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心得教師隨筆
沒有學不好的學生,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才是教學根本。這是教育心得的一部分。那么,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初中教育心得教師隨筆,希望你喜歡。
初中教育心得教師隨筆篇一
(一)
課堂教學盡管是由很多變量制約的,但是每次課的教學,教師在備課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二透”即大綱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選的例題和習題,有整體的教學規(guī)劃(使之有序),有學情分析(可以出現(xiàn)的結論預測)“四明白”即明白知識點,明白重難點,明白思維切入點,明白板書設計(便于小結)。在實際教學時,只要不照本宣科,那么,還課堂給學生就會物化為累累碩果!
(二)
把初中數(shù)學課程比喻為一棵樹,根深才能葉茂。
1、使學生真正懂得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使他們真正對數(shù)學感興趣,這就是這棵樹的根,這也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真動力。
2、初中數(shù)學課本最基本的概念及運算,好比這棵樹的主干。所以無論如何要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清晰簡明、精煉扎實、貫通一體為要,同時要反復提煉、歸納,使之在學生心中變得愈簡明愈好。
3、圍繞課本上這些最基本的概念而靈活運用的習題,好比這棵樹上的枝葉。充分運用這些習題培養(yǎng)學生應用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解決種種具體問題的能力。
4、樹的枝葉不宜太多,太多了學生會太累。也不能太亂,太亂了學生會太煩。更不能用別的樹上的枝葉來折騰學生。
5、當學生在做任何習題時,最好能時時提醒他們要從樹的主干上來理解,從而使他們能從種種貌似繁雜習題中,看到它們其實是課本中基本概念的簡單運用的真面目。
6、時時使學生心中只有一棵簡單清晰、有條不紊的初中數(shù)學之樹的體系,有一充滿勃勃生機的根及堅實簡明的主干支撐著初中數(shù)學知識的全體。這樣學生就能夠在任何時候都能以從容輕松的心態(tài)來應對任何貌似復雜,但實質上是很簡單的問題,也就不會感到數(shù)學知識雜亂無章了。
一旦使學生明白了自己日常的功課、作業(yè)、考試,也無非是課本上基本概念及基本運算的變體形式,真正知道這一萬變不離其宗的迷底,學生就不會被日積月累的知識所累、所困,而是能保持輕松、清醒的心態(tài)來應對各門功課、考試乃至將來的中考、高考。
其實,各門功課的學習之道都是如此。胸有全局,重點清楚,就不至于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在知識的末梢上過多地消耗精力和時間,到頭來,反倒沒有精力去重點知識了。
(三)
實踐表明,培養(yǎng)學生把解題后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檢驗、反思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效果、培養(yǎng)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各方面的培養(yǎng)都有作積極的意義。
1.反思題目結構特征可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2.反思解題思路可培養(yǎng)思維的廣闊性;
3.反思解題途徑,可培養(yǎng)思維的批判性;
4.反思題結論,可培養(yǎng)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5.運用反思過程中形成的知識組塊,可提高學思思維的敏捷性;
6.反思還可提高學生思維自我評價水平,從而可以說反思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
初中教育心得教師隨筆篇二
在教學過程中,接觸過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性格、學習基礎、家庭背景都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他們都有自己的夢想,作為一個成年人去看待,或者不成熟,或者過于幼稚,但是學生的奇思妙想是多姿多彩的。作為老師,我很希望可以和他們一起完成夢想。
一、把心貼近每一個學生
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yōu)生以雄心
優(yōu)秀的學生有他扎實的基本功,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于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作文文筆要優(yōu)美,閱讀鑒賞及審美能力要強,這就基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共同努力,不僅要時常給予學生肯定,還要對其多加要求,希望可以做的更好。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于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通過努力還可往上一些,我把他們歸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趨勢,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yōu)生的范圍。
3、給差生以上進心
在一個教師的眼中,學校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我并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yōu)于別人的長處”。我交過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語文稍差,但是在數(shù)學或者英語方面都是優(yōu)異的。我經常會給他們說的就是,“這個做的非常好”,老師一定不能吝嗇于自己的贊美,這句話,在學生的心目中有可能分量會非常重。
二、把業(yè)授給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chuàng)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特別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層導學”的教學理念,先在導讀提綱指引下的學生自主學習。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重點難點提問中老師要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yōu)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yōu)生感覺有挑戰(zhàn)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分層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所布置的作業(yè)也有所不同。讓中等生和優(yōu)生能有個質的提伸,我增加了課外提升的練習。讓差生對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在做鞏固。
多與學生溝通,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問題,才可以更好的學好語文知識。
初中教育心得教師隨筆篇三
我有個兒子,今年14歲,上初二。孩子在小學和初一時都表現(xiàn)較好。但是從初二下學期開始,孩子成績開始下滑。后來發(fā)展到經常不完成作業(yè)。特別是現(xiàn)在跟班主任關系鬧得很僵,不服從老師管理。應該說,作為家長,我的教育存在很大問題。簡單、粗暴。老師跟我聯(lián)系時,開始沒引起重視?,F(xiàn)在,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一方面,我改變了態(tài)度,經常跟他講道理;一方面,我除了工作的其余時間都陪著他學習,幫助他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但是,由于他沒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所以,學習一累,就耍小性子。再就是,跟他講道理他聽不進去,表面答應但不做。例如,他現(xiàn)在不喜歡上體育課和課間操。班主任為此找過我多遍,我跟他說,他都答應了。但是還是不做。
還有個問題就是孩子跟班主任關系鬧得很僵。只要一提班主任,他就很生氣。不服從老師管理?,F(xiàn)在還發(fā)展到上班主任的課不聽,考試卷不寫。上次考試這科班級倒數(shù)第二。班主任的問題跟他溝通過多次,但是他都閉口不談,從不跟我們交流。我覺得可能是有一次孩子在書上寫了一些話,(數(shù)學老師鼓勵他好好學習,他說要求不高,做個普通人就行)班主任可能就這事在班級和任課老師中都說了,對孩子傷害很大。(他其實還是很要面子的)我當時也沒重視,就順著老師的意思批評了他。(我感覺是這件事)
現(xiàn)在我全身心的在他身上,但是,由于他對自己約束不嚴,經常在學校違紀,班主任說也不聽。班主任就經常給我打電話,我一說他他就很抵觸。最近,在我的努力下,他有了一些進步,但是班主任一直說他有心理問題,讓我?guī)葱睦磲t(yī)生(但是我的朋友跟他交流都說他沒有心理問題,他平時還是很開朗的)。我怕適得其反一直很猶豫。我現(xiàn)在很苦惱,也影響了正常工作,每天提心吊膽,就擔心孩子在學校出問題。希望您能給我指點迷津。
分析:
從這位媽媽的訴說不難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是因;成績下降,這是果。媽媽的介入方式錯誤,導致惡果持續(xù)得不到改善。
這個孩子,遭遇了來自學校老師的打擊。如你所言屬實的話,無疑這些老師是完全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呈現(xiàn)病態(tài)價值觀的老師。他們不但不懂得尊重孩子,哪怕一個愿意做普通平凡人的孩子,還一度奚落打擊孩子,這對一個正處青春期,非常在乎別人評價的男生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重。這時候的媽媽沒有安慰孩子,化解他的壓力和痛苦,孩子因此出現(xiàn)逆反心理和老師家長對著干,就是難免的結局。
讓我們將心比心的想一想,如果我們自己在職場上被領導同事公開奚落和嘲笑,在他們面前肯定抬不起頭,內心充滿了憤懣。如果這時候領導還變本加厲地把這事告訴我的父母,我爸媽不但沒有替我說公道話,反而和外人一起罵我不爭氣不夠虛偽不會說假大空的套話應酬領導,你們覺得,我該對父母多么的失望和難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位媽媽卻偏偏就是服從了老師的不合情理的權威,狠狠打擊甚至踐踏了孩子的尊嚴。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能力為自己辯護,也沒有足夠的能量離開得不到溫暖的家庭,他能做的,就是無聲的反抗和敵視!所以才會“對自己約束不嚴,經常在學校違紀,班主任說也不聽。”為什么不約束自己,因為約束自己的時候也得不到理解和支持,那我為什么要約束自己?為什么違紀,讓你難受我才解氣!為什么班主任說也不聽,因為班主任和其他打擊我的老師都是偽君子,不值得我尊重也不值得我信任!這就是孩子的邏輯。他的心里有一團火,壓抑得很辛苦的火,他需要釋放,需要真正的理解和信任。
初中教育心得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教學心得隨筆3篇
2.初中教師教學隨筆
4.中學教育感悟隨筆
6.中學思品教師隨筆
10.新教師感悟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