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哲學隨筆
哲學是對生活抽象和總結(jié)。喜歡哲學的你,該如何寫哲學文章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關于哲學隨筆,希望你喜歡。
關于哲學隨筆篇一
有時候生氣他的“有一天哲學”。
他總說:“有一天”。
他說,有一天,等我站穩(wěn)了腳步,我們就可以去度蜜月。
他說,有一天,等我學完該學的東西,我就會回到你身邊。
他說,有一天,等我們有了五千萬,我們就可以退休去做想做的事情。
他說,有一天,等到我們退休了,我就再也不會離開你的身邊。
當他說著有一天的時候,手臂圍繞著身體畫著大大的圓圈。圓圈外是車水馬龍,圓圈里則是一個又一個的夢。
我說,為什么那個有一天,不能是今天?
如果有一天,等你站穩(wěn)了腳步,等你學完了該學的東西,等我們有了五千萬,等我們退休了。但是,在那一天的前一天,我失去了生命,你失去了健康,我們忘了我們的夢想,或者更糟的是,我們根本忘了我們在一起的理由和原因。
突然想起了一種生物叫做蜉蝣,它的生命是那么短暫,所以人們說它是朝生暮死。
蜉蝣的字典里沒有“有一天”。
有點兒羨慕蜉蝣,它永遠不用想著“有一天”,它只需要想著“今天”。
關于哲學隨筆篇二
這是我喜歡的一部書,是一部關于哲學啟蒙的書,當然我喜歡哲學是在我上過政治課后感興趣的。是“哲學是讓人變聰明的學科”這句話激發(fā)了我的興趣。之后我在網(wǎng)上找關于哲學的書籍,真是功夫不費有心人呀。我終于找到了,就是這部《蘇菲的世界》而且很有緣,它就是一部哲學啟蒙書,讓我看到從遠古的歐洲到現(xiàn)在幾千年的哲學思想。有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黑格爾、等等。還有很多的哲學流派。他們在當時神學盛行的那個時代里,闡述著各自的觀點。但從大的方面來說他們的觀點總是在袒護著神學,或者說是在袒護這教會,也許這和當時教會具有統(tǒng)治的地位有關吧。雖然他們都發(fā)表著各自的觀點,但都相信有上帝的。而在那個時代獨樹一幟的就說是蘇格拉底了,他雖然是一位唯心主義者,但他的求思精神是很值得提倡的。而在神學的世界里,他的思想也是很有影響的。他死后他的徒弟也沒有讓大家失望,柏拉圖這位有名的哲學家繼承了他的思想,更好的是他發(fā)揚了蘇格拉底的思想。而我更看好的是他的那種教學方式,他讓每個學生都和他討論,不是讓老師講,學生聽,我認為現(xiàn)在的老師也因該提倡這種方式。說到亞里士多德,我更看重的是他的那種分類法,他將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分類了。包括有機物還是無機物。比如狗這種動物,它屬于有機物,是貓科動物,是一種寵物,當然在你家的那條狗。說到這里,我不的不說這本書還有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它的敘述手法很新穎。它將一個十五歲的小女孩思想來帶領讀者來解讀眾多哲學家的思想。而最后蘇菲卻是作者書里的一個人物,而里面的哲學導師用他哲學的先見或許說是聰明知道了一切,讓蘇菲來逃離作者的世界。書里的媽媽、朋友、同學、鄰居都是虛幻的,而哲學導師想讓蘇菲掙脫這樣的世界。沒想到書中現(xiàn)實的他們也是賈德虛構(gòu)出來的。當你讀完這本書后,你也發(fā)現(xiàn)這本書的構(gòu)思也富有哲學意味。
現(xiàn)在我們也來說一下這本書中有名的哲學問題。至少我看來是這樣的。當你看到這些的時候你會有所思考吧。比如“你是誰?”“你為什么叫蘇菲?為什么不叫貝拉等等?”“世界上所有的馬都相同嗎?”“假如世界就是魔術師變出來的白兔,而我們是生活在兔子身上的一個很不起眼的東西,如果你會問一些日常的小問題,比如今天的三明治很好吃,今天的意大利面有一點咸等等。那么你正在兔子的毛上向下劃,當哲學家來開導你是,你很感興趣,那么你將開會站在毛絲的最上面,而不感興趣的將永遠掉落到毛片低下”那么我正在努力的向上爬。我還沒有被世界的旋流個掉進去。“為什么積木是世界上最奇妙的玩具”“世界是有什么組成的?”當時的哲學家會說是由水、木、土、火四種物質(zhì)組成的,當你回到那個時代,我想你也會理解的。
當然,我在前面談過很多的哲學家,都是活在文藝復興以前的,但真正反對“上帝從在”的則到了文藝復興以后,那時候的一些先進的思想沖擊著“神學”,或許是教會吧。我認為最震驚當時的是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了。在文藝復興以前的很多世紀里,每個人都相信“地球中心說”,然而幾千年后的文藝復興時代,卻打破了這樣的傳統(tǒng)觀念。當然現(xiàn)在看來哥白尼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但比那些以“地球中心說”的人進步多了。當然他的命運也是悲慘的。教會殘忍的將他殺害。然而最有力的說法我認為是達爾文了,他的《物種起源》首次科學的將人是由什么而來的做出了回答。從而也直接反駁了“上帝造人”的說法。當你了解了達爾文的寫書過程時,你就不會認為達爾文是一個想出名的人了,他在跟隨一艘考察船5年的時間里,走過了世界上很多的地方,在兩座很大的島上,大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動物化石,但他發(fā)現(xiàn),兩座島上的同類化石有所差別的。之后他也發(fā)現(xiàn)兩座島上的麻雀也有所差別,并發(fā)現(xiàn)它們的食物也有所差別。他就想,上帝難道會創(chuàng)造這么細致的動物來嗎?早在他之前,就有科學家提出動物是有進而來的,但他沒有找到有利的證據(jù),所以他沒有輕易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之后他發(fā)現(xiàn)了動物化石之間也有同的部分,這樣他才進行了研究,幾年之后他發(fā)表了這本書。我相信這是一位稱職科學家所做出的表現(xiàn)。寫到這里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很直接,也很有力的推翻了“上帝”。此后人們進入了自然科學的時代。
還有一位較近代的哲學家,他所提出的浪漫主義也是讓我很贊同的。他說浪漫主義有兩種,一種是民族浪漫主義,還有一種是個人浪漫主義。何為民族浪漫主義,、其實很簡單,就是熱愛民族的文化,熱愛民族的一切,那何為個人浪漫主義,就是在個人風格上的獨樹一幟的特點。舉個例子,比如一些藝術家就是個人浪漫主義者。還有就是要談的就是馬克思,他被譽為是“革命的導師”他提出了“社會主義”并發(fā)表了《共產(chǎn)黨宣言》,他也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哲學體系“馬克思主義”他認為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的是勞動工具和生產(chǎn)資料。當勞動工具和生產(chǎn)資料得到很好的發(fā)展,這樣社會才會發(fā)展。他曾經(jīng)也斷言資本主義社會必將會過度到社會主義社會,而做出貢獻的人也有我們的毛主席。他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chuàng)造了適應中國發(fā)展的理論體系。
這就是我看過《蘇菲的世界》后所發(fā)的感想,我想哲學的世界對于我來說是不會止境的。
關于哲學隨筆篇三
一、
石頭問:我究竟該找個我愛的人做我的妻子呢?還是該找個愛我的人做我的妻子呢?
佛笑了笑: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你自己的心底。
這些年來,能讓你愛得死去活來,能讓你感覺得到生活充實,能讓你挺起胸不斷往前走,是你愛的人呢?還是愛你的人呢?
石頭也笑了:可是,朋友們都勸我找個愛我的女孩做我的妻子?
佛說:真要是那樣的話,你的一生就將從此注定碌碌無為!你是習慣在追逐愛情的過程中不斷去完善自己的。你不再去追逐一個自己愛的人,你自我完善的腳步也就停滯下來了。
石頭搶過了佛的話:那我要是追到了我愛的人呢?會不會就...
佛說:因為她是你最愛的人,讓她活得幸福和快樂被你視作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所以,你還會為了她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快樂而不斷努力。幸福和快樂是沒有極限,所以你的努力也將沒有極限,絕不會停止。
石頭說:那我活的豈不是很辛苦?
佛說:這么多年了,你覺得自己辛苦嗎?
石頭搖了搖頭,又笑了。
二、
石頭問:既然這樣,那么是不是要善待一下愛我的人呢?
佛搖了搖頭,說:你需要你愛的人善待你嗎?
石頭苦笑了一下:我想我不需要
佛說:說說你的原因
石頭說:我對愛情的要求較為苛刻,那就是我不需要這里面夾雜著同情夾雜著憐憫,我要求她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我的,同情憐憫寬容和忍讓雖然也是一種愛,盡管也會給人帶來某種意義上的幸福,但它卻是我深惡痛絕.
如果她對我的愛夾雜著這些,那么我寧愿她不要理睬我,又或者直接拒絕我的愛意,在我還來得及退出來的時候,因為感情是只能越陷越深的,絕望遠比希望來的實在一些,因為絕望的痛是一剎那的,而希望的痛則是 無限期的。
佛笑了:很好,你已經(jīng)說出了答案!
三、
石頭問:為什么我以前愛著一個女孩時,她在我眼中是最美麗的?而現(xiàn)在我愛著一個女孩,我卻常常會發(fā)現(xiàn)長得比她漂亮的女孩呢?
佛問:你敢肯定你是真的那么愛她,在這世界上你是愛她最深的人嗎?
石頭毫不猶豫地說:那當然!
佛說:恭喜。你對她的愛是成熟、理智、真誠而深切的。
石頭有些驚訝:哦?
佛又繼續(xù)說:她不是這世間最美的,甚至在你那么愛她的時候,你都清楚地知道這個事實。但你還是那么地愛著她,因為你愛的不只是她的青春靚麗,要知道韶華易逝,紅顏易老,但你對她的愛戀已經(jīng)超越了這些表面的 東西,也就超越了歲月。你愛的是她整個的人,主要是她的獨一無二的內(nèi)心。
石頭忍不住說:是的,我的確很愛她的清純善良,疼惜她的孩子氣。
佛笑了笑:時間的任何考驗對你的愛戀來說算不得什么。
四、
石頭問:為什么后來在一起的時候,兩個人反倒沒有了以前的那些激情,更多的是一種相互依賴?
佛說:那是因為你的心里已經(jīng)潛移默化中將愛情轉(zhuǎn)變?yōu)榱擞H情…
石頭摸了摸腦袋:親情?
佛繼續(xù)說:當愛情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是會在不知不覺中轉(zhuǎn)變?yōu)橛H情的,你會逐漸將她看作你生命中的一部分,這樣你就會多了一些寬容和諒解,也只有親情才是你從誕生伊始上天就安排好的,也是你別無選擇的,所以你后來做的,只能是去適應你的親情,無論你出生多么高貴,你都要不講任何條件的接受他們,并且對他們負責對他們好。
石頭想了想,點頭說道:親情的確是這樣的。
佛笑了笑:愛是因為相互欣賞而開始的,因為心動而相戀,因為互相離不開而結(jié)婚,但更重要的一點是需要寬容、諒解、習慣和適應才會攜手一生的。
石頭沉默了:原來愛情也是一種宿命。
五、
石頭問:在這樣的一個時代,這樣的一個社會里,像我這樣的一個人這樣辛苦地去愛一個人。是否值得呢?
佛說:你自己認為呢?
石頭想了想,無言以對。
佛也沉默了一陣,終于他又開了口:路既然是自己選擇的,就不能怨天尤人,你只能無怨無悔。
石頭長吁了一口氣,石頭知道他懂了,他用堅定的目光看了佛一眼,沒有再說話。
佛笑了笑: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你自己的心底。
關于哲學隨筆相關文章:
1.人生感悟隨筆散文
2.關于人生隨筆
5.關于歲月的隨筆
6.關于隨筆的文章
7.關于時尚隨筆
8.關于沙漠隨筆
9.關于隨緣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