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教學教案
初三語文教學教案精選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某跞Z文教學教案精選,歡迎參閱呀!
初三語文教學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的:
1、 簡單了解莊子的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
3、掌握“非……則……”、“見……于……”兩個特殊句式;
4、理解本文寓意;
5、分析其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
1、在背誦的基礎上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式;
2、結(jié)合本文寓意進一步分析莊子的思想。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
主要是字詞和朗讀情況。
二、導入新課:
以莊子及其基本思想導入,主要含以下四個方面:
(一)、“老莊”;
(二)、基本思想:
1、主張“天道無為”(故事分析-“莊子釣于濮水”);
2、主張相對主義的認識論(《逍遙游》);
3、主張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秦失吊老聃”-《養(yǎng)生主》)。
詳細解說:
莊子,名周(約公元前369年——約前286年),戰(zhàn)國時代哲學家,散文家,宋國蒙人。曾任蒙漆園吏,但不久辭去,不愿和統(tǒng)治者合作?!妒酚洝飞险f,“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可莊周并未接受,“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
莊周一生貧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糧,自織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閑居獨處。他繼承并發(fā)揚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莊子認為世間一切事物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
《莊子》一書,道家經(jīng)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內(nèi)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為,內(nèi)篇是莊周自著,外篇、雜篇是莊周的門徒所著?!肚f子》一書風格獨特,它把深奧玄妙的哲理與生動具體的想象融于一爐,使抽象的`邏輯思維與具體的形象結(jié)合起來;它想象豐富,構(gòu)思奇特,詞匯豐富,善于對事物進行極細致、生動的描繪。魯迅先生曾稱贊他的文章說“_辟闔,儀態(tài)萬方”。書中的寓言很多。
3、聽錄音:
正音,疏通文意:
(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的詞:
秋水時至順流而東行東面而視
(2)、古今異義詞:
百川灌河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至于北海
(3)、特殊句式(并在課文中找出例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非……則……
見……于……
(4)、解釋以下詞語(并舉一個例子):
望洋興嘆
貽笑大方
4、集體朗讀,思考:
(1)、河伯在什么情況下欣然自喜?
(2)、河伯見了北海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3)、河伯為什么認為自己“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以上三問結(jié)合課文回答)
(5)、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jié):這篇文章通過寓言設喻,說明了個人的見識是很有限的,只有經(jīng)過的別人的比較,才能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驕傲自大,就難免會貽笑大方。)
5、分析特殊句式:
(1)、聞道百……………………(定語后置)
(2)、以為莫己若者………………(賓語前置)
(3)、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4)、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5)、百川灌河--百川灌()河。
(6)、()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7)、()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5)(6)(7)為省略句。]
三、語法總結(jié)
省略句:
1、省略主語:
例: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
《捕蛇者說》
2、省略謂語:
例: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鴻門宴》
3、省略賓語:
例: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初三語文教學教案精選【篇2】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金錢—拜金主義思潮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另一個外國的作家寫的一篇也是講述人善變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
2、板書課題:《我的叔叔于勒》
3、整體感知小說,知線索
明確:菲利普夫婦盼于勒發(fā)財歸來是敘事明線,于勒離家到美洲冒險10年經(jīng)歷為暗線。
情節(jié):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4、情節(jié):人物態(tài)度,找出菲利普夫婦言行變化的代表句。
開端(盼于勒)——發(fā)展(贊于勒)——高潮(遇于勒)——結(jié)局(躲于勒)
人物態(tài)度對比:
前: (從文中找出詞語)
后: (從文中找出詞語)
5、人物性格分析(討論)
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貪婪,庸俗的.小市對民,愛慕虛榮。
“我”一個也涉世未深,天真單純,富用同情心 的孩子。
寄寓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6、找出小說中環(huán)境描寫,各自的作用?(略)
7、小說主題討論:
金錢至上
8、發(fā)散訓練
①小說的結(jié)局怎樣?人物命運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還是社會環(huán)境造成的?
②假如菲利普夫婦在游輪上巧遇發(fā)了大財?shù)挠诶?,他們的言行會怎?用150個字來完成。
③寫作:請以“人與人這間”為題,反映當代人際關系的中心。
板書設計:
中心線索
于勒 貧窮 富裕 貧窮
菲利普夫婦 厭惡詛咒 熱切盼望 咫尺不認
全家恐怖 全家唯一的希望 出了大亂子了
分文不值 置一所別墅 重新拖累我們
壞蛋流氓 好心的于勒 賊、討飯的
打發(fā)到美洲去 多么的驚喜啊 以免再遇見他
側(cè)面描寫 主體部分
介紹家庭成員,引出于勒 對于于勒態(tài)度的今昔變化 全家旅游 發(fā)現(xiàn)于勒 證實于勒 躲開于勒
小引 背景 開端 發(fā)展 高潮 結(jié)局
主題 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初三語文教學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旁征博引、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2、懂得勤奮是成功的關鍵
重點難點
1、弄清文章的議論三要素
教學設想
1、從議論文三要素入手把握全文內(nèi)容
2、列舉成功的例子,交流成功的條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這首小詩告訴人們不要只看到并“驚羨”于別人成功所得的榮譽,而要了解在成功的后面所蘊含的艱辛和曲折,要學習花的奮斗和犧牲,從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長的經(jīng)驗,這才是更重要的.。
導入
《成功的花》
冰心
成功之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二、 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議論文的三要素
四人小組討論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中心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3、用了哪些論據(jù)?各屬于什么論據(jù)?(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4、論證過程中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明確:
1、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很下工夫。
2、文章開頭闡釋了“成功”的概念,由此引出成功的公式,說明成功需具備的條件,接著對三個必要條件依次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中心論點,強調(diào)勤奮是成功的關鍵。然后進一步論證勤奮的重要性。
3、事實論據(jù):
囊螢、映雪、懸梁、刺股——勤奮的重要
自身的經(jīng)歷——機遇的重要性
道理論據(jù):
韓愈: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理解:學業(yè)的精深在于勤奮刻苦,荒廢在于嬉戲玩樂。行為道德的成功在于深思熟慮,毀敗在于隨便不假思索。
王國維: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須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贝说诙骋病!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
理解:第一境登高望遠,樹立目標(預期)
第二境百折不撓,發(fā)奮圖強(勤奮)
第三境
4、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例證法)引用論證(引證法)對比論證(第7節(jié))
初三語文教學教案精選【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解題、背景、作者、表
2.指導閱讀、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導朗讀背誦,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4.了解諸葛亮嚴明賞罰廣開言路的進步主張,初步領會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學習他的愛國精神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
閱讀、分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質(zhì)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后人所欽仰。陸游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說“或為出師,鬼神泣壯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杰作。(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最好能背誦),讀得要有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chǎn)生激情。要求學生注意體會老師的讀法,并畫出生字詞。
2.指導學生朗讀(片斷),要求富有感情。
三、檢查預習:
1.要求一生簡介“表”的有關常識
2.一人簡述本文的寫作背景
3.一人簡介諸葛亮
四、指導劃分層次結(jié)構(gòu)
引導學生圍繞“出師”二字來分段(問題1),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供參考:第一,在國家危急的形勢下,作者出師前向后主提出哪幾條治國建議?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劉禪陳述他出師的理由的?第三,在說明出師的理由之后,作為臣下,是否還要請求皇上批準他出師并表達這次出師的決心?
1.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示獨立思考,擬出初步答案
2.同組交流,取長補短(段意不要求統(tǒng)一)
3.抽樣提問,師生共評(同時板書)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機,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6-7)追憶往事,陳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責任,表明決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譯課文1、2段(問題2、3),教師補充以下詞語:
疲弊:指國家貧窮衰弱秋:關鍵時刻妄自菲?。哼^分看輕自己蓋:原來
2.提問四人各對譯課文1、2段,學生進行評價更正,教師肯定小結(jié)
3.思考問題:
(1)
為什么說當時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當時蜀國的形勢如何?內(nèi)外大臣如何表現(xiàn)?內(nèi)外大臣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國君的應如何做?作者提出的兩條建議是什么?(問題4-9)
教師抽個別中下生提問,再請中下生補充,不行再請中上生小結(jié)
板書:開張圣聽(廣開言路)賞罰嚴明
4.指導分析“以”的連接用法
(1)教師復習“以”的介詞用法---“用、把、拿、憑”等。
(2)分析“以”連詞的用法
學生思考這兩段中的“以”哪些表達目的,哪些表達結(jié)果。
教師提問,學生不同意見可補充
板書:以:表目的(用來)---以光先帝遺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結(jié)果(以致)---以塞忠諫之路也
5.指導背誦:
(1)要求學生理清每一段內(nèi)的意義層次,順著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記憶、背誦。
如:形勢危急---大臣表現(xiàn)---兩條建議
(2)學生試著自己背
(3)抽優(yōu)生背
(4)全班齊背
6.老師總結(jié):引導學生學生諸葛亮的愛國精神。
六、布置作業(yè):
A.熟練習背誦1-2段,準備默寫
A.預習翻譯3-7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課文3-5段,歸結(jié)第一部分內(nèi)容;了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
2.學習6、7段。理解諸葛亮統(tǒng)一中國的愿望,批判地繼承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于議”和“寓情于敘”的寫作方法
4.學習諸葛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導自己的行為
重點難點:
了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教具;理解“寓情于議”和“寓情于敘”
教學過程:
一、檢查默寫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寫
二、分析課文3-5段
1.指導朗讀,要求有層次感
二優(yōu)生分別讀第3第4段后齊讀第5段。
2.學生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問題1)
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提出幾個問題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計日而待:良實:親賢臣,遠小人
3.思考:第3、4兩段寫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議?(問題2、3)
師生共同分析,邊分析邊板書:
薦賢臣:宮中之事---先帝簡拔之臣---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營中之事---先帝稱能之臣---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提建議:親賢遠佞(正反教訓)
4.小結(jié)第一部分:
(1)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治國大計,特別是第三條“親賢遠佞”是作者反復強調(diào)的。這三條在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
(2)講解“寓情于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jīng)驗教訓,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的道理。這種把誠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擺事實、講道理中的論證手法,就是“寓情于議”。作者之所以采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規(guī)勸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創(chuàng)設情境: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萬分感激,平時又言聽計從,臨終時也曾把兒子托付給諸葛亮。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報效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盡所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試圖為劉備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下面我們再學習6、7兩段,看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師補充幾下注釋,學生思考自譯課文:
躬耕:親自耕種.聞達:聲名遠揚庶竭:希望竭盡爾來:從那時到現(xiàn)在托付不效: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
3.復述諸葛亮的經(jīng)歷(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
要求一位表達能力強一點的`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4.獨立思考問題:兩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敘述的對象以及敘述的內(nèi)容是什么?(要求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經(jīng)歷報先帝忠陛下
當今:出師理由
5.講解“寓情于敘”
如下所述,這兩主要是追述21年來的經(jīng)歷,陳述出師的理由,抒發(fā)報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達方式是寓情于敘。例如第6段在敘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這句充滿感情的話,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隨先帝、為之奔走的艱難歷程,又抒發(fā)了他感恩報效的一片忠心。
6.討論問題:“受命以來.....深入不毛”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精神?今天應該怎樣認識?
引導學生從作者忠君的同時看到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7.小結(jié)第三部分層次:回顧歷程,抒發(fā)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決心,報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業(yè)
A:課后背誦課文3-7段;預習翻譯8、9段
B:默寫課文3-7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理解8、9段。培養(yǎng)說話藝術(委婉)
2.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3.背誦,練習鞏固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抽一中等生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學生齊讀8、9段,要求讀出作者感情及誠意,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新課。
2.指導翻譯第8段:這一段翻譯較難,老師要多做些點撥
學生先獨立翻譯,教師給予指點,后集體討論解決
3.分析第8段層次:師生共析:
第1句是自請“出師”,表達“討賊興復”的決心,意志堅定
第2句是兩個分句,是分清責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達感激之情
板書:請命出師----表決心
叮囑陛下:用賢臣---興德之言
宜自謀---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遺詔
表達感激之情
4.討論:如果第1句話后面用分號,“以彰其咎”后面用句號,好不好?
明確: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內(nèi)外責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請命出師的決心,三是內(nèi)外大臣“興德之言”順勢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謀”,不致使劉禪反感。
自由發(fā)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讀指導,進行背誦:
同樣要求注意層次性,采用多種方式背誦相結(jié)合
四、布置作業(yè)
A、默寫全文(可分段進行)
B、熟練背誦全文
初三語文教學教案精選【篇5】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疑難字
2、了解游記通過觀察,抓住景物特征進行記敘、描寫的寫作手法
3、分析文中關鍵的詞語和重要的句子,了解并明確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理清寫景順序
4、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見杭州的美是無與倫比的,特別是杭州西湖,它的美,從古到今,有很多文人墨客用詩和文章來贊美。同學們能否回憶一下古人詠贊西湖的詩詞:
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二)解釋游記
是記敘旅途見聞的一種散文。它取材范圍極廣,形式靈活多樣,文字優(yōu)美,風格迥異。一般先交代時間、地點、背景、緣由,然后按時間順序,以游蹤為線索,抓住景物的特點,移步換景或定點換景地記敘旅途所見所聞,情景交融,給人以美的陶冶。
(三)分析課文
1、聽課文錄音,并思考:這篇游記按時間先后和游蹤,記敘了哪幾個景點?寫出了西湖的什么特點?
2、正音
璞(pú)
瀲(liàn)滟(yàn)蜿(wān)蜒(yán)
琤(chēng)
袂(mèi)
3、分析第一段
課文一開始,簡要交代了游湖的原因和時間,點明是第四次游湖了(正以為如此,作者才能盡撥繁冗,深入精微)作者先用了一個排比句“沒有……沒有……也沒有……”,說明了“六月并不是好時候”。讀者看到這里,內(nèi)心自然會產(chǎn)生一絲隱隱的憾意:來的不巧。但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從視覺和嗅覺這兩個角度寫出了西湖初夏風光的別具一格。
(1)六月的西湖給人一種什么印象?作者怎么會發(fā)現(xiàn)西湖一種特有的美?這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
六月的西湖在煙雨籠罩中有一種特有的空靈清麗之美。要了解西湖,“實在應該仔細觀賞領略才是”,啟發(fā)讀者如何去鑒賞美。
(2)作者通過“仔細領略觀賞”,發(fā)現(xiàn)了六月西湖一個什么特點?為什么要抓住這個特點來寫?
抓住了西湖“綠”的.特點來寫。原因:
一是六月春光已老,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又尚早,“綠”正是此時西湖的主宰,
二是前人關于西湖的詩文早已汗牛充棟,作者另辟蹊徑,引導讀者探求西湖內(nèi)在美。
4、分析第二段
指名朗讀,思考:作者寫了靈隱哪些處所的哪些景物?分別有什么特點?
(討論交流,形成板書)
作者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表現(xiàn)了綠的廣漠無際,滲透到了每個角落。先虛寫對綠的感受,“綠意撲眼而來”,似乎“雨絲兒也都是綠的”,再實寫綠的景物,道旁古木,飛來峰上樹木,峰下小徑,亭旁溪水,無一不是綠的天地。作者由近及遠,從上到下,次第寫來,為讀者構(gòu)筑了一個綠的世界。
靈隱綠“撲眼而來”,連“雨絲兒也都是綠的”,“直綠到了石頭逢里”,亭下溪水也流淌在“一片綠色的景中”,無處不綠,觸眼皆綠,具有一種逼人的氣勢。
地點
景物
特點
初三語文教學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分析作品的敘事線索和楊志的思想性格。
2、鑒賞本文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構(gòu)思。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3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賞讀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介紹《水滸》理清情節(jié)結(jié)構(gòu)
一、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我們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實際上各有其獨特之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智取生辰綱》一文,仔細品嘗《水滸》的滋味。
二、介紹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原籍東都,一說錢塘。曾中進士,做過官,與當?shù)啦缓?,棄官回家,從事著述。與劉青田為同門師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為恥,致書誚之,友誼遂絕。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jīng)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yī)卜、星相,一切技術無不精通。洪武初,隱于江陰,設館授徒,從學者甚眾。每為人卜決疑難,當驗如響;鄰近有病者,自往診視,藥之無不愈,群詫為神。自言青田劉伯溫長于為政而拙于軍旅,中駟材耳。若余不仕則已,仕必文為宰輔,武致將帥,握兵十萬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嘗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滸》一百二十回,文筆精工,狀物肖妙,坊賈喜而刻之,風行遐邇。賈因而致富。此書后展轉(zhuǎn)流入禁中,太祖見而惡之,曰:“此倡亂之書。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泵芰罱舨吨1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終。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端疂G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的作者,明人說法不一,有說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合作,現(xiàn)在大都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nóng)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并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b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zhàn)爭;后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后以悲劇結(jié)局。它反映農(nóng)民起義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后匯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強,為了正義事業(yè),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jié)構(gòu)嚴整,以官逼b民反、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準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偟恼f來全書的藝術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三、口述故事經(jīng)過。
四、故事情節(jié)分析:
(一)兩分法:
第一部分(開頭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寫楊志在押送生辰綱途中與同伙之間發(fā)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楊志卻待要回言”到最后)寫楊志與晁蓋等八條好漢的矛盾。
(二)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發(fā)生(開頭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楊志押送生辰綱。
第二部分:故事發(fā)展(“楊志卻待要回言”至“自去一邊樹下歇涼”)七雄販棗蒙楊志。
第三部分:故事進一步發(fā)展(“沒半碗飯時”至“也這般羅唣”)白勝設計誘官軍。
第四部分:高潮(“那對過眾軍漢見了”至“自下岡子去了”)楊志無奈買白酒。
第五部分:結(jié)局(“那七個販棗子的”至“掙不得,說不得”)楊志誤失生辰綱。
第六部分:尾聲(最后一段)吳用智取生辰綱。
五、從情節(jié)來看,小說構(gòu)思有何巧妙之處?
1.善用伏筆:
楊志誤失生辰綱實際在前文有多處暗示,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伏筆。(略)
2.善用景物描寫:
善于運用對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本文的又一藝術特色。它主要表現(xiàn)為對天氣炎熱的描寫。從楊志一伙開始上路起,到楊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品好幾處著力寫天氣,寫太陽,寫樹林;直接寫“熱”的近二十處之多,通過寫“涼”來間接寫“熱”的也不下十余處。而且寫“熱”又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復描述,不斷點染的:有的通過作者的介紹來寫,有的通過八條好漢之口來寫,有的通過楊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來寫,更多的是通過軍健的語言和行動來寫。這種對典型環(huán)境的描繪,不僅能烘托氣氛,有助于刻畫人物性格,同時能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開展,也就是說天熱成為矛盾沖突發(fā)生、發(fā)展、激化以至解決的重要客觀原因之一。例如軍健們挑著重擔走不動,一再要求楊志趁早涼行路,遇到樹林就要歇涼,看到賣酒就急于要買來解渴,最后連楊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無一不是由于天氣酷熱引起的。從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吳用的巧計之所以能在黃泥岡松林里得以實現(xiàn),就天時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氣炎熱。所以作品對天氣炎熱的著意描寫完全是為“智取”服務的。
3.巧用雙線索:
明線:楊志押送生辰綱 處處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敗
暗線:吳用智取生辰綱 預設機關 團結(jié)合作 智取成功
六、布置作業(yè):《名師伴你行》
第二課時
分析人物性格
一、處理作業(yè):略,見教師用書。
二、分析楊志的思想性格:(討論如下問題)
1.楊志何以那么重視生辰綱的安全,這表現(xiàn)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點?
2.楊志為什么對軍健那么兇?這表明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3.楊志和虞侯、都管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xiàn)在幾方面?你對這些矛盾是怎樣理解的?
4.由以上幾個問題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楊志這個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間接描寫:反面襯托 、側(cè)面襯托
直接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tài)描寫
三、綜述本文從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藝術特色。(學生試述,教師總結(jié))
小說有兩種矛盾:一種是楊志與軍健、虞候、老都管之間的內(nèi)部矛盾,亦即奴才與奴才之間的矛盾,表現(xiàn)為押送途中快與慢、走與停的矛盾,要喝酒與不準喝酒的矛盾。在整個故事中,這是次要矛盾。另一種矛盾是楊志押送與晁蓋等好漢智取的矛盾,即壓迫與反壓迫的矛盾。這是整個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和主要矛盾,表現(xiàn)為在對生辰綱的態(tài)度上,楊志一方是明防,而晁蓋一方要暗奪。結(jié)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內(nèi)部不和,給暗奪的一方以可乘之機,終致失敗。作品先寫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發(fā)生、發(fā)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激化,提供了解決的條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著重寫次要矛盾,完全是為寫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務的。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聯(lián),互相影響,不斷推動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的。
從全文來看小說無論對楊志的謹慎、精明、橫蠻的個人性格的刻畫,還是對八條好漢足智多謀、隨機應變、團結(jié)戰(zhàn)斗的群體的描寫,都是把他們放在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之中,通過人物本身的語言行動來進行的,作者絕不下一按語,而這些人物的形象卻躍然紙上,栩栩如生。這是本文表現(xiàn)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四、布置作業(yè):
1.課外閱讀《水滸傳》“楊志賣刀”一節(jié),就楊志的遭遇選一個角度,寫一篇短評。
2.完成《名師伴你行》課后記:品味四大名著,積累生活、文學底蘊。
初三語文教學教案精選【篇7】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4、重點、難點: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二、【學法指南】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jié)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_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上片:寫景
第一層:總寫北國風光;
第二層:具體寫冰封雪飄;
第三層:設想雪后美景;
下片:議論、抒情
第一層:評論歷代英雄;
第二層:抒發(fā)宏偉抱負。
1、_詩詞的雄渾、奔放、挺拔、流暢。
_同志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詩詞作品的獨特風格。筆意爽健,格調(diào)流暢,在內(nèi)容和藝術上處處讓人覺得他的博大精深。表現(xiàn)在《沁園春·雪》這首詠雪詞上,尤為突出,它筆力遒勁,揮灑縱橫、氣勢磅礴、詩情奔放、舒卷自如。論空間,縱橫萬里;論時間,上下千年;論天象,冰雪、晴日;論地形,大河群山;論人物,帝王英雄。論景物,河流大雕……豐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氣呵成,創(chuàng)造出詩詞藝術的極高造諧。
2、寫景、抒情、議論三者融為一體
《沁園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寫景詠懷詞。作者將寫景與抒情、議論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從而突出作品的主題,強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詞作上闋寫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縱橫四野,氣勢磅礴,卻又寓情于景,充滿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下闋是議論加抒情,由對祖國河山的贊美,引出無數(shù)英雄,并對歷代英雄進行評說,寓情于議。“俱往矣”由評點歷史人物轉(zhuǎn)到贊揚當代風流,從而深化主題,抒發(fā)了自己的豪情壯志。
3、語言表現(xiàn)力的極富個性。
詞是詩歌的一種的語言,要求簡潔、凝練、貼切、而又生動形象?!肚邎@春·雪》全詞僅114字,卻能準確、生動、形象地通過景物描寫,評說歷代英雄,來抒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上闋一個“望”字,下闋一個“惜”字,各自領起下文,貼切地表達出作者觀賞景物的情境,評說古人的心態(tài)。此外,詞中還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扒Ю锉?,萬里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紅裝素裹”等運用比喻、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