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財政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么意思(2)
公共財政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么意思
公共財政的職能
資源配置職能。是指將一部分社會資源集中起來,形成財政收入,然后通過財政支出活動,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務,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彌補市場缺陷,從而優(yōu)化全社會的資源配置。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基礎性作用,政府這只“有形的手”主要在市場“失靈”的領域發(fā)揮作用。作為政府履行職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財政不僅是一部分社會資源的直接分配者,也是全社會資源配置的調節(jié)者。這一特殊地位,決定了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既包括對用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資源的直接分配,又包括對全社會資源的間接調節(jié)。
收入分配職能。是指政府財政收支活動對各個社會成員收入在社會財富中所占份額施加影響,以公平收入分配。在政府對收入分配不加干預的情況下,一般會根據個人財產多少和對生產所做貢獻大小等因素,將社會財富在社會各成員之間進行初次分配。這種市場化分配有利于提高效率,但容易造成社會成員間收入差距過大,從而需要政府對市場初次分配結果實施再分配調節(jié),促進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主要通過稅收調節(jié)、轉移性支出(如社會保障支出、救濟支出、補貼)等手段來實現。
調控經濟職能。是指通過實施特定的財政政策,促進較高的就業(yè)水平、物價穩(wěn)定和經濟增長等目標的實現。政府根據宏觀經濟運行的不同狀況,相機抉擇采取相應的財政政策措施。當總需求小于總供給時,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政府稅收,擴大總需求,防止經濟衰退;當總需求大于總供給時,采用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財政支出和增加政府稅收,抑制總需求,防止通貨膨脹;在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但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時,實行趨于中性的財政政策。
監(jiān)督管理職能。在財政的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調控經濟各項職能中,都隱含了監(jiān)督管理職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經濟決策的分散性、市場競爭的自發(fā)性和排他性,都需要財政的監(jiān)督和管理,以規(guī)范財經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我國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保證政令統(tǒng)一,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更需要強化財政的監(jiān)督管理職能。
公共財政的問題
建立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需要建立公共財政。1998年12月15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召開,決策層做出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決定:構建中國的公共財政基本框架。會上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代表中共中央明確提出“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建立公共財政基本框架”,并且從那個時候起,作為中國財政改革與發(fā)展目標的明確定位,公共財政建設正式進入了政府部門的工作議程。雖然我國的公共財政管理已具雛形,但受計劃型財政管理模式的影響,仍存在許多問題,突出表現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1.財政供給“越位”和“缺位”并存。在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財政供養(yǎng)范圍過大,包攬過多,特別是對應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經營性和競爭性領域延伸和干預過多,大大超出了政府職能范圍和財力承受水平。相反,應由政府承擔的一些社會公共需要和事務卻得不到應有的資金保障,推給市場競爭主體去承擔。突出的問題有:巨額的國有企業(yè)虧損補貼。除政策性虧損補貼外,國家財政實際上承擔了大量的經營性虧損補貼,成為國家財政沉重的負擔。過長的事業(yè)單位供給戰(zhàn)線。一些不屬于公共物品范圍,可以由企業(yè)及個人舉辦,完全能夠商業(yè)化經營的事業(yè)單位,仍然由國家掌握,財政供給經費。行政經費膨脹。這與政府機構的臃腫、人浮于事及效率低下相一致。科技、教育投入不足。從絕對數量看,改革開放后,科教投入確有較大增加,但財政科教支出占GDP的比重在世界上還居于后列。財政供給方面的上述問題,與政府職能的界定與轉變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政府職能界定不清,活動范圍沒有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財政支出格局及其運行機制的調整是非常困難的。
2.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一段時期以來,我國在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的情況下,將財政支出逐步向重點領域傾斜,特別是1998年以來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從總體上看,由于財政預算的約束力逐步下降,財政資金遠遠不能滿足重點支出的需要,教育、科技、農業(yè)等發(fā)展領域的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重提高的速度較為緩慢。相反,大量的資金(包括預算外資金)卻被用于競爭性生產建設和行政管理開支等非重點領域,導致財政對國家重點支出項目難以實施更加有力的資金保障等一系列問題的發(fā)生。
3.政府收入機制不規(guī)范。突出表現是稅收的費化和收費的“越位”問題嚴重。這種稅收“缺位”和收費“越位”并存的現象必將直接導致收費規(guī)模的擴張和政府收入機制的混亂。同時,也將嚴重影響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資金保障來源。從產生這一問題的直接原因分析,主要有:社會公共權力缺乏制約,眾多公共權力機構直接介入分配領域。突出的問題是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屢禁不止。財政的職能被肢解,國家財政不能統(tǒng)管政府收支。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與財政部門職責劃分不清,如物價部門可以核準行政部門收費等。
4.財政分配秩序不規(guī)范。在現實財政分配中,仍存在將一部分財政資金切塊分給主管部門,由主管部門自主安排使用的問題。與此同時,不少主管部門還設立了各種收費和基金,擁有大量預算外資金。這種分配方式的結果,嚴重影響了正常的財政分配秩序。
5.財政預算管理不科學?,F行的預算管理體制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在預算分配過程中,預算指標到位率低,執(zhí)行中追加頻繁,往往造成年度的實際支出數高于年初預算數;預算分配,特別是轉移支出和專項支出缺乏可靠的科學依據,人為因素較多,隨意性較大;預算年度的起始日期先于人大審批日期,造成預算審批通過前就已經開始執(zhí)行,形成預算審批的法律空檔以及預算約束的缺位;法與法之間的關系沒有理順,“以法壓法”的現象嚴重,如教育、科學、農業(yè)等方面的法律和衛(wèi)生、計劃生育、環(huán)境保護、文化宣傳等方面的規(guī)章,都對財政支出作了限定性的規(guī)定,要求某項支出增長必須高于財政收入或支出的增長等,而《預算法》卻又要求在安排預算時要量入為出、以收定支、統(tǒng)籌兼顧。法律、法規(guī)的不統(tǒng)一性與不一致性弱化了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性,造成了預算管理的不規(guī)范;預算編制方法上欠科學性和合理性,不能真實反映實際情況,沒有統(tǒng)一政府收支,大量財政性資金在預算體外循環(huán)。國家財政實際上沒有能力通盤掌握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給規(guī)模、結構及效益,難以履行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財政的職責。
公共財政的對策
1.財政資金應突出公共性特征,逐步退出經營性與競爭性領域。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就是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凡是市場辦得了、辦得好的,就不應由政府承擔。但長期以來,財政職能的“越位”與“缺位”并存的問題一直比較突出,一方面財政干了許多應該由市場配置去解決的事情,由于廣泛介入了經營性和競爭性領域,對國有企業(yè)供應資金,彌補虧損,審批財務收支計劃和決算,妨礙了企業(yè)市場競爭主體和法人實體地位的形成和確立;另一方面,那些本來應該由政府去做、通過履行財政職能去實現的一些事情,反而因為財力“缺位”而沒有能力做到或做得不好。今后財政資金必須逐步退出應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經營性和競爭性領域,轉到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方面來,逐步提高財政對政權建設、教育文化、科學事業(yè)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環(huán)境保護等公共需要的保障能力。
2.科學界定和規(guī)范財政資金的供給范圍。規(guī)范財政資金供給范圍,是構建公共財政基本框架、提高財政保障能力和支出效率的基礎和前提。在具體實施中,重點是解決財政供養(yǎng)人口過多、對一些經營性的事業(yè)單位包攬過多、不合理的補貼和投資過多問題。當前,主要應該是緊緊抓住機構改革的有利時機,做好定編定崗工作,清理超編人員,控制人員經費,有效遏制行政經費過快增長的勢頭。通過轉變財政支持經濟發(fā)展的方式,逐步減少直至取消財政對一般競爭性領域的投資,集中財力,保障政權建設和科技、教育、社保、農業(yè)、生態(tài)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出需要。
3.逐步建立規(guī)范的政府收入保障體系。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應根據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劃分和對它們各自保障方式的不同,對現行的稅費收入體系進行合理調整和定位,逐步建立以稅收為主、收費為輔的政府收入機制。一是將現有收費中一些不具有公共產品性質,不再體現政府職能的可以按照市場機制運作的收費方式,逐步推向市場,依法經營和納稅。比如勘察設計收費、咨詢服務收費、各種公證收費等;二是根據純公共產品由稅收提供保障的觀點,取消現有收費中用于提供純公共產品、具有稅收特征的收費,代之以稅,即進行費改稅。如農村的鄉(xiāng)統(tǒng)籌和交通部門的各項收費等;三是保留現行收費中那些用于提供受益面確定、體現受益性原則比較明顯的準公共產品的收費,并進行了合理規(guī)范。通過稅收與收費的科學“歸位”,不斷提高公共財政的保障能力。
4.積極推進公共財政的管理手段。這是公共財政順利推行的重要保證。政府采購制度作為市場經濟國家加強公共支出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建立公共財政體系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這項制度也是現階段有效節(jié)約財政開支的最直接的辦法。全國各地先后都不程度地開展了政府采購試點工作,效果十分明顯。今后應逐步對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如各類辦公用品、設備工程、公共設施、大型會議及有關勞務等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向社會購買,最大限度地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還應積極探索“零基預算”等適應公共財政要求的管理手段和辦法,以不斷提高財政支出效率,充分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猜你喜歡:
1.財政政策名詞解釋
2.財政政策名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