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運動的名詞解釋_時間背景_爆發(fā)原因_影響
保路運動的名詞解釋
保路運動又稱鐵路風潮。1910年(宣統(tǒng)二年),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逼清政府訂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為了向四國銀行團借款用來鎮(zhèn)壓革命,在郵傳大臣盛宣懷的策動下,宣布“鐵路國有”政策,將已歸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四川修筑鐵路的股東,不僅來自紳士、商人、地主,還有農民,而且農民購買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頒布 “鐵路國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權,但沒有退還補償先前民間資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階層,尤其是廣大城鄉(xiāng)勞動人民的反對,從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清政府為了鎮(zhèn)壓革命,不惜喪失國家主權,將鐵路收歸國有,且大肆派兵屠殺保路人士,通過此舉,全國人民充分看清了清政府賣國求榮的本質。
保路運動的事件背景
1911年6月1日,為了償還在上海橡膠股票風暴中向列強的借款。郵傳部尚書盛宣懷和督辦大臣端方聯(lián)名向川督王人文發(fā)出“歌電”,告以度支部決定的川漢鐵路股款處理辦法:對公司已用之款和公司現(xiàn)存之款,由政府一律換發(fā)給國家鐵路股票,概不退還現(xiàn)款。如川人定要籌還現(xiàn)款,則必借洋債,并將以川省財政收入作抵。此電明示,不許川省股東保本退款,而只允換發(fā)鐵路股票,即政府不但收路,而且奪款。鄧孝可原認為“政府接收路,并非接收款”,至此方知政府款路皆收。王人文收電后,知此電一宣,全省必大亂,于是竟壓下不宣。盛宣懷、端方又徑電川漢鐵路公司駐宜昌總理李稷勛,詢問是否見到“歌電”,李即致電成都總公司索閱,總公司轉詢督署。王人文便只得抄示公司,電文公開,全省輿論大嘩。同時,端方、盛宣懷等又迭催王人文派員清查鐵路公司各地帳目,以便接收,查帳員遭拒。
保路運動的爆發(fā)原因
清末爆發(fā)的“保路運動”,是中國民眾與清朝封建專制、漢族人民與滿族統(tǒng)治者、中國與外國列強侵略、清政府中央和地方利益集團的諸多矛盾空前激化的產物。其實鐵路國有政策和引進外資本身,并不錯。而清政府體制上的腐敗無能、頑固守舊,尤其是清政府一方面幻想靠急進地推行“經濟改革”以挽救危亡,另一方面卻空喊“政治改革”,反而使危機猛然高漲,政局急速惡化。在各種利益和矛盾錯綜復雜的情勢下,大清國鐵路收歸國有政策不合時宜的出臺,成了政局突變最關鍵的“扳機點”,最終導致了保路運動的爆發(fā)和清廷的滅亡。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清政府假鐵路國有之名,將已歸民間所有的川漢、粵漢鐵路筑路權收歸“國有”,馬上又出賣給英、法、德、美4國銀行團,激起湘、鄂、粵、川等省人民的強烈反對,掀起了保路運動。
帝國主義為了進一步奴役中國人民和掠奪中國財富,從19世紀末以來,開始對中國進行鐵路投資,爭奪鐵路的修筑權.粵漢、川漢鐵路是溝通南北和深入內地的兩條重要干線,因而成為帝國主義爭奪的目標。
為了奪回這兩條鐵路的自辦權,廣東、四川、湖南、湖北四省人民,采用征集“民股”的辦法,由地方政府在稅收項下附加租股、米捐股、鹽捐股、房捐股等,來籌集筑路的資金.經過幾年的籌集,不僅四省的紳商、地主成了股東,連一些農民也握有股票.粵漢鐵路已開始修筑,川漢鐵路從宜昌到萬縣的一段也已動工,從當時情況看,這兩條鐵路是可以靠自力修成的.但是,帝國主義不肯讓中國自己修成鐵路,就利用清政府財政困難進行要挾,迫使清政府訂立了鐵路借款合同,宣布了鐵路干線國有政策.根據借款合同,英、美、法、德等帝國主義不但掌握了鐵路權,而且還要以湖南、湖北兩省的鹽稅厘金作為抵押,所以,所謂鐵路“國有”,不但剝奪了中國人自辦鐵路的主權,而且實際上是把川漢、粵漢鐵路完全拍賣給帝國主義了.廣大人民在兩路籌辦時期內,吃盡了苦頭,當他們看到清政府公然出賣路權,更加憤恨,許多紳商也因鐵路國有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非常不滿.于是,一個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爆發(fā)了。
保路運動的影響
“保路運動”發(fā)生以后,所造成的影響有三:
清朝在四川、陜西、湖南南部的影響衰落。
二、辛亥年武昌起義之后湖北、陜西等地的革命軍在四川幾乎是“兵不血刃,城門自開”,迫使駐守在當?shù)氐那宄倮舨皇潜环?,就是化裝連夜?jié)撎印?/p>
三、民國以后的“國有鐵路計劃”順利在川、陜、湘推動,成為第一個納入國家建設的地區(qū),后來在八年抗戰(zhàn)的中后期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其中又以第二項影響最顯著,第三項的影響對未來發(fā)生的戰(zhàn)爭意義非常重大。
猜你感興趣:
1.武昌起義的口號
3.近代歷史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