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之美海峰隨筆
學術之美海峰隨筆
學術究竟是如何美的?我們去看看學術之美的隨筆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學術之美海峰隨筆,希望你喜歡。
學術之美海峰隨筆
從事學術職業(yè)的人,一般以撰寫學術論著為主。寫隨筆,因為不屬于考核評價范圍,不能當飯吃,只能是業(yè)余愛好,偶爾為之。
不過,隨筆寫到一定程度,尤其是發(fā)表學術隨筆,對積累學術聲望還是有助益的。書必通俗方傳遠。發(fā)表在學術刊物上的論文讀者畢竟有限,出版的學術著作往往也只是同行才看,而在報紙上發(fā)表學術隨筆,閱讀的人就廣泛得多。有時在報章上發(fā)表一篇短文比在權威刊物上發(fā)表一篇長篇大論影響還大。
當然還得看隨筆怎么寫。我覺得隨筆也可以分為婉約派與豪放派,自己比較喜歡豪放一派,欣賞“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風格。好的隨筆能夠見微知著,大氣、輕松、幽默,且有學術含量。好的學術隨筆用精煉的文字寫出豐富的內容,思想深刻,見解獨特,且文筆優(yōu)美,能夠以小見大,具有學理性、趣味性與可讀性。而要達到這一境界,需有相當?shù)膶W術積累和一定的文史功底。
由于在中學和上山下鄉(xiāng)時愛好文學,我1977年參加高考時填報的首選志愿是中文,后來雖然在廈大歷史系進學,但習性好尚仍近于文學,因此有時也還寫點隨筆,而且后來我的一些學術論著也力圖以歷史為里,文學為表;史學為體,文學為用;或者說以歷史為骨骼,以文學為血肉,以人文精神為靈魂。
考上大學30多年來,我發(fā)表的隨筆或學術短文已有二百余篇。尤其是從2009年3月開始及其以后的一年間,《中國教育報》在每周一第5版的《高教周刊》設立“學者專欄”,陸續(xù)刊載了我的三十余篇系列學術隨筆。原來《高教周刊》負責人唐景莉和儲召先跟我談好專欄的名稱用“海峰隨筆”,后因報社高層認為該報此前未用過人名作專欄,因而改為“學者專欄”?!吨袊逃龍蟆肥鞘状伍_設學者專欄,我是首位受約請撰寫學術隨筆的學者,在教育界與學術界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吨袊逃龍蟆?2010 年1月11日還發(fā)表了讀者黃宏欣寫的讀后感《一道炫目的學術之光》,對本人的系列隨筆加以評論。
2010至2011年兩年間,《科學時報》的《大學周刊》主編崔雪芹約請我在該報開設“海峰隨筆”專欄,每月一篇,陸續(xù)刊載本人的系列學術隨筆?!犊茖W時報》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全國性大型科技類主流媒體,其中的《大學周刊》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共辦,以大學為報道對象,涵蓋大學教學、科研、產業(yè)發(fā)展、校園文化、國際競爭等各個方面,“海峰隨筆”是該報首次以作者名字設立專欄。本書副標題之所以敢用“海峰隨筆”,就是因為采錄這一專欄的名稱,并與2012年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劉海峰演講錄》配套。2013年6月,《光明日報》又約請開設“劉海峰專欄”,發(fā)表本人關于高考改革的系列文章。
另外,我曾為三十余本書作過序,其中包括為一些重要人物作序。如為曾經擔任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和校長的陳傳鴻老校長《大學之道》一書所作的序文,是我所寫序文中篇幅最長,所花時間卻最短的一篇。一般情況下,往往是請德高望重或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作序,但陳校長認定我能寫出好的序文,就是要我這個部下和晚輩為其文集作序,其禮賢下士的精神令人感佩。還有為當時任泉州師院院長、后來任福州大學黨委書記的陳篤彬的三本書,連作了三篇序文。寫一篇一般的序文很容易,簡單將書中的內容概括出來,說幾句好話,敷衍出一千來字便成了;寫一篇精彩的序文不容易,要有自己的思想,言之有物,最好有些精彩的詞句,并點出該書的特色。因此,凡是答應作序,我都不會隨便應付,更不會讓作者起草我來簽名,因為將來要收進自己的隨筆集或文集,要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我作的多數(shù)序文都是答應后過了好些時間,確實有感而發(fā),覺得拿得出手后才給作者的。
十多年來,因為看到我發(fā)表的一些隨筆,陸續(xù)有多家出版社約請為我出版隨筆集。但出隨筆集沒有時間限制,且自己也沒有心思真正花精力來整理舊文,結果或者未答應,或者答應了未著手。2013年秋,蔣東明社長說想約請我在廈大出版社出一本隨筆集,尤其是2014年1月在閩西古田山莊舉行廈門大學黨校領導干部集中輪訓學習班的時候,東明社長還專門到我房間來談出版本書之事。想想自己出版過二十余本書,還沒有在自己任教的大學的出版社出過一本,于是下定決心應約。
本書盡量收一些與廈大相關或較具廈門特色的隨筆,可以說是廈大的、廈門的、福建的、個人的、文學的,當然也是全國的,最主要還是學術的。所收各篇水平不一,有些是自己較滿意的精品隨筆,有些則是早年的文學習作,還比較稚嫩。為反映成長的過程,保存歷史真實,基本上一仍其舊,僅作了校對和極個別文字修改。
杜甫詩云:“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我認為好的學術隨筆出則文,入則學,內為學術,外為文學,或者說學術為身,文學為衣。自己以教育為志業(yè),入史出文三十年,希望將來有較多的時間來寫寫輕松的隨筆。
2014年3月6日
拓展閱讀一:內容
本書是著名學者、高等教育學、科舉學和教育史專家劉海峰先生近年來在各媒體的“學者專欄”、“海峰隨筆”等欄目發(fā)表的隨筆結集。全書分為五個部分,“治學感悟”、“讀書心得”、“學術生涯”、“文學行走”、“序文集錦”,既包括個人的治學之道與治學體驗,也有對一些教育和文化問題的思考和評論。 本書內容豐富、見解獨特,且思想深刻、文筆優(yōu)美,輕松幽默而不失大氣,具有很強的學理性、趣味性與可讀性,體現(xiàn)出劉海峰教授教育理論的精深和歷史、文學功底的深厚,蘊涵著智慧之光與學術之美。
拓展閱讀二:作者簡介
劉海峰,1959年9月出生于福建龍巖,祖籍福建惠安(現(xiàn)泉州泉港區(qū))。1976年高中畢業(yè)后上山下鄉(xiāng)。1977年考入廈門大學歷史系,1984年碩士畢業(yè)后到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1988年在職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2年晉升教授,并應聘為國家教委考試中心兼職研究員。
現(xiàn)為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教育專業(yè)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暨教育博士分委員會召集人、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yè)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中國高教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副理事長等。被浙江大學、南開大學等10余所大學或研究機構聘為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并擔任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名譽館長。
隨筆相關文章:
1.生活隨筆
5.抒情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