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想象》教案及教學反思
《想象》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表達詩人對改善人類居住環(huán)境的美好愿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男W六年級語文《想象》教案及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學六年級語文《想象》教案
教材分析:
《想象》是一首現代詩。全詩共有六節(jié),根據詩的內容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3節(jié))主要寫了詩人理想中的自然界。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表達詩人對改善人類居住環(huán)境的美好愿望。第二部分(4—5節(jié))主要寫了人們的生活,表達了詩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第三部分(6節(jié))總的寫出了想象中的世界。
這首詩高度集中、慨括地反映生活,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聯想,用自然清新的語言,和諧優(yōu)美的韻律,表達了詩人純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節(jié)奏也是緩慢的,如細流,如漣漪。但就是這平淡的意境帶給了我們豐富的想象,讓我們的心靈隨著詩歌在遙遠的天空中漫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5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明白課文寫了哪些奇特的想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美好情感。
3、了解詩歌的特點,體會課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過程與方法:
1、積累本課生詞,并學會運用。
2、通過充分的讀,不同形式的讀,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及蘊含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意境美。
3、畫出重點詞語,理解課文,體會詩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
教學重點、難點:
能結合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同時,也去感受課中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學準備:
1、課前指導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2、制作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提示重點語句。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配樂朗讀。想,聽出了什么?
生自由發(fā)言。(開放性發(fā)言,暢所欲言) (扣住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現代詩)
揭示課題 16 想像
師:有了想像才有優(yōu)美的詩篇,有了想像才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今天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翔。
2.自由讀文。想,作者從哪幾方面想像?板書:大自然 人們的生活 理想
根據以上提示將詩歌分為幾部分?
3.品味語言,體會詩歌情感。
(1)品讀第一部分。寫了大自然中哪幾處景,畫上記號。(天空 云彩 風 陽光 四季)
你最喜歡那一句,為什么?
相機豐富詩篇。
如:A.“天空應該一個勁兒藍,藍成一塊透明的水晶?!?天空本應是湛藍,因人類的原因已被污染,難得看見幾天的蔚藍,所以詩人希望天不帶一絲雜質,人們在藍天下快樂的生活)比喻
B.云彩扣住“喊一片”“喚一片”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云彩就像我們的朋友一般能分擔憂愁,共享快樂。
C.風本無色卻帶著夢幻的藍色,你還可以把風想像成什么顏色?(金黃 紅色 白色 吹皺一池春水綠色春風又綠江南岸....)(避免學生說出龍卷風 颶風 這里的風應是柔和的清風,人們每天享受著清風拂面的美好)
借用名家詩句想象風的顏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
D.陽光派出七位使者。使者:奉命辦事的人。
紅使者喜歡....
綠使者喜歡....
黃使者喜歡...
藍使者喜歡....
紫使者喜歡....
........
每位使者盡職盡責。(強調“盡職盡責”學生自由寫詩)
E.四季風調雨順,可以隨意變化。
春天不再 .....
夏天不再.....
秋天不再.....
冬天不再....
(2)總結:多么可愛的大自然呀!
可大自然中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地方,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讀詩,品詩。
4.作業(yè)。寫下對大自然的想像。
可以依據本課中的一段發(fā)揮,也可以任思維自由馳騁。
反饋。
板書: 16 想象
完美的世界 大自然
人類的生活
課后記:
1.開課以舒緩的小提琴《夢幻曲》的配樂,在老師神情并茂的朗讀中將學生帶進夢幻,神秘,寧靜的情景中,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
2.以課文為依托,讓學生天馬行空地想,學生思維得以在限制與放開中發(fā)展 。
3.老師課前準備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內涵與外延。
4.教師學生互動和諧,活躍。
5.時間掌控得不是很恰當,結尾部分顯得匆匆。
6.缺少個性朗讀,沒有展現個別學生讀書的強勢。
7.對個別詞講得不夠透徹。如:喊一片,喚一片,盡職盡責。
小學六年級語文《想象》教學反思一
《想象》是一首現代詩歌,作者通過豐富而大膽的想象,為我們描述了天地間萬事萬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因為作者想象豐富而大膽,所以所想象的內容跳躍性較強,教學時我就抓這點先讓學生自由讀書,然后帶著問題“你能讀出詩人哪些奇特的想象?”讀書,讀完后學生圈畫詩句,還可以下位和你的好朋友交流各自的觀點,給足他們的學習時間。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的過程中顯現出來的是孩子們那天真無邪的個性,獨到的見解和那一雙雙閃爍著智慧的眼睛里所傳遞的信息想得到認可的表情。我見放的環(huán)節(jié)時機已成熟,得把他們收回來。于是我說“作者如此大膽而豐富的想象目的是為了什么?”學生說作者這些想象都是表達天地間萬事萬物都需要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用這一問題把學生收了回來,回歸到整體,達到我的教學目的。此時,老師接著說,剛才同學們都把作者大膽而奇特的想象交流得很透徹,你是否也能跟作者一樣試著想象出一節(jié)詩句來呢?讓學生練筆,又一次給了他們展示自己空間的平臺。如:王雪瑤同學的《想象》就好像是一位詩人寫的。
課堂上有松有馳,收放自如,不但能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在無拘無束中、輕松自如中學習,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他們的膽量,老師也能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
小學六年級語文《想象》教學反思二
這是一首明快的小詩,課文的學習活動非常簡單: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整體把握。在整體把握時,先引導學生概括每小節(jié)的內容,然后把同類的內容歸為一類,這樣就把課文的內容歸納為,我們想象中的自然世界、我們想象中的人類社會。整體把握之后,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沉浸在神奇而有趣的想象之中,盡情地體會想象世界中的美好。
第二課時,安排了兩個學習活動:第一是交流讀書體會,第二是練筆,提煉自己的想象,對課文進行續(xù)寫。交流活動與前幾篇課文一樣,采取小組相互學習相互汲取的方式,也就是每小組分讀一個部分,在匯報過程中,各小組相互學習,相互補充。今天的交流我并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起到了串聯、過渡的作用,但孩子們表現非常好,各小組圍繞學習目標認真研讀課文,在小組展示發(fā)言時,大家能運用各種體會文章情感的方法,清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小組同學進行補充時,能針對本組同學所講的內容來補充,焦點突顯,條理清楚。讀“四季中以被我們換來換去,春天一定都當大哥,冬天不一定都當小弟,只要它們可愛就行?!焙⒆觽儾粌H從中感受到了作者對于自然世界風調雨順的盼望,還將詩句的意義引申到了人的精神世界,認為人與四季一樣,應該大家都平等,不應該存在種族、膚色上的等級區(qū)別;讀“不管他們已經八十三還是三十八,都應該常常和孩子一們一起蕩蕩秋千,騎騎木馬。”炫翔組的同學結合周末父母出去加班,自己一個人在家中的孤獨,體會作者對家庭和諧、共享天倫的渴盼;讀“可以把戰(zhàn)爭送到醫(yī)院,鋸掉它的滿嘴鋼鐵牙齒,讓打擊樂代替轟鳴的炮聲,讓和平鴿銜著橄欖枝,可以不需通行證自由地來去。”朝陽組的同學結合自己了解到的中東地區(qū)的戰(zhàn)爭慘狀,讓大家真切地體會到了作者呼喚和平、渴望幸福的心聲。讀完想象中的自然世界,我很自然地進行了一次小結,讀四五小節(jié),我又用引讀的方式簡單的學習了第六小節(jié),即全文的總結,過程流暢,銜接也自然。
今天的課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評價小組的智慧組,他們每一位組員都參與了對同學們的即興評價。評論員們在認真傾聽各小組同學發(fā)言的基礎上,及時總結大家的長處,思路清晰地進行概括,而且對大家的發(fā)言提出了合理的建議,甚至還有的“評論員”對小組的朗讀進行評價和指導,其引導作用不亞于一個小老師,這給來聽課的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課時作為備課組的第一輪賽課,高語組的老師們和張校長來聽課,課后,老師們給予這堂課較高的評價,認為這節(jié)課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所得。但是課后反思,我認為這堂課還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一,本節(jié)課是分節(jié)品讀詩歌,整篇課文的整體性、系統性體現不夠,學生讀完課文后,可能腦海中只留下幾個斷裂的畫面,而沒有形成連貫的、整體的印象。就本首詩而言,它本身是由幾個片斷構成的,可是如果遇到敘述順序較明顯的課文,如,敘事性的課文,或是邏輯性較強的課文,我這樣的安排又能不能順利達到教學目標呢?二、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學習活動時間不夠,學生動筆的時間不到五分鐘,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檢測和展示。在課前,我最擔心的就是時間不夠,班上有九個小組,除去一個評論組,還有八個小組需要交流展示,主發(fā)言、補充發(fā)言,加上評價、朗讀,即使一個小組只花三分鐘,加上開課、中間的過渡,也得有半個小時,如果再稍微出現拖延,后面練筆的時間就很難保證了。今天果然是這樣,學生動筆不到五分鐘下課鈴聲就響了,練筆沒有時間進行檢查和展示。曾經想過把小組擴大,九人或是十人一組,那么全班就只有五個或六個組,這樣小組匯報或是展示時間就會比較充裕,但是小組的人數一多,在進行組內交流或是組內合作學習時,發(fā)言的人就多了,學習上存在困難或是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學生就會退居一旁作為觀眾。這兩個突出的矛盾讓我感覺左右為難,至今沒有想到更好的兩全辦法。三,本節(jié)課的朗讀并不到位。這節(jié)課,朗讀我也全交給了學生,各小組匯報之后,由他們自己決定采取怎樣的朗讀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的是派出一名同學朗讀,有的是小組讀,有的是邀請別的小組一起讀,形式雖然多,也比較活,但是朗讀的效果并不太好,他們沒有把自己的體會融入到朗讀中去,或者說他們的朗讀與他們的體會有點脫節(jié),但課堂上已經實在沒有評價與指導朗讀的時間了。
總的來說,這一篇課文使用導學案進行教學,我自己感覺比較輕松,沒有像以前一樣在課前考慮怎樣開課、怎樣提問、怎樣導、怎樣引,學生在較寬松的環(huán)境中能自如地深入到課文中進行體會與感悟,也能放開了來談自己的想法,課堂氛圍非?;钴S、和諧。課堂中留存的問題希望能在不斷的實踐與學習中得到消融、化解。
相關文章:
3.小學六年級語文《賈島“推敲”》優(yōu)秀教案及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