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公園游記歲寫景隨筆:沙河公園
學習啦:沙河公園位于高新區(qū)北部,沙河南岸,東鄰明珠大道,在公園里隨意走走,能夠看到一番特別的景致。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沙河公園》這篇文章吧!
十一點的宴席,結果不到八點我就到了那個酒店了。
三個小時的漫長,該怎么消磨呢?
高德地圖里搜索了一下,附近有個“沙河公園”,才六百多米。開啟導航,我向沙河公園走去,感覺身上也不那么冷了。
昨晚聯(lián)系“拼座”,結果沒有回復,也就沒抱多大希望,大不了坐班車,沒成想一早還不到六點就有人來電說六點半出發(fā)。時間寬裕,就熱水洗了個頭,有四五天沒洗頭了。
榆林的清晨,就是比子洲涼快,穿著單薄的我在下車的那一瞬間感覺到了冷風吹拂的絲絲涼意。
沙河公園位于高新區(qū)北部,沙河南岸,東鄰明珠大道,西接建業(yè)大道,東西沿岸長828米,總占地面積16.59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9.19萬平方米。(這一段抄錄自牌匾內的內容)
我隨意的走在沙河公園里的路上,沒有方向沒有目標。
遇到吊橋,上去走一遭,還學年輕人那樣臭美的自拍一張。
再往前,一個廣場突兀出現(xiàn),一個老漢裹著羊肚子手巾,一顆頭著在肩膀之上,就那樣浮在地面,前邊兩側兩只手,右手端一鐵碗,左手拿一雙筷子。劉強雕塑,名為“食為天”。幾道深深的額頭紋下,笑意蕩漾在眼中,臉上的肌肉自然的抽動著,嘴都合不攏了,讓那一把一拃長的胡須都在微微抖動。
往東一折,走出“食為天”廣場。面前一片廣闊的水域,戴著一層層綠意,吸引了我的視線。我蹲下來,鵝卵石間一根根水草翹楚而立,扎眼的嫩葉尖銳的刺入顫動的心中。
一抬眼,幾堵顯眼的墻壁搶入眼簾。我繞過水邊的小路,來到了“沁園”。我為那壁上的字跡所傾倒,不會也不懂書法,可就是喜歡,于是選擇合適的角度,拍攝一幅又一幅照片,想把它們留存在記憶里。走在那一扇扇的門洞下,感受著一個個字句散發(fā)的幽香,把榆林拉進悠遠的歷史長河之中。
出了沁園,沿著大路而走,徜徉在兩邊的綠色彌漫中。一路相逢,記憶劉強那一個個雕塑,盡展陜北風采。“活神仙”、“紅肚兜”、“炕頭樂”和“和諧”,逼真、神采,惟妙惟肖。
轉過“余子俊紀念館”,被后面的那一棟別墅牽動了腳下的步子。
走近之后,才知道那是榆林民俗博物館。身份證刷碼,進去一看,便不再后悔。展區(qū)分四部分:非遺及農耕陳列室,紡織服飾陳列室,黃復民俗攝影展,古民居陳設陳列室。
一件件物件,晃在眼前,是那么的熟悉。水瓢、馬燈、席皮洞、木掀、木桶、鋸子等等,讓我滯留片刻又片刻??粗矍暗?,想著記憶里曾經的。
下雪了,木掀就有用武之地了,鏟起來既省力又快速,每一次鏟的又多,家里只有一把,兄弟幾個都想要它。
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的時候,沒有燈籠可掛而以馬燈代之。,一根粗鐵絲懸掛在窗子的正中,儲油罐里倒?jié)M煤油,一夜里昏黃的燈光就照耀著院落,靜守著鞭炮聲后夜幕的寂靜。
前窯后掌頂漏下水了。睡夢中被當頭潑下來的泥糊子水驚醒,已經是黑乎乎的夜了,雨衣裹身,拿著鐵锨,提著馬燈,沖進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中,哥們幾個在腦畔上借著馬燈那明亮的光影尋找著進水的地方,鐵锨翻,腳下踩,誤打誤撞的是把老鼠洞給堵住了。
站在那織布機前,腦海里翻滾著三十多年前母親織布的音影。我們幫著母親梳理線頭,纏線,組裝織布機??粗撬笞幽赣H的手中來回晃動,腳下一踩,手中的板一推,一寸寸的粗布就在懷前出現(xiàn)了。我們幾個好奇,也偷偷的坐上去過,學著母親的動作,可是出來的布就是沒有她織的緊密結實。
出得門來,還不舍似的回頭,再望一望這翻版式的姜氏莊園。
那位看管博物館的美女,個子一般長相也一般,不過人還倒好,臨離開時熱情的推薦了一個地方,榆林的一個四合院,5月28日才開館,地址在田豐年巷3號院,凱歌樓北10米處。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才容易流逝。已快十點,是該往回走了,回程中的風景還在一路上等著我呢。
作者:林三二五
公眾號:木風軒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