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必察閱讀題及答案
聽到傳聞不可不審察清楚。多次輾轉相傳,白的就變成了黑的,黑的就變成了白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傳言必察閱讀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察傳
《呂氏春秋》
夫傳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
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齊桓公聞管子于鮑叔,楚莊王聞孫叔敖于沈尹筮(shì),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吳王聞越王勾踐于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于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
凡聞言必熟論,其于人必驗之以理。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轉教于天下,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jié)也。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p>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咴唬骸岸∈洗┚靡蝗恕!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
子夏之晉過衛(wèi),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弊酉脑唬骸胺且?,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辭多類非而是,多類似而非,是非之經,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聞而審,則為福矣 審:考察 B.樂正夔一足,信乎 信:相信
C.夔于是正六律 正:定 D.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經:原則,道理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①齊桓公聞管子于鮑叔 ②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B.①昔者舜欲以樂轉教于天下 ②將以釁鐘
C.①子夏之晉過衛(wèi) ②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
D.①以為所聞,則得之矣 ②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3.下列各句中,與“吳王聞越王勾踐于太宰嚭”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暴見于王 B.王語暴以好樂
C.嬴乃夷門抱關者也 D.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4.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
(2)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之。
(3)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
5.本文泛舉史實為證,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請用自己的話歸納。
【參考答案】
1.B(信:真實)
2.A(A①介詞,“從”,②介詞,“對,對于”;B兩個“以”均為介詞,“用”;C兩個“之”均為動詞,往,到……去;D兩個“則”均為連詞,就)
3.B(B句與例句均為介詞結構后置句,B句譯為“齊宣王把愛好音樂的事告訴我”;A為被動句,譯為“我(莊暴)被齊宣王召見”;C為判斷句,譯為“(我)侯贏不過是東門的看門人”;D為賓語前置句,“何功之有”即“有何功”,譯為“有什么用處呢”)
4.翻譯句子:
(1)這是愚蠢的人犯大錯誤的原因。
(2)就讓重黎把夔從民間選拔出來進薦給他。
(3)應根據自然和人事的情理來考察聽到的傳聞,就能得到真實的情況了。
5.本文舉例具體,論證充分,闡明了對于道聽途說的傳言,要根據情理來考察,然后決定信與不信的道理。
附參考譯文
聽到傳聞不可不審察清楚。多次輾轉相傳,白的就變成了黑的,黑的就變成了白的。所以說狗像玃,玃像獼猴,彌猴像人,但人與狗相比較就相差甚遠。這是愚蠢的人犯大錯誤的原因。聽到傳聞如果加以審察,就會帶來好處;聽到后如果不進行審察,不如沒有聽到。齊桓公從鮑叔牙那里聽到管仲的情況,楚莊王從沈尹筮那里得知孫叔敖的情況,然后加以審察,所以國家大治、稱霸諸侯;吳王夫差從太宰嚭那里聽到關于越王勾踐的情況,智伯從張武那里聽到關于趙襄子的情況,聽到后不加審察,所以國家滅亡、自身被殺。凡是聽到傳聞一定要深入考察,對關于人的議論一定要用道理加以驗證。
魯哀公向孔子問道:“聽說樂正夔只有一只腳,真的嗎?”孔子說:“從前,舜想用音樂把教化傳布到天下,就讓重黎把夔從民間選拔出來進薦給他。舜讓夔當樂正。夔于是正定六律,和諧五聲,以協(xié)合八方民樂,因而天下盡都歸服。重黎還想多些像夔這樣的人,舜說:“音樂是天地的精華,政治得失的關鍵,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樂和諧。和諧是音樂的根本,夔能使音樂和諧,來安定天下。像夔這樣的人,有一個就足夠了。所以說‘夔一足’,并不是說夔只有一只腳啊?”
宋國的丁氏,家里沒有井,要外出打水,所以經常有一個人住在外邊。等到他家挖了井,就告訴別人說:“我挖井得到一個人?!庇腥寺牭胶螅蛡餮哉f:“丁氏挖井時挖得一個人?!眹藗冋務撨@件事,被宋國國君聽到了。宋君就讓人向丁氏了解這件事。丁氏回答說:“我是說得到一個人使喚,并不是從井里挖到一個人?!备鶕髀剬で筚t能的人,如果像這樣不加審察便信以為真,還不如沒有聽到傳聞。
子夏到晉國去,途經衛(wèi)國,聽到有人在讀史書,說:“晉國軍隊三豕渡過黃河?!弊酉恼f:“不對,應該是‘己亥’啊?!骸汀误w相近,‘豕’和‘亥’寫法類似。”到了晉國一問,果然說是“晉國軍隊己亥這天渡過黃河”。
許多言辭好像是錯誤其實是正確的,有許多好像是正確的其實是錯誤的。正確和錯誤的道理,不可不弄明白,這是連圣人都要慎重對待的。既是如此該怎么慎重對待呢?應根據自然和人事的情理來考察聽到的傳聞,就能得到真實的情況了。
傳言必察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