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國家公祭日感悟的文章
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了紀念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人們對戰(zhàn)爭災難的痛恨,對和平生活的珍惜.......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首個國家公祭日感悟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首個國家公祭日感悟的文章:首個國家公祭日感悟
xx年12月13日,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星期六,然而七十七年前的同一天,給這個日子刻上了血色的印痕。長達六周,30萬人死難,南京之殤,中國之痛。
侵華日軍南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座落在南京江東門街418號,該館的所在地,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者叢葬地。上午10點,國家公祭日在這里舉行。xx在這里發(fā)表了講話:自古以來,和平就是人類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wěn)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國自古就有祭祀的傳統(tǒng),陸游在《示兒》詩中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國家公祭日,是對南京30萬死難者的吊念,是對抗日戰(zhàn)爭中千千萬萬的死難者的祭奠,是對一段血淚歷史不能忘卻的紀念,是對戰(zhàn)爭的控訴,是對和平的呼喚,是對歷史的尊重,是為國家今后的發(fā)展凝心聚力。是為“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
“和平大鐘”悠遠的鐘聲里,3000只和平鴿振翅的羽翼聲中,是我們對難者的追思,也是對幸存者的告慰。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戰(zhàn)爭的受難者,也是活的歷史見證者。據(jù)了解,南京市87年首次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進行統(tǒng)計,記錄在冊的幸存者有1756名。1997年再次進行統(tǒng)計時,在世的幸存者只有1200名。xx年,大屠殺
幸存者急劇減少到400多名。到今年在世幸存者已不足200人,平均年齡超過80歲,僅xx年1月至今,已有21人陸續(xù)離世。 對于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來說,她的“家”一半刻在紀念館“哭墻”上,一半在現(xiàn)實中。1937年12月13日上午,一隊日本兵闖進她位于新路口5號的家中,轉瞬之間,8歲的夏淑琴失去了7位親人。如今,已是四代同堂的老人感慨地表示,“國家舉行公祭儀式,是對死難親人、同胞最好的慰藉,希望后輩們都能記住歷史,堅決不能讓歷史重演。”
“和平來之不易,我們都想過安穩(wěn),太平的好日子”,這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余昌祥12月10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之聯(lián)合國人權機構公開信”發(fā)布會上的講話。看到電視上講述那段血色歷史的幸存者們,我想到了《金陵十三釵》里的一句話:我這樣看見你,就仿佛看見你經(jīng)歷的一切。
“我們?yōu)槟暇┐笸罋⑺离y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xù)仇恨”。就像托爾斯泰在戰(zhàn)爭與和平中所要表達的:生命、生活,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被人感覺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時往往被人忽略的內涵。其實生命的真正意義在于能夠自由地享受陽光,森林,山巒,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滿足。其它則是無關緊要的。
愿強大的祖國,我生長的地方,這片溫暖的土地上,處處都有燦爛的陽光。
首個國家公祭日感悟的文章: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 謹記歷史 勿忘國恥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是南京人不應忘卻的歷史,更是我們國人應該謹記的歷史!
南京大屠殺是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占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我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guī)模屠殺,造成30多萬人遇難。這是多么令人發(fā)指的罪行!但是他們還在那里津津樂道,認為這是光榮的事情,我不知道他們的良知去那里去了。南京大屠殺給中華民族的心靈上留下了永遠的創(chuàng)傷,直到今天再去回想它,也是觸目驚心讓人充滿憤慨。同時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爭罪行,牢記侵略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zhàn)爭、捍衛(wèi)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全國人大會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
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國家檔案局公布了最新資料片《南京大屠殺檔案選萃》,用見證人記錄日軍暴行。程瑞芳對日軍在安全區(qū)內所犯的燒殺劫掠奸*罪行、南京難民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自己心路歷程的逐日記錄,它與舉世聞名的《珍妮日記》一樣,被稱為“中國的珍妮日記”; 1937年11月起,約翰·馬吉牧師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對外籍人士行動嚴格控制,攝影攝像絕對禁止。約翰·馬吉冒著生命危險,用16毫米攝影機拍攝了真實記錄南京大屠殺的原始影像,為世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歷史證據(jù)……他們的資料是極其珍貴,是不能用任何東西來衡量的。然而面對這些史實資料,日本右翼勢力還在百般抵賴暴行,不承認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更不承認有南京大屠殺。但我們要謹記南京大屠殺,用歷史資料說話,揭露日軍罪行,讓日本右翼勢力百口莫辯!
今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表明了國家對南京大屠殺的重視程度,更警醒我們要謹記歷史,勿忘國恥!
首個國家公祭日感悟的文章:國家公祭日的感想
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了紀念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人們對戰(zhàn)爭災難的痛恨,對和平生活的珍惜。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公祭日,每年都定期舉行國家公祭。
我們不能忘卻那個令人悲痛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我們不能忘卻,南京在哭泣,中華在哭泣;我們不能忘卻,在慘絕人寰的屠戮中失去的30萬鮮活生命;我們不能忘卻,失去的民族的尊嚴……這一道難以愈合的傷痕,深深刻在歷史的記憶里,提醒著我們曾經(jīng)所承受的屈辱與不公。
時間不能撫平所有的悲傷,記憶依舊是如此的深刻而痛楚,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莊重的儀式,祭奠逝者,撫慰生者,來凝聚勇氣直面歷史,把悲傷化作前行的動力。以國家的高度,以立法的形式,設立公祭日,悼念死難同胞,恰好契合了民眾的意愿。在這一天,我們感念逝者,還生命以尊嚴。唯其不可忘卻,他們才能在民族記憶和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恒。
看過“首個國家公祭日感悟的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