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思念親人文章
到了清明節(jié),對親人的思念就會更加濃,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清明節(jié)思念親人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清明節(jié)思念親人文章:清明節(jié)里的思念
清明節(jié)里的思念不知不覺中,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來到了。一個讓人牽腸掛肚、魂牽夢繞的日子;一個讓人壯懷激烈、緬懷前輩的日子。一種無以言狀的思緒和無限的惆悵,無限的悲愴緩緩涌上我的心頭,讓人思緒萬千,徹夜難眠。“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春”。每當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來到之際,我老愛在心里低聲詠讀唐代詩人杜牧的這段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每當我在心里低聲詠讀這段耳熟能詳的著名詩句時,就老愛回憶過去的事情,每當我回憶起過去的事情時,就很快會想起四位老人。而每當憶到動情傷感處,常讓我眼窩發(fā)紅濕潤,喉嚨顫抖哽咽;情不自禁,悲從中來,潸然淚下。我常想起的四位老人,就是我那已去世多年的父親、舅舅、姨夫、岳父。他們是我的驕傲,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在我的心目中,四位老人不僅是我的親人,更是共和國的功臣,是家鄉(xiāng)的榮耀。因為在他們的青年時代,為了國家的安危,為了祖國的明天,他們懷揣著“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建設新中國”的決心,告別親人,離開家園,遠走他鄉(xiāng),投身于槍聲陣陣,炮聲隆隆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之中。全國解放初期,在我們的國家滿目蒼夷,百廢待興之際;他們又義無返顧地投身于建設我們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熱潮中,并且為之獻出了畢生精力。
為什么要說他們是共和國的功臣呢?因為他們都是畢生追求真理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他們都是經受過戰(zhàn)爭年代和和平時期熏陶和洗禮的、為成立新中國而打過仗、負過傷的;為建設新中國出過力、流過汗的、并且居功不自傲的離休干部。
“位卑未敢忘憂國”。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我最親愛的四位老人先后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但他們離崗不離休,離休后革命意志不衰弱,他們把自己看著是普通老百姓;也和普通老百姓一個樣,依舊關心國家大事,關注家鄉(xiāng)經濟建設。他們沒有給后代們留下什么遺產,卻給后代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這些后代受益匪淺,受益終身。
我的父親,是農民的兒子。1948年初,19歲的他,瞞著我的爺爺,經在旬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的李滿元介紹,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游擊隊,在鄂陜邊界打游擊。經常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他和他的戰(zhàn)友們一道,與蔣介石的國民黨部隊以及地方反動武裝展開膠著般的拉鋸戰(zhàn)。在白色恐怖時期,在生存環(huán)境惡劣的時候,他和他的戰(zhàn)友們經常以火藤根、未成熟的澀柿子和觀音土、野菜充饑,就這樣一直堅持到全國解放。全國解放以后,原本在湖北工作的父親,上個世紀50年代后期在湖北省委黨校領導干部班畢業(yè),本應有更好的升遷機會,擔任更重要的領導職務;但在1962年的國家3年自然災害時期,為了報答和建設生養(yǎng)了自己的美好家鄉(xiāng),父親謝絕了組織的安排,毅然申請要求回到原籍旬陽,加入到家鄉(xiāng)經濟建設的行列中,先后在商業(yè)、供銷、民政等部門工作。上個世紀70年代,父親還參加了全縣的公路建設和國家的襄渝鐵路建設。據母親回憶,解放戰(zhàn)爭時期,根據黨中央、毛主席、中央軍委安排,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兵種部隊從戰(zhàn)略防御轉為戰(zhàn)略進攻之時,我的父親還隨所在游擊隊配合解放安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第55師參戰(zhàn)部隊先后參加了解放白河、旬陽、平利、安康縣城、安康牛蹄嶺等諸多戰(zhàn)役。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解放安康全境的時候,我的父親和我的舅舅雖然在同一個戰(zhàn)場,但還互不相識。因為當時父親所在單位是地下黨領導的游擊隊,而舅舅所在的部隊是全國人民、全軍將士矚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第55師。
我的舅舅與我的父親同年生,湖北竹山人。1948年,人民解放軍解放竹山縣城時,舅舅瞞著外婆,報名參加了解放縣城的解放軍第19軍第55師下屬的作戰(zhàn)部隊。入伍后不久,舅舅就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解放戰(zhàn)爭時期,舅舅隨所在部隊先后參加了解放白河、旬陽、平利、安康縣城、安康牛蹄嶺等國內諸多著名戰(zhàn)役。由于作戰(zhàn)勇敢,有勇有謀,很快提干,全國解放后被保送到部隊軍事院校學習,爾后又相繼參加了西藏平叛、青海剿匪等戰(zhàn)役。
在我的記憶里,舅舅非常懷念他的老首長符先輝,也知道他的老首長符先輝的骨灰安葬于安康;生前舅舅也多次對我講過,有機會一定到安康烈士陵園看看他的老首長,到他曾經戰(zhàn)斗過的牛蹄嶺去看一看犧牲了的戰(zhàn)友。但由于多種原因,舅舅的這一愿望一直沒有實現,成為他一生中的憾事。舅舅生前還經常向我講述當年解放安康牛蹄嶺戰(zhàn)役的一些戰(zhàn)況。他說當年解放牛蹄嶺時,戰(zhàn)斗打的很悲壯、很慘烈;戰(zhàn)士們沖鋒時,前邊的倒下了,后邊的又繼續(xù)向前沖。守衛(wèi)的陣地失守了,又奪了回來,奪回來了,又失守,經反復拼殺,又奪了回來。戰(zhàn)士們手榴彈、子彈打光了,就和敵人展開肉搏戰(zhàn),還有的戰(zhàn)士用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就這樣一直堅持到牛蹄嶺全境解放。當然,最讓舅舅高興和驕傲的,他不僅參加了解放安康境內的所有戰(zhàn)斗,全國解放后的1958年還作為接兵部隊成員到安康接過新兵;而且還奉命帶著安康新兵中的一批新戰(zhàn)士組建成參戰(zhàn)部隊,參加了著名的西藏平叛和青海剿匪戰(zhàn)役。記得有一年舅舅到旬陽探望外婆(外婆同我們一起生活),和我聊天回憶起往事時,還自豪地笑著說“安康這批新兵,都是我的兵”!舅舅離休前,是湖北省十堰市黃龍林場黨委書記。
我的姨夫是大學生,生于1933年,湖北孝感人。解放戰(zhàn)爭時期,姨夫接受中國共產黨愛國主義進步思想,秘密和中共地下黨組織接觸,隨即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鄂陜邊界地下黨活動區(qū)域,他積極組織進步學生和當地老百姓開展游行示威,反擊、抗議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墮落、欺壓老百姓、抵抗中國共產黨的辱國求榮行為,他積極配合地下黨開展學生運動,組織進步學生和當地老百姓開展各項進步活動,在解放戰(zhàn)爭中,為鄂陜邊界的全境解放做出了積極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姨夫在世時,雖然沒有到過安康、但到過旬陽,他很關心安康、牽掛旬陽,經常向我的父母打聽和了解安康、旬陽的經濟建設發(fā)展情況。離休前,姨夫擔任的是湖北省鄖陽地區(qū)工商局黨委書記。
我的岳父是地道的旬陽人,1919年生于旬陽縣蜀河鎮(zhèn)高照村(今渡口村)一個農民家庭。據一些老人們講,我的岳父是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到西安挑鹽的時候在路途中接觸到中國共產黨的地下黨組織的,此后不久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接著便在地下黨領導的游擊隊開始了他的游擊隊隊員生涯;在鄂陜邊界以及本縣境內打游擊,并且擔任著一定的領導職務,為配合人民解放軍解放旬陽做出了積極貢獻。全國解放后,岳父先后擔任過旬陽縣人民委員會民政科科長,雙河區(qū)、小河區(qū)區(qū)委書記等職;1956年12月至1967年1月任旬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67年2月至離休前任安康地區(qū)農科所所長、革委會副主任。據岳母回憶,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蜀河境內的地下黨組織經常在岳父家里召開秘密會議,研究對敵斗爭策略,安排工作等,岳母只是在家里為參加會議的地下黨組織成員燒開水、做飯等。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岳母為岳父主持召開的會議提供后勤服務。對于我個人而言,岳父活著的時候,我一直沒有見過。有關岳父參加革命工作后的情況,除了聽一些老人們講述的以外,還有的就是我從旬陽縣的縣志、黨史等文獻資料里閱讀到的。
在動亂的“”期間,四位老人不同程度的受到沖擊和迫害,但他們始終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家鄉(xiāng)。黨中央一舉粉碎“_”后,四位老人又相繼返回工作崗位,為建設自己的家鄉(xiāng)發(fā)揮著光和熱,直到離休。
今天,壬辰年的清明節(jié)來到了。當我打開電腦敲擊鍵盤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心里一直在隱隱作痛,在顫抖!于是,我為四位老人建立了網上紀念堂,我在紀念堂里為四位老人祈禱,為四位老人祝福!我的先輩啊,您們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您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您們未盡的事業(yè)我們去完成!您們的夙愿在我們這一代一定會實現!您們就等著我們的好消息吧!
一年一度春常在,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清明節(jié),一個發(fā)人深省的節(jié)日,一個讓人深刻理解生與死意義的節(jié)日;一個讓我們不要忘記過去的節(jié)日;一個激勵和感召我們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奮發(fā)向上的節(jié)日。
暮然間,我的耳畔里響起了網絡里流行的“有一種愛叫放手,有一種情叫心痛,有一種感覺叫思念”的那段話。是啊,先輩的故去,固然讓我們心痛,但是,逝者已去,我們不要總是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是要化悲痛為力量,去辦好先輩們未辦完的事情,去了卻先輩們的夙愿。誠然,思念是永恒的,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每個人都將會永遠思念自己已故的親人。2012年3月30日
清明節(jié)思念親人文章:清明祭---想念父親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小河水面上的冰塊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清澈的河水悄無聲息的緩緩的流淌著,或者在一處激流處嘩嘩的吵鬧著。河水中的青苔由于春的到來,綠的逼你的眼,那是一種嫩嫩的充滿生命活力的綠!父親每年的這個時節(jié),都會在地里忙碌的勞作,忙碌整整一上午的時間后,就會坐在小河邊的石頭上,脫下灌滿了沙土的鞋子,把里面的泥沙磕干凈,再把腳伸進清澈的微帶涼意的河水里,把泥沙沖洗干凈,再回家吃午飯。有時父親高興的時候,便會把小河邊的那幾塊大石塊搬開,捉一些小蝦,螃蟹,回家后它們便成了我口中的美味??扇缃衲兀灰姾铀廊混o靜東流,唯不見父親河邊洗滌泥沙的身影!
柳樹早已發(fā)芽了,那一枝條錯落有致的嫩芽,參差不齊的排列在柳枝的周圍,遠遠望去,嫩黃色的一樹少女瀑布般的長發(fā)。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是纏著父親給我做柳哨。折下一支,用力擰上幾圈,然后抽出里面白白嫩嫩的柳的枝干,柳樹的樹皮就成了空心的圓圓的筒子了,用小刀把一端切齊,再把這一端外面厚厚的樹皮刮掉,捏扁,就成柳哨了。細細的柳哨聲音尖脆,粗粗的柳哨聲音渾厚,有時弄一支比較長的,再挖幾個小窟窿,就成了可以吹出韻律的笛子樣的樂器來了。每到這個季節(jié),村莊里,田野中,到處都響著嗚哩哇啦的柳哨聲。春天年年來,柳芽季季綠,可是父親再也不能給我做柳哨了!
每到清明時節(jié),是莊稼人最忙的時候。施肥,犁地,壘壩子……那時候,滿山遍野都是勞作的人們。熱的人們脫得只剩下一件小衫,但還是滿臉的汗水。最向往的是勞作后的休息時間,有幾個嗓門大的,見過世面多的,坐在田間壩頭像說書般講解自己的見聞,即使說幾遍幾十遍也沒有人在乎;或者亮開嗓子,吼一段《朝陽溝》。父親年輕時走南闖北,見過的世面多,每次都是他的主角。最開心的是坐在一邊,靜靜的欣賞父親的表演??扇缃衲?,漫山遍野勞作的人中,哪里有父親的背影?
轉眼間,父親去世已經兩年多了,但是父親的身影時時在夢里出現。忘不了父親殷切的眼神,父親關懷的話語,更忘不了父親蹣跚的背影!
清明節(jié)思念親人文章:又是清明時節(jié)
——謹以此文紀念母親誕辰80周年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每逢清明節(jié),我便匆匆踏上歸鄉(xiāng)路,去了卻我一樁心愿。
學生時代對“清明節(jié)”感觸似乎淡漠;參加工作,尤其是成家立業(yè)之后,對“清明節(jié)”的感觸愈來愈深。
每逢清明節(jié),就會想起母親‥‥‥
母親是個勤勞的農婦,性格和藹,愛好干凈。還是公社大隊的年月,一年里能吃上白米飯的天數屈指可數,可是母親節(jié)儉持家,盡可能讓我們兄弟姐妹吃飽。記得“雙搶”時節(jié),母親總是披星戴月沒日沒夜地勞作,好像從未閑過。大姐出嫁后,二姐又從小就送給大姑媽做“招女”,家里孩子就剩我們仨兄弟,我是老二,我也就成了母親的得力助手,喂豬、喂雞、放牛、割豬草,以及做飯、炒菜等女孩兒做的一些活兒幾乎全落在我的身上。我也因此學會了不少活兒。母親待人和善。那年月家家都不富裕,可是母親從不與人拌嘴,還常常教育我們兄弟幾個不要和別人相罵打架。盡管家里十分簡陋,沒一樣像樣的家具,母親硬是收拾得妥妥帖帖。
給我印象最深的要算是母親的體弱多病。也許是積勞成疾吧,自我記事起,母親便是小病不斷,大病嚇死人。記得我念小學三年級時,母親在血防醫(yī)院治療“血吸蟲”病,一住就是三個多月一百多天,一個家全放在我身上。聽父親說,那次母親好險,開刀做大手術,從肚子里取出了一個大瘤。好在那時不花多少錢看病,生產隊反而每天還要給病人補助“工分”,否則的話,母親的病絕對沒得治。數年之后我讀師范那年,母親又得了“出血熱”,全家人又被嚇得要死。記得哥哥寫信告訴我母親得的這場病,說母親又一次從死神手中活了過來時,我看罷信偷偷哭了幾回。經過這幾次大難之后,我們總認為母親“必有后福”。哥姐仨均成家立業(yè),我和弟弟都有了工作,農村也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好日子即將到來了。母親也應該享享清福了??擅\多舛,我參加工作剛剛一年,好日子剛剛開了個頭,母親還是被萬惡的病魔奪去了生命,盡管她的兒女哭得悲天慟地。
母親永遠地離開我們整整廿八年。每年的清明節(jié),我都會帶著一個兒子的虔誠到母親墳前去祭奠。我想,這是對母親最好的紀念。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如果母親健在,今年剛好是她80壽辰,我們一定會熱熱鬧鬧為她舉辦濃重的生日晚會,只可惜‥‥‥
又是清明節(jié),我走在回鄉(xiāng)的路上,母親的音容笑貌似在眼前······
看過“清明節(jié)思念親人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