刻抄小路趕往太原投奔唐高祖(李淵)。他的妻子則回到酃縣,拿出家里的積蓄,組建一支軍隊來響應(yīng)唐高祖(李淵),招募到的士兵有七萬人,很多都是女子,和唐太宗(李世民)一齊包圍了京城,號稱“娘子軍”。京城被攻下以后,她被封為平陽公主。
娘子軍成語典故
出處
《舊唐書·平陽公主傳》:時公主引精兵萬余與太宗軍會于渭北,與紹各置幕府,俱圍京城,營中號曰"娘子軍"。[1]
典故
隋朝末年,朝廷昏庸腐敗,農(nóng)民起義風(fēng)起云涌。駐守太原的唐國公李淵乘機起兵,準(zhǔn)備反隋。
這時,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與丈夫柴紹住在長安。柴紹憂心忡忡地對平陽公主說:“你父親率軍攻取京師,我必須追隨他,而你又不能同我一道走,怎么辦呢?”公主說:“夫君你安心走吧,別為我擔(dān)心,我自有辦法。”
平陽公主的勇氣和謀略不亞于男子。為了幫助父親成就反隋大業(yè),柴紹走后,她去了鄠縣。在那里,她動用了全部家產(chǎn)來招兵買馬,招募勇士,又用各種辦法使附近幾個有名的強盜率部歸降,幫她攻城掠地。在公主的指揮下,這支隊伍紀(jì)律嚴(yán)明,遠(yuǎn)近的人們紛紛前來歸附,隊伍日益壯大,很快擴展到七萬人,威震關(guān)中。
當(dāng)李淵渡過黃河與平陽公主和柴紹等人會合時,柴紹手下只有騎兵數(shù)百,而平陽公主卻帶來精兵萬人,而且兵強馬壯,比丈夫威風(fēng)多了。平陽公主的軍隊當(dāng)時被稱為“娘子軍”,這支隊伍為滅隋興唐立下了很大功勞。
娘子軍出處簡介
《續(xù)世說》,古代漢族文言軼事小說集。《宋史·藝文志》著錄十二卷,北宋孔平仲撰。該書仿《世說新語》體例,主要記南北朝至唐五代朝野軼事。與《世說新語》相比,《續(xù)世說》更重視”發(fā)史氏之英華”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娘子軍作者簡介
孔平仲,生于慶歷四年(1044),字毅父,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進(jìn)士,初授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主簿。熙寧三年(1070)后,歷任密州(今河南密縣)教授、秘書省校書郎、衢州軍事推官、秘書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贛州)騎都尉。元祐二年(1087)戶部侍郎呂公著舉薦升太常博士,后歷任太仆丞校理、江浙提點京西南路刑獄。元祐六年四月充任秘書閣校理、朝奉大夫。紹圣元年(1086),言官參劾他元祐時附和舊黨當(dāng)權(quán)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陽)。又有人彈劾他不推行常倉法,而被徙官韶州(今廣東韶關(guān))。又因他上書辯解,再貶為惠州(今廣東惠陽)別駕,安置編管于英州(今廣東英德)。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崇寧元年(1102)十一月任戶部郎中,后改任僉部郎中,提舉永興路(今陜西長安)刑獄、帥鹿延(今陜西鹿縣)、環(huán)慶(今延安)等路。大觀元年(1107)黨論再起被罷官,后主管兗州景靈宮(今山東曲阜縣舊縣村北),政和元年(1111)病卒,終年六十八歲。《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看了娘子軍文言文翻譯及注釋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