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家園共育育兒文章_幼兒園大班家園共育育兒文章(2)
大班家園共育育兒文章_幼兒園大班家園共育育兒文章
大班家園共育育兒文章:幼兒園老師最想告訴家長的事
媽媽們在孩子們?nèi)龤q左右就會送去幼兒園,但是因為孩子初入園,問題多,家長與老師間的溝通不到位,便會會造成一些誤會。其實老師也有很多想對家長們說的話,家長們不妨認真聽一聽,也許誤會就會在交談中減少。
要把握好時間如果你每天總是擔心上班遲到,結(jié)果匆匆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這會使孩子感到緊張。要騰出一些時間來幫助孩子安頓下來;而且如果某天下午你很忙,你可以提前給我們打電話,這樣等你來接孩子的時候我們會提前給他準備好。給孩子穿普通的衣服當你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來時,不要給孩子穿太麻煩、零碎物品較多的衣服,否則當他不小心被自己衣服弄傷或是自己穿不上衣服的時候是很有挫敗感的。帶足孩子的用品如果你的孩子沒有換洗的衣物了,要我們從別的孩子那里借用,這是不公平的,其他家長也會有異議,而且只有自己帶的才是最適合孩子的尺寸。孩子的東西要寫上名字從家里帶到幼兒園的東西寫上孩子的名字。有時,我們并不能把每個孩子的東西都分得一清二楚。給我們留一些你的小物品當孩子剛?cè)雸@想你的時候,我們可以把你留下的這些東西給他,比如:你的家庭相冊;你自己錄的一卷錄音帶;或者一條小手帕,上面灑上你平時使用的香水。這些通常會使你的孩子感覺舒服一些。
微笑著和孩子說再見送孩子到幼兒園時,要微笑著和孩子說再見。想到要一整天見不到孩子,所以當與孩子說再見的時候,父母的心情都很復雜,但不要讓孩子知道這些,好嗎?如果當你要離開的時候,表現(xiàn)得很難過,那么孩子會表現(xiàn)得更難過、麻煩,這種情形下,他們更不愿與你分開。
孩子的情緒也有高低小朋友在家里有情緒不好的時候,那么他在幼兒園里也是。既然他在幼兒園里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很高興的,那么對他的小脾氣就請不要反應過度了。(異常情況還是要及時和老師溝通的)
盡量守時如果我們說我們在5點半下班,請不要在5點50分才趕到幼兒園接孩子,畢竟,我們也想按時回到自己的家(而且,我們有的人也已經(jīng)是為人父母了,有自己的孩子要照料,有特殊情況要和老師提前打招呼)。
看看我們給你寫的字條或留言本上面通常有重要的信息。比如幼兒園計劃開會或者旅行,你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不要拖到最后時刻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當然現(xiàn)在都微信、QQ了,也要及時看哦!)
在家里要和在幼兒園的要求保持一致如果你在家里允許孩子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而這在幼兒園里是不允許的,那么孩子就會覺得無所適從。
你是你的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如果你的孩子穿反了褲子,不會系鞋帶,請不要急著責怪我們,因為你平時在家里就需要教孩子自立。(孩子的好習慣是需要家園共同努力的)
作為家長,以上觀點您能接受么?其實,家園雙方都是為了孩子好,我們并不能排除部分幼兒園和幼兒教師作出的一些不好的行為,但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雙方進行協(xié)商和妥協(xié),這樣才能加強雙方的信任感,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大班家園共育育兒文章:破除幼師與家長溝通障礙
家園合作能否成功,能否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效果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溝通是一種相互理解,彼此接納對方觀點、行為,在雙向交流中彼此互相協(xié)調(diào)的默契。
一、教師與家長作為幼兒成長的“重要他人”,他們之間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1.教師與家長溝通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幼兒園與家庭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家長對幼兒有獨特的情感,沒有誰比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教師與幼兒一起學習、生活等,在群體中比較,對幼兒各方面發(fā)展的情況相對客觀而準確的把握。教師與家長就幼兒在園或在家的情況進行溝通,使彼此更好地了解幼兒的情況,以便尋求更好的渠道來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2.教師與家長溝通是讓家長更好地教育幼兒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家長對幼兒的早期教育更加重視。有些家長盲目地教育幼兒,甚至走進了教育誤區(qū)而不自知,這樣就很不利于幼兒的發(fā)展。教師作為專業(yè)人員,擁有較為豐富和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與家長溝通,可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有針對地宣傳一些科學育兒的知識、方法,有的放矢地為家長在教育幼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分析指點,出謀劃策,提出建議,幫助家長解決具體問題,從而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的水平。
3.教師與家長溝通可以豐富教師的教育內(nèi)容
不同的職業(y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家長都是寶貴的教育資源,可以給教師豐富的教育內(nèi)容。在幼兒家長中不乏具有先進的教育知識和家教經(jīng)驗的家長,教師與家長溝通,可以從家長身上獲得寶貴的知識經(jīng)驗,而且還可以利用他們的職業(yè)為教育服務。如請當醫(yī)生的家長給幼兒講如何保護牙齒和眼睛,請當警察的家長講交通安全知識等。這不是更具說服力,吸引幼兒嗎?
家長與教師的溝通對幼兒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雙方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教育素養(yǎng)水平的不同,教育觀念、態(tài)度與教育方式也不盡一致,因此對幼兒出現(xiàn)問題的認識不同,理解也不同,這樣,兩者之間的溝通在具體操作起來并非易事,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溝通不暢的障礙。
二、造成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障礙
1.對幼兒教育的觀念、態(tài)度與教育方法的分歧
有些家長對幼兒教育的目的存在不同的理解,有的家長認為幼兒園就是應該多學知識,多背詩,多做算術題,不能只成“游戲”“玩”,不學知識,總是問孩子“學什么了?”孩子答不上來,家長就不滿意。并不了解幼兒期的教育應當是游戲,幼兒生活就是游戲,寓教育于游戲之中是幼兒教育的一大特征。
對幼兒來說,游戲是學習的基礎。孩子答不出來,可能是因為其他原因而答不出來,但也不能說他學不到知識。有些家長對幼兒采取的教育方法迥然不同。有的是嚴厲專制的態(tài)度,方法簡單,信奉“棍棒”教育,不理解孩子的需要,常用命令強迫孩子服從,不允許有任何的不滿,傾向于專制教育。而教師講究的是耐心說服的民主教育態(tài)度,方法。因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有的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吃虧,“教育”孩子別的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而教師教育幼兒互相謙讓,團結(jié)友愛。這些顯然與教師的教育是矛盾的,這些分歧也妨礙對幼兒的教育。還有些家長對孩子在生活中的角色認識的不同。有的家長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家庭支柱”,生怕幼兒累著,孩子的事情樣樣包辦,對孩子采取溺愛放縱的態(tài)度。不但自己“溺愛”孩子,還把這種溺愛帶到幼兒園來,特別是要求教師也要“溺愛”他的孩子。
小妮在幼兒園常尿褲子,原因是她有屎有尿時,都是爸媽抱著解決的,孩子自己蹲著呢,又怕她蹲麻了腿??墒堑搅擞變簣@也要求教師這樣做,教師整天要顧著那么多的孩子,哪有時間抱著你解決,頂多提醒你去上廁所,教你上廁所的方法,孩子習慣抱著了也就不愿意自己來了,那只有尿褲子了。而教師認為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應有恰當?shù)恼J識,要求幼兒熱愛勞動,培養(yǎng)獨立自理的能力,引導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
2.對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進行歸因的矛盾
教師和家長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所造成的。如小貝小朋友有講粗話的不良習慣,教師糾正多次,仍有反復現(xiàn)象。當教師向家長反映時,家長則說,我在家也聽到他說了,我還以為是他在幼兒園學的呢。對此,教師和家長雙方可能會相互責備對方?jīng)]有教育好幼兒,不尋找具體的原因就把責任推給對方。家長可能會埋怨教師對幼兒的行為不夠關注,而教師又抱怨家長溺愛放縱孩子等。
3.教師與家長的地位不平等
在長期的社會現(xiàn)實中,人們在認識上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慣性”,即在家庭與幼兒園、家長與教師之間,幼兒園及其教師在幼兒教育方面具有絕對的權威,扮演“權威者”的角色,家長常常要服從教師的要求,配合幼兒園的工作,扮演“接受者”的角色,且這種角色定位一直左右,影響教師與家長的每次互動。在家園交往中,教師習慣了“主動出擊”。對家長要求這,要求那,而家長似乎也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種種要求。這種雙方單一角色定位,這種單一的“要求與接受”的互動關系,必然會對積極的互動效果產(chǎn)生影響。
猜你喜歡:
4.大班家園共育文章
5.大班家園共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