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師教育隨筆
寫教師教育隨筆沒有頭緒?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教師教育隨筆,歡迎閱讀!
高中教師教育隨筆篇一
電梯下到十二樓的時候,走上來一個富態(tài)的中年男人,右手握個手機放在耳邊,情緒頗為激動,如果不是因為他臉上的褶肉,正變化堆砌成各種喜悅的形狀,真會以為他是在向隔壁老王下戰(zhàn)書。
電梯里的人統(tǒng)一表現(xiàn)出一副厭惡的表情,此君非但渾然不覺,講到激動處,甚至還悠閑地掏出一根煙點上。
下了電梯后,他又是一個跨步便越過前面的人,率先走出了電梯,掏出腰間的鑰匙輕輕一按,門口對面生態(tài)停車位上一輛深紅色的卡宴應聲解鎖。
同伴小k鄙夷道,有錢還這么沒修養(yǎng),山炮。
我笑了笑,隨口問道,修養(yǎng)和他有沒有錢有關系?
小k說,當然,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
我突然覺得這個問題頗為有趣,于是繼續(xù)問道,那如果一個窮人沒修養(yǎng),就是應該的?
他顯然覺得這個問題有點為難,一時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試探性的引導,假設剛剛那個人出來后開走的不是保時捷,而只是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你就能原諒他剛才的所作所為?
小k想了想,說雖然同樣無法原諒,但至少可以理解。
我明白他所謂的理解,窮人因為處于社會的底層,更多的需要為物質(zhì)而奔波,從而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所謂的精神財富,而與他們?nèi)粘I町a(chǎn)生交集的左鄰右舍,精神層次亦相對處于同一水平,廉價的勞動方式更是注定了他所處工作環(huán)境的精神匱乏。
這樣看來,似乎修養(yǎng)與貧富真的有著莫大的關聯(lián)?
首先來看看什么是修養(yǎng)。
個人修養(yǎng)就是人在個體心靈深處經(jīng)歷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過程后所達成的境界,主要包括20個字的內(nèi)容,即: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悌慎廉,勤正剛直勇。
很明顯,修養(yǎng)與教養(yǎng)不同,教養(yǎng)注重的是先天的家庭教育,而修養(yǎng)更多的是強調(diào)后天的自我完善。
可以這么說,教養(yǎng)可以用來評價一個未成年人的言行舉止。而成年人無論從生理上還是法律上,都已經(jīng)具備了自主的行為意識,所以在衡量他的行為規(guī)范時,用修養(yǎng)更為恰當。
而從修養(yǎng)的定義可以看出,家庭環(huán)境不是決定個人修養(yǎng)的絕對因素,甚至可以說微乎其微。而成年以后,即便你仍然處于貧窮的狀態(tài),但這與追求個人修養(yǎng)完全不存在任何沖突,因為它不占用你任何時間,更不消耗你任何物質(zhì)與金錢。
譬如,你只是街邊的一個小攤販,那么在顧客臨走時道一句您慢走,這是修養(yǎng);你只是便利店的收銀員,那么在不忙的時候,給人結(jié)賬后順便幫人家一起將商品放入購物袋,這是修養(yǎng);甚至即便你只是一個擦鞋工,在雙手接過錢后,不卑不亢地說一句祝您生活愉快,這也是修養(yǎng)……
而且人家在感受到你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后,自然就會對你產(chǎn)生尊敬之情,在以后亦會將你當做消費首選。
所以,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不但不會耗用你的精力與財力,反而可能因此而為你帶來生活的愉悅,他人的尊敬,甚至隱形的物質(zhì)回饋。
而且從另一角度審視,貧窮的處境與其說是對個人修養(yǎng)的消極影響,更不如說是對修養(yǎng)形成過程的一種必要的磨礪與考驗。身處貧困的糟糕境況,面對劣俗的周邊環(huán)境,此時就必須擁有較強的慎眾能力。
這也正契合了個人修養(yǎng)的定義,即人在個體心靈深處經(jīng)歷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過程后所達成的境界。
所以,一個人是否具備良好的修養(yǎng),先是取決于他是否擁有提升自我的主觀意識,而將這種主觀意識直接付諸行動的執(zhí)行能力,就是最終決定他個人修養(yǎng)程度的關鍵。
總結(jié)來看,修養(yǎng)與自我意識有關,與慎眾能力有關,更加與執(zhí)行能力有關。但它卻完全無關于學歷,無關于境遇,更無關于貧富。
大學一同寢哥們,畢業(yè)后便去了非洲某一國家工作,手下管理著一大批當?shù)毓と?,他對那些人描述最多的便是思維淺陋,素質(zhì)低下。
不過有一個人卻是例外,雖然也是當?shù)赝林?,但他的表現(xiàn)卻和其他人截然不同,哥們一度認為他相對其他人,應該會擁有較高的學歷,或較為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
可在后面的刻意交流中才得知他與其他人并無二致,同樣低等的教育經(jīng)歷,同樣混亂的生存環(huán)境,同樣貧窮的生活狀況。盡管如此,他卻擁有了一種不一樣的高貴品質(zhì),就是修養(yǎng)。
譬如每次進辦公室他會先敲門,哪怕門本來就開著;開飯的時候不會隨大流地哄搶;吃飯的時候也不會大聲交流嬉戲;甚至他們巡視工地的時候,哪怕翻譯不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亦會微笑回應,不讓他們陷入尷尬……
當然,那個人現(xiàn)在已成為當?shù)毓と说目傌撠熑?,薪水待遇獲得了巨大的提升。
所以,我可以同情一個人糟糕的處境與貧苦的生活狀況,因為這除了個人能力以及勤奮與否外,還與很多因素有關,但我絕對不能理解甚至諒解沒有修養(yǎng)的行為。修養(yǎng)是一個人身上客觀存在的一種品質(zhì),絕不會因為他人主觀意志的改變而發(fā)生改變,更不會因為階級立場的不同而出現(xiàn)標準的升降。
從物質(zhì)的角度出發(fā),修養(yǎng)從來就不是奢侈品,更不能被當成一種特定標簽,而打在某些特定階層或者人群身上。
如果能夠仔細思索,修養(yǎng)其實真的是一種最低成本的自我完善手段,它基本無關于貧富,但是卻又能獲得最優(yōu)質(zhì)的回饋。
甚至可以這么說,越是物質(zhì)匱乏的時代,個人的修養(yǎng)越顯得至關重要。越是陷于貧困的人,越應該將其作為當下少數(shù)能夠提升自我的寶貴途徑。
因為,真正的修養(yǎng),與貧富無關。
高中教師教育隨筆篇二
直到很多年后,如果有人問起,我也只能說:“是的,我會彈琴。”好像只是一個普通的技能,會游泳、會寫字、會說英語……
會彈琴,這聽上去并不是一件多么大不了的事情。
可惜一開始,媽媽并不是這么想的。
我生長在大西北沙漠邊緣的油田小鎮(zhèn),從爺爺輩的第一代油田人建起它,到所有人在我十來歲時陸陸續(xù)續(xù)搬離,那里都是相同的模樣。小鎮(zhèn)自成一個“王國”,我和我所有的同學一樣,在小鎮(zhèn)醫(yī)院出生,在小鎮(zhèn)中間的幼兒園玩耍,然后從一樣的小學讀到高中畢業(yè)。
所有人似乎都互相認識。
“顧老師給她家姑娘買了鋼琴”“人家慧子比貝貝小,都開始學琴了”……大概也就是這樣的理由,足以支持媽媽做出“一定要讓女兒學琴”這個決定。更何況,彈鋼琴是多么“高貴”的一件事:“你看電視里,公主們在晚餐后總是坐在客廳的鋼琴前面彈琴,穿著精致的大裙子,多美。”那年,《茜茜公主》的電影剛剛熱播,存留在媽媽內(nèi)心深處的公主夢,被描繪得倍加誘人,可在那個家里孩子還要為了吃飽飯而打架的年代,這些怎么可能實現(xiàn)呢?
“我還記得自己上中學時,就為了能摸一下音樂老師那架腳踏的風琴,每節(jié)課之前爭著搶著要去幫老師抬琴。多按了一下,心中就能幸福好久!”琴鍵上滿溢著媽媽少女時期的夢。
那年我四歲半,幼兒園肄業(yè),被“夾帶”進小學學前班,坐在小課桌前,腳還踩不到地面。媽媽29歲,和爸爸月工資加在一起也就兩三百元,家里存款兩三千,一架鋼琴怎么說也要近萬元。
媽媽說服爸爸,兩人開始頻繁地坐公共車去銀川看琴,直線距離近100公里。那時候柏油路都還沒修好,單程近四個小時,道路坑坑洼洼,路兩邊是連天的戈壁、露天煤礦和零零星星的土坯房。這條路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們又走過無數(shù)遍。
“我當年真喜歡那個一萬二的蘇聯(lián)進口的鋼琴啊,你爸就在旁邊勸,說借的錢太多,家里還要存錢買冰箱電視,就太困難了。”媽媽說。
“我覺得我的琴已經(jīng)很不錯了。德國原廠的產(chǎn)線,晚幾年就都國產(chǎn)了,遠不如我的呢。”長大后我這樣安慰媽媽。
“嗯……也行吧。”
鋼琴搬回家的場景我還記得。春夏之交,窗外的陽光還蒙著春天連綿的沙塵暴過后的黃白色,爸爸和他七八個年輕的朋友轟轟鬧鬧地把一個巨大的、沉重的、被嚴嚴實實包裹的大家具抬上三樓。小小的家里圍了很多人,包裹層層打開,黑色的鋼琴漆在陽光下明晃晃的,刺人眼睛。
媽媽像是對著全世界宣布:“貝貝,這是你五歲的生日禮物。你以后要好好學,聽見沒?”
“嗯!”
后來我明白,永遠不要輕易答應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即便當時明白又如何,我沒有選擇的權(quán)利。
隨著鋼琴搬進家門的,是一些鐵律:所有作業(yè)必須在下午放學前完成,每晚七點到九點固定練琴兩個小時。媽媽會坐在我的旁邊,從開始的音階,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個音符和節(jié)拍,全程監(jiān)督。中途只能上一次廁所,喝水一次,時間嚴格固定;彈錯音會打手。從鋼琴進門到我初中畢業(yè),每天最少兩小時,幾乎全年無休,重大考試、比賽前,練琴時間會盡可能延長。
十年周而復始,一直到我考完業(yè)余十級的考試。許多孩子一路學到五六級就放棄了,他們曾是我媽媽買琴的動力。“這不過是一個興趣愛好嘛!”他們會這樣自我安慰,只有媽媽帶著我,一路考到我能考的最高級。
“媽媽,為什么慧子她們都不學了,我還要學?”
“這是你答應我的。答應的事情就要做到。”
從90年代“學琴潮”開始,城市周末的大街小巷,太多太多的琴童在家長的帶領下背著提琴(還好,沒看到過背著鋼琴的)和琴譜,像是去完成一項特殊的使命。
不乏如郎朗父親一樣的家長,帶著兒子背井離鄉(xiāng),租住在北京的小破房子里,就是為了兒子能在中央音樂學院找“最好的音樂老師”,考音樂學院附小、附中,從此走向“鋼琴家”之路。當然,郎朗只是個例。
“找個好老師,這太重要了!”作為高中老師的媽媽,從來就對此堅信不疑,“海頓教出了莫扎特,莫扎特教出了貝多芬。”
可小鎮(zhèn)上會鋼琴的成年人,也就是學校的三兩個音樂老師,自己都遠談不上專業(yè),怎么教小孩呢?只有去市里。百公里的土路,單程近四個小時。
銀川的鋼琴“專業(yè)課”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時。周日早晨七點整,媽媽拖著我坐上去市里的公交車,為了省錢,只買一個座位,客滿的時候就一路抱著我。中午將近十二點到銀川南門老汽車站,坐3塊錢的人力三輪車,半個多小時到文化街的歌舞團大院,下午四點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
冬天好冷,常常開始上課了,我的手仍像凍壞的胡蘿卜,沒有那么多時間用來浪費,手指在僵硬的彈奏過程中才慢慢恢復知覺。連鋼琴老師都有些不忍,倒杯熱水讓這對大風里來的母女倆先暖一暖。
夏天好悶,母女倆昏昏沉沉地擠在公車上,我滿身都起了痱子。
我很羨慕那些住在離老師家不遠的市里的孩子,“他們條件真好啊!”母女倆總是如此感嘆。每當拉著媽媽的手走在銀川寬闊的馬路上,我總是什么都想要——一切都那么好看、那么新鮮,但到頭來也什么都沒買。媽媽的理由不容置疑:“學費一次50元,還有吃飯、來回車費,我們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元以內(nèi)。”偶爾路過鼓樓的新華書店我們會去看看書、琴譜和磁帶,只有和鋼琴相關的,媽媽才會額外通融。
很多年過去,在某個飯局上,有人說:“你知道以前馬家灘有個瘋女人,每周帶著娃娃去銀川學鋼琴。簡直是瘋了。”
我和媽媽聽了大笑不止,可是轉(zhuǎn)過身去,我莫名地就想流眼淚。
因為學琴的成本太高,練琴就需要加倍努力。挨打變得很頻繁。后來我還問過爸爸,你為什么從來不進臥室看我彈琴?你不喜歡嗎?爸爸故作神秘地悄悄對我說:“太慘了,我實在是看不下去啊!”
伴隨琴聲的歡笑聲寥寥無幾,似乎這件“高貴”的興趣愛好無法讓任何一個人從中獲得“輕松”與“喜樂”。常常伴隨著的,是抽泣聲和嚴厲的訓斥聲,每首曲子想過關都需要巨大付出。我被撕過琴譜,被打紅過手,似乎還有幾次被拉下琴凳……爸爸偶爾勸兩聲,但多半都是沉默的,他當然也“救”不了我,我知道。
有時候,媽媽也會很溫柔——巴赫的曲子太難,考級又非要考,我學得太吃力,媽媽也會抱怨:“為什么會有人寫出這么復雜又不好聽的曲子。”兩人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地“讀”,好不容易彈順了,都會覺得如釋重負。
在往后的很多年中,每當有人問我:“你喜歡彈琴嗎?”“喜歡”這個答案就只是說給媽媽聽的。
怎么會有小朋友喜歡這件枯燥、乏味又痛苦的事情呢?那時候的我著實難以理解。
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會被反鎖在家里,要完成當天的“任務”。有的時候只是鎖一個晚上,寒暑假的時候會是一整個早晨或者下午。雖然寂寞,卻是我難得的休閑時間。
在閉鎖的空間里,我彈五分鐘琴,轉(zhuǎn)悠五分鐘,翻翻童話書,和自己說說話。電視是不敢看的,因為電視機會熱;玩具也沒什么好玩,拆來拆去不過就是那么幾個。
有那么一兩個暑假,也有同學來找我,我沒有鑰匙出不去,她也進不來,兩個小姑娘就坐在地上,隔著房門聊天。我不時看看表,提醒她:“你得回去了,我媽要回來了。”
來外婆家過暑假的表哥們也會來找我,但只是為了拿我爸媽的“小霸王紅白機”——他們在門口求我偷出來給他們玩,我爬上衛(wèi)生間的洗衣機,打開衛(wèi)生間高高的小窗戶,把游戲機盒子艱難地遞給窗戶外面疊羅漢的兩個哥哥,然后羨慕地看著他們離開。
更多的時候,我只是趴在陽臺的窗戶上發(fā)呆,看著外面偶爾飛過的鳥,和更少的人從家門口像是廢墟一樣的荒地上經(jīng)過。沙塵暴吹過的時候,閉上眼睛,我總感覺自己聽到了海的浪濤聲。“沙漠的盡頭就是大海呢!”
我不止一次閉上眼睛,想象自己住在一棟海邊的房子里,穿著公主的紗裙,聽見真正的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
每一次在親戚和朋友面前的“表演”,都會出大大小小的差錯,我很緊張,我討厭彈琴給別人聽。
每一次想要在小鎮(zhèn)另一頭的外婆家和表姐再多玩一分鐘,都會被媽媽拉上自行車后座,滿含著不舍和淚水離開。
每一次被鋼琴老師指責曲子出錯太多或不夠熟練時,就像負擔了某種沉重的罪名。離開老師家的那一刻,我知道無休止的責罵又要開始了。極少數(shù)時候,在課上受到了夸獎,我總是小心翼翼地觀察媽媽的表情,如果老師關上門后,媽媽說:“今天還不錯,但老師說的其他問題,你還是要注意……”這才代表我真的可以露出輕松的表情了。
想來,這個過程我們都很辛苦,可哪兒有什么東西是可以輕松獲得的呢?
“瘋女人帶著娃娃去銀川學琴”的故事延續(xù)了五年,我家終于搬到了銀川??歼^六級,媽媽再也認不清愈發(fā)復雜的五線譜,我也不再需要她從頭盯著我彈到尾。八級的曲子很好聽,九級好難,十級我不太有把握……這些問題隨著初中青春期的叛逆變得非常模糊。
忽然有一天,鋼琴老師在媽媽數(shù)次征詢意見之后,明確地說:“這孩子不適合搞鋼琴專業(yè)!”
“太讓我失望了!我覺得自己過去近十年的重心完全放錯了位置。”媽媽無比惋惜,“女孩子學個藝術,多好!又輕松又溫柔!”
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達數(shù)倍的努力,同樣的曲子我依舊彈得非常吃力。“肖邦的九度都夠不到,怎么學專業(yè)的?”這是我的“硬傷”。媽媽一直忽略了這一點,最終我偏離了她的規(guī)劃——上音樂學院附中、考上北京或者上海音樂學院鋼琴表演系——那樣的話,既不像媽媽學理科那么辛苦,又不像爸爸學文科那么枯燥。
我在媽媽的失望中“倉皇”地讀了高中。不記得從哪一天開始,鋼琴課也就這么停了。
高一時,一次我有機會在全校同學面前彈《悲愴》。下面很吵,所有人幾乎都在聊天,對于我的曲子似乎毫無興趣。我記得自己還化了妝,一直很緊張,感覺每一雙眼睛都在批評自己,感覺總有某一個樂句我沒有處理好。這種感覺很糟糕。
事實上,那天難得地沒有出錯。
后來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媽媽,我發(fā)現(xiàn)學校的鋼琴放在什么地方了!竟然在一個階梯教室里面,晚上偷偷去彈琴,合唱團的師姐問我,要不要來合唱團當鋼伴,我想去呢!”
“媽媽,學校鋼琴比賽,我進復賽啦。”
“媽媽,鋼琴比賽我被刷掉了……有個師姐彈了肖邦那首特別難的練習曲,好好聽啊!”
“媽媽,我在教會當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結(jié)婚,我彈了婚禮進行曲!”
……
“媽媽,公司附近的琴房都好遠,我好久沒去了。”
“媽媽,我想彈琴。”
在我意識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我無比感激童年的每一首鋼琴曲的學習——從維也納古典樂派到浪漫主義,讓我在往后學習文學、藝術、歷史中,不斷彼此影響和融通;感激童年無數(shù)枯燥乏味的練習,讓所有的技巧成為我的肢體與記憶不可磨滅的一部分;感激那些獨自在家的日子,讓我早早地不那么懼怕孤獨和別離,并在往后的生活中一直充滿浪漫與幻想。
這種和解,或許也像我當初學琴一樣,是無可選擇的??刹缓徒庥帜茉鯓?我完全沒法想象,拋棄了這段童年——或者說幾乎是整個童年的全部——我會是什么樣子。
當我如此向媽媽“告白”的時候,她只是說:“小時候管你彈琴管得太嚴了,我現(xiàn)在都覺得自己好傻。你會不會怪我?”
大學畢業(yè)到北京工作,我租的房子里一直沒有鋼琴。
在過去的兩年中,我只學會了一兩首新曲子,是趁每年回家的那幾天,斷斷續(xù)續(xù)學的。舊鋼琴一直擺在新家的書房里,上面鋪著雪白的蕾絲花布,琴身依舊閃著耀眼的黑色的光芒。
我最后一次給外婆彈琴是大一的暑假,我彈了德彪西的《月光》,外婆說:“真好聽,好溫柔啊!”那時候她正飽受癌癥的煎熬。
我忘記最后一次彈琴給爸爸聽是什么時候,大概去香港讀書前,和他在廚房做飯的時候,我忽然跑回書房彈了我新學的曲子。廚房開著油煙機,我想他未必能聽得到。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視頻“采訪”了媽媽,母女倆還沒講多久,眼淚就流了下來,這是我自己不管怎樣都沒法解釋和安撫的情緒。
我快29歲了。如果我有一個女兒,我想自己未必能有勇氣和毅力像媽媽這樣,付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日復一日地為女兒的一個“興趣”辛苦奔波。
在視頻里我數(shù)次想對她說:這么多年過去,我明白,自己最終收獲的,遠比曾經(jīng)付出的多。感謝媽媽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高中教師教育隨筆篇三
過年了,每個家長都想多陪陪孩子。從家庭教育的視角,陪伴孩子,并不是只是陪著玩玩,或者帶孩子出去旅游下這么簡單。到底怎樣陪伴,有著高深的學問。資深家庭教育專家陳錢林,把兩個孩子送進世界名校攻讀博士,看他如何陪伴孩子?
1、孩子很快會長大,現(xiàn)在不陪伴,機會越來越少了
俗話說,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的確如此。只有陪伴,才可能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親情。
孩子年齡越小,就越離不開父母。一些家長,因生活所迫或者工作繁忙顧不上與孩子親近,或把孩子托付給保姆,或?qū)⒛暧椎暮⒆铀偷郊乃拗茖W校。不否認有些保姆很有責任心,在養(yǎng)育方面也很有經(jīng)驗,但最細心的保姆,其給孩子的親情也不可能與父母相比。我曾任職的瑞安市安陽實驗小學是寄宿小學,在習慣養(yǎng)成、知識學習等方面,學校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可最好的學校,都不可能彌補親情。
我瑞安老鄉(xiāng)蔡笑晚先生,在特殊的年代生活跌入低谷時,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笑晚”,下決心把孩子教育成才,結(jié)果培養(yǎng)了5位博士1位碩士,被稱為"人才魔術師"。蔡先生非??粗睾⒆拥挠H情。他曾說,“那些只在周末晚上親一下孩子額頭的父親是失職,更是失敗!”
我孩子出生時,蔡笑晚先生的育子事跡已在瑞安坊間流傳,激勵著我把家庭教育作為最重要的事業(yè)。孩子倆小時,我先后在瑞安市教育局和瑞安市安陽實驗小學任職,免不了會有應酬。我的原則,可去可不去的堅決不去,非去不可的盡量早回家。期間,曾多次有領導推薦我去瑞安市政府部門工作,我不愿意離開教育工作。相比職務升遷,我更看重親情。
很多時候,我都以美麗的謊言而為自己贏得時間。我在家時,基本上不接家里座機,凡有手機來電都接。常有友人打我手機邀我外出應酬,或說某某領導在場,碰到這些很難回絕的事,我常說"不好意思,正好到溫州市區(qū)去了"。溫州離瑞安有30多公里,當時還沒有高速公路,坐車要一個多小時,人家也就不會勉強?;亟^多了,社會上就傳開了,說我專門跑到溫州市區(qū)應酬,很少在瑞安,約我的人也就慢慢少了?,F(xiàn)在回想,我很欣慰能有較多的時間陪伴兩個孩子。
正如魯迅所說,時間就如海綿里的水,只要去擠總會是有的。我把家庭教育作為最重要的事,也就為我贏得了太多太多的陪伴時間。
2、陪伴孩子,到底陪伴什么
陪伴孩子,相對好做的有親子旅游、親子閱讀、親子運動等。
《爸爸去哪兒》電視播放后,父親帶孩子外出旅游的多了起來,這是好事。外出旅游,不僅能增長知識,對孩子的能力、情商、習慣、性格諸方面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我孩子小時,我曾三次帶孩子去上海過年,每一次都收獲不菲。當然,旅游畢竟花時間花財力。實際上,家長抽空陪孩子在家門口轉(zhuǎn)轉(zhuǎn),對家庭教育的意義而言,與外出旅游也是相當?shù)摹?/p>
抽空與孩子一起看看書,則是低成本的陪伴方法。閱讀,不只是學知識。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既為孩子樹立好學的形象,也會與孩子多了些共同語言。
愛好運動,不只是鍛煉身體,更會促進人的陽光性格形成。運動對孩子而言,基本上屬于天性。家長與孩子一起運動,幾乎沒有孩子不喜歡的。
如果有充裕的時間可以陪伴孩子,則可以在參與孩子的游戲、引導孩子探究、與孩子平等對話等方面有更多的作為。
孩子倆幼兒期,我常參與孩子的游戲。比如,做“狼與羊”的游戲:父子各手持玩具狼與玩具羊賽跑,“羊”被“狼”抓住了,“狼”說“如果你們誰能解決我的難題,我就放了羊”,于是,背古詩、做數(shù)學題、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就成為一種情境性的學習。這種快樂的學習本身就是玩。“狼”還會說“誰能鍛煉身體 20 分鐘,我就放了羊”,或“誰能畫一張畫,我就放了羊”,或“誰能把客廳的地板擦干凈,我就放了羊”,兩個孩子同樣都搶著做。
小學低段的陪伴,與孩子一起探究是很合適的。孩子總是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上學后往往更喜歡探究。探究是個綜合的學習過程,孩子往往異想天開又期望過高,結(jié)果常常會力不從心而半途而廢。如果家長能做孩子探究的幫手,更能激發(fā)孩子研究的熱情。兩個孩子小時做研究碰到一些困難時,常常會叫我?guī)兔?。我很樂意給他們“打打下手”,捉一些蟑螂、蒼蠅之類。
孩子倆9歲開始,我引導孩子看報紙。先讀《溫州都市報》《溫州晚報》,后來讀《環(huán)球時報》。兩個孩子自由讀報紙,不時了解社會的陽光面與陰暗面,通過父子間對話進行價值觀引領。讀報紙后,父子間就有了更多的討論話題。這種陪伴,已經(jīng)變成心靈碰撞、溝通的過程。
孩子倆的青春期開始,我的陪伴主要就是平等對話。與孩子聊聊,只要孩子喜歡的話題,我們都可以聊。孩子倆成人后,我曾問他們"爸爸的家庭教育對你們最大的影響是什么“,孩子倆把“平等對話"作為最重要的三點經(jīng)驗之一。
3、如何讓孩子喜歡家長陪伴
家長有時間陪伴孩子自然是好事,問題是,常有家長并不受孩子喜歡。也有些家長,時時事事控制著孩子,這樣的陪伴,還有可能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
那么,如何讓孩子更喜歡家長陪伴?這里有個教育的學問,那就是遵循尊重與要求相結(jié)合的基本準則。
每個孩子都有人格的特質(zhì),不同時期、不同情境,人的心理也會不一樣。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是,盡可能多地尊重孩子,又盡可能恰當?shù)匾蠛⒆印H绻狈械淖鹬?,孩子與家長在情感上會產(chǎn)生距離。
尊重孩子,就要多讓孩子做主。孩子的事應該讓他們學會自己做主,這既是基本權(quán)利,也是做人的責任。比如家長參與孩子的游戲,聽從孩子的指揮是關鍵,如果希望主導游戲進程,或者呵斥孩子的“不當”指揮,那么孩子就不喜歡與大人玩了。
自主,可以從給予選擇權(quán)開始。如春天適宜帶孩子外出游玩,如直接帶孩子外出也無妨,而如果家長能問:“天氣這么好,許多小朋友都到外邊玩,你去不去?”孩子說“去”,就是選擇。如果說“不去”,也是選擇,家長不宜強制,可以先給孩子講道理,再讓孩子選擇:“今天不去,那么是明天去還是后天去?”
尊重孩子,就要多賞識。孩子倆小時,我常給以賞識、期望。每當下班回家,孩子會向我匯報一天中發(fā)生的“大事”,有趣事,有感想,也有犯的錯誤。我的原則,不管孩子說什么,我?guī)缀醵颊f好。孩子說了自己的錯誤,我也表揚知錯想改就是好孩子。孩子上學后,只要我有空,就會引導孩子講講學校里的事,或同伴關系,或?qū)W科學習,或校內(nèi)見聞。我的方法就是不住地點頭,并適時提出期望。當我選擇以賞識期望為主的溝通方式時,孩子就喜歡對我講。
多賞識,并不是說縱容孩子的缺點。當孩子犯了錯誤時,肯定得提出教育的要求。但提出要求,并不意味著都要狠狠批評。孩子倆小時,每當犯了錯誤,我覺得這個錯誤非改不可時,我的方法是,把孩子叫到房間,關起門來討論、批評。批評前,我會聽聽孩子的意見。平等的表達,孩子更能口服心服。至于批評什么,我會保密。當孩子接受批評并決定改正時,我的批評結(jié)束,打開門時我就表揚了,“這孩子真不錯,這么上進,有點錯馬上就改”。
如此一來,孩子與我就很親近。孩子有什么事,也都會與我討論。有時我出差了,孩子倆有事都會等我回來再討論。我也樂在其中。陪伴孩子,也就成為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在回想,那段育兒的歷程,是非常幸福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