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個性化教學。教案中可以包含不同層次和難度的教學內(nèi)容,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以下是小編帶來的有關(guān)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歡迎大家一起來收看!
有關(guān)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1
一、引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中國游客在景色迷人的曼谷正興致勃勃地觀賞美景時,所乘坐的汽車卻陷進泥坑無法拉出來。大家心里非常著急和無可奈何!正在這時候(幻燈)阿鈴帶著小象來到了我們的面前。
二、新授:
(1) 現(xiàn)在請大家先朗讀課文4到8節(jié),然后再思考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幻燈)
這頭小象是怎么幫助中國游客的呢?
(2)小組討論:找出描寫小象拉車的句子。(幻燈——齊讀)
交流:找出小象拉車的動詞(幻燈——點出掀,撬,拉)
掀:使遮蓋覆蓋的東西向上離開。(示范:掀開鉛筆盒)
撬:把棍棒或刀等的一頭插入縫中或孔中,用力壓另一頭。(示范:撬起鉛筆盒)
師述:小象會用鼻子“東一掀,西一撬”說明它什么?(說明它會觀察地形,會動腦子,選擇合適的用力方法。小象拉車方法巧,速度快。
(3) 面對這么聰明的小象,難怪作者會不由地發(fā)出贊嘆。(幻燈)
(4) “奇跡”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這是奇跡?(練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過渡:對!因為面對龐大而沉重又陷進泥坑的汽車好幾個人都沒有辦法,而小象卻輕松又快速地把車拉出來,這一絕技真是一種奇跡。那它還有其它絕技嗎?。ㄟ€會洗車)
(5)分組朗讀第6節(jié),并找出描寫小象洗車的句子。(幻燈)找出小象洗車時的動詞?
同桌有感情地把這句話讀一讀,看哪組讀得最好。
(6)師:看著洗得干干凈凈的汽車,中國游客再一次地被小象的絕技所驚呆了,難怪作者又一次地發(fā)出贊嘆(幻燈)范讀
小結(jié):小象的絕技真令人佩服,可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小象天生就會這些本領(lǐng)嗎?
過渡:是呀,如果沒有阿鈴我們就看不到這么聰明和乖巧的小象。阿玲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幻燈)我們來找一找描寫阿鈴外貌的句子。(幻燈——齊讀),你能用哪個字來形容阿鈴的外貌。
(7) 美麗的阿鈴究竟是如何指揮小象拉車的呢?
男生讀第5節(jié),然后請各組找一找書中的有關(guān)句子。(幻燈)
師述:阿玲一見中國游客的車陷進泥坑,是不是立刻就讓小象“上去拉車”?(對,她沒有)。
(8) 同桌用表示先后順序的詞把阿鈴指揮小象的句子說一說。
指導朗讀:齊讀,體會阿鈴做事認真觀察,考慮周到。
(9)找出阿鈴指揮小象所用的詞語。(幻燈——拍拍,貼貼,指了指)
那這些疊詞體現(xiàn)了阿鈴對小象怎樣的態(tài)度?(親切,溫柔)。
過渡:面對阿鈴小象聽懂了他這些親切卻無聲的語言。輕松地把汽車拉了出來。
(10)說話訓練
1,阿鈴的動作變成對小象說的話,把她的指揮過程說出來。(幻燈)
小組討論,交流
(11)那阿鈴又是怎樣指揮小象洗車的呢?
個別讀第7節(jié),各自找出有關(guān)句子。(幻燈)女生讀,用了哪些動詞?(幻燈)
(12)說話訓練
2:阿鈴輕輕摸著小象的長鼻子,又指了指車身上的污泥,好象對它說什么?
過渡:聰明乖巧的小象非常清楚主人的意圖,把車洗得干干凈凈。那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整件事情中,面對中國客人自始至終阿鈴沒有說一句話,只是一而再地對我們微笑。阿玲的“三次笑”是什么含義呢?同學們能不能從她的微笑中讀懂她是在說些什么?
(13)再次朗讀4到8節(jié),聯(lián)系上下文,展開自己合理的想象完成下面的訓練。(幻燈)
1.在()時,阿鈴“她沖我們微微一笑”,仿佛在說“”。
2.在()時,阿鈴“她笑瞇瞇地搖了搖頭”,仿佛在說“”。
3.在()時,“阿鈴擺擺手,笑瞇瞇地用紅潤的臉蛋緊貼著小象的大耳朵,仿佛在說:“”。
(14)分組演一演,阿鈴指揮小象拉車和洗車的片段。
三、總結(jié):
通過對全文的學習聰明乖巧的小象,你認為阿鈴是個怎樣的`人?(幻燈:人美心更美)
其實,阿鈴僅僅是泰國人民中的一個代表,我們從阿鈴身上感受到了泰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這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有關(guān)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2
原文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
不脫蓑衣臥月明。
注釋:
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鋪:鋪開。
橫野:遼闊的原野。
弄:逗弄,玩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用草或棕毛編織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來遮風擋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譯文:
遼闊的草原像被鋪在地上一樣,四處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xù)續(xù)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晚霞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教案
一、課前游戲
看圖猜古詩
二、揭題
剛才咱們讀的最后一首《所見》,寫得是牧童白天放牧的情景。放牧歸來,牧童的生活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新的古詩,揭題。
簡介詩人。
三、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讀誰字音,讀順詩句。
2、指名讀,評價。
相機指導:多音字鋪為什么讀鋪呢?
第四句中有個平舌音容易讀錯。課件出示蓑衣
指生讀。這個字在哪首詩詞中學過?
知道蓑衣是什么嗎?引導學生看注釋。
3、齊讀。
四、有板有眼地讀
1、提示七言詩的停頓,生練讀。
2、師配樂范讀。
3、誰聽出來了,老師是怎么讀的?
注意反饋時的引導。抓“鋪、野、明”,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抑揚頓挫。
4、齊讀。用手勢指揮。
5、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牧童?相機板書悠閑自在
五、品讀感悟
1、從哪兒能感受到牧童的悠閑自在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著呂巖走進牧童的生活吧!
2、出示一二句,指生讀。
詩人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呢?
3、那是怎樣的草???你從哪些字眼能體會得到?
①“六七里”感受草原的廣闊。
②“鋪”舒服和遼闊指導感情朗讀
4、男女生讀。
5、聽了大家的朗讀,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片美麗的草原。(課件出示圖)
你想聽到些什么樣的聲音?
6、此時的草地上正傳來了———聽(課件幾聲笛子)
那是晚風吹來了牧童的笛聲?。∫x第二句
7、牧童他可能會想到些什么呢?鏈接詩句。
8、笛聲三四聲,吹盡了他牧牛的樂趣,悠閑的生活。引讀——第二句
9、笛子不是用來吹的嗎,詩人為什么要用一個“弄”字呢?他到底是怎么吹得呀!
鏈接“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體會“弄”表達的意味,指導朗讀。
10、夕陽西下,草野茫茫,牧童短笛隨風揚。多靜謐的景象,多悠閑的心境?。∫x一二句。
11、牧童就這樣悠悠地回來了。回到家后,他又做了些什么?
出示三四句。
12、你又從哪體會出牧童的悠閑自在呢?
13、引導學生感受牧童生活的快樂。小組讀。
14、詩人呂巖為何要寫這樣的牧童呢?出示:呂巖小傳
誰能讀出他的這種渴望?
15、看著這些準確傳神的詞,你能試著把這首詩背一背嗎?
16、(配樂)看著課文的插圖,背誦古詩。
六、拓展
1、呂巖筆下的牧童以弄笛、臥月為樂,讓我們再來認識兩位兒童,去分享他們的快樂。
2、課件出示《池上》《稚子弄冰》
七、小結(jié)
我知道同學們在積累古詩時有很多好方法。今天我們感受到了許多古代兒童生活的快樂,你們可以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句詩、一個場景,配上圖,用畫面表現(xiàn)出來。還可以配上熟悉的曲調(diào),嘗試著把這些古詩唱一唱。當然你們還可以試著演一演。相信大家會有更多的收獲。
反思
本周進行了第二單元的語文教學,第一課便是《古詩三首》的教學。進入了五年級,學生對于古詩的學習已經(jīng)不再感到陌生,對于古詩的學習方法也不再感到生澀,于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采取了,以復習古詩的學習方法,從而引導學生自學、匯報的方式進行學習。
課堂伊始,我以童年的美好引入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體會自己童年時光的幸福和美好,激發(fā)學生探究一千多年前的兒童是怎樣度過自己童年的興趣。進而引入本課的教學。在學生初讀古詩,互讀古詩,提示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字的讀音,并且落實重點生字“牧”“蓑”之后,我便引導學生復習古詩一般的學習方法。由于以往一直都在滲透古詩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生很自然就回憶起了: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多誦讀,悟詩情,這幾個學習古詩的一般過程。于是我放手讓學生按照方法進行自學。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由讀到悟,在整個的自學過程中,學生不斷抓住相應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詩所傳達的意境。有的同學從“三四”“一二”上下行文中的關(guān)聯(lián)感悟到了,古詩的對仗關(guān)系。有的從“臥”字中體會了那種隨心所欲的牧童生活。有的在“月明”體會到了古時候生活的靜謐,兒童與自然的親近。還有的,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他們的小腦瓜里就涌現(xiàn)出了學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希望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在匯報的過程中,更是精彩紛呈,充分展示了孩子們個性化閱讀背后的個性化理解。他們往往從古詩的一個字入手就能體會到其中深蘊的意味,很輕松就將古代兒童那種自由自在的兒童生活體會的淋漓盡致。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學生對于朗讀也就不費吹灰之力了,讀得入情入靜。并且在當堂就完成了古詩默寫,教學效果非常好。
在教學過后,我仔細反思了整個的教學過程,之所以取得了這樣良好的教學效果其中成功之處在于,教學的教學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地信任學生,學生也會充分地信任自己,從而產(chǎn)生課堂教學的朵朵美麗的火花。但是反思之于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在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的同時,教師的主導性在我的課堂似乎反映的不夠。教學目標達成后,教師的深入挖掘仍是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
有關(guān)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捕、蟬、閉、立”6個生字,會寫“詩、林”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有朗讀古詩的興趣
重點:
認真6個生字,會寫“詩、林”。
難點:
體會詩歌美好的意境。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音樂:鄉(xiāng)間小路。
一、激趣導入新課
1、賽詩會。導入:今天,月亮姐姐給小朋友帶來了幾首詩,要來考考小朋友,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課件出示《畫》、《靜夜思》、《春曉》、《村居》的課文插圖)。
2、(出示課件所見的插圖),板書課題。(全班齊讀課題)
3、簡介:《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在山村賞景時把自己所見到的情景寫下的一首詩。
4、教師范讀。
5、學生自讀古詩,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多讀幾遍。
二、認讀生字
1、(課件出示小樹林。每棵樹上都藏著一個帶音節(jié)的生字)
①指名讀;②齊讀;③開火車讀;④小組讀。(重點指導:所、蟬)
2、同桌交流識字方法
3、全班交流: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生字的?
4、鞏固練習(課件出示六朵花)。每朵花里都藏著一個不帶音節(jié)的生字。
①指名讀;②齊讀;③分男、女生讀。
這些字去掉了拼音,你還認識它們嗎?
5、再讀古詩。
三、圖文結(jié)合,了解古詩大意
過渡:袁枚在小山村里看到了什么美麗的景色呢?我們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學習第一句。(課件:牧童騎在黃牛背上,走在山間小路)。
①引導說出圖意(板書:貼圖、黃牛和牧童)
②你們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課件出示:牧童騎黃牛)
③指導表情朗讀。
2、學習第二句。(課件: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放聲歌唱)
①問:牧童高興地唱起歌,他的歌聲怎樣?
②誰能把詩中描寫這個情景的句子讀一讀?
(課件出示:歌聲振林樾)(貼圖:樹)
③指導朗讀。
3、學習第三、四句。
(課件:牧童的歌聲停了,知了叫了起來)
①問:牧童聽到知了的叫聲,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想像說話)
(課件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渴立)
②指導朗讀。
③教師范讀。
4、師說詩意,學生找出相對應的詩句。(師生配合)
5、配上動作激趣朗讀。
6、全班朗讀。
四、練習背誦
1、看板畫,練習背誦。
2、學生自由背誦。
3、男女生競背。
五、寫字訓練(課件出示在田字格里的生字:詩、林。偏旁以紅色閃爍)
1、學生認讀。
2、口頭組詞。
3、指導觀察生字的占格位置。提醒學生“林”字左邊“木”的捺變成點。
4、教師范寫,同時講解。
5、學生描紅,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寫字姿勢。
6、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六、課外拓展(課件《小兒垂釣》整首詩和插圖)
1、教師解說詩意,激發(fā)學生有朗讀的意愿。
2、教師范讀。
3、教師領(lǐng)讀。
4、回家把《小兒垂釣》這首詩讀給父母聽。
有關(guān)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鞏固學過的部分多音字的讀音,感受漢字的有趣。
2、改寫句子,體會不同句式的表達效果。
3、背誦古詩,增加語言積累,感受中國古代詩歌的音律美。
4、閱讀短文《葡萄溝》,逐步提高閱讀水平。
5、增強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
6、初步學習按一定的順序記敘一件事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加強語言積累,提高閱讀水平,培養(yǎng)交際能力,學習習作方法。
教學難點:
培炎口語交際能力,學習按一定的順序繼續(xù)一件事情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語海暢游、積少成多、閱讀平臺。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語文百花園,這里有有趣的漢字,春天的古詩,迷人的葡萄溝,在這里,我們還可以當一位綠色小衛(wèi)士,開展綠色行動,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你們愿意與我一起走進語文百花園嗎?
二、暢游語海,體驗趣味
(一)漢字真有趣yàn(吞咽)
1、出示第一個多音字:咽yè(嗚咽)自己讀一讀這個字及其組詞,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體會在我們的漢字中,有一部分字一字多音,讀音不同,導致它的意思也不一樣,讓學生體會到多音字的有趣)
2、像這樣的漢字在我們的漢字中還有很多,例如,種、惡、干(依次出示這三個字的讀音)
3、自己讀一讀,在書中的括號中根據(jù)不同的讀音組出詞語。
4、引導交流評議,訂正錯誤。
5、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讀音組出更多的詞語,并互相評價,糾正錯誤。
例如:種:zhònɡ種地、種植、種花、耕種
zhǒnɡ種類、種子、播種、選種
6、你還知道哪些多音字?引導學生進行多音字的拓展復習,對以前學習過的多音字進行復習總結(jié)。
(二)仿照例子,改寫句子。
1、教師引入:在我們的`漢語中,不光漢字有這么多的趣味,就連句子也很有意思。請你讀一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你能從中感受到什么?
例:又黏又稠的石油粘住了海鷗的羽毛。
海鷗的羽毛被又黏又稠的石油粘住了。
2、學生讀句子后談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在讀悟的過程中體會到: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從而體會到在漢語中,有時候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
3、學生完成練習,集體評議。
大風刮斷了樹枝。
4、補充練習。
(1)春風吹綠了小草。
(2)媽媽做好了晚飯。
三、讀背古詩,積少成多。
1、自由讀古詩,認識字詞,不會的字可以解決。
2、充分朗讀,把古詩讀正確,流利。
3、教師引導學生說說古詩的意思,對學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師及時進行糾正。
詩的前兩句是寫景,描寫了鄉(xiāng)村的自然風光:山野遍綠,杜鵑聲聲,細雨蒙蒙。第三句承上啟下,由寫景過渡到寫人,最后一句集中寫了農(nóng)家緊張的勞動。全詩大意是:山野里到處綠油油的,漲滿的河水映著天光,白茫茫的一片,杜鵑聲聲啼叫,細雨像霧一樣;鄉(xiāng)村的四月已經(jīng)進入農(nóng)忙時節(jié),閑人很少,農(nóng)婦剛采罷桑葉,又去插秧種田。
4、學生邊朗讀,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象,熟讀成誦。
5、學生試著根據(jù)詩意畫一幅雨中采桑插秧的圖畫,全班交流展示。
四、閱讀短文,提高能力。
1、自由讀短文,不會的字詞自己解決。
2、同桌互相交流,說說你通過自己讀書認識了哪些字,理解了哪些詞語。
3、默讀課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在學生提問的基礎(chǔ)上重點理解:五光十色,熱情好客,陰房等詞語的意思,在理解的過程中要注意結(jié)合上下文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讀書中理解、感悟。)
4、自由讀課文,想想為什么課文中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葡萄溝的葡萄和葡萄干特別有名,葡萄溝的老鄉(xiāng)也特別熱情好客。)
5、自由練習朗讀,讀出作者對葡萄溝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6、開展朗讀比賽,讀出自己的感情。
7、把課文中好的詞語和句子摘抄在自己的采蜜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能說會道。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播放短片。(短片的內(nèi)容是:社區(qū)、校園中飄動的紙片和塑料袋,田野、村莊亂倒的垃圾等被破壞的環(huán)境。)
教師:同學們,看了短篇以后,你有什么樣的感受?(請學生自由來談自己的感受。)
2、那么,當我們走進社區(qū)、校園、村莊、田野、公園來欣賞美麗的風景的時候,還應該做一些什么呢?(學生自由發(fā)言,談自己的建議。)
3、教師:那么,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當一名光榮的綠色小衛(wèi)士,開展保護家園的活動。
二、引導學生選擇開展適合的活動。
1、小組交流討論:你們打算開展什么樣的活動?
2、小組匯報自己的討論結(jié)果。
教師結(jié)合書中的泡泡圖,引導學生確定好自己小組的活動內(nèi)容。
(1)給花草澆水
(2)每人負責管理一棵小樹
(3)做幾塊保護環(huán)境的宣傳牌
(4)編寫一些生動活潑的環(huán)保提示語
三、交流自己參加綠色行動的經(jīng)過和體會。
1、小組內(nèi)交流經(jīng)過和體會。
要求:
(1)聲音不要太大,讓本小組的人聽清楚,又不影響其它的小組。
(2)要把自己參加活動的經(jīng)過和體會說清楚。
2、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發(fā)言。
要求:
(1)聲音要洪亮,讓同學們聽清楚。
(2)交流時,要把自己參加活動的經(jīng)過和體會說清楚,還要認真聽別人的發(fā)言。
(3)全班評議:誰是最優(yōu)秀的綠色小衛(wèi)士。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筆下生輝。
一、師生交流,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同學們講了自己參加綠色環(huán)?;顒拥慕?jīng)過和體會,講得很好,但是由于時間有限,有些同學可能還沒有盡興。不過沒有關(guān)系,除了說以外,我們還可以把自己的經(jīng)過和體會寫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你們有興趣嗎?
二、引導學生讀書,明確寫作的基本要求。
1、自由讀書中的要求,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引導學生思考:
(1)在參加綠色行動的活動中,你印象最深的情景是什么?
(2)在當時的情景中,人物有什么樣的動作和語言?
(3)你準備按照什么樣的順序來寫?
三、教師引導學生就以上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明確:在作文的過程中應該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來寫,要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來寫,同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
四、學生自由完成習作。
五、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評改。
方法:四人為一個小組,互讀、互評、互改。(每人要讀三篇,改三篇)
六、把自己改后的習作在全班進行交流,請同學們欣賞評價。
有關(guān)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選擇一個課外讀到的名人故事講給同學聽,同時認真聽其他同學講名人故事,交流讀后感想。
2、寫一篇習作,介紹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發(fā)現(xiàn)引用人物的對話的三種不同形式。
4、讀讀背背,收集積累名人名言。
5、讀成語故事,了解故事內(nèi)容。
【教學重點、難點】
1、口語交際。
2、習作練習。
【教學準備】
收集自己準備講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圖片、名人像,準備講名人故事時用。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最近在語文課上我們結(jié)識了列寧、高爾基、李四光、宋慶齡等許多名人,課外大家也在讀名人故事、尋找名人資料,今天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舉行一個故事會。
二、讀讀要求
1、講的同學要講清楚,讓別人聽明白;聽的同學要認真聽,可以提問,可以補充。
2、聽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組舉行,組內(nèi)交流
1、各人先在組內(nèi)展示自己所畫(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圖片,簡要介紹自己要講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組內(nèi)學生試講、教師巡視。
3、小組評價,評出本組“故事王”、“最好聽的故事”、“聽得最認真的同學”。
四、全班交流
1、各組匯報本組評選出的“故事王”、“最好聽的故事”、“聽得最認真的同學”名單,教師頒獎。
2、全班交流:
榮獲“故事王”稱號的同學非常榮幸,“故事王”們肯定愿意讓更多的同學聽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給全班同學講講?
3、挑選一、二名“故事大王”講故事:
共同評議講述情況。如儀態(tài)是否自然大方、語言是否流利、有聲有色等等。
五、暢談感想
1、聽了組內(nèi)同學講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講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談談對名人行為、品格的評價,可以聯(lián)系自身和現(xiàn)實情況發(fā)表感想。
2、學生暢談感想。
3、教師小結(jié):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豐碑,他們的崇高思想與品格就像一座座燈塔,讓我們將他們的形象永遠銘記在心中,從他們身上獲得力量,學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六、作業(yè)設(shè)計
課后繼續(xù)交流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