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盜竊罪的名詞解釋_法律依據_防范措施
網絡盜竊罪的名詞解釋
中國已邁進互聯(lián)網時代,眾多的網民以網絡為平臺,構成了一個互聯(lián)網社會,在這個社會里,網民們以虛擬身份出現,通過網絡代碼方式進行各項活動,這種以代碼為基礎的交流方式給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出現了網絡盜竊等新型違法犯罪活動。
網絡盜竊罪的法律依據
虛擬財產存在于電腦網絡,占有一定的空間,是客觀存在的資源。從物理屬性來看,虛擬財產能為人控制和占有,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具有稀缺性),并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從經濟屬性來看,虛擬財產的產生是科技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通過編程等方式得來的,花費了大量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它是用戶花費了一定時間、金錢而取得的,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網絡虛擬財產雖然具有虛擬性、期限性等區(qū)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財產的一些特征,但這并不影響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同樣應受國家法律保護,成為盜竊罪的犯罪客體。
因此,應按照中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利用計算機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多次盜竊的,按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定盜竊罪)和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多次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之規(guī)定定為盜竊罪。
防范網絡盜竊的措施
1、倡導以德治網。網上交往的虛擬性,淡化了人們的道德觀念,削弱了人們的道德意識,導致人格的虛偽。要大力加強網絡倫理道德教育,提倡網絡文明,培養(yǎng)人們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確的道德觀。
2、充分運用防火墻技術。該軟件利用一組用戶定義的規(guī)則來判斷數據包的合法性,從而決定接受、丟棄或拒絕,可以通過報告、監(jiān)控、報警和登錄到網絡邏輯鏈路等方式,把對網絡和主機的沖突減少到最低限度。
3、使用正版軟件、下載正版程序。在機器安裝正版程序,不使用盜版軟件,在網絡中下載使用正版合法的軟件和程序,有效防止病毒和木馬入侵。
4、增強防范意識。勿因好奇心點擊、登錄來路不明的網址,當收到廣告信、電子郵件、插件等陌生信息時,不要被其文字吸引,而點選信中所提供的網址和文件。
網絡盜竊的基本方式
1、利用職務之便獲得網絡用戶的個人信息。
2、利用網絡上常見的盜取他人電腦內資料的病毒。比如木馬病毒、蠕蟲病毒等,通過郵件、不明網頁鏈接等方式,置入他人電腦,讀取他人電腦內存儲的個人資料后實施盜竊。
3、作案者通過種種方法。如郵件、QQ下載免費軟件和圖片等,誘使你點擊某鏈接,從而將鍵盤記錄程序置入你的電腦中,記取在線銀行的登錄名稱和密碼,拿到電腦中記取的這些信息后實施盜竊。
4、還有一些網絡盜竊公司在網絡上發(fā)布招募廣告,這些機構希望能將惡意代碼鏈接到一些熱門點擊上,惡意代碼每被下載一定的次數,粘貼惡意代碼的人就可獲得一筆費用。
網絡盜竊的特點
1、網上盜竊行為已非常專業(yè)化和集團化。盜竊者通過在網站上設置病毒等方式,由專職人員盜竊各種有實際價值的網絡虛擬物品,然后轉手出售給專業(yè)化的銷售集團,由專業(yè)銷售人員在第三方交易平臺上銷售,以獲取非法收益。
2、網上盜竊行為具有強大的技術支撐。由專業(yè)人員制造用于盜竊的病毒軟件的作案工具,這些軟件在盜竊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盜竊者能在一天內盜竊龐大數量的網絡賬號,并轉移賬號中的虛擬物品或虛擬點幣。這些軟件的提供者有時盡管自身并不參與盜竊號碼,但是與盜竊者保持密切的關系。
3、網上盜竊行為具有專業(yè)銷售平臺。在盜號行為中,銷售團伙將他們所盜竊的虛擬財產打包銷售,轉移給買家獲利。由第三方交易支付平臺為盜竊者提供良好的交易場所,為銷贓提供溫床。
4、現實物品與虛擬物品相互轉化。盜竊者為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由原來的盜竊虛擬物品,轉變?yōu)槔镁幵斓膶S密浖苯颖I取用戶的銀行賬號和密碼,通過網上支付系統(tǒng)購買虛擬物品,然后將虛擬物品以低廉價格出售,從而獲得利益。
猜你感興趣:
1.網絡游戲盜竊案例
2.防盜防騙安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