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語文教案范例
高三年級語文教案范例(5篇)
語文教案提供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和安排。它包括了課堂活動的設計、教學目標的明確、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教學方法的運用等方面的內容,幫助教師有序地進行教學,并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高三年級語文教案范例,歡迎大家一起來收看!
高三年級語文教案范例精選篇1
一、導入:(3分鐘)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必修三第一單元的三篇小說。小說是通過設置環(huán)境、安排情節(jié)、塑造人物來表現(xiàn)主題的一種文學樣式。根據以往關于小說的學習,我們知道,小說的環(huán)境分為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小說的情節(jié)一般包括故事的開端、發(fā)展、__、結局四個部分,有的還在前后安排了序幕和尾聲;小說的人物分為三類,即主題人物、陪襯人物和線索人物。在環(huán)境、情節(jié)、人物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而環(huán)境和情節(jié)都是根據人物塑造這個核心來設置安排的。
那么小說是如何來塑造人物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試圖通過學習這個單元的《林黛玉進賈府》、《祝?!?、《老人與?!啡≌f來品賞小說人物,學習并掌握人物描寫的有關手法。
二、品賞林黛玉的形象:(25分鐘)
下面,我們先來共同研究《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這一人物。
林黛玉是《林黛玉進賈府》中的關鍵人物,那么,對于這個關鍵人物作者是如何來刻畫描寫的呢?
1、直接的心理描寫
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
黛玉從此便要開始她在賈府的新生活了,這時的黛玉的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呢?是歡呼雀躍,是充滿期待,還是其它的什么心理?請同學們用小說中的原話來回答。
——“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保ǘ嗝襟w打出)
黛玉這是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啊,怎么會這么謹小慎微呢?
本文開篇的這段對林黛玉心理的直接描寫,十分清晰地呈現(xiàn)出了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的內心世界,讓讀者一下子就明了了黛玉敏感、謹慎、自尊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見,好的心理描寫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它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間接的心理描寫
人物的內心世界除了通過直陳的方式表現(xiàn)之外,還可以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間接地表現(xiàn)。這種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xiàn)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法,我們稱之為“間接的心理描寫”。(媒體打出“人物的心理描寫手法:直陳、間接(語言、行動)”)
那么,林黛玉進賈府后的哪些語言、動作和行為具體表現(xiàn)了她初進賈府時的內心世界?
請各小組派代表說說本組找到的相關描寫。(點一二小組即可)
3、外貌特征
那么,這樣一個“細致縝密、聰慧機敏、自尊特立”的林黛玉具有怎樣的外貌特征和氣質風度呢?請同學們把小說中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或段落找出來。
請同學們齊讀這些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和段落。
從這些外貌描寫我們能看出林黛玉這個人物到底具有怎樣的外貌特征和氣質風度呢?
——貌若天仙、行止高雅、體弱多??;眉目含情、聰慧機敏、多愁善感。(多媒體打出)
同學們,這些有關林黛玉外貌的描寫,是作者直接呈現(xiàn)給我們的嗎?
——顯然不是,這些描寫都是通過他人的觀察和評說來完成的。這種通過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觀察和評說來描寫人物的手法屬于“人物側面描寫的手法”。這里,順便說明一下,對人物進行側面描寫,除了借助他人的觀察和評說之外,還可以借助人物來襯托、借助環(huán)境來烘托。(媒體打出“人物側面描寫的手法:他人的觀察與評說、人物襯托、環(huán)境烘托”)
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觀察和評說來描寫林黛玉的外貌有什么好處呢?
三、品賞祥林嫂的形象:(25分鐘)
下面,我們再來共同研究《祝?!分邢榱稚┻@一人物。
1、外貌特征
《林黛玉進賈府》主要是通過側面描寫的手法來表現(xiàn)林黛玉的外貌特征和氣質風度,那么,《祝?!返淖髡呤窃鯓觼砻枥L祥林嫂的外貌特征的?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把小說中集中描寫祥林嫂肖像的三處地方找出來。(學生齊讀)
請問,祥林嫂的外貌特征也是主要借助他人的觀察和評說表現(xiàn)出來的嗎?
2、心理變化
從這三處描寫中,我們看到祥林嫂的外貌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請小組討論:祥林嫂外貌的變化折射出她怎樣的心理變化?
再討論:為什么祥林嫂的心理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
為什么不被允許參加祭祀就讓她的精神徹底崩潰了?
3、小結:
由此看來,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寫只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于逐漸地、一步一步地呈現(xiàn)祥林嫂的內心世界及其在封建禮教重壓之下一步步走向末路的心路歷程。祥林嫂的心理變化是通過她的外貌變化間接表現(xiàn)出來的。這些外貌描寫和心理描寫讓這個悲劇人物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更具有感染力、沖擊力和震撼力。(多媒體打出)
四、總結(2分鐘)
通過我們對林黛玉和祥林嫂兩個人物的外貌描寫和心理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對人物的正面的外貌描寫還是和側面的外貌描寫,無論是直接的心理描寫還是間接的心理描寫,都是小說描寫人物、塑造人物極為有效的藝術手法。這也是我們學習本單元的三篇小說所要達成的目標。(多媒體打出)
五、賞析老人的形象(25分鐘)
1、請同學們根據我們剛剛所學到的賞析人物的方法,自讀《老人與?!罚纸M合作探究,完成導學案中所有的學習任務。15分鐘后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導學案·合作探究”第1題和第2題的結果。(15-20分鐘)(多媒體打出)
2、(學生匯報后多媒體打出參考答案)
第1題:老人在與鯊魚搏斗的每一個回合中都有內心獨白,這些內心獨白有些是有聲的,有些是無聲的,請同學們把它們找出來,自己讀一讀,小組討論:這些內心獨白反映了老人怎樣的心理?你認為他的哪一句內心獨白最能代表他的這種心理?
老人在絕望和希望中掙扎,但每一次都是希望戰(zhàn)勝了絕望,他要和鯊魚斗到底、斗到死。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p>
第2題:在老人身上,你看到了怎樣的精神?老人在你心里是怎樣的形象?
永不屈服、永不服輸?shù)木瘛?/p>
一個面臨厄運甚至絕境,卻自強自信、敢于挑戰(zhàn)的、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硬漢子
3、延展:你能根據你心里的老人形象描繪出老人的外貌特征嗎?(5分鐘)(多媒體打出)
4、小結:通過合作探究,我們發(fā)現(xiàn)《老人與?!愤@篇小說主要是通過對老人與鯊魚進行搏斗的'過程中的心理進行大量的描寫,來突出老人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硬漢形象的。(多媒體打出)
六、單元教學總結(7分鐘)
其實,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正面描寫,也可以是側面描寫。那正面描寫的手法有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外貌描寫;側面描寫的手法有通過他人的觀察與評說來描寫的、有通過人物來襯托的、也有通過環(huán)境來烘托的。
我們這一單元所學習的三篇小說在外貌描寫和心理描寫上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希望同學們將我們在這一單元的三篇小說中所學到的有關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運用到以后的記敘類文章的寫作中去。
高三年級語文教案范例精選篇2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培養(yǎng)語言鑒賞能力并認識翠翠、爺爺?shù)茸髌分械娜宋镄蜗蟆?/p>
2.通過分析人物及環(huán)境來把握文章的主題。
過程與方法
1.泛讀與精讀相結合,以學生的閱讀發(fā)現(xiàn)為線索,教師的閱讀提示為指導,培養(yǎng)學生整合閱讀信息的能力。
2.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與閱讀結論的歸納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作品的閱讀觀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敘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氛圍。
2.通過解析古老的風俗習慣、質樸的人物性格,師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題。
教學重點:
感受風俗美、人情美、語言美。
教學難點:
剖析古老的風俗習慣、質樸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之前,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前一段時間網上流行一句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問一問同學們,如果有機會,你想去哪兒看看?(生自由回答)看的出來。同學們想去看的地方太多了。如果問我的話,我必去的一個地方就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斑叧恰痹谀膬耗?就是今天的湘西鳳凰。本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邊城,去領略一下那里的別樣魅力。
二、作者介紹
他一生跌宕起伏,極富有傳奇色彩。臺灣學者金介甫說他“沈從文僅次于魯迅?!?/p>
沈從文1902年誕生于湖南鳳凰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少年時代頑劣異常,上私塾總是逃學、打架、撒謊,和一批“小流氓”(沈從文語)四處游逛,惹是生非。不到14歲就去當兵,卻是一支“半匪半軍”的隊伍。六年時間,沈從文眼見有上萬人被殺。有人戲說,沈從文是“當土匪”出身。20歲時,沈從文厭倦了“半匪半軍”的生活,只身來到北京。想上大學。連新式標點都不懂,自然考不上,也上不起,只好在北大“蹭課”。一邊苦讀,一邊寫作。沒有經濟來源,冬天只穿兩層單衣,生活十分困窘。
1924年12月沈從文在《晨報》副刊發(fā)表了一篇小說,初涉文壇。到1948年,出版小說、散文、文論等共70多本,平均一年3本,是中國最多產的作家。 只有小學文憑,卻當大學教授 先后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講師,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任副教授、教授。連__都說,她在青島大學讀書時最愛聽沈從文的課。還編輯過《京報》《大公報》《益世報》等大報的文藝副刊,編撰過中小學國文課本,創(chuàng)辦過文學雜志。他的愛情生活幸福美滿──夫人張兆和是才女加美女,他們的婚姻還有一段佳話。
解放后被安排到歷史博物館做一般職員:抄卡片,作講解,為各方面打雜……文學創(chuàng)作從此停止?!癬_”中先后8次抄家,無休止的檢查、批斗之余是掃廁所,到農村“__”。但仍寫出《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唐宋銅鏡》《戰(zhàn)國漆器》《中國的瓷器》等大量學術著作,作家轉變成文物學家。
改革開放后,出現(xiàn)了“沈從文熱”。他又重回人們的視野。
兩次諾貝爾獎提名,可惜擦肩而過 1983年沈從文患腦血栓,左身癱瘓。 1988年5月10日心臟病猝發(fā)逝世,享年86歲。如果他晚去世半年,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板書課題《邊城》
三、整體把握
1、簡介《邊城》情節(jié)(多媒體展示)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shù)卮偟亩贍攦?,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美麗__的翠翠,托人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儺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想娶翠翠為妻,寧愿作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對哥哥的死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xiāng)。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2、概括文本每部分的內容(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寫一寫)
明確:[第三節(jié)]邊城緊鑼密鼓籌備龍舟賽。
[第四節(jié)]兩年前翠翠巧遇二老儺送。
[第五節(jié)]一年前翠翠巧遇大老天寶。
[第六節(jié)]渡口邊迎婚送親撩撥情思。
四、文本解讀
認真讀完文本,這篇小說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生:美
師:不錯,有人說,《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贊歌,是一首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繪就的無彩之畫。那么本 文美在何處呢?
明確:風景美、風俗美、人性美、語言美
1、風景美:
(1)多媒體展示幾幅湘西鳳凰的風景圖片,同學們結合最后一張圖片寫一段寫景的文字。(略)
(2)《邊城》課文很長,布置了同學們扎扎實實的預習,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描寫自然風景的語句,這些景物突出了邊城的什么特點?
明確:豆綠色的水 天氣明朗 落日 薄霧 白云
“豆綠色”——象征了純潔、原始和無污染。(欣賞沱江風景,突出水的豆綠色,給人一種純天然無污染的感覺)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風景畫。邊城的環(huán)境美,不僅體現(xiàn)在自然風景上,還體現(xiàn)在風俗美和人情美上。
(3)特點:從細致處著手,善于運用聲音、氣味來寫景,并把景物和人物描寫結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人物的一部分。他自己曾經說過“ 我平常最會想象好景致,且會描寫好景致。”
2、風俗美:
(1)風俗美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同學們結合文章談一談?
端午節(jié):龍舟賽 捉鴨子比賽
過年: 月下對歌
中秋: 獅子龍燈、放煙花
(2)這些習俗透露出邊城人怎樣的生活氛圍?
明確:祥和、和睦、和諧
(3)思考:如今,有這么一種趨勢,西方的節(jié)日習俗越發(fā)盛行,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日趨衰微,你怎么看?
生:東西方交流日益密切的必然結果。
有部分人崇洋媚外。
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一個副作用。
國家對傳統(tǒng)節(jié)日還不夠重視。
商家的推波助瀾。
當代年輕人盲目地追求所謂的潮流。
……
3、人性美:
(1)在作者的筆下,主要寫了那幾個人?
明確:翠翠、爺爺、儺送
(下面我們分三大組一起來探究邊城的人性美。一、二、三組分別分析翠翠、儺送和爺爺?shù)男蜗蟆O日蚁嚓P語句,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
(2)先請同學找出翠翠的有關文字,再概括。
翠翠:單純(語言:我是翠翠),可愛(回答時的神情:輕輕地、悖時砍腦殼的),孝順(和爺爺?shù)南嚓P對話)。
明確:美麗善良、活潑可愛、孝順懂事
情竇初開、純潔無暇
(3)找出寫儺送的相關文字,加以分析。
儺送:關心別人,古道熱腸
(他捉完鴨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后主動詢問,對話的過程,我們可以知道,儺送根本不認識翠翠,但他還是邀請翠翠到他家里去)
儺送:心地寬厚,熱情開朗(動作、神態(tài):笑)
明確:關心別人、古道熱腸、
心地寬厚、熱情開朗、
善良淳樸、風趣幽默
(4)找出寫爺爺?shù)南嚓P文字,分析其性格。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爺爺對翠翠的感情?
爺爺非常疼愛翠翠。比如看賽龍舟時,他不忘叮囑別人送翠翠回家。(四次)
再看:爺爺與鄉(xiāng)鄰:
①爺爺與“老熟人”
提問:文中是怎樣描寫爺爺與“老熟人”的關系的呢?
“且因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單,身邊無一個親人,也無一只狗,因此便約好了那人早上過家中來吃飯,喝一杯雄黃酒?!?白描)
“兩人一面談些端午舊事,一面喝酒,不到一會兒,那人卻在巖石上被燒酒醉倒了”。
兩個寂寞的老人,一輩子的老交情,端午節(jié),別人都在圖個熱鬧,他們卻找了個清凈之地,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黃酒,來個一醉方休。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他們之間的這種純樸的友情怎不令人羨慕呢?
②、爺爺與過渡人
這里的人情非常淳樸、厚道。(語言、動作)第六部分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一個人乘船過河后,一定要給錢,而爺爺卻堅持不肯收,為此兩人還起了爭執(zhí)。爺爺?shù)囊痪湓捊o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禮輕仁義重”,雖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錢,但他還是領了這分情。
③爺爺與順順
龍頭大哥順順:“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扶危濟困、樂于助人。
送鴨子、粽子給爺爺(慷慨大方)
明確:關愛至親、勤勞樸實
善良淳樸、重義輕利
(5)小結:
自然的男女戀情
純樸的祖孫親情
古樸的鄰里友情
4、語言美
(1)給大家時間,找出文中最喜歡的一兩句話,試作分析。
生:祖父坐在船頭吹《娘送女》曲子給她聽,她卻同黃狗躺倒門前大巖石上蔭處看天上的云。白日漸長,不知什么時節(jié),守在船上的祖父睡著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著了。
分析:沒有特殊的修辭技巧,沒有語言上的精雕細琢,用語平淡自然,卻極具表現(xiàn)力,富有韻味。寫出了午后陽光暖暖,人亦安閑,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悠遠意境。
(2)汪曾祺曾說:“邊城的語言是沈從文盛年的語言,的語言。既不似初期那樣的放筆橫掃,不加節(jié)制;也不似后期那樣過事雕琢,流于晦澀。這時期的語言,每一句都“鼓立”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象一籃新摘的煙臺瑪瑙櫻桃?!?/p>
特點:自然流暢,明白如話。寫景優(yōu)美舒展,寫人親切真摯,敘事更是如歌如誦,和如詩如畫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諧。
五、拓展深化
沈從文想通過美麗的邊城,告訴我們什么呢? (總結主題)
明確:作者描寫的湘西,就是作者營造的“世外桃源”,這里民風淳樸,人民淡化功利,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這些都代表著未受污染的農業(yè)文明的傳統(tǒng)美德。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相對于當時社會,傳統(tǒng)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著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xiàn)實而言的。
我們可以用三個詞概括這篇小說的主題:(贊美、批判、呼吁)
主題:
贊美:邊城生活的質樸、純真和人與人之間純潔的愛;
批判:物欲泛濫的現(xiàn)代文明;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xiàn)實;
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與人格。
六、課堂小結
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樸、善良、可愛的人啊!翠翠與儺送之間純潔的愛情、翠翠與爺爺間純真的親情、爺爺與鄉(xiāng)鄰之間純樸的友情,總之,小說給我們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純的民風,至善至美的人性。這就是作者營造的“世外桃源” ,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七、布置作業(yè)
課下閱讀《邊城》全文。
板書: 邊城 沈從文
愛情 純潔
親情 純真
友情 純樸
高三年級語文教案范例精選篇3
1、檢查背誦(檢查預習情況)
2、結合課下注釋解題:
鷓鴣天——詞牌名;代人賦——詞的題目,替別人寫的
作者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宋代詞人,與蘇軾同為豪放派的代表
3、本詞內容是描寫鄉(xiāng)村田野生活的詞作,內容分為上下片。
4、從何處可以看出是描寫鄉(xiāng)村田野生活的?
從詩詞中找依據:柔桑、蠶種、平岡、黃犢、山路、沽酒人家、溪頭、薺菜花
5、詞人對田園生活的情感是怎樣的?何處可以體現(xiàn)(從文中找依據)?
(1)陌上柔桑破嫩芽
(2)東鄰蠶種已生些
(3)平岡細草鳴黃犢
(4)斜日寒林點暮鴉
這幾句內容集中描寫了一幅溫馨美麗、安詳?shù)拇壕皥D
6、總結主旨
詞的最后一句“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通過對比贊美了薺菜頑強的生命力,也表達作者對田園生活喜愛贊美之情。
《鷓鴣天》宋詞鑒賞
鷓鴣天
代人賦
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
這首《鷓鴣天》,題下注明“代人賦”,說明詞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細玩詞意,這首詞是作者代一位婦女賦的,那位婦女的意中人剛離開她走了,她正處于無限思念、無限悲傷的境地。
“晚日寒鴉”,這是送人歸來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輝染紅天際,也染紅長亭古道和目之所極的一切,這是空間。夕陽愈來愈淡,夜幕即將降落,這是時間。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這空間、這時間中愈走愈遠了。“寒鴉”當“晚日”之時,自然應該尋找棲息之處,大約在繞樹啼叫吧!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處,又向誰家投宿呢?正因為這樣,那本來沒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鴉”,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變成“一片愁”了。這首詞,是寫別愁離恨的?!俺睢迸c“恨”,乃是全篇的基調。按照一般的構思,接下去仍然要寫愁寫恨,但作者卻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寫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悅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樂景:“柳塘新綠卻溫柔?!卑炎x者引入春意萌動、春情蕩漾、溫馨柔美的境界。唐人嚴維詩云:“柳塘春水漫,花塘夕陽遲。”北宋詩人梅堯臣稱其“天容時態(tài),融和駘蕩”,“如在目前”(《六一詩話》)。辛棄疾的“柳塘新綠卻溫柔”,也有類似的藝術奧秘?!傲痢币辉~,使人想見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處于什么季節(jié),卻無從得知。聯(lián)系前面的“寒鴉”,便會想到時值嚴冬,柳葉黃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蕭條的。然而詩人卻別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綴以“新綠”,便立刻為我們喚來了春天:塘周柳絲搖金,塘中春波漲綠,已夠賞心悅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礎上,又加上“溫柔”一詞。相對于嚴冬而言,初春的水顯得“溫”,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但說它“溫柔”,這就不僅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覺,而且表現(xiàn)了她的感情。這感情異常微妙,耐人尋味。憑借我們的經驗:那一塘春水,既倒映著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著對對鴛鴦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這一切,就自然感到“溫柔”,從而也聯(lián)想到她與意中人歡聚之時是何等的“溫柔”了。
“晚日寒鴉”與“柳塘新綠”,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繼入目的兩種景象。不難想見,這是乍暖還寒的初春。前者就離別說,故“日”而曰“晚”,“鴉”而曰“寒”,引起的內心感受是“一片愁”。后者就相聚的回憶與展望說,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內心感受是無限“溫柔”。
這首詞真可謂“工于發(fā)端”。開頭兩句展現(xiàn)的兩種景象、兩種感受、兩種感情所體現(xiàn)的復雜的心理活動,使抒情主人公神態(tài)畢現(xiàn),因而以下文字,即從她的肺腑中流出?!傲列戮G”,春光明麗,倘能與意中人象鴛鴦那樣雙雙戲水,永不分離,便青春永駐,不會白頭。而事實上,意中人卻在“晚日”將沉、“寒鴉”歸巢之時走向天涯!如果信手拈來,“相思令人老”那句古詩,正可以作為此時心情的寫照。然而文學是一種創(chuàng)作,貴在獨創(chuàng)。請看詩人是如何創(chuàng)新的:“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心緒何等低回宛轉,筆致何等搖曳生姿!“無離恨”是假設,不“白頭”是假設變成事實之后希望出現(xiàn)的結果??扇缃衲?假設未能成立,“白頭”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緊承“離恨”、“白頭”,以“腸已斷,淚難收”開頭,盡情吐露,略無含蓄。當感情如洪水暴發(fā),沖決一切堤防的時候,是不可能含蓄、因為也用不著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紅樓”一句,妙在一個“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樓遙望。開始是望得見的,后來就只見“晚日寒鴉”,望不見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緣故,望不見人影,還要望,因而“重上小紅樓”。結句“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中的“頻”字,正與“重”字呼應。明知行人已走到遠山的那一邊,凝望已屬徒然;然而還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紅樓”、“頻倚欄干”,其離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歐陽修《踏莎行》下片云:“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睂懶腥擞杏h,故女主人公不忍繼續(xù)遠望。辛詞則寫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人卻頻頻倚欄遠望,無法控制自己。表現(xiàn)不同個性、不同心態(tài),各極其妙。
辛棄疾向來被稱為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而這首詞,卻寫得如此深婉!任何一位偉大作家,其藝術成就總是多方面的,其藝術風格也是多樣化的。(霍松林)
《鷓鴣天》閱讀練習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問題。
鷓鴣天·代人賦①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詞的上闋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xiāng)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fā)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
2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詞題為“代人賦”,作者為什么要以此為題?請簡要說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運用了對照(或對比)的寫作手法。作者將城里愁風畏雨的桃李,與鄉(xiāng)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題為“代人賦”,實則為己賦,采用代人填詞的形式,以薺菜花自況,效果獨特。
高三年級語文教案范例精選篇4
教學目的:
積累文中詞語,并熟練運用。
了解意識流小說的特點。
學習作者獨特的藝術構思和結構形式。
分析心理描寫在意識流小說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獨特的藝術構思和結構形式。
教學難點:
意識流小說的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預習;第二課時分析了解小說特點)
教學方法:
解讀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解了西方表現(xiàn)主義文學的藝術特點,也是在20世紀初期,還興起了一種以表現(xiàn)人們的意識流動、展示恍惚迷離的心靈世界為主的小說流派——意識流小說,今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小說的藝術特色。請看伍爾夫的《墻上的斑點》。
二、作者介紹:
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亞·斯蒂芬,是英國現(xiàn)代著名的女小說家、評論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實踐推動了現(xiàn)代小說的發(fā)展,她的理論進一步鞏固了意識流小說的地位,她的影響在文學上經久不衰。但是,40年代到60年代,在英國對伍爾夫的評價一直偏低。從70年代起,英國文學研究領域卻突發(fā)了對她重新研究的興趣,甚至對她的“發(fā)瘋”、相貌、癖性、愛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進行專題研究。弗吉尼亞·伍爾夫已成為英國文學界的一位傳奇人物。
1882年,弗吉尼亞·伍爾夫生于倫敦,父親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學識淵博、頗有聲望的哲學家和評論家。弗吉尼亞自幼身體孱弱,未上學,在家跟著父親讀書。當時許多學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家境的富裕、父親的博學、家藏書籍的豐富以及學者名流的影響熏陶,使她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細膩敏感的性格。1904年父親去世后,她遷居倫敦文化區(qū)布盧姆斯伯里,后來她的家就成了“布盧姆斯伯里團體”的活動場所。這個文學團體的成員時常在一起討論問題,反對當時的社會風尚,反對文學藝術方面的清規(guī)戒律,提倡自由探索。這個團體不僅對她本人后來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技巧有影響,而且對兩次大戰(zhàn)之間的英國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1912年,弗吉尼亞與倫納德結婚。在丈夫的鼓勵下,伍爾夫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1917年,夫婦倆在自己的寓所樓下創(chuàng)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作品,包括伍爾夫自己的一些作品。T·S·艾略特的一些早期詩集和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一些短篇小說。
伍爾夫自幼精神比較脆弱,精神分裂癥曾多次發(fā)作。進人30年代之后,病情日益惡化,但她仍奮力寫作經常在一本書寫完之前就開始醞釀新作,但每寫成一部作品總是感到不滿意,情緒時常處于困惑和消沉的狀態(tài)。1941年3月,伍爾夫由于對剛完成的小說《幕間》不滿意,又因為“二戰(zhàn)”戰(zhàn)火已燃燒到英國,更由于她確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癥即將復發(fā),便留下一紙絕命書,感謝丈夫多年對她的關懷和照顧,隨后就投河自盡。
伍爾夫的主要作品有《墻上的斑點》《海浪》《到燈塔去》《雅格布的房間》《達洛衛(wèi)夫人》,散文集《普通讀者》兩部。
三、預習診斷:
1選擇注音正確的一項(A)
A簇擁(cu)贗品(yan)別墅(shu)鐵箍(gu)
B積蓄(xu)籠罩(zhao)蕪菁(jing)呆滯(chi)
C地毯(tan)古冢(zhong)都鐸(duo)箭鏃(cu)
D鰭翅(qi)鳥窠(ke)慫恿(cong)褶皺(zhe)
2選詞填空:
①大地的寒氣(凜凜、凜冽)逼人,壓得樹木的纖維一根根地斷裂開來。
②一定有哪位古物收藏家把這些白骨(挖掘、發(fā)掘)出來,給它們起了名字……
③惠特克序列表被送進垃圾箱,給我們大家留下一種令人(沉迷、陶醉)的非法的自由感——如果真存在自由的話……
④人們總是本能地(保護、保障)自己的形象,不讓偶像崇拜或是什么別的處理方式使它顯得可笑。
3判斷下列成語使用是否正確:
①這個地區(qū)位處熱帶雨林地區(qū),山上的泉水源源不斷地流如小河,跳下山崖,形成一幅幅壯美的瀑布。(錯誤,只能用于別的事物,表比喻)
②這件事不能長期拖延下去不做決斷,懸而不決對誰都沒有好處。(錯誤,與前一分句重復)
③他為人閑散,回到家吃得心滿意足之后,卻什么正事都不干。(錯誤,應用“酒飽飯足”)
四、題解
《墻上的斑點》是弗吉尼亞·伍爾夫于1919年發(fā)表的第一篇意識流小說。
在《墻上的斑點》問世之前的1915年,伍爾夫發(fā)表了《論現(xiàn)代小說》一文,開始闡述意識流的基本觀點。她在這篇文章中表達了她的真實觀和藝術觀。她認為,小說創(chuàng)作不應停留在對客觀事物的表面摹寫上,而應追尋生活的內在真實。這種內在真實就是生活現(xiàn)象在人們內心深處引發(fā)的“變化多端、不可名狀、難以界說的內在精神”。小說家的職責,就是要把這種內在的真實“用文字表達出來并且盡可能刪除外部的雜質,而要做到這一點,小說家就要拋棄常規(guī),采取一種新的方式”,“讓我們按照那些微塵紛紛墜落到人們頭腦中的順序,把它們記錄下來,讓我們追蹤這種模式,不論從表面上看來它是多么不連貫,多么不一致;按照這種模式,每一個情景或細節(jié)都會在意識中留下痕跡”?!秹ι系陌唿c》正是一篇實踐了作者描繪內在真實的藝術主張的作品。
五、意識流小說與心理小說
意識流小說是典型的心理小說,人物的意識流動成為小說的絕對主體?!秹ι系陌唿c》突破傳統(tǒng)小說的套路,沒有情節(jié),沒有環(huán)境,也沒有結局,作者只抓住人物瞬間的沒有行動的印象感覺和沉思冥想,將我們引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小說的敘述者面目模糊,從文中內容推測,可能是一位女性,一位妻子,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看到墻上的斑點以后所引發(fā)的內心活動。這內心活動主要是通過自由聯(lián)想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于是我們看到在作者的遐想中,既有迅即更迭的生活速寫,又有淺嘗輒止的歷史點擊,還有不時生發(fā)的迷惘、虛幻的人生感喟,以及或愉快或憂郁的情緒。
六、小說的內容與結構形式
以一個支點為軸心向四周輻射,是伍爾夫小說的獨特結構形式。在課文中,“墻上的斑點”是一個象征性意象,代表著現(xiàn)象世界。在結構上它是作者進人心理世界的一個跳板或者支點。也就是說,作品中的人物是從墻上的那個斑點出發(fā)而產生出許多聯(lián)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聯(lián)想又都是以這個斑點作為支點而生發(fā)開去的。從支點出發(fā),彈出思緒,再返回支點,再彈出思緒……如此循環(huán)往復,表現(xiàn)出了人物散漫無序的意識活動。
具體地說,課文中主人公對于斑點的猜測共有六次:
1為了確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這個斑點,作者想起了冬天爐子里的火,想到了城堡塔樓上飄揚著一面鮮紅的旗幟,想到了無數(shù)紅色騎士潮水般地騎馬躍上黑色巖壁的側坡。
2看到斑點好像是一枚釘子留下的痕跡,就想到了掛在釘子上的一定是一幅貴婦人的小肖像畫,想到這所房子以前的房主,想到了鐵路旁郊外的別墅。
3看著斑點太大太圓,不像釘子,于是就想到了生命的神秘,人類的無知,想到了遺失的東西,想到了生活飛快的速度,想到了來世。
4覺得斑點很可能是一個暗黑色的圓形物體或一片夏天殘留下來的玫瑰花瓣,就想起了特洛伊城、莎士比亞,想起了人類保護自我形象的本能,想起了倫敦的星期日,還有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5看到斑點是凸出在墻上的圓形就想到了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師和他的老伴以及學者。
6仔細看斑點時,就覺得好像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塊木板,于是就想到了樹,想到樹的生存。
7最后,終于發(fā)現(xiàn),墻上的斑點原來是一只蝸牛。
這種以斑點為中心的紛繁的意識活動形成了一種立體的輻射結構,正如有的學者所說,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圍繞著花蕊的盛開的鮮花。整個敘述貌似散漫無羈,實則結構對稱,構思嚴謹。
在小說中,我們分不清哪些是內容,哪些是對內容的表達。意識流先驅人物亨利·詹姆斯說:“針和線分離就不能縫衣,內容和形式割裂即不成其為藝術品?!薄秹ι系陌唿c》就是這樣一篇內容與形式難以區(qū)分,內容即形式,形式也就是內容的作品。
七、關于小說的主題:
有人曾經指責伍爾夫的小說過分關注自我和內心,缺乏社會性。其實,當我們讀到伍爾夫發(fā)出的“該死的戰(zhàn)爭;讓戰(zhàn)爭見鬼去吧”的心聲時,讀到她想象出的那個“沒有教授、沒有專家、沒有警察面孔的管家”,也沒有“尊卑序列表”的“十分可愛的世界”時,社會的“微塵”已然落到了作者的心靈上,并且激起了回響與反應。這說明不描寫社會生活,并不等于遠離社會生活。通過人物的意識來折射現(xiàn)實,同樣能表現(xiàn)出社會性。這正如伍爾夫自己所認為的那樣:“小說就像一張蜘蛛網。也許只是極其輕微地黏附著,然而它還是四只腳都黏附在生活之上?!币虼耍瑥淖髡邿o拘無束的意識流動中,我們依然可以著到作者對于人生的思索,對于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對于自由、理想的追求。傳統(tǒng)小說中也有心理描寫,但那些心理描寫都是局部的,是依附于人物、情節(jié)或環(huán)境并為之服務的。意識流小說則將人物心理的意識流動作為獨立的事件,置于作品的主體位置,表現(xiàn)出對傳統(tǒng)小說的反叛性。
八、處理課后作業(yè):略見教師用書。
九、印發(fā)易曉明《〈墻上的斑點〉賞析》一文,學生結合文章分析仔細賞讀小說。
十、教學后記:
西方現(xiàn)代文學對于習慣于追求情節(jié)的中國人來說,閱讀甚難,而高中生閱讀更難,教學關鍵是讓學生了解文學流派的特點,不必過分糾纏與文字語句。
高三年級語文教案范例精選篇5
教學目的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
2、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
3、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
要點:
了解有關文學常識和背景,朗讀整體把握,積累部分字詞
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有關文學常識和背景
1、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詩人。青年時期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讀書時期特別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瘡。少年就以詩成,曾以《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到京城拜望大詩人顧況,深得贊賞。29歲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左拾遺、刑部尚書。白居易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揭露現(xiàn)實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的詩篇,即被稱為的“諷喻詩”。白居易的詩通俗好懂,傳說“白傅作詩,老婦皆懂”。生活在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青年時因戰(zhàn)亂曾四處漂泊,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有“兼濟天下”、“為民請命”的理想和信念,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長篇敘事詩有《琵琶行》、《長恨歌》。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琵琶行》教學雜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筆者在教研中發(fā)現(xiàn),有許多教師還沒能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自覺不自覺的沿用“工具說”的教學模式。以《琵琶行》為例,許多教師仍是僅以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作為重點來處理。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廣為傳誦的名篇,多次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詩中寫琵琶女飄零憔悴淪落天涯的生平遭遇,并依此引發(fā)出自己遭讒受貶政治失意的滿腹怨憤,表現(xiàn)了對琵琶女不幸命運的深切同情,抒寫了自己天涯淪落之恨。長詩對琵琶女的演奏技藝作了出色的描寫,把抽象的音樂寫得生動可感,令人擊節(jié)稱賞、津津樂道。如果在教學中僅把重點放在對音樂描寫分析上,比喻運用如何形象、動詞如何準確、對比如何突出、效果如何明顯等,是否又回到工具價值取向上去了。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chuàng)意地建構文本意義”,要解讀其“豐富的人文內涵”。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筆者認為學習《琵琶行》,在重視對音樂描寫的同時,還要重視琵琶女的生平遭遇和作者與琵琶女的感情共鳴。對音樂描寫分析和作者與琵琶女的感情共鳴點已多有論述,這兒重點對琵琶女可悲可嘆的命運作一解讀。琵琶女的經歷可分為得意和失意兩個時期,這兩個時期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從出場來看,詩人在邀請她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乍一看是一個不善于交際的女子,非常難請。她年輕時是否會這樣呢?當時是長安有名的倡女,“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多才多藝,貌美如仙,一定以寵為榮,樂于見人?,F(xiàn)在不愿見人,是因為自己心情不好,并且自己已經從良,在這樣的夜晚,不愿與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見面,何況詩人邀見她也只是因為“舉酒欲飲無管弦”,是為了他們自己飲酒助興。
其次,從彈奏的技藝與效果來看,少年時的她彈奏技藝已經很高超,“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十三歲時就已學有所成,彈奏技藝能讓琵琶師心悅誠服,彈奏一首曲子收到的貴重物品不計其數(shù)。但是五陵年少并不是因為欣賞她的彈奏技藝,而是為了她“妝成每被秋娘妒”的容顏。隨著年齡的增大,彈奏技藝越來越精,但“暮去朝來顏色故”,容顏漸漸衰老,這時五陵年少又去另覓新歡,不再寵她,自己“門前冷落鞍馬稀”,即使擁有“未成曲調先有情”技藝,也無人欣賞。與詩人相遇,彈奏了兩首曲子,彈者與聽者陶醉在“仙樂”中,感情產生共鳴,“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等互相了解之后,感情彼此溝通,找到真正的知音,這時的彈者與聽者情感均達到高潮,“滿座重聞皆掩泣,江州司馬青衫濕”,讀者也無不為之動容。
再次,從生活狀況與思想狀態(tài)來看,年輕時“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珍貴的妝飾品被打碎,貴重的服飾被沾上酒污都全不在意,“春風秋月等閑度,今年歡笑復明年”時光在不知不覺中很快就過去了,是何等的快樂、得意!后來容顏衰老,門前冷落,只好“委身為賈人婦”,可是“商人重利輕別離”,把自己留在偏僻的潯陽江邊獨守空船,陪伴自己的只有孤寂的月亮、縹緲的月光和寒冷的江水,感覺自己“平生不得志”,心中有無限的酸楚,孤獨寂寞的夜晚在夢中每每想起往日快樂的時光,禁不住啼哭,以淚洗面,又是何等的傷感、失意!
縱觀琵琶女的經歷,非常不幸。究其原因,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造成的,
處于封建社會底層的琵琶女,雖然自己多才多藝,貌美如仙,五陵年少爭著送給她各種財物,只是因為她的姿色,等她容顏不在,這些人也不再寵她,可見五陵年少是把她當作一個供自己消遣的“玩物”來對待的,足見其命運的可悲。自己只好嫁給一個商人,但商人看重的是錢財,而不是夫妻間的感情,自己的感情無處寄托,感覺比較凄苦,可是她仍一味的回味自己少小時所謂的“快樂”“幸福”,以致自己更是愁上加愁,苦上加苦??陀^的說,琵琶女的不幸也有其自身原因,自己有家(從“弟走從軍阿姨死”可見其是有家的)不歸,以在風月場上飄搖為樂,后來還不能認清這一悲慘現(xiàn)實,著實令人可嘆。
以上對琵琶女的可悲可嘆的命運作了剖析,這也正是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豐富的人文內涵”所要求的,在學習中應作為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