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趣的人閱讀答案
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折,一點一滴地積累,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做一個有趣的人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一個有趣的人
楊海濤
①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對,是一個人身上閃閃發(fā)光的品質(zhì),是平淡生活里的“調(diào)味劑”。說一個人有趣,是很高的評價。那么,何為有趣?
②明人袁宏道說,“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tài),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對“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無定論,只能見仁見智。在文人墨客筆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讓人心生快意、心曠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對生活抱有大愛。有時,即便身處逆境,他們也能過得興致盎然;即便眼前滿是茍且,他們也總能找到詩和遠方。蘇軾就是個十足有趣的人。被貶官后,他沒有愁腸百結(jié),而是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黃州,他把“價錢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的豬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東坡肉”,并撰文《豬肉頌》,講述燒制心得。生活拮據(jù),蘇軾辟地耕種,以此為樂,寫出《東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詩,怡然自得之情,躍然紙上。
④ 。因為萬般好奇,凡事都想探個究竟、弄個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難以發(fā)現(xiàn)的趣和樂。清人沈復(fù)在《浮生六記》中寫道:“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彼P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橫生,比如,“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撓腮、冥思苦想也寫不出來。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從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離不開對生活的敏銳洞察,對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對知識閱歷的深厚積淀。魯迅先生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魯迅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針砭時弊,入木三分。而魯迅本人,卻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給魯迅捎來一些柿霜糖,“吃起來又涼又細膩”。聽說有藥用效果,他本想留著以后吃。誰料,“夜間,又將藏著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為我忽而又以為嘴角上生瘡的時候究竟不是很多,還不如現(xiàn)在趁新鮮吃一點。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讀到此處,讓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僅自己收獲快樂,也是別人的“開心果”。而人一旦無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讓人避之不及。現(xiàn)在,成長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年輕人,一旦合上電腦、鎖住手機,往往雙眼發(fā)脹,大腦茫然,趣味盡失。(A)這樣的趣,終非真趣。需要多發(fā)現(xiàn)、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識,讓自己有趣有料,讓生活豐富多彩。(B)所以,不如行動起來,從明天起,做一個有趣的人。
1. 聯(lián)系上下文,簡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 請為第④段補充一個分論點。
3. 分析第③段所運用的最主要的論證方法及作用。
4. 下面的材料作為論據(jù),你認為放在第⑥段(A)(B)的哪一處?說明理由。
梁啟超說:“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我以為凡人必須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挨過幾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p>
【參考答案】
1. ①在詞語的比較、解釋中引出論題;②以設(shè)問的方式引發(fā)讀者的思考;③引出下文對“有趣”概念的論述。
2. 有趣的人,有著強烈的好奇心
3. 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舉了蘇軾即使被貶官黃州依然能尋找到真和趣的事例,充實有利地證明了“有趣的人,對生活抱有大愛”的觀點。
4. 放在(B)處比較合適,(A)處,“這樣的趣”是指上文所說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年輕人對電腦、手機產(chǎn)生的趣味,中間不能插入其他材料。而梁啟超的這段話,強調(diào)了我們凡人應(yīng)該生活在趣味中,號召我們做一個有趣味的人,正與(B)處“從明天起,做一個有趣的人”銜接。
做一個有趣的人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