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

時間: 新華0 分享

編寫教案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學更加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寫好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是有技巧的,接下來給大家分享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1

學習目標:

1、通過討論分析,能準確把握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性格特點;

2、練習通過品味語言來把握人物復雜的心理與個性的鑒賞方法。

3、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嘗試進行話劇表演。

學習重難點:

1、把握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性格特點;

2、通過品味語言來把握人物復雜的心理與個性的鑒賞方法。

學習方法:

朗讀品味、討論交流、表演呈現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生活的舞臺上,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也演繹著不同的人性,于是就有了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縱橫交織。無數的文藝作品用豐富的形象表達了人們對人性的理解,今天我們來學習的《雷雨》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一滴眼淚中的人性世界”--一滴眼淚可以折射出人的精神世界,同樣,一句話、一個動作也可以,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雷雨給我們展現出的人性世界。

--板書:雷雨

二、作者、作品簡介

1、作者介紹

曹禺(1910~),原名萬家寶,湖北潛江人,我國杰出的劇作家和“當代語言藝術大師”。他出生于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從小耳聞目睹了大量剝削階級的丑聞,這對他以后創(chuàng)作《雷雨》及其他劇作,有很大的影響。他曾在南開中學和清華大學讀書,學生時代,就喜歡戲劇,受莎士比亞等歐洲戲劇大師作品影響較大。經過多年構思,幾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完成了他的處女作《雷雨》。其后,又寫了《日出》《北京人》《膽劍篇》《王昭君》等劇本,這些劇本奠定了他在中國戲劇界的大師地位。

展示PPt:原名萬家寶,我國杰出的劇作家和“當代語言藝術大師”。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膽劍篇》《王昭君》,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

2.有關《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話劇,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動資產階級的罪惡本質、反映30年代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現實的悲劇。

故事以封建大家庭的家長周樸園為核心,展開了錯綜復雜的矛盾。他為了發(fā)黑心財,故意使承包的江橋出險,淹死了兩千多工人。他和侍女侍萍生了兩個孩子(周萍、魯大海),又拋棄了她。后來又結過兩次婚,和第二個妻子蘩漪生了個兒子周沖。侍萍留下的孩子周萍和后母蘩漪產生了變態(tài)的戀情并發(fā)生亂倫關系,又和弟弟周沖都愛上了來周家作侍女的、侍萍再嫁后生的女兒四鳳。懷上了周萍孩子的四鳳得知自己和周萍是同母兄妹后沖入雷雨中,不幸觸電身亡,周萍也拔槍自殺。

這是一個多幕劇,節(jié)選部分為第二幕,情節(jié)背景是:蘩漪因為周萍和四鳳熱戀,便通知四鳳的媽媽--在一個很遠的學堂里做傭人、兩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來周家?guī)ё咚镍P。在周家,侍萍意外地與上了當年拋棄她的周樸園。

《雷雨》雖是曹禺在大學期間所做,但正像這部作品的名字一樣,它一鳴驚人,也奠定了曹禺在戲劇界的地位。

Ppt:故事梗概(一生讀);主題思想: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動資產階級的罪惡本質、反映30年代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現實的悲劇。預示著一場社會變革的“雷雨”即將到來。

三、明確目標和思維方法:

《雷雨》是一部戲劇,戲劇的三要素是:沖突、人物、語言。

板書沖突、人物、語言

本文節(jié)選自第二幕的第一場戲,故事情節(jié)十分簡單,主要講述了周樸園與魯侍萍的相遇以及相認的經過。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通過品味賞析戲劇語言來把握周樸園和魯侍萍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探討人性的真與偽,窺見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復雜性。

板書:周樸園與侍萍

四、問題討論:

結合選文中相關的詞句或情節(jié),談談你對周樸園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

(一)學生分組討論3分鐘。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學生討論情況。

(二)討論將要結束時,提醒學生再一次明晰答案,確定后到黑板書寫討論結果。

(學生所寫答案基本相同:自私、冷酷、虛偽、道貌岸然、真小人、偽君子)

(三)畫出幾組答案中相同的部分,選擇相同答案的讓其中一個小組代表發(fā)言,其他組補充;選擇不同答案的讓該小組同學闡述理由;

(四)提示學生關注周樸園溫情、多情的一面--

片段一:洋火

樸(忽而)你在無錫是什么時候?

魯光緒二十年,離現在有三十多年了。

樸哦,三十年前你在無錫?

魯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時候我記得我們還沒有用洋火呢。)

1、提問:這段對話的具體情境是,周樸園問:“三十年前你在無錫嗎?”答案很明確:“是的”。按理說,回答只需兩個字就很清楚了,可魯侍萍為什么還要加上這樣一句話呢?--前面我們剛剛看過錢谷融先生的評價,曹禺先生的語言是“精練”的語言。--此處會不會是曹禺先生的一處失誤用?你們覺得呢?

(生1答:魯想要向周暗示自己的真實身份。生2答:意在喚起周對往事的回憶。)(聽過幾位學生自由發(fā)言后,師明確):①有意識:魯主動地以無錫引起了兩人的對話,當然希望這場有關往事的談話能持續(xù)下去,所以,有意識地提出30年前具體的生活細節(jié),以勾起周的回憶,引發(fā)新的話題。②無意識:說話過程中魯的思維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當中。

2、提問:那為什么不是別的生活細節(jié),而單單提到“洋火”呢?

(生答:因為這一細節(jié)在魯心中印象特別深刻。師追問:僅僅是魯對此印象深刻嗎?提示學生關注句中的“我們”一詞。)兩個都印象很深刻。因為,30年前的生活,在魯、周心目中,記憶最深的就是他們兩人一起生活的情景,也正因為這樣,魯在說話中自然地用了“我們”一詞。

3、提問:這一刻,魯的思緒回到了30年前,那周呢?(生齊答:周也一樣。)從哪里看出這一點呢?(生齊答:“沉思”“沉吟”)

ppt

樸(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遠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歲的時候。那時候我還在無錫呢?

魯老爺是那個地方的人?

仆嗯,(沉吟)無錫是個好地方。

魯哦,好地方。

4、提問:同學們,我們可不可以大膽地設想一下,此刻,由于“洋火”這個生活細節(jié)的觸發(fā),他們兩個腦子里可能浮現出了什么樣的生活情景呢?(師提示:“洋火”是什么?)看來應該是與點火、點燈有關的情景。注意,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相關信息。

(學生思考片刻,生1答:因為侍萍生孩子受了病總要關窗戶,所以室內經常點燈,周在燈下照顧魯的情景。生2答:魯為周縫衣服的情景。)(師追問)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生2答:因為下文提到周的破襯衣。師生一道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的臺詞“右袖襟上有個燒破的窟窿,后來用絲線繡成一朵梅花補上的”。師肯定生2的細致,并明確)我們可以想見魯在燈下一針一線的繡那朵梅花的情景。

5、想象思考:同學們,我們想像一下:一盞油燈,紅色的火焰在跳動著,一位年輕姑娘正在燈下專注地繡花。在她身邊,一位年輕的父親懷里抱著嬰兒,靜靜地看著她……眼前這幅畫面,讓你產生什么樣的感覺呢?(學生自由作答:溫馨、甜美、幸福等等)

(師滿含深情地)是啊,多么美好溫馨的畫面啊!想像得出,30年前這段生活,留給魯、周二人的正是這樣一種美好、溫馨的記憶。對他們來說,無錫,正是這段美好生活的見證。

片段二:你們

魯哼,我的眼淚早哭干了,我沒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是已經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過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仍然的第二個孩子才三天,你為了要趕緊娶那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你們逼著我冒著大雪出去,要我離開你們周家的門。

1、朗讀:請大家自由朗讀,要注意體會人物此時的心理。(生讀)現在,我們請同學個別地朗讀一下這段文字,好不好?(女生一朗讀,師評)剛才的同學表現相當出色,我感覺她不是在朗讀,倒像是傾吐自己的心聲。

2、提問:同學們,大家覺得,對周樸園,對30年前被趕前周家那段經歷,魯侍萍內心是怎樣一種感受呢?(向剛才朗讀的女生1)你的感覺是--?(女生1答:恨,悔)非常好。其實你剛才動情的傾訴,已經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是的,(向全體)面對周樸園,魯侍萍心里有著無限的怨憤。(周向女生1)因為,正是周樸園,給你帶來那么大的痛苦,那么多年的痛苦。(女生1點頭表示同意)

等了三十年,現在,總算有了一個機會,魯當然要盡情地釋放心中郁積的怨憤了。(向全體)于是,她聲淚俱下地痛斥周這個卑鄙小人。(頓)是這樣嗎?(生臉上有疑惑之色)那么,她是怎樣痛斥的呢?我們再來看這段話--(投影:“你們三”,突出四個“你”字。師略述相關的臺詞,重音突出句中的“你”。調投影:“你們四”,突出兩個“你們”)哎,不對!魯痛斥的是周樸園,怎么又變成“你們”了呢?是“你們”逼“我”離開?“我”是被“你們”趕出來的嗎?(再面向全體)怎么回事?搞錯了么?是因為魯侍萍情緒激動,所以說話有些語無倫次了嗎?(生議論)

再看

樸從前的恩怨,過了幾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魯那是因為周大少爺一帆風順,現在也是社會上的好人物??墒亲詮奈冶荒銈兗亿s出來以后,我沒有死成,我把我的母親可給氣死了,我親生的兩個孩子你們家里逼著我留在你們家里。

樸你的第二個孩子你不是已經抱走了么?

魯那是你們老太太看著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語)哦,天哪,我覺得我像在做夢。

全都是“你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這“你們”,是誰呢?(生自由答出:是周家的人)(師追問)比如說--?(生答:周家老太太)(師與學生一道明確)這“你們”,自然是包括周本人在內,可是,顯然并不中是周一個人??磥?,在魯侍萍眼里,30年前那場悲劇的罪魁禍首,并不只是周樸園,還有他家的“老太太”等為代表的封建家長。(提醒學生注意“30年”前的社會現實,“光緒二十年”是1895年,是清王朝時代,魯家,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大家庭)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當年將魯侍萍趕出家門,周樸園是有著極大的苦衷的,有相當大的被迫的成分。對于他最終的絕情,魯當然是懷著明顯的怨恨的。不過,從魯的這幾個“你們”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她對周一定程度的原諒、寬恕。尤其是--“我親生的兩個孩子你們家里逼著我留在你們家里”一句臺詞,聽起來是如此拗口,如果不是為了有意識的強調“你們家里”,是無法解釋的。大家覺得呢?(生點頭表示贊同)

3、補充資料:關于這一點,我們還可以從課文之外的、《雷雨》的其他語言片斷中找到類似的意思。

ppt

魯(落眼淚)鳳兒,可憐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愛你,我生怕外人欺負了你,(沉痛地)我太不敢相信世界上的人了。你媽就是在年青的時候沒有人來提醒--可憐,媽就是一步走錯,就步上走錯了。人的心都__不住,我并不是說人壞,我就是恨人性太軟弱,太容易變了。

這是第三幕中,魯侍萍帶著四鳳離開周公館后,要求四鳳發(fā)誓永遠不再和周家人來往時說的話,這是魯30年的苦難換來的生活“經驗”。請大家特別注意最后一句話,不難看出,這里所謂的“太軟弱,太容易變”的“靠不住”的人,指的其實就是周樸園。某種程度上,我們不妨這樣說,對于周樸園,最讓魯感到不滿的,與其說是周在感情方面的“絕情”,不如說是他的“軟弱”,不難為愛情作抗爭,不能為愛情作犧牲。(生點頭表示贊同)

片斷三:汗涔涔

魯這個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個,她手里抱著一個剛生下三天的男孩。聽人說她生前是不規(guī)矩的。

樸(苦痛)哦!

魯她是個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聽說她跟那時周公館的少爺有點不清白,生了兩個兒子。生了第二個,才過三天,忽然周少爺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館,剛生的孩子她抱在懷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樸(汗涔涔地)哦。

1、提問:我們一起來看周樸園的兩句臺詞,很簡單,兩個“哦”字。但我們可以感覺得出來,他此時的內心卻并不平靜。當魯在敘述往事的時候,周的心理是怎樣的呢?(生1答:愧疚)(投影:“汗涔涔二”,突出“苦痛”)問:為什么他心里會感到苦痛呢?(生2答:為他自己給魯造成的傷害。)

2、提問:(投影:“汗涔涔三”,突出“汗涔涔”)(面向全體)同學們“汗涔涔”,是怎樣一種情形呢?(生找出課文的注解明確)此時周為什么會冒汗,而且是“汗涔涔”呢?(頓)是因為天氣熱嗎?(有學生小聲說“不是”。師追問到底是不是,有學生說天氣是很熱,師生一道找到課文開頭的舞臺說明“午飯后,天氣很陰沉,更郁熱”的語句。問:)那么,僅僅是天氣原因讓周滿臉冒汗嗎?

(師生共同明確,主要是周內心的原因)注意,此時,周并未認出魯侍萍,站在眼前的,只不過是一個下人的母親,可是,即使是一個“局外人”的客觀的講述,也會讓周產生如此強烈的情緒反應,感受到如此強烈的痛苦;我們可以想見,他內心的愧疚與痛苦感有多深。如果周只是一個隨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紈绔子弟,有沒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心態(tài)和情緒反應呢?(生紛紛表示不可能是)

小結周樸園:剛才的討論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周樸園的內心世界極為復雜,在他身上,這種多情與絕情、溫情與冷酷、人情味與銅臭味,時時交織在一起。難怪曹遇先生會這樣說--ppt

周樸園也是一個人,不能認為資本家就沒有人性。為了錢,故意淹死兩千多個小工,這是他的人生;愛他所愛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溫暖,這也是他的人性。這超越了中國傳統戲劇中“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的臉譜化單一模式,表現了生活的深度和厚度。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夏竹《曹禺與語文教師談〈雷雨〉》)

下面兩個片段可在前面學生講述他虛偽、自私、冷酷的特點的時候補充強調。

顯然,這并不是周樸園的全部。隨著劇情的推進,隨著他們兩個人談話的常深入,和魯侍萍一樣,我們對周的認識越來越真切;周樸園的形象,也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完整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片段四:你來干什么

樸(忽然嚴厲地)你來干什么?

魯不是我要來的。

樸誰指使你來的?

魯(悲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樸(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

1、提問:劇本中的人物語言常常有豐富的潛臺詞。揣摩劃線語句的潛臺詞是什么?

這是周樸園認出了眼前這個“四鳳的媽”就是梅侍萍后的一段對話。此時,周樸園的內心世界又是怎樣的?

2、朗讀:請同學們揣摩人物的心理,試著將這段白朗讀一遍。朗讀時,可以采用同桌、鄰桌間兩兩合作的形式??梢允且粋€讀另一個聽,也可以是兩個分別“扮演”一個角色進行對話。

(學生自由朗讀片刻)現在我們請幾位同學來表演一下好不好?(學生主動舉手,確定男女同學各一人合作朗讀)。

3、提問:此時,原行溫情脈脈的周樸園消失得無影無蹤,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明確)對,周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只考慮金錢、地位、物質利益,而把感情拋在一邊。他原先的溫情,良知,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剩下的只是自私、冷酷。

片段五:支票

(本環(huán)節(jié)重點探討周開支票的動機,由此窺見周復雜的內心世界)

①為自己,用錢將魯家人打發(fā)走,封住他們的嘴,讓“魯家的人以后永遠不許再到周家來”,免除后患。(自私、冷酷)

②為自己:真正的要彌補罪過,表達懺悔之意,求得內心的安寧。

③為侍萍:想讓魯安度余生,為她提供生活保障。(有溫情、有良知)

(五)分析魯侍萍

軟弱,自尊,覺醒,堅強,魯侍萍是一個下層勞動婦女,既善良溫柔婉約,又不乏堅強。三十年前被周樸園始亂終棄之后,曾投水自盡,所幸獲救,在接下來的上十年里,為了生計,魯侍萍帶著孩子流落他鄉(xiāng),嘗盡了世間冷暖,終于使她逐漸堅強。三十后與周樸園不期而遇,她深刻的認識到周樸園的自私虛偽本質,拒收周樸園的錢。這表現了她對殘酷現實的清醒認識。她心地的磊落及對周樸園的輕蔑和憤恨體現了她的尊嚴、骨氣以及對命運的抗爭。

還可以引導學生探討她對周樸園的愛與恨交織。--樸園,你找侍萍嗎,侍萍在這兒!

六、分組辯論:

關于這篇課文,一直有一個引發(fā)人們爭論不休的問題: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思念是不是真心的?同學分成正方和反方。一分鐘準備,請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闡釋自己的理由。

學生展開辯論。

教師引導:周樸園思念的是梅侍萍而不是眼前這個年老色衰、地位卑微的魯侍萍。

七、當堂檢測

有了以上我們對人物形象的討論和對于人物情感的辯論,下面請我們高一五班話劇團為大家再現出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對人物形象的把握。

學生表演(課前可以稍作指導,保證表演的效果)

總結引導:常言道:“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笨磥?,一千個讀者,也會有一千個周樸園和魯侍萍了。Ppt

12月11日,北京上演了“北京人藝”排演的新版《雷雨》。劇中周樸園的扮演者鄭榕,此時已是73歲高齡,在此之前他扮演這個角色有400多場。當掌聲響起時,鄭榕自己卻說,到了這次演出,我才剛剛弄明白,周樸園是怎樣一個人。(CCTV–10科教頻道《人物》欄目)

連鄭榕先生這樣杰出的藝術家尚且這樣的體會,更何況在座的我們呢?--也許,這恰恰是《雷雨》的魅力所在吧!同學們課下可以再探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將自己的理解演繹出來。

八、課堂總結:

語言是人的心聲,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語言上知道一個人的個性。今天這堂課,我們圍繞周與魯的情感沖突這部分內容展開探討。主要是選取文中幾個具體的語言片斷加以琢磨品味,初步領略了《雷雨》的語言魅力以及曹禺先生塑造文學典型的高超技巧。希望大家能把今天課堂上把探討而并未終止的話題繼續(xù)探究下去,相信我們都能從《雷雨》這部杰作中不斷獲得新的藝術享受。

惜緣

[《雷雨》(節(jié)選)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2

各位領導,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燭之武退秦師》,為了說明我的教學設想,我從教材分析、教法選擇、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燭之武退秦師》是先秦歷史散文《左傳》中的名篇。秦晉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燭之武臨危受命,巧妙利用秦晉矛盾,任憑三寸不爛之舌,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離散秦晉盟約,勸退秦師,智走晉師,保衛(wèi)鄭國。文章內容生動有趣,情節(jié)波瀾起伏,人物忠義智勇,辭令精妙絕倫,是一篇歷史散文佳作。

該課的地位和作用:

《燭之武退秦師》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學習先秦歷史散文,學習本單元,要在重視誦讀和背誦上;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并能用現代觀念加以審視。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指導學生學好這篇文章,打好基礎,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

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高中階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p>

根據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左傳》有關知識,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2、能力目標: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在誦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標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根據教學目標設定,本文確立三個教學重點。

1、理解好把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內容。

3、分析燭之武的形象。

教學難點:

燭之武的勸說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辭令,短短125個字,卻說了五層意思,說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其語言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針對文言文基礎知識必學,本文特點必掌握,思想教育必做到。教學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班級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處置措施。因此,根據該課的&39;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學習基礎,結合我的教學特點,我將用一下方法進行教學:

A、自學、誦讀、討論、總結。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

B、范讀、學生誦讀、整體感知、啟發(fā)討論、師生互動。師生互動生成教學。

選擇教法的依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整合,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語感的培養(yǎng),以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在教學時重點采用誦讀的方法,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深究課文。同時通過多媒體和講解討論來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進行有效教學。

三、說學法

學情分析

剛踏入高中的學生,古文學習的興趣還有所缺乏,學習的方法還比較單一。針對這一現狀,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要進行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A、參照注解大體理解,大聲誦讀增加語感,動腦分析形成能力。

B、圈點、勾畫、批注,疑點、重點、難點、能力點,養(yǎng)成讀書好習慣。

C、正確的誦讀,激情討論,理性分析。

四、教學輔助手段:

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

3課時。

六、說教學程序

1、布置預習

借助工具書,參看提示、注釋,通讀全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設置以上預習的依據是:

①大綱要求“要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p>

②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總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整體到具體。學習課文也是如此,先對課文整體感知,然后再精讀細研。

2、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薄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焙玫拈_端,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濃厚的興趣。孫子兵法是我國幾千年來的智慧的結晶: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zhàn)略意圖或戰(zhàn)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zhàn)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三國演義我們最佩服誰:諸葛亮。為什么?生答:

當大敵壓境,當國家將亡,我們將怎么辦?幾千年前的燭之武為我們提供了借鑒,請看《燭之武退秦師》。

3、教學新課:四個方面

A、基礎知識

整理文章中重點詞、詞組、句式

實詞:貳軍師子是鄙遠陪賜朝夕版唯

一詞多義:若說辭鄙微之

詞組:以為“所”字詞組

句式:判斷句賓語前置句

B、課文內容理解

啟發(fā)誘導,討論探究

1)燭之武在什么情況下“退秦師”的?(討論)

由此問題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戰(zhàn)爭的原因:三點。

2)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第二段對表現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學生討論)

此段為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3)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師的?

燭之武的說辭共125個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可分為五層:(學生討論,理解內容,分出層次)

i.站在秦國立場上,博得秦伯好感,為進一步說服秦伯提供可能。

ii.說明亡鄭利晉,保鄭利秦,動搖秦亡鄭信心。

iii.進一步利益誘惑,使秦舍弊求利,放棄原有做法。

iv.再以歷史上晉對秦的背叛,離間秦晉聯盟。

v.從歷史說到將來,指出晉的貪婪將威脅到秦的發(fā)展。

總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內,燭之武站在秦的立場上,替秦分析圍鄭的利弊,層層深入,句句擊中要害,又句句打動秦伯,使秦國最終撤去了包圍,保全了鄭國。整個說辭充分表現出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4)秦伯退師后,晉文公表現如何?(提問討論)

此問引出文章的最后一段,這段對事件結果的交代,也順便表現了晉文公隱忍不發(fā)、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在盟友變敵友的情況下,晉文公并沒有感情沖動,而是表現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正是晉文公日后終成霸業(yè)的根本原因。

C、燭之武形象分析,現代觀念認知。

燭之武綜合人才。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良好人際關系,佚之狐。政治觀察家,熟知各國歷史及現實。哲學家,抓主要矛盾。心理學家,說服對秦君的策略。辯士,語言表達能力極強。愛國志士,對鄭國態(tài)度。普通人,發(fā)牢騷。

忠義、智慧、勇敢。

燭之武是這篇課文的中心人物,雖然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辯卻早已聞名鄭國。所以,在國難當頭,鄭國君臣一籌莫展的時候,佚之狐推薦了他。他的一番牢騷,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鄭伯的自責,更重要的是,燭之武深明大義和捍衛(wèi)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滿,增強了了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對秦晉的關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鄭國的利益,似乎處處為秦國著想,因而能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說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左傳》就是這樣通過正面和側面,用精彩的語言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4.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課后練習二、三

七、說板書設計:

燭之武退秦師

鄭危在旦夕(形勢)秦晉圍鄭

臨危受命(忠義)

燭之武夜縋而出(勇敢)秦軍乃還

智說秦君(智慧)

鄭轉危為安(結果)晉亦去之

補充說明:教師教學預案只是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教學的一種預設,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確保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靈活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次序等。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大家。鞠躬。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閱讀及注釋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①,以其無禮于晉②,且貳于楚也③。晉軍函陵④,秦軍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⑦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⑧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⑨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⑽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⑾,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⑿。吾其還也?!币嗳ブ?。

注釋

①晉侯:晉文公。秦伯:秦穆公。

②無禮于晉:指晉文公為公子時在外逃亡,經過鄭國,鄭文公沒有按禮節(jié)接待他。

③貳:有二心,鄭自莊公以后,國勢日趨衰落,它介于齊、晉、楚三大國之間,看誰勢力強就依附誰,有時依附一邊,又暗中討好另一邊。

④函陵:鄭地,在今河南新鄭縣北。

⑤氾(fàn)南:鄭地,在今河南中牟縣南。

⑥若:假如。

⑦縋: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以亂整易。

⑧陪:增加

⑨賜:恩惠

⑽闕:侵損,損害

⑾說:通“悅”。

⑿以亂易整,不武:用散亂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嘗,曾經;為,給予。

(14)東封鄭:在東邊使鄭成為它的邊境

15.因:依靠

16:敝:損害

17:知:通智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翻譯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晉文公落難時候,曾經過鄭國,不受禮待)并且從屬于晉國的同時又從屬于楚國。(鄭伯有晉盟在先,又不肯專一事晉,猶生結楚之心。)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鄭國大夫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编嵅饬?。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编嵨墓f:“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別的國家把遠地作為(秦國的)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晉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何時才能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往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侵損秦國,將從哪里得到它所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wèi)鄭國,于是秦國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撤離了鄭國。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徐志摩生平、創(chuàng)作及新詩有關知識;

過程與方法:分析本詩意象之美和所體現的新律詩的“三美”主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徐志摩在詩中表現的特別的思想感情和心緒感受;

教學重點:分析品味本詩所體現的“三美”藝術主張和意象之美。

教學難點:理解徐志摩在詩中表現的特別的思想感情和心緒感受。

教學方法:三疑三探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古人云: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豪邁,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傷感,這些都是古人對于離別的理解,那么現代人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ò鍟涸賱e康橋)

二、作家作品

1、閱讀注釋

①回答問題:由康橋你想到了什么?[解釋]:康橋=劍橋,想到了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美國的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曾經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

三、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2分鐘)

2、指名朗讀

3、欣賞配樂詩朗誦

4、體會、找差距

①感情:可以感受到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感情,那么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呢?(濃)(板書:依依惜別的深情)

②全詩的高潮在第幾節(jié)?(第五節(jié))因此全詩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句式:四行一節(jié)(整齊)

④節(jié)奏:每節(jié)押韻、節(jié)節(jié)換韻

⑤語氣:舒緩、輕柔、低沉(悄悄、輕輕、沉默)

5、學生默讀、體會感情(2分鐘)

6、指名朗讀,注意感情與節(jié)奏

四、設疑自探

1.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2、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3、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外,對于作者所描寫的康橋有什么印象?

五、解疑合探

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教師點撥:

1、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2、A、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霸撇省北緛硎遣荒軒ё叩?,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jié)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了出來。

B、第一節(jié):借代

第二節(jié):暗喻

第三節(jié):擬人

第四節(jié):移就、夸張

第五節(jié):照應開頭

第六節(jié):暗喻

第七節(jié):擬人、移情

第八節(jié):重疊復唱

3、(美麗),可以說是風光如畫。

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時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如今我們品味著徐志摩的這首《再別康橋》是不是可以稱得上“詩中有畫”。(板書:風光如畫)

六、質疑再探

與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較本詩的藝術特色?明確:特點:構思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①一般別離的詩,告別的是人,而此詩不是,告別的是康橋,作別的是西天的云彩。

②一般別離的詩,告別時會有千言萬語的囑托與叮嚀,或牽手頓足,或肝腸寸斷;而此詩卻從“輕輕、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個只著色不摹聲的寂靜環(huán)境,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③獨具特色的意象選取。沒有告別送行的人,以及車水馬龍,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輝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種清新感。

七、運用拓展。

分析徐志摩詩《偶然》。其詩如下: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毋須歡喜,轉瞬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是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八、課堂小結

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康橋如畫的美景,景中又蘊涵了詩人濃濃的深情,情于與景的交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意象的選取也值得我們學習。鑒賞這樣的詩歌精品,朗讀與理解互相促進,我們便仿佛步入藝術殿堂與作者做心與心的交流這難道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嗎?九、布置作業(yè)背誦本詩

板書設計:

1、揮手作別云彩圖2、河畔金柳倒影圖

3、青草水底招搖圖4、榆陰浮藻清潭圖

5、撐篙漫溯尋夢圖6、黃昏夏蟲沉默圖

7、招手惜別云彩圖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說理透辟,善于辭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

2、掌握文章中出現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并訓練學生古文句讀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用現代漢語復述課文內容。

(三)情感與態(tài)度:

1、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2、了解燭之武說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認識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教學重點:燭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對《左傳》的語言特點有所了解。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探究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曹操有句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古往今來,有多少志存高遠之士,哪怕社會、命運對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緊要關頭,依然挺身而出,為國家為蒼生獻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熱。未能被“早用”,“今急”才被“求”的年過70的燭之武就是這樣一個讓我們敬佩不已的人?!稜T之武退秦師》共有4個段落,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前2個自然段:秦晉圍鄭——燭之武臨危受命。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燭之武退秦師》,看看燭之武是如何以三寸不爛之舌勸退秦國的虎狼之師。

二、課文賞讀

(一)朗讀3、4段。

(二)3、4段文本分析:說退秦師——迫晉撤兵

1、先看結果:

原文

字詞

作用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說:通“悅”戍:戍守、守衛(wèi)

反襯燭之武的演說效果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之:代指秦軍微:沒有夫人:那人(今義:妻子)及:達到因:依靠敝:損害所與:所交往的人。所+動知:通“智”亂:(軍隊)散亂易:替代武:戰(zhàn)時應遵守的道義準則其:還是。表商量語氣去:離開之:指代鄭國

證明了燭之武說退秦師的`成功。也看到了一個霸主冷靜的軍事頭腦。

2、追根溯源:

(1)(宋.呂祖謙《東萊<左傳>博議》)“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燭之武是抓住哪幾個利害點來說動秦穆公的。

原文

字詞

勸說藝術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敢以(這事)煩……鄙:把…當作邊邑意動

既知亡矣

(示弱)

越晉難治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焉:什么用:因為陪:增加

亡鄭利晉

(陳弊)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以為:把(它)作為東道主:東邊道路上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行李:使者(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共:通“供”乏困:缺少的(東西)。形→名

存鄭利秦

(述利)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為:給(晉君)許君焦、瑕濟:渡河版:防御工事夫:發(fā)語詞何厭之有=有何厭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晉人無信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東:向東。名→狀封:使……作疆界。使動肆:擴張。焉:哪里闕:削減唯:希望圖:考慮

晉人無厭

(揭短)

小結:燭之武是抓住哪幾個利害點來說動秦穆公的:越晉難治亡鄭利晉存鄭利秦晉人無信晉人無厭

(2)燭之武退秦師的勸說藝術

一個面臨亡國之危的小國使臣燭之武,面對大國的國君,本是求人,卻能夠不卑不亢,從容辭令,可謂是有理有利有節(jié)有度;雖是竭盡挑撥離間之能事,卻句句在理,字字動心,絕無故弄玄虛、危言聳聽之嫌。他在“利”字上做足了文章,既瓦解了秦晉聯盟,說退秦師,又保全了鄭國的利益,出色地完成了勸說使命。

三、拓展延伸——委婉勸諫知多少

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39;必勿使反。&39;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觸龍說趙太后》

勸諫特點:運用對比的方法諷諫。

觸龍用對比的方法,把太后的愛女燕后與愛子長安君作一比較,故意強調太后愛燕后勝過愛長安君。表面上大談燕后之事,實際上是借客形主,是借燕后之事提醒太后考慮是否真正做到了比愛燕后更愛長安君。觸龍?zhí)岢隽恕案改钢異圩?,則為之計深遠”的標準,并列舉事實證明太后為燕后“計久長”,從而否定太后“(愛燕后)不若長安君之甚”??梢娪|龍強調太后為燕后“計久長”不過是作為陪襯,其真實意圖還在于暗示太后為長安君“計短也”,并沒有考慮到要使長安君“有子孫相繼為王”。作為諸侯國的統治者,為國君的如果不讓他的子孫為國家出力,只是坐享其成,利用其特權享受揮霍,“雖曰愛之,其實害之”,反而會把他的前途給葬送了。如果目前能使長安君“有功于國”,那么他就不是只享受特權而不付出代價的人,也算對趙國有了貢獻,將來就能立住腳跟,可以“自托于趙”了。這才是真正為自己最疼愛的孩子做出的長遠打算。觸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從而摧垮了太后的精神防線,順利地完成了勸諫的任務。

四、本課驗收

1、對下列句中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晉軍函陵(軍:軍隊)

B.貳于楚也(貳:從屬二主)

C.是寡人之過也(是:這)

D.亡鄭以陪鄰(陪:增加)

2、下列句中劃線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D)

A.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B.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C.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D.若不闕秦闕秦以利晉

3、下列“其”字意義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D)

A.君知其難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還也

4、本文選自《》。它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所作,與《》《》合稱為“春秋三傳”。

五、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名校學案》配套練習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5

教學設想:

1、自始自終以誦讀為教學手段和依據。

2、適當補充《左傳》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為課外閱讀材料。

3、可結合本課讓學生了解說話講究藝術的重要性,設一堂口語交際課,題為《說話藝術大家談》。

教學目標:

1、在誦讀背誦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以及其它文言現象;

3、學習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細化段落,分清文章條理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帶領學生熟悉課文,并力求背誦,在此基礎上,點到文中的文言現象。

教學難點:文言文中的文言現象、重點虛詞的用法。

教學方法:誦讀法、串講法、以讀領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當我們看到奧運賽場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心中會油然升起一種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為國爭光的英雄。英雄,在人們心中是偉大的,他們?yōu)槊衽艖n,為國解難,殫精竭慮,置個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時期鄭國的燭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學習選自《左傳》的歷史散文《燭之武退秦師》:本文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記公元前630年鄭國燭之武利用秦、晉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前的形勢,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于說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wèi)鄭國,迫使晉國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只身說服秦君,解除國難,表現了他深明大義和捍衛(wèi)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以及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1.時代背景

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導致事情發(fā)生的原因有二點。其一,鄭國曾二次得罪過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跑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時晉、楚之戰(zhàn)中,鄭國出兵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zhàn)以楚國失敗告終。后鄭國雖然即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鄭伯甚至與晉侯“盈于衡雍”,但最終沒有感化晉國。其二,晉秦兩國聯合圍攻鄭國,是因為晉秦都要爭奪霸權,均需要向外擴張,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自然要尋找這樣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晉聯合也就必然了。

2.主要人物介紹

燭之武是中心人物。雖然“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滿腹的委屈和牢騷,但在國難當頭,深明大義,以捍衛(wèi)國家主權的使命感只身赴敵營,以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鄭國的危機。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說服了秦伯,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佚之狐,慧眼識英雄的伯樂。“若使燭之武見秦軍,師必退”,說明佚之狐對燭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夠的了解,對鄭、秦、晉三國的形勢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預見性。

鄭伯,勇于自責者。當鄭國所處危險境地,需燭之武退秦師時,燭之武卻流露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的滿腹委屈與牢騷。面對此,鄭伯先是“是寡人之過也”以自責,從諫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揚先抑,設想假如鄭國滅亡的話,對燭之武也無好處,這種透徹的分析,誠意的表白,終于感動了燭之武,使之臨危受命,義無反顧赴敵營。

3.本文學習的知識點

(1)熟悉課文,達到背誦。特別注意把握課文的支撐句:

①秦、晉圍鄭,……且貳于楚也。

②吾不解早用子,……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③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崞溥€也。

(2)準確分辨一詞多義。如若、論、辭、鄙、微、之等。

(3)注意通假字:共——供;說——悅;知——智;

(4)正確把握詞類活用詞。如:鄙、東、西、敝、軍等。

二、《左傳》

大家初中時學過一篇選自《左傳》的文章,是什么呀,——《曹劌論戰(zhàn)》。本文也是選自《左傳》,《左傳》是“十三經”之一,它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釋《春秋》而作,所以被稱作“春秋三傳”?!蹲髠鳌凡粌H是我國最早最完備的編年體史書,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學作品,成為歷代散文的典范。它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記述人物的言行,記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得當。寫人簡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白笫现畟?,史之極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薄煲妥稹督浳目肌肪硪涣乓?/p>

三、課文講解

1、我們今天就來講述這個發(fā)生在僖公三十年的故事。上節(jié)課要求大家預習了這篇課文。那么,首先請大家齊讀第一段,找出,晉、秦這兩個大國為什么要欺負鄭國這個小國家呢?

(齊讀,請一位學生找出原因)

“對,以其、、、、、、也”,(1)可以說,故事一開始就是盡顯危機,形式非常緊迫,嚴峻?!板\軍函陵,秦軍氾南”,眼看鄭國就要滅亡了。大家注意到我怎么讀的這句嗎?“錦軍函陵,秦軍氾南”,這樣斷句對不對,為什么這樣斷句呢,“軍”是名詞活用作動詞了。同時,也可以明顯的看出秦晉是分駐在兩個地方的,為什么折磨交代呢?(這為下文埋下了伏筆)我們接著讀故事。

2、就是在這樣嚴峻的形式下,(2)燭之武要登場了,矛盾似乎又緩和了,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呢,是他毛遂自薦,主動承擔責任嗎?

〈1〉對,不是。而是別人——佚之狐推薦的??梢娯彩莻€知人善用的賢臣。若是讓大家?guī)е星橥扑]燭之武,應該怎么讀這句話?用什么語氣、語調推薦呢?————讀得堅定一點,胸有成竹“”師--必----勝。

〈2〉但是燭之武卻有推辭之意,(3)氣氛一下又緊張了。想想也是,一個多年未被重用的老臣,難免心中會有怨言。哪位同學能訴說一下他的怨言,帶著燭之武的&39;感情?!褪窃撟x得傷感一點。

〈3〉在這種情況下,鄭伯也體現了賢君的模樣,他先進行了自我批評,然后又以利打動燭之武?!蠹铱凑n后練習三中的一句話:“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鄭亡,子亦有不利焉”。事情到了這種地步,矛盾又緩和了,燭之武答應游說秦君。

3、那么,燭之武采取了什么方式去游說的呢?有沒有效果呢?故事進入了高潮階段。

“夜縋而出”,這也照應了前文中嚴峻的形式(“縋”字“而”字的講解)

現在大家齊讀燭之武的說詞,在讀的過程中能不能大略標出秦晉鄭三國的地理位置,簡單的標出,假如三者在一條直線上的話。(提問)

(秦————晉————鄭)

非常好,有了這個戰(zhàn)略形式圖,大家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能夠說服秦伯了或者說是說服秦伯的前提條件。

(結合戰(zhàn)略形式圖,具體講解這段說詞,圍繞“亡”的不利和“舍”的有利)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矣”從這個形式圖中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秦的劣勢。

(2)所以,燭之武一開始就擺正自己的位置,“鄭即知亡矣”,之后,說“若亡、、、、、、執(zhí)事”,從形式圖中,也可以看出秦晉圍鄭,受益的就是晉,燭之武的這句話一說出來,大家會不會想“壞了,燭之武難道要叛國,鄭國又危險了”,我們繼續(xù)往下讀。

(3)晉強,相對的秦就弱了

(4)要是不滅鄭,會怎么樣呢“君亦無所害”

(5)晉國曾經有不講信義的行為,還能相信嗎?

(6)(秦————晉————鄭)

肆其西封東封鄭

(7)從這個圖中,可以看出燭之武的一番說詞都是圍繞一個“利”展開,好象處處為秦著想,其實呢,完全是為了保存鄭,秦晉聯盟也有損害,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

4、秦軍退,并“使、、、、、、戍之”。晉國怎么樣了呢?分析“不仁”“不知”“不武”?!安恢笔钦嬲脑?。

四、藝術特色

1、整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故事,清潔是不是平穩(wěn)發(fā)展的不是,而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

2、那么,文章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是不是一下從懸崖跌到深谷呢?不是,而是非常自然的設置了伏筆和照應;

3、這個故事也算得上當時的一件大事了,而作者沒有寫秦晉如何計劃,沒有寫鄭國大臣的凡庸,而是集中筆墨寫燭之武的說詞,這是本文選材的一大特點,詳略得當,結合《曹劌論戰(zhàn)》。

五、字詞(略)

六、板書

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尾

君知其難君之薄也君亦無所害君之所知也唯君圖之

亡鄭舍鄭聯晉

無利有利無利

一、重要實詞:

1、貳

①“二”的大寫。

(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不專一(例:貳則疑惑?!盾髯咏獗巍?

④離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蹲髠鳌?

⑤再,重復。(例:不遷怒,不貳過?!墩撜Z雍也》)

⑥從屬二主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鄙

①邊遠的地方(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

②庸俗,鄙陋。

(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看不起,輕視。

(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3、許

①準許。(同現代漢語)

②答應,聽從。(例:“許之。”、“許君焦、暇……”)

③贊同。(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⑤表處所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①què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

②què城樓

③què皇宮,引申為朝廷

④quē通“缺”

⑤jué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

5、微

①細小,輕微(同現義)

②衰敗國勢衰微。

③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④幽微,精妙。微言大義(成語)

⑤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⑥如果沒有。(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6、敝

①壞,破舊。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②謙詞敝人

③疲憊(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④損害,衰敗。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說”“辭”見課后第三題。

二、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于晉(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zhí)事(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于君(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表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代詞,之)

⑥永之人爭奔走焉(兼詞,于此)

“之”的意義和用法見課后第三題。

三、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④越國以鄙遠

(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

地)

⑤朝濟而夕設版焉(“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

⑥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

疆界。)

四、通假字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共,通“供”)

③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

④秦伯說(說,通“悅”)

⑤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五、古今異義:

①行李之往來

(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六、文言句式

①以其無禮于晉介詞結構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曰介詞結構后置

③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有何厭”。

④是寡人之過也。判斷句。

以上知識點可讓學生利用工具書討論總結。

七、體味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性。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燭之武,作者通過他的語言,不管是牢騷,還是說辭,都表現了他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深明大義、機智勇敢。特別是說秦時的舉重若輕、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體現了一位出色的辯臣的形象。以上是正面描寫。佚之狐的推薦、鄭伯的自責,退秦師的事實,都從側面烘托了這個人物。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3、賞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二、過程與方法

1、反復誦讀,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結構,概括內容

2、鑒賞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積累文言常用詞,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2、在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借鑒寫法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質疑、探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讀準字音,斷準句子

2、結合注釋,再讀全文,翻譯課文,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及難點(字、詞、句)

3、初步了解故事情節(jié),概括段落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4、閱讀相關資料

(1)作家作品《左傳》及其藝術特色

《左傳》的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獻不足,迄今尚無定論。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為“十三經”之一。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當然,也有人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自成體系的歷史著作。

《左傳》不僅是我國最早最完備的編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學作品,成為歷代散文的典范。《左傳》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記述行人辭令,記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合宜,委曲簡潔;寫人簡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2)背景介紹

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向役之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結果,城濮之戰(zhàn)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后發(fā)動了這次戰(zhàn)爭。

晉國為什么要聯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fā)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軍(鄭國名義上沒有參戰(zhàn),實際上已提前派軍隊到楚國)。兩年后,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通讀課文

范讀正音,注重重點字的讀音,句子的點讀

學生齊讀一次

三、疏通文意,落實實詞、虛詞、語法等文言基礎知識

1、讓學生讀第一段

明確重點字詞:貳、軍

句子:以其無禮于晉

2、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段,教師提問題

學生回答、點評,明確重點詞、句子

3、集體朗讀第三段,教師講解,引導背誦

實詞:鄙、厭、說等略

4、學生朗讀第四段,師生共同疏通文意,落實文言知識

5、指導學生誦讀全文,增強語感,進一步熟悉課文,試著背誦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背誦、翻譯全文,歸納語言現象

2、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題

3、積累文言知識

4、把握故事情節(jié),注意人物語言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分析導入

英國政治家帕默斯頓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們沒有永

恒的盟友,也沒有永恒的仇敵,只有永恒的利益?!贝苏Z用來詮釋

這篇課文的內涵及其恰當。

二、理清故事情節(jié),進行整體把握

第一段:秦晉圍鄭(指出圍鄭的原因)

第二段:臨危授命

討論探究

1、佚之狐的話對刻畫燭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側面表現燭之武的才能

2、鄭伯是如何說服燭之武的?(學生作答)

第三段:說退秦師

分組討論探究:燭之武為什么能說退秦師?

明確:這篇文章對燭之武的善于辭令,寫得極為出色。他去說服秦伯,雖然目的是求和,但決不露出一點乞憐相。他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頭頭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說辭里處處為秦著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悅誠服,不僅答應退兵,而且助鄭防晉。

(1)處處為秦著想。

首先,燭之武開門見山說:“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承認鄭國已處于危亡的地步。但作為鄭大夫的燭之武卻沒有半句為鄭國乞求的話,相反,卻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來表明為秦著想的立場。先分析了“越國以鄙遠”的難處,接著談了亡鄭實際上是增加了別國(晉)的土地,擴展了別國的勢力,而鄰國勢力的增強就意味著秦國勢力的削弱。接下來又分析了存鄭對秦有益無害:“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币焕缓?,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動心。

(2)充分利用秦晉的矛盾。

正當秦伯在考慮滅鄭、存鄭對自己的利害關系時,燭之武充分利用這一契機,進一步為秦君分析:“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崩们貢x之間的離間雙方。這番話不由得秦伯不深思。接著燭之武又把話題引向未來,預言晉國此后的動向:“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將焉取之?”指出晉國貪得無厭,滅鄭之后,必將進而侵犯秦國,秦晉的矛盾將進一步尖銳化。由于晉國當時已成為中原霸主,秦伯對此不能不存有戒心。燭之武的這篇說辭戳到了他的痛處,終于促使他下定決心,改變主意,退兵助鄭退晉。

第四段:迫晉退兵

三、在把握文本的基礎上,分析討論燭之武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分組討論、探究、提問、總結

燭之武的形象:(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四、拓展思考

學生聯系全文,概括本文寫作上的特點

明確:

(1)伏筆與照應

(2)波瀾起伏

(3)詳略得當

五、課堂小結(學生總結)

六、作業(yè)

結合本文的敘事方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記敘文,字數不限。

板書設計

情節(jié)發(fā)展:秦晉圍鄭臨危授命說退秦師晉軍撤離

寫作特點:伏筆與照應詳略得當波瀾起伏人物形象栩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7

一、學習要點

1、《吶喊》是魯迅1918年到1922年短篇小說的結集,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說集。課文是這部小說集的序言,寫于1922年12月30日。作者在序言中,通過回顧自己從19世紀末到五四時期的生活經歷、思想發(fā)展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歷程,說明寫作《吶喊》的緣由和本書的主題。

魯迅的生活經歷與思想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如下表所列:

地點生活經歷

思想發(fā)展

紹興侍親疾看透世態(tài),想走異路

南京求新知選擇學醫(yī),救民報國

仙臺攻醫(yī)學領悟“要著”,棄醫(yī)從文

東京搞文藝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北京抄古碑苦悶沉默,思索追尋

北京應索稿看到希望,作文吶喊

2、魯迅在本文中概述了自己心路的歷程。透過魯迅的思想、行為,我們可以看到時代的折射。這些情景對我們理解課文是不可缺少的。

①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向崩潰,屢受列強的侵略而無力抵抗。但是幾千年封建傳統思想的慣性,使中國社會各階層不能正視現實,不能接受西方現代文明的優(yōu)勢地位。他們承認列強船堅炮利,卻看不到自己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落后,帶來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落后。所以他們提倡以夷之技制夷。洋務運動的興起,正是這種思想的必然??茖W救國論成為維新的主流,而不愿從思想文化等精神方面反省中國。魯迅想通過學醫(yī)救國救民的思想,正是當時這種社會主流思潮的反映。

②中國漫長的封建統治,使國民在精神上受到極大的壓抑和毒害,造成民眾的愚味、麻木和冷漠。日俄戰(zhàn)爭中興高采烈的看客“賞鑒”同是中國人被外國人砍頭的“盛舉”,正是中國民眾精神面貌真實的反映。對于這樣的國民性,魯迅一直是持嚴厲的批判態(tài)度的。他的文學作品,如《阿Q正傳》《祝福》《藥》等,都是鞭撻封建腐朽思想毒害下民眾的愚昧麻木,呼喚革新思想追求文明進步的創(chuàng)作實踐。

③中國近代的改革,一直是不徹底的。

這是由于中國漫長的封建專制所造成的強大的傳統守舊勢力頑強的反抗。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共和建立等大的革新運動,都沒有取得顯著的成效,中國的貧弱局面一直沒有改變。這使許多先驅者感到失望甚至絕望,于是沉淪下去,有些人逃避現實,在輝煌的古代盛世尋求安慰,有些人沉湎于聲色犬馬中麻醉自己,甚至走向了反動。

④雖然變革總是受到挫折,但是還有很多人在奮斗。

越來越多的人像魯迅一樣,認識到思想救國才是根治中國現狀的良藥。他們紛紛從西方現代思想中尋找藥方?!靶挛幕\動”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下出現的,五四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也是為了從思想上救治國民而發(fā)出的激烈的呼喊。魯迅的《吶喊》中的第一篇《狂人日記》所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是吃人的歷史,也是為了喚醒民眾而對封建思想做出的嚴厲否定。

3、《吶喊》的篇名和寫作時間

《狂人日記》1918年4月《風波》1920年10月

《孔乙己》1919年3月《故鄉(xiāng)》1921年1月

《藥》1919年4月《端午節(jié)》1922年6月

《明天》1920年6月《白光》1922年6月

《一件小事》1920年7月《兔和貓》1922年10月

《頭發(fā)的故事》1920年10月《鴨的喜劇》1922年10月

《社戲》1922年10月

4、下面是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富仁先生在他的《中國文化的守夜人——魯迅》一書的《自序》一文中的一段話,供學生認識與了解魯迅作參考。

“但魯迅的書都給了我一點踏實的感覺。記得小時和母親住在農村一座黑糊糊的土屋中,睡夢中醒來,見母親還坐在我的身邊,心里就感到很踏實,很安全,若是發(fā)現身邊沒有一個醒著的人,心里馬上就恐怖起來。別人的感覺我不知道,反正在我的感覺里,魯迅是一個醒著的人。感到中國還有一個醒著的人,我心里多少感到踏實些,即使對現實的世界仍然是迷蒙的,但到底少了一些恐怖感。中國現當代文人說的多是夢話,夢話也有文學價值,但對我這樣的一個膽小的人,說夢話的人甚至比不說夢話的人更加可怕。魯迅之所以在我的心靈中占了一個特殊的位置,大概這是一個主要的原因。由這種感覺,我認為稱魯迅是‘中國文化的守夜人’更為合適?!?/p>

“在夜里,大家都睡著,他醒著,總算中國文化還沒有都睡去。中國還有文化,文化還在中國。我認為,僅此一點,我們就得承認他的價值?!?/p>

二、能力檢測

1、閱讀下列語段回答文后問題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①文中“鐵屋子”比喻什么?

②文中“熟睡的人們”比喻什么?

③文中“不久都要悶死了”預示著什么?

2、魯迅的小說集以“吶喊”為名,其含義是什么?

參考答案:

1、①“鐵屋子”比喻當時異常黑暗頑固的舊社會。

②“熟睡的人們”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精神麻木的國民。

③“不久都要悶死了”預示著麻木的國民們可怕可悲的前途。

2、“吶喊”的含義,有兩方面。

一是表示自己寫小說是為了喚醒精神麻木的人們,使他們起來抗爭而發(fā)出的戰(zhàn)斗呼喊,也即將舊社會的病根暴露出來,催人留心,設法加以療治;一是為勇猛的革命前驅助威幫陣而呼喊,使之不憚于前驅,不再感到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毫無反應的寂寞孤獨。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8

一、教學目標

(一)樹立尊師重教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風氣。

(二)

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三)學習名詞、形容詞意動用法。

(四)學習正反對比論證方法。

(五)掌握有關“說”文體知識。

二、重點、難點分析

(一)本文層次結構是怎樣?

(二)有關疑難詞句解釋。

(三)“說”是一種文體;是議論文一種。本文中心論點是什么?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

(四)試摘錄作者關于老師職能、從師必要、擇師原則等方面精辟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五)為什么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六)本文是怎樣進行對比論證?

(七)怎樣認識本文進步性和局限性?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明確教學目(參考教學目標)。

(二)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論語》中孔子說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p>

其不善者而改之”導入。

(三)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倡導者。因為昌黎(現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韓愈為韓昌黎,后世又稱他為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才任宣武節(jié)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優(yōu)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文風。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唐宋實用散文基礎。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優(yōu)秀散文。他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詢、蘇拭、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師說》是他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論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端正容貌)而為師,世間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庇纱丝梢?,《師說》是針對時弊而寫,作者在文中闡述老師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重要性和從師應持態(tài)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見解突破孔子學說框框,具有進步意義。

(四)解題。

板書課題。指出題目不是“說說老師”意思?!罢f”是一種議論文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罢f”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罢f”,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

按“解說……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道理,下面一篇課文《問說》就是解說關于學習中“問”道理。剛才說過,當時社會風氣不重視從師之道,認為從師學習是可恥之事。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學生李蟠,其目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道理。

(五)指導自讀課文。

要求學生借助提示、注釋、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重點詞意義和用法,讀懂課文。學生自學、質疑,老師點撥指正。

1.讀準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讀音。

句讀dou或不焉fou經傳zhuan從師cong

讀書du不能bu傳道chuan從容cong

聃dan蟠pan萇弘chang近諛貽

冉ran潘pan無長無少zhang須臾怡

2.找出下列合成雙音詞。

學者句讀百工六藝

3.指出下列加點詞古今義。

古之學者古:求學人今:有專門學問人

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地方今:看字發(fā)出聲音

小學而大遺古:小方面學習今:小學校

4.討論重點文言詞意義和用法。

(1)師

課文中出現26次,它含義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詞,有兩種情況:

作“老師”講古之學者必有師

作專門技藝人”講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②作動詞,有三種情況:

作“學習、效法”講

吾師道也(“師道”,動賓關系)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作“從師”講

或師焉,或不焉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偏正關系)

作“以……為師”講意動用法(下面專講)

(2)之

課文中出現25次,它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兩種情況:

指代人或事物擇師而教之

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一關系,相當于“這類”、“這些”

郯子之徒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③作助詞,有四種情況:

放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古之學者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表示賓語前置句讀之不知

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詞后,湊足音節(jié),無意義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③以前學過課文中還有三種情況:

作代詞,指代自己君將哀而生之乎

作助詞表示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

作動詞,“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課文中出現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四種情況:

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

復指,作主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

作兼語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語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們)

③作語氣副詞,有兩種情況:

表猜測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多么)

5.分段。

寫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六)學習名詞、形容詞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指名詞或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以形容詞最常見,其次是名詞,還有少數表示

心理活動動詞。意動用法翻譯成現代漢語,基本格式是:

名、形(動)+賓=以十賓十為十名、形(動),例如:

吾從而師之名詞以……為師

漁人甚異之形容詞以……為奇異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動詞以……為恥

(七)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八)研讀課文(結合理解重點文言實詞及疑難詞句)。

學生試譯、討論,教師重點點撥。

1.本文運用怎樣方法論證中心

論點?

(1)分析第1段:

作者怎樣從理論上對總論點作初步論證?

第一層: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指兩漢以前,“學者”指學習人,不同于今天所說有專門學問人。作者要以“古之學者”為榜樣來宣揚師道,所以文章一開始就把它提出來?!氨赜袔煛保褜W者之所以有成就、有專長歸結為從師結果。這句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籠罩全文,概括要論及內容、范圍,成為本文中心論點。

第二層:正面概論教師職能:傳道、受業(yè)、解惑。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中“所以”是兩個單音詞?!八本哂写~性質,“以”是介詞,構成“以所”介賓短語,但習慣上這兩個字倒置著用?!八敝复袄蠋煛?,譯為“他”,“以”譯為“靠”。全句譯為:“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本渲小暗馈保叭省?、“義”等具體內容儒家之道,即儒家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觀點;“業(yè)”就是下文“六藝經傳”;“惑”就是上述“道”和“業(yè)”中疑難問題。

第三層:反面論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闡明從師必要性。

第四層:正面提出擇師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為師。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氣連用八個“吾”字,句中“亦”作假設關系連詞“如果”講。后一分句,用反詰句,加強語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詰語氣,“知”是“管、追究”。這句譯為“哪管他們年齡是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

第五層:歸納上文,提出從師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無”作條件關系連詞“無論”講,“所存”,名詞性所字結構,譯為“……地方”句

中“道之所存”作主語,“師之所存”作謂語。全句譯為:“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地方,就是老師存在地方”。這里作者表達不恥下問、能者為師進步思想。

2.分析第

2段:

(1)說說這一段與第1段是怎樣聯系?

第1段正面闡明從師重要性,提出從師標準。這一段以第1段為立論根據,批判當時土大夫恥于從師不良風氣,從反面論證第1段所提出觀點,說明從師必要。

(2)這段文字運用怎樣論證方法?

這段文字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師道”“道”指風尚;句中兩個“也”,表示停頓。

第二層:針對時弊,從三方面對比,剖析“不從師”癥結。

先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作對比:

四個“圣”和四個“愚”詞性有兩種:一種是形容詞,是“圣明”或“愚昧”意思;一種是名詞,是“圣人”或“愚人”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詰句,“此”指代“從師與否”。

作者在這組縱向比較中用反詰句點出不從師原因。

再以“為子擇師”與“其身則恥師”作對比:

“授之書”“書”,指文字、書寫;“句讀”指斷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是主謂語“合說”寫法,翻譯時要把它們搭配開:有人不知道斷句,(倒去)問老師;有人不能解決(修身、治國)疑難問題,(卻)不向老師請教。

作者在這組自身矛盾對比中,對不從師表現加以評論,并給予直接否定。

最后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

“道相似”“道”,指道德、學問,“足”,是程度副詞,“足以”,“很”意思?!捌淇晒忠矚e”,是帶諷刺語氣感嘆句。

作者在這組橫向比較中,對不從師言行加以描述,并發(fā)出帶有諷刺語氣強烈感慨。

本段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總結,并請學生填寫課后思考與練習表格。

3.分析第3段:

第3段與第1段關系怎樣?

這一段是正面論證,用歷史事例論證第1段中論點。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圣人無常師。

第二層:用孔子言和行兩方面事例論證。作者舉出孔子詢官于郯子,訪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問禮干老聃事例??鬃友哉撝小叭?,應理解實指三人:一個自己,一個善者,一個不善者,而“我卻能從其善,改其不善。這樣解釋才能體現格言警辟性。最后作者從孔子事例中推斷出:“弟子不必不如師,術業(yè)有專攻”結論.

4.分析第4段:

作者為什么稱贊李蟠?

作者贊揚李蟠,既是對他不從流俗肯定,也是對士大夫們“不從師”有力批判:既針砭時弊,又通過贊揚李蟠倡導從師。

“古文”指先秦散文?!安痪杏跁r”“于”相當于“被”?!白鳌稁熣f》以貽之”,句中“貽”現在稱為“贈送”,“以”在兩個動詞之間,作連詞,相當于“來”。

這段點明作者作《師說》緣由,樹立“不拘于時”、“能行古道”榜樣,總結全文。同時“不拘于時”照應第2段,“能行古道”照應第3段。

2.本文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I)整句散句結合。

整齊排偶句和靈活散句交錯運用,配合自然,錯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與“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亦遠也,而恥學于師”,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則是散句。而這一長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又都是排偶句。

(3)一個意思,多種句式。

第2段一連用二個對比,結語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師道惡劣風氣,但語氣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詰語氣;第二句“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否定、責備語氣;第三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諷刺語氣,感情強烈。

(3)頂真修辭手法運用。

頂真,用上一句結尾詞語做下一句起頭,使前后句子頭尾蟬聯,上遞下接。本文有好幾處運用這種修辭手法,例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3.本文講許多從師道理,哪些對我們今天有借鑒意義?哪些反映作者封建意識?

作者第一次提出老師職責,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強調學而知之,必須從師學習,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獎勵后學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但作者所說“道”,是維護封建統治儒家之道,所說“業(yè),是“六藝經傳”,與我們所講“道”和“業(yè)”內涵是根本不同。他把“士大夫之族”在從師問題上見識不如“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輕視勞動人民封建統治階級偏見。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理解“”“光”的象征意義。

2.學習本文作者展開聯想,逐層深入地剖析事物內涵的寫法。

3.學習運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懷、表達感情的寫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點。

教學重點:理解“”“光”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運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懷、表達感情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背景知識介紹:

1.請學生于課文結束處看到本文寫作時間:1942.3

2.你知道此時的中國是怎樣的狀況嗎?學生分析這段時期的國內形勢。

3.教師補充。

4.學生回憶學過的巴金的作品,簡介巴金。

巴金的經歷需簡介,著重點在于他背叛家庭,走向革命的勇氣與熱情,引導學生品讀文字蘊含的力量。

二、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形式:學生依次逐段朗讀課文。聽讀者注意讀者的情況,并思考如下問題:

要求:(1)讀罷全文,你能發(fā)現作者的感情變化嗎?請用具體詞語例證,是什么力量令其感情變化。

(2)全文哪些段落寫光?

討論明示:

(1)作者情緒由低落悲觀轉為樂觀高潮。第一段的“窒悶”,尾段的“微笑”,可以顯示光令其感情變化。

(2)3-12段寫光。

難點:2段到底有沒有寫光?應該說涉及了光,或說暗寫側寫光,作者對于光已感覺到了?!捌岷谝黄钡健昂谏饾u談”以至“終于分辨出來了”,這過程變化靠得是光,第3段的內容也恰恰是這一結論的注腳。

三、討論課文結構內容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在于其線索。本文線索是光。引導學生依課文內容總結出本文的內容脈絡。

明確:眼前/現實光回憶光聯想光眼前/現實光

2.如果我們寫這篇文章,多會從回憶光后,便以議論抒情性的語言來剖析挖掘的內涵,可是作者卻聯想三個故事,繼續(xù)實寫,目的何在?

導析:

(1)請為三個小故事添加標題,概括其內容。

(2)兩個神話故事可否去掉一個?為什么?寫第三個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聯想光的目的何在?

明確:

(1)

a哈里希島的故事:長明,盼歸之,姐姐點照亮漁人歸途,長夜孤。

b愛之光、希洛與利安得爾的故事

c友人投江被救

(2)不能去掉。

因為第一個故事中的是指路的,第二個故事中的是精神的,中蘊含著勇氣與希望。二光內涵不同,第二個故事中的不僅指路,更是精神依托,文意更加深入了。

寫第三個故事目的在于顯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友人投江,心已冷盡,但就是這垂死之人的心竟被光照亮,光為他帶來了人間的溫暖和美好的情誼,帶來了生活的希望與信念,的內涵在這個故事中進一步被挖掘展示。

(3)聯想光,作者是借此來剖析挖掘的內涵,讓人們在豐富的感性材料中認識的作用,這自然比用議論抒情的方式來講的內涵更形象,更能開闊人的思維。而且這幾個故事很具有代表性,現實與理想,古代與現代,中國與外國,人們對于的感情都是一樣的,的意義更明了了。

四、小結

思想內容的小結:

歸納包含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傾向。

藝術手法的小結:

象征手法的運用。

善于運用聯想來感性地揭示文章內涵的寫法。

五、作業(yè):

以“”為題,用象征手法寫一篇揭示“”燃燒自己,造福人類的品質的文章,600字左右。

六、板書設計: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10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2、引導學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

3、當堂背誦全詩。

二、教學重難點

1、詩情的領悟是難點與教學的重點;

2、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三、教學設想

以誦讀為主,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相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為一體,充分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境界。

四、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解釋:康橋=劍橋=Gambriage)

然后問學生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學生會說出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播放大學圖片。讓學生指出劍橋大學,引出對徐志摩的介紹。

二、徐志摩個人資料(課件介紹)

(簡要情況-康橋情結),由此引出對《再別康橋》的示范朗誦。

三、欣賞配樂朗讀<再別康橋>,先讓學生讀,再用范讀,學生能找出差距(5分)

四、朗讀直至背誦全詩(配樂)

五、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先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意象(提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他們說出這是為什么——有詩人的情感融入;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進而由教師總結出意象的含義——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全詩通過這些意象構筑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

(配合板書……)

六、課后小結

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澳嗽娭?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言而統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

——(謝榛《四溟詩話》)

七、課后作業(yè)

1、每人寫一首小詩,借景物抒發(fā)某種感情;

2、選學徐的其它詩歌。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認識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熱愛自然的熱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朗讀感悟。

【教學難點】

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聽音樂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播放:刮風下雨閃電雷聲的旋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8課《雷雨》。(板書課題)

(二)識字解詞

1、學生自讀課文。

提出要求:(課件出示)

(1)不認識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

(2)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詞;

(3)讀通每個句子,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

(4)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課件出示)

léihēiwūyāzhīchuíhùyínɡpūchánbǎihuá

雷黑烏壓枝垂戶迎撲蟬擺嘩

各自拼讀,讀好翹舌音“枝、垂、蟬”;后鼻音“迎”也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

指名認讀,相機正音,并用生字口頭組詞。

(2)出示新詞(課件出示)

雷雨黑沉沉烏云樹樁垂下來窗戶迎面撲來擺動陣雨毛毛雨暴雨

開展讀詞游戲。

指名讀,開火車讀。

②小老師領讀,齊讀。理解、記憶。

(3)讓我們把這些字詞帶到課文中,一起來讀好課文。

①標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讀音是否正確。

②開火車讀,看誰讀得好。組織互相評價讀書。

3、整體感知內容。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課件出示)

說說課文主要按照什么順序講的?

隨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讀一讀,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課件出示)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雷黑烏壓枝垂戶迎撲

1、記生字:開動腦筋記生字。學生各抒己見,然后教師總結:

(1)加一加:“”加“田”是“雷”;“木”加“支”是“枝”。

(2)換一換:“補”減“衤”換“扌”就是“撲”。

(3)減一減:“鳥”減“丶”是“烏”;“睡”減去“目”是“垂”。“護”減掉“扌”是“戶”。

(4)猜謎語:“一只山羊,跌倒山上”是“黑”,“十一點進廠”就是“壓”,“昂首前去逐龍舟”是“迎”。

2、組詞語:給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頭組詞。

3、指導寫字:

(1)師范寫,重點指導“黑、垂、迎”并講述:(板書:扁戰(zhàn))

(課件出示):“黑、垂、迎”田字格課件。

“黑”:上下結構,注意“黑”字的書寫順序,第六筆是豎,七八兩筆都是橫。注意下面的橫四點的寫法,左邊的一點向左,右邊的三點都是向右。

“垂”:獨體字結構,筆畫順序是:撇、橫、豎、橫、豎、豎、橫、橫。

“迎”半包圍結構,注意,第二筆是豎提,上面不要多寫一撇。最后三筆才是“辶”:點、橫折折撇、捺。

(2)老師范寫,學生在習字本上描紅、臨寫生字。(提醒寫字姿勢。)

(3)指名說說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要點。

(4)教師巡視指導,強調寫字姿勢,提出要求。(課件出示):

看準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個字的結構,放慢速度。

嚴格按筆順描寫。

(5)展示學生寫字作品,講評,適當獎勵。

(四)總結交流

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字,了解了描寫雷雨的敘述順序,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

第二課時

(一)從生活經驗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注意過雷雨天氣嗎?

雷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雷陣雨,誰能說說雷雨情景?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叫做《雷雨》。(板書課題)

(二)朗讀感悟雷雨前的畫面

A。天“悶”

過渡:課文中是什么壓下來了,讀課文第一段找一找?!獮踉疲ò瀹嫞?/p>

從哪句話中知道的?

a出示:“滿天的烏云,黑沉沉的壓下來?!?/p>

1、從這句話中你感覺到這壓下來的云怎樣?

從哪個詞語中感受到的?

黑沉沉:黑、多、厚、沉

滿天:多

指導詞語朗讀后再放入句子。

2、這么多的云都“壓”下來(板書)

知道壓下來是什么感覺嗎?(壓一個學生)什么感覺?——重、沉、透不過氣來。

現在壓著你的不是老師,而是這——讀句子

引讀:云好黑啊、云好多啊、云好沉啊

b“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過渡:這么沉的云壓得你是透不過氣來,壓得樹上的葉子,是一動不動,壓得蟬是一聲也不叫啊。

1、讀句子

2、蟬:見過蟬嗎?就是“知了”為什么稱知了?(叫聲像“知——了”)

愛唱歌的蟬為什么不叫了?——引出:悶(板書)

c、齊讀

B、風“亂”

過渡:嘩——(出示:打亂):打亂頭發(fā)、打亂書本

這種沉悶被什么給打亂了?讀第二小節(jié)找——風(板書)

出示句子“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p>

1、指導朗讀:讀了這句話,你會在風前面加什么字?(亂)

從哪個字中感受到的——亂。

抓住這個字,把風的狂猛給讀出來,注意朗讀不單用嘴,還課加入表情和動作。

(1)自由讀(2)指名讀(3)齊讀

2、引導感悟:風好狂哪,吹得樹枝亂擺,(課件出示)這樣的風吹到了蜘蛛身上呢?

3、句式訓練:風僅僅只吹到了大樹和蜘蛛嗎?還吹到了誰?

大風吹得樹枝

大風吹得蜘蛛

大風吹得花兒

C、電閃雷鳴

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過渡:是呀,此時的烏云越積越厚,像巨石一樣壓下來,狂風又席卷著大地,更可怕的是閃電和雷聲也來湊熱鬧了。閃電是一道比一道亮,雷聲是一個比一個響。用一個成語說就是:(電閃雷鳴)

小結:烏云壓、狂風吹、電閃雷鳴,天氣的悶,場面的亂,雷聲的響都告訴我們誰要來了。

(三)研讀“雷雨中”

1、默讀課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考大家?

2、學生提出問題,學生互動,教師相機點撥。

如:為什么用3個“嘩”?該怎么讀這3個“嘩”?

為什么“往窗外看去,樹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兩個“漸漸地”說明了什么?(雨要停下來了。)

3、有感情的朗讀。

自由讀——女生讀——指名讀

(四)研讀“雷雨后”

1、小組合作讀一讀,畫一畫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畫。

3、美讀這一段。

4、積累運用

(1)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了,()也()了。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留心觀察天氣變化,寫一篇觀察日記。

板書設計

16雷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烏云雨彩虹

大風由大到小

閃電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12

一、教學設計說明

教材是學生們最熟悉的,卻又是最易遭忽視甚至是冷遇的書。

1、為了讓學生們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高考優(yōu)秀作文的片斷,讓學生們知道我們手中的課文是可以用作素材寫進作文的。2、讓學生回憶學過的課文,并說說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學人物。3、教學活動——學生挑戰(zhàn)老師:學生給老師出若干話題,老師以一則選自課文的素材(如莫伯桑的《項鏈》)構思學生的話題。4、教師出一個話題——“空間”,讓學生選用已學的課文素材構思作文,然后說說其構思。5、教師出15個左右的話題,讓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話題,運用課本素材,快速構思,寫一個片斷。

二、教學過程

1、先問同學們一個問題:“你們怕寫作嗎?”

學生有的說“怕”,有的說“不怕”,也有的不以為意。

教師:怕寫作文,究竟怕什么呢?

(生答,教師隨機總結出發(fā)言要點)

教師:構思平淡、語言貧乏、素材平凡……如同學們所說的,確實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我們在寫作時文思枯竭,言語乏味。因此,常聽到有同學感嘆“作文難,難于上青天”。問題有很多,今天我們來解決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就是“素材的挖掘、運用(板書)”。

有人說從小到大寫了那么多作文,寫到最后都無話可說,無材可用??墒菍嶋H情況是怎樣的呢?想想看,我們從小學開始,到現在,讀了多少書,看了多少影視劇,聽過多少故事,有過多少親身經歷,又滋生過多少關于人生的感慨,寫作的材料會少嗎?我覺得恰恰是太多了,所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啊。材料太多,看得你眼花繚亂,竟不知如何取舍,如何運用了。所以我們很多同學可謂是:“捧著金碗去討飯,躺在金山上哭窮”。

為了證明我并非言過其實,我們先來讀一個高考滿分作文片段

(幻燈片):

唯有風,可以穿越荊棘。縱然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我們依然要相信:“淺草‘也’能沒馬蹄”(用幻燈打出課題)

2、素材很多,如溺水三千,我們只取一瓢飲之,取的是人人熟悉卻熟視無睹的高中語文課本這一個素材庫。大家一起來說說高中學過的課文中,哪些作家、作品令你印象特別深刻?

……(生答,教師隨聲附和,點頭表示贊許或贊同)

我聽同學們說起課本內容,都是如數家珍啊。原來課文素材,就是我們唾手可得的一瓢清泉。

我把課文素材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文學形象、名人名家、經典作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同學們建立自己的素材庫提供一個范例。如果平時同學們能有意識地把材料分門別類,對材料進行多角度的開發(fā)和思考,寫作的時候就可以信手拈來。

3、挑戰(zhàn)擂主

課本,就是被我們踩在腳下的一座金礦。那么它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挑戰(zhàn)擂主”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我是“擂主”,你們是挑戰(zhàn)者。怎么挑戰(zhàn)呢?很簡單,我選用一則材料(如:莫伯桑的《項鏈》),大家給我出作文題目,看看我能否最大限度地將材料運用到話題中去。

當堂練習。

4、牛刀小試

(幻燈片:空間)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評)

5、大顯身手

看來,我們的課本,確實是一座寶藏,是一座含金量很高的金礦。而話題則如滿天的繁星,僅同學們平時寫過的作文話題,就相當多。還記得你們寫過哪些話題嗎?(學生發(fā)言)

同學們的發(fā)言都很精彩,由此看來,我們的課本,不僅是一瓢清泉,一座金山,更是一把利刃,是倚天劍屠龍刀,握著它,就增添了無窮威力。在武藝高強的人手里,更是可以沖開話題作文的團團迷霧,種種束縛,游刃有余。我希望大家都能成為一個寫作高手。我們的口號是——大家一起來——“把有限的素材運用到無限的話題中去!”

三、教后反思

作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而學生又感覺到寫作文的困難比較多。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材可用,這是學生在寫作文時遇到的一個顯著問題。教師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學生們需要一眼“清泉”,那么,教師就必須帶領學生去挖掘“源頭活水”,教學生最大限度的去開發(fā)和利用已學的知識。作文的素材是無比豐富的,也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大到地球、宇宙的運動變化,小到一花一木,甚至一只蟲子、一粒塵土,都可以寫入作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蓖瑯拥模覀兊膶W生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發(fā)現作文素材的眼睛。實際上,除了課本的素材之外,還有影視、文學作品,親身經歷,所見所聞,歷史名人等,教師可以有系統的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寫作文時不再陷入“巧婦難于無米之炊”的困境。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分析,品味詩中創(chuàng)造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詩意美。

2、重點掌握詩人對自由、率真天性的追求──人性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音樂《情人的眼淚》,讓學生交流在音樂的旋律中聽到的內容。

音樂,它是旋律,但它也是詩,它用詩一般的旋律向我們傾訴心中的愛與情。同樣,好的詩歌也是美的音樂,它用音樂一般的韻律向我們述說著人世間憂愁與歡樂。

二、學生朗讀全詩,思考

1、找出體現詩意美的詩句,并簡要分析:

明確:

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鍍上一層嫵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水中的倒影,像一位美艷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

康河的水草,綠油油的在柔波中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在這仙境般的康河,詩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條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愛撫。

榆陰下的清泉倒映著天上的彩虹,那五彩斑斕的景色充滿了醇厚的詩意,詩人的留戀全都融進了康河的風光中。

詩人乘著滿載星輝的一葉小舟,向著青草凄凄的小河深處,擊拍歡歌,去尋他彩虹似的夢。

詩意美除了構思的新巧、韻律的和諧,更主要體現在意境美。詩人將自己多年對母校的感情濃縮在凝練的詩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個性色彩的形象和想象中間,不同于一般的別離詩,他選擇的意象是夏季的“云彩”、“金柳”、“青荇”、“青草”、“星輝”等,而傳統的別離詩選擇的意象多是長亭、流水、浮云、落日、孤舟等,而且多是暮秋時節(jié)。詩人巧妙地把氣氛、感情、形象三者融合為一,因而造成一個色彩鮮明、線條清晰、勻稱柔和的境界,就像一幅幅色彩絢麗的歐洲風情畫。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等,將它們巧妙地剪輯到自己的詩作中,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立體的,給人以視覺上的&39;審美享受。他所寄寓的情思也因而顯得瀟灑、飄逸,而不是一般別離詩的纏綿、愁苦。

2、詩人情感高潮在哪節(jié)詩中體現出來?

明確:

第五節(jié)詩,詩人陶醉在康橋的美景中,甘心做一條水草,盡情的享受康河愛的輕撫,,一任康河波光里的艷影,在他的心頭蕩漾。正所謂“沉醉不知歸路”,似乎已經忘卻了他要離別康橋而去,他撐著一枝長篙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的夢”,等到興盡歸舟時,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向“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飄逸、灑脫之情,感染著我們,讓我們的心一同快樂著,達到極致。

三、教師范讀、學生朗讀,進一步體味詩歌的詩意美

四、討論詩人對自由、率真天性的追求──人性美

在康橋,詩人結識了著名的哲學家羅素,在康橋,詩人心中有自己夢牽魂繞的情人,在康橋的秀麗風景中,有詩人幸福的生活。詩人曾飽含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保ā段鼰熍c文化》)

彌蓋我愛的康橋,

如慈母之于睡兒,緩抱軟吻;

康橋!汝永為我精神依戀之鄉(xiāng)!

康橋!你豈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摘自《康橋,再會吧!》)

徐志摩游學于英國劍橋大學期間,不僅深受康橋周圍的思想文化氣氛的熏陶,接受了英國式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洗禮,他還忘情于康橋的自然美景中,在大自然的美中,發(fā)現了人的靈性,找到了天人合一的神境,待詩人離英返國時,康橋已成了詩人“難得的知己”,詩人稱康橋為自己永遠的精神依戀之鄉(xiāng),此時的詩人,心頭盛滿離愁別緒。在詩里,詩人熱烈而又纏綿地傾訴自己對康橋的精神依戀。詩人對康橋的欣賞和贊美,實際上就是對大自然、對美和愛、對和諧的一種欣賞和贊美。

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倦牛芻草聲,是我康橋經驗中最神秘的一種:大自然的優(yōu)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

這岸邊的草坪又是我的愛寵,在清朝,在傍晚,我常去這天然的織錦上坐地,有時讀書,有時看水;有時仰臥著看天空的行云,有時反仆著摟抱大地的溫軟。

在初夏陽光漸暖時你去買一支小船,劃去橋邊蔭下躺著念你的書或是做你的夢,槐花香在水面上飄浮,魚群的唼喋聲在你的耳邊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黃昏,近著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靜處遠去。

從大自然,我們取得我們的生命;從大自然,我們應分取得我們繼續(xù)的資養(yǎng)。哪一株婆娑的大木沒有盤錯的根柢深入在無盡藏的地里?我們是永遠不能獨立的。有幸福是永遠不離母親撫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遠接近自然的人們。

在青草里打幾個滾,到海水里洗幾次浴,到高處去看幾次朝霞與晚照——你肩背上的負擔就會輕松了去的。

──(摘自《我所知道的康橋》)

詩人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張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發(fā)現的“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qū)”。在詩中,他與自然似乎有著一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詩人與自然交流,將自己的留戀全部融入對康橋瑰麗風光的盡情描繪中,是他對“詩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詩人在康河邊徘徊,正是追尋美、自由與愛于一體的理想。康橋,于軀殼,徐志摩是過客,但于靈魂,正是他詩意的棲居地。

五、小結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確是悄悄地走遠了,但揮不去帶不走的是他的康橋。它做為學院建筑留在英國,它做為一篇具有生命質感的美文,留在中國文學史中。自然中的康橋會老,但文字中的康橋,將在所有愛志摩的讀者心中永遠年輕。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14

高中語文必修四《雷雨》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戲劇作品的特點。

2、在作品的戲劇沖突中真實、鮮明的體現人物個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戲劇常識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我們這里講的戲劇實際上是劇本,它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戲劇離不開戲劇沖突,它表現在人物性格的沖突上,具體表現為一系列的動作。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即臺詞)和舞臺說明。

按照不同的標準,戲劇可以分為不同種類:

1、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分為話劇如《雷雨》、歌劇如《白毛女》、舞劇如《絲路花雨》;

2、按劇情繁簡和結構分為獨幕劇、多幕劇如《雷雨》;

3、按題材所反映的.時代分為歷史劇如《屈原》、現代劇如《雷雨》;

4、按矛盾沖突的性質分為悲劇如《屈原》、喜劇如《威尼斯商人》、正劇如《白毛女》。

二、簡介作家作品

曹禺:中國劇作家、戲劇教育家。本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潛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童年和學生時代曹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父親萬德尊曾任鎮(zhèn)守使、都統和黎元洪總統秘書。曹禺生母早逝,繼母酷愛戲劇,常攜曹禺觀看戲曲和文明戲。曹禺沒上過小學,延師在家,誦經讀史,但常偷看《紅樓夢》、《水滸》、《西廂記》等書。

曹禺青少年是在天津度過的。天津是個商業(yè)發(fā)達、水陸交通便利的北方重鎮(zhèn)。曹禺在這里目睹了帝國主義分子的暴行,也看到了許多高級流氓、高級惡棍及苦力的勞動,聽見了深夜小巷傳來的賣兒賣女之聲。這對曹禺反帝愛國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思想傾向,起了巨大的作用,也為他的一些作品提供了素材和人物原型。

1922年秋。曹禺進入南開中學。這是一個有民主精神的學校。學校的南開新劇團是當時全國有名的學校演劇團體。1925年曹禺加入南開新劇團,并成為重要骨干,一方面演出古典名著,如莫里哀的《吝嗇鬼》(一譯《慳吝人》)、H·易卜生的《人民公敵》,另一方面編演時事新劇,進行民主宣傳鼓動工作。在此前后,他閱讀了大量五四以來新文學作品。他曾說,魯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使他激動,超過了他喜歡的易卜生。因為這些作品啟發(fā)他必須關心中國的社會問題。

1928年曹禺升入南開大學政治學系。1929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但他大部分時間是在圖書館和書庫里,貪婪地研讀著世界名著,特別是希臘悲劇及W·莎士比亞、E·奧尼爾、А·ⅠⅠ·契訶夫等人的戲劇作品。同時他也時常和朋友去廣和樓欣賞京戲名家的表演,到天橋去聽曲藝。曹禺還涉獵了東西方的一些哲學著作。他讀老子、讀佛、讀圣經,贊美柏拉圖的神奇的理想國。同情叔本華對生活深沉的憂郁,也熱愛過尼采豐盛的生命力與超人的思想,而所羅門的智慧、耶穌對人類所寄予的真誠熱愛,都曾使他仰嘆、折服。但是,他是作為一個藝術家被這些先哲們的精神所感動,卻沒有成為任何一種哲學思想的俘虜。他感到這個社會非改變不可,于是想搜尋出一條大道來解決他所感到的中國社會的嚴重問題。但是讀了這些哲學著作之后,答案仍苦思不得。而他那種執(zhí)著地、熱誠地求索精神,卻熔鑄在他早期的創(chuàng)作里,增強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染力。

高中語文教案反思模板范文篇15

學習目的

1、學習通過人物對話、景物烘托、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寫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爭中的生活,學習他們愛國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水生女人等婦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寫和人物對話的作用。

教學設想:

本文是課內自讀課,要求學生掌握學習小說的一般方法,即根據小說的特點,從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描寫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進而理解小說所揭示的主題。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戰(zhàn)爭是一個讓人思考、讓人感悟的名詞,它演繹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進程,見證了人性中的正義與。

列舉有關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詞語(提問):血肉橫飛、血污淚痕、槍林彈雨、硝煙烈火、斷壁殘垣……

《荷花淀》寫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小說,記敘的是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場伏擊戰(zhàn)。但它沒有硝煙彌漫、血肉橫飛的場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戰(zhàn)爭場面。(閱讀過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孫犁(1913——1996),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現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臺》、《囑咐》,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等。

孫犁小說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被稱為“詩體小說”。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于水鄉(xiāng)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荷花淀”派,與“山藥蛋派”(趙樹理風格)齊名。

三、整體閱讀,理清情節(jié):

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理清小說情節(jié),體會“詩體小說”的特點,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寫的三個片段內容:

注意:隔行是小說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話別。(開端)

第二部分:探夫遇敵。(發(fā)展)

第三部分:助夫殺敵(、結局、尾聲)

本文是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安排情節(jié)的:月亮升起來──很晚──雞叫的時候──第二天──過了兩天──快到晌午──正午──這一年秋季──冬天

從小說三要素看,本文是虛化的人物,淡化的情節(jié),特定的環(huán)境。

四、分析鑒賞“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

這篇文章沒有驚險的戰(zhàn)斗故事,也沒有纏綿的愛情情節(jié),甚至沒有留下一兩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卻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藝術感染力呢?它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確:給人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麗坦蕩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葉充滿生機、充滿活力,象征著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這是一副純美的畫面,荷花荷葉是畫面的主體,人物只是融入畫面并融入荷花荷葉的精魂,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藝術魅力所在,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藝術化、審美化的結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層,描繪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風景畫和風俗畫。

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涼爽,蘆葦潔白,荷花飄香。

生活美:勤勞的雙手,熟練的技藝,富饒的出產。情景相生

人情美:熱愛勞動,熱愛親人。

特別是兩個充滿想象的貼切的比喻,把勞動的場面詩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景物牽動著情思──天這么晚了,丈夫還沒回家。

通過分析,我們認為這段景物描寫有如下作用:

第一,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氣氛,水生嫂就在這樣的背景里生活、勞動,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溫順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耙磺芯罢Z皆情語”,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著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們的眼里,家鄉(xiāng)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這樣美好的家鄉(xiāng)豈能容忍外國強盜來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熱愛,才激起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比仇恨,毅然送夫參軍,毅然組織隊伍,參加戰(zhàn)斗。這種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廣闊而深邃。

第三,為情節(jié)的展開作了鋪墊。開頭部分對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寫,不僅為“話別”提供了時間、地點和和諧的氛圍,而且也為下文荷花淀伏擊戰(zhàn)的環(huán)境作了鋪墊。

2、第二部分第二層正午淀上風光的描寫:

幾個女人探望丈夫的歸途上,有點失望,有點傷心,這種遼闊而靜寂的環(huán)境烘托了這種情緒,但淀上萬里無云的開闊、明朗的風光,使她們受到感染,增強排遣憂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歡笑起來──以景寫人,情景相生。

3、婦女們急中生智,把船搖進荷花淀,又對淀上風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寫(第二部分第三層):描寫日光下的水鄉(xiāng)風光。第61段。

作者運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詩意地描寫了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象“銅墻鐵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這威武雄壯的景色,不僅突出了水鄉(xiāng)游擊戰(zhàn)的特點,暗示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將發(fā)生一場激烈的伏擊戰(zhàn),而且寫出根據地人民同仇敵愾的心理和克敵致勝的信心,洋溢著歌頌人民戰(zhàn)爭的思想感情。對照下文荷葉下認出她們丈夫的情景,更會驚嘆小說構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當。

到此,全部畫面融為一體,由朦朧逐漸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現,前后畫面遞進,具有流動感,又層次分明,顯得意境縱深而高遠。概括起來說,荷花淀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讓人心醉。這么美的家園,誰人不愛!怎么肯讓敵人蹂躪!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點。這么美麗的一方水土,當然會養(yǎng)育一方英雄兒女,他們美麗的身心不容玷污,他們平時有多少溫情,戰(zhàn)時就會有多少勇氣,這是景和人的契合點。

五、分析鑒賞“簡潔而傳神的對話”

分角色朗讀“話別”一節(jié),朗讀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達人物感情。并討論:這一節(jié)對話可分幾層?

明確:可分為追問真情、贊同丈夫參軍、應承丈夫的囑咐等三層。

請運用聯想和想象,結合上下文和語境,認真分析水生嫂的對話,說說這些對話對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表現水生嫂對丈夫的憂慮和關切之情。

“她們幾個呢?”——水生答非所問,故意岔開話題,水生嫂覺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問,只得再次試探。

“怎么了,你?”——水生對妻子的問話用“還在區(qū)上”,虛晃一槍,又岔開了話題,無話找話。水生嫂察顏觀色,感到今天事情有點蹊蹺,只得逼問。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了水生嫂體貼、溫柔、機敏和穩(wěn)重的性格。

“你總是很積極的。”——在妻子的逼問下,水生終于說出自己“第一個舉手”報名參加大部隊。水生嫂此時的心情是十分復雜的,她愛丈夫,愛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個報名參軍,她為自己有這樣一個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對丈夫責怪中含有贊揚。

“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丈夫參軍去打鬼子,她沒有理由也不會阻攔,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畢竟是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自然會聯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產和生活的擔子該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經過水生的一番勸說,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確實是個好丈夫,他不僅為革命事事走在頭里,而且能體諒家里的難處,所以,水生嫂擺正家庭和民族的關系,統一對丈夫和對祖國的愛,決心挑起生產和生活的重擔,支持丈夫參軍。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了水生嫂識大局、明大義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話,囑咐囑咐我吧?!薄榱俗屨煞蚍判模杂X承擔任務。

“嗯?!薄膭钇拮诱紊稀⑺枷肷?、文化上進步,勸誡妻子不要當俘虜,要與敵人拼命。兩個“嗯”字,表現了水生嫂既有中國婦女吃大苦、耐大勞的傳統美德,又有新一代勞動婦女勇敢戰(zhàn)斗的精神。

小結:“話別”這段對話,刻畫了水生嫂這樣一個勤勞純樸,摯愛丈夫,熱愛祖國,識大體,明大義的農村婦女形象,為后來寫水生嫂等機智勇敢地與敵人斗爭,發(fā)展成為抗日游擊戰(zhàn)士作了鋪墊,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同時,“話別”也刻畫了水生熱愛祖國,處處以民族利益為重,事事爭先,也愛家庭、妻子、孩子,體貼理解妻子,鼓勵妻子進步這樣一個革命戰(zhàn)士的形象。

五、布置作業(yè):

1、認真朗讀課文。

2、改編仿寫“話別”一節(jié)(品味人物對話,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請朗讀改寫后的對話:

(很晚丈夫才回來……)女人抬頭瞪著他說:“死到哪里去了,這么晚才回來!沒你的飯了。”說著,拍拍手站起來要往灶間走。

水生坐在臺階上說:“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p>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著丈夫的臉,她看出他的臉有些紅漲,說話也有些氣喘。她說:“有事快說。我知道,回來晚了一準沒好事?!?/p>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盡瞎猜?!彼南吕锟纯从终f“爹呢?”

“你還有爹呀?早睡了?!?/p>

“小華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給我痛快點?!?/p>

水生小聲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p>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兒,怔了一下,站起來,并不看水生的臉?!安痪褪沁@么點事嘛,還又問爹問小華的,婆婆媽媽不直說。我給你弄點飯去?!?/p>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過了。今天在縣里開會,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qū)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p>

女人的眼睛熠熠閃光:“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兒子。你要是不積極,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寫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異同。

異——原文中的女人:溫順、體貼,對丈夫極為依戀,甚至有些纏綿,雖然她同時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氣、有準備承擔丈夫交給她的任何責任的。(水)

改寫后的女人變得潑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飾內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說得輕描淡寫好讓丈夫放心。(火)

同——對丈夫的舉動都很敏感,都很愛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顆金子般的愛國心。

2、比較下列三段對話,選出最適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為什么其它兩段不適合?

人物——A——B——C

女人:“你走我不攔你,小華和爹你也帶走?!?、“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你走我不攔你,我跟你一塊去?!?/p>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親戚。”、“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薄ⅰ拔沂侨ゴ蛘?,不是去旅游?!?/p>

女人:“我在家還要干農活,更忙。”、“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古有花木蘭,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p>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謝你?!薄ⅰ按蜃吡斯碜?,我回來謝你?!薄ⅰ暗却蛲炅斯碜?,我謝你?!?/p>

女人:“哼,說的輕巧?!?、“不嘛?!?嗲聲)

二、細細品讀(朗讀)四個青年婦女商量探夫的話,分析她們的個性特點。

畢竟,藕斷絲連的婦女們,對丈夫的不辭而別心存依戀,或許她們還有許多悄悄話還未來得及向自己心愛的丈夫表白;或許她們?yōu)檎煞虻陌踩栾埐凰?或許她們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因此,幾個青年婦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薄髅魇窍胝煞?,又不好意思直說,于是找個借口,感情表達得委婉含蓄。(機敏多智)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這位大嫂與前一個一樣,也說得很含蓄,不說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說有要緊的話。(心直坦率)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嫂的話提醒她們途中不安全,為下文伏筆,顯示了她謹慎、穩(wěn)重的性格,考慮問題比較周密。(心細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可見她探夫心切,不顧一切,有點冒冒失失。(性急僥幸)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這位大嫂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假話里寓有真情。(害羞忸怩)

短短幾段對話,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至于水生嫂的謹慎周密,顯然跟丈夫走前的囑咐有關。

三、概括水生嫂等幾個青年勞動婦女的特點:

本文選材新穎,沒有集中、細致地寫水生等七個青年參軍和第一次參加戰(zhàn)斗的情景,而是著重寫水生嫂等迅速成長的過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勞、勇敢、質樸的品質,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婦女的特點。她們守著自己的家庭,憧憬著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離開。當大敵當前,國難當前頭時,卻能把對丈夫的愛和對祖國的愛統一起來,積極支持丈夫參軍,參加抗日戰(zhàn)爭。在經歷了荷花淀的伏擊戰(zhàn)之后,她們受到了教育、鼓舞,她們認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婦女也能做到。當水生說她們是“一群落后分子”時,她們更不甘示弱,商量著回去成立隊伍,參加戰(zhàn)斗。這種抗擊敵人的侵略,保衛(wèi)祖國、保衛(wèi)家園的熱望所激發(fā)的向上的要求,在斗爭中對自己力量的堅信和具有的雄心壯志,是她們具有革命樂觀主義的思想基礎,展示了她們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現出她們高尚的情操,同時揭示她們迅速成長的根本原因。

結尾,形象說明她們熱望參加戰(zhàn)斗的愿望得到了實現,充分顯示了勞動婦女的戰(zhàn)斗力量和作用使她們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發(fā)展和結尾,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主題:表明了黨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地迅速發(fā)展壯大,充分顯示了人民戰(zhàn)爭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前景,使作品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分析鑒賞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

1、“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闭埨斫狻罢饎印焙汀八薄边@兩個詞的深刻含義?

明確:這是水生嫂聽到丈夫報名參軍之后出現的一個細節(jié)描寫。丈夫“明天”就要參軍到大部隊上去,的確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動,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動了一下。我們不難想象,這時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復雜的:幾年的恩愛,家中生產生活兩副重擔,上前線前途莫測……但水生嫂畢竟是一個識大體、明大義的人,很快地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這個動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緒,她不能讓丈夫看出自己有軟弱的表現,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參軍的決定,顯示了她的堅強性格。

2、把緊張的戰(zhàn)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揉合起來,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詩情畫意。

如:一場激烈的伏擊戰(zhàn),發(fā)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鮮艷的荷花淀里,發(fā)生在婦女們探望丈夫的歸途中,這種戰(zhàn)爭環(huán)境充滿詩情畫意。當戰(zhàn)斗打響以后,幾個婦女“漸漸聽清楚槍聲是向著外面,她們才趴著船幫露出頭來”尋找自己的丈夫。這一細節(jié)描寫十分生動,丈夫在瞄準敵人射擊,沒看妻子一眼(聚精會神),妻子卻在緊張戰(zhàn)斗中尋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會神),為下文議論戰(zhàn)士們“橫樣子”伏筆。這個細節(jié),使緊張戰(zhàn)斗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重寫奇襲、巧遇,是故事的。

3、小說中三處對于“撈”與“丟”的細節(jié)描寫。

第一處見于“尋夫遇敵”一場。

“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旁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里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wěn)穩(wěn)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p>

這是很愜意、很詩意的一筆。“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畔稻谷香”,婦女們信手一“撈”一“丟”的是菱角,流露出來的卻是她們心中對美麗富庶的家鄉(xiāng)的熱愛與自豪,而那“安安穩(wěn)穩(wěn)浮在水面上生長”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樣高高地挺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構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美麗和諧的風景。相形之下,《洪湖水,浪打浪》“人人都說天堂美,怎比我洪湖漁米鄉(xiāng)”,辭意熱切卻略嫌直露,而與《赦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樣淳樸雋永、凝煉含蓄的意境,有著異曲同工之美。

第二、三處描寫均見于“助夫殺敵”一場。先是水生將漂在水上的裝著餅干的精美紙盒“撈”起來,“丟”在女人們的船上;接著是女人們將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撈”起來“丟”給他們,這一“撈”一“丟”,不僅僅表現了抗日軍民打撈戰(zhàn)利品時樂觀的精神,以及間似嗔實喜、似怨實愛的小兒女心態(tài),更重要的是在這一“撈”一“丟”里,早就融進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親人的關愛,以及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摯愛,正可謂一“丟”一“撈”,字字關情。

《荷花淀》雋永如詩,清新如畫,雖不著一個“愛”字,卻將水鄉(xiāng)兒女的民族大義與間的濃情蜜意,融進在凝練精妙的細節(jié)描寫之中,實為一曲洋溢著,飽蘸著至愛的英雄之歌。

五、簡單小結:

情節(jié)不離奇、不曲折——淡化

人物無姓名、無肖像——虛化

寫作視角獨特,意境詩化純美

六、作業(yè)布置

課外閱讀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體味戰(zhàn)爭小說的視角與《荷花淀》的區(qū)別。

218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