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體會
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體會怎么寫?脫貧攻堅是需要全國人民攜手努力才能共同打贏的一場戰(zhàn)役,要想打贏這場戰(zhàn)役,務必要充分發(fā)揮黨建的作用,抓黨建促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體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體會1
小康社會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繪的誘人的社會理想,也表現(xiàn)了許多普通百姓對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據(jù)考證,“小康”一詞,語出《詩經(jīng)大雅》,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概念。從狹義理解,它指的是一種生活狀況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溫飽已經(jīng)有余”。從廣義理解,除經(jīng)濟生活之外,它還涉及社會、政治、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諸多領域。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會,具體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記得小時候,我家并不富裕,家里既暗又小,還有許多不方便。尤其是夏天來臨的時候,只要你一不留神兒,就會不知從哪兒飛來一群蚊子,在你身上叮上幾個大包,煩得不得了。還時不時的在你耳邊“嗡嗡”直叫。現(xiàn)在,家庭富裕了,我們全家住上了三層樓的別墅,既寬敞又明亮,每個房間都裝上了空調,從此我便不怕酷暑和嚴寒。
以前,爸爸的學習幫手只有一臺小錄音機??墒乾F(xiàn)在,我的學習幫手可多了,有復讀機、電腦等。學習累了,就趴在窗戶上看風景,遠遠望去,以前無比矮小的茅屋如今變成了高聳入云、直插云霄的高樓大廈,還有寬敞筆直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車、四通八達的立交橋、人山人海的大商場……馬路兩旁,有許多漂亮的鮮花兒,綠色的草坪,令人看了賞心悅目。從此,人們再也看不見裸露的黃土,再也聞不到臭氣沖天的污水;人們看見的是湛藍湛藍的天空,聞到的是令人心曠神怡的空氣。
現(xiàn)在,身活在幸福小康社會中的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前輩們創(chuàng)建出來的偉大功業(yè)呢?不,不可能的!因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更需要我們去創(chuàng)造。那時,不僅僅是建設小康社會,還要往更高一層去發(fā)展,把未來的家庭建設得更加美好,把未來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時間不等人,朋友們,讓我們從點點滴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發(fā)奮學習,積極進取。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明天的生活一定會比現(xiàn)在更好,我們全面達小康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們的理想就一定能夠實現(xiàn)!
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體會2
對于我,自然也有不少小康的夢想,現(xiàn)在的生活,起碼的豐衣足食還是有保證的,所以對于小康的理解,我更側重于精神方面。
首先,我希望與父母相處更美滿,現(xiàn)在,談不上多么孝順,頂多憑一張成績單博取父母的一臉微笑,將來我得多抽時間陪陪他們,用自己賺的錢給父母買些營養(yǎng)品,或者帶著父母出去走走,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讓父母安想晚年,是我們每個作子女的最大愿望。
其次,我希望將來有個幸福的家庭,我想大多數(shù)同齡人都有同樣的.夢想,就是有一段美好的婚姻,相夫教子,日子雖平淡,不過卻很踏實,可以想象,在周末的傍晚,一家人去吃頓豐盛的晚餐,然后一起逛街,是多么幸福的時刻,多有“小康”的滋味呵!
接著呢,我希望有幾個志趣相投的好友,巴爾扎克說過: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所以,有幾個能說知心話的好朋友,確實算是一大筆珍貴的財富,工作之余,又不想窩在家里的時候,找上好友,一起喝茶談心,一起唱歌跳舞,多少生活和工作的煩惱,都可以拋諸腦后。
然后,我希望多看些書,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學生時代,偶讀幾本,也是匆匆略過,現(xiàn)在空余時間多了,午餐之后,夜寢之前,都可以翻上幾頁好書,細細品咂,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的多,會對人生更加充滿熱情,對小康的體味也更加深刻。
最后,我希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修養(yǎng),一個社會是由千千萬萬的人組成,小康社會的實現(xiàn)也是由千千萬萬個“小康人”,“小康家庭組成”,所以,我必須努力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樂于助人,淡薄名利,活得瀟灑自在?才是心靈小康的最高境界吧!
我相信,只要努力,小康之夢便不再飄渺,只要拼搏,小康之路就在腳下!
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體會3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摘自《禮記》
古有陶淵明之桃花源,今有新社會之小康。沒錯!古已有此所想,今我們應來建設。古不僅有桃花源,更有大同社會。何為大同?大同即“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弊钥箲?zhàn)勝利后,我們的祖國便日益走向富強,人們對于生活的品質也逐漸增高,可是,在我的所了解中,大部分人只是在追求物質上的品質罷了,而對于社會道德理論與精神上的所給,我感到并不是提升多少,例如:平時閑來無事到公園里散步,你經(jīng)常能見到如下場景:公園建筑上各式各形的涂鴉,地上凌亂不堪的垃圾,隨意走到一處,一句污辱性詞匯便進入你的耳,真可謂是大煞風景。
如上,當今社會,我們做到了什么是“小康”,什么是“大同”嗎?答案是否定的,我認為“小康”社會指的不僅是老百姓們吃得好,穿得暖,更重要的是指人們都和諧相處,有公德心,有高尚的道德,正如古文中,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所寫的桃花源林,那里就是一個永無紛爭,永世和平的圣地,人們道德高尚,和諧相處,這也是與我們現(xiàn)代所想的“小康”社會相同啊!古人有想無行動,而我們有行動卻想得不夠好,所以我們要承今時之優(yōu)勢,吸前人之經(jīng)驗,兩者結合,才能共創(chuàng)“小康”。
現(xiàn)在的人,大多都是十分自私,心里只想著自己,不顧他人,有的人甚至為了經(jīng)濟上的一些暴利,傷害了道德心與公德心,這樣的人,適合“小康”社會?我想,這樣的人想能在一個黑暗的地方生存,那里永不見天日,充滿著自私、仇恨、報復、犯罪……
我心中的小康,那就是一個如桃花源林般的美,人人都如“大同社區(qū)”所描寫的那般;使老人們能夠有一個安享晚年,受到天倫之樂的好去處,讓他們不孤單,不寂寞地在人生畫上一個句號,讓有才能的人去為社會做奉獻,去幫助這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進步。富強而至于我們,當務之急是應該好好讀書,答報父母,長大后,去為社會做貢獻,用我們所學的文化知識去貢獻我們的祖國,讓人人都在這個“小康”上得到光明。要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我們要繼“前人之車”,續(xù)后生精華,用文化知識去筑建整個“小康”,用道德去完善它,用愛去完善它!
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體會4
扶貧攻堅,更需要我們黨員干部多一些擔當,多一些辦法,多一些接地氣的思路,用換位思考的方法,來解決群眾遇到的實際困難。
一、走訪困難戶方面
要帶著細心去走訪,做到有的放矢。走訪戶前,要認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景以及走訪的群眾類型(五保,低保,扶貧戶,勞動力情景等)。群眾對政策的知曉了解情景。
要帶著誠心去走訪,做到將心比心。在走訪過程中,盡可能地到群眾家中看一看,聽一聽,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請教的語氣,重點了解群眾家庭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群眾要實話實說。對于有些群眾當面不情愿說的話,可留下公示的電話,期望能聽到他們的真實聲音和期盼。在走訪過程中,看到部分群眾生活相當艱苦,異常是一些因病殘導致家庭貧困的現(xiàn)實(群眾年老、身邊無人照料、房屋破舊、生活貧苦),要在走訪時一一進行了解記錄。
要調整好心態(tài)。在走訪困難群眾時候,要將群眾當自我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要改變工作作風。在處理困難群眾問題時候,要結合有關政策的基礎下,要有耐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講兩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兩次,三次,來調處解決問題。走訪群眾時,很多群眾都進取配合,他們對我們的工作都十分理解和支持,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讓坐。感激群眾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后應認真將工作做好。也許有時候走訪了不必須能解決什么問題,但我們來了。經(jīng)常走訪是拉近群眾的距離,打好群眾基礎,無形中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作出貢獻。
二、制定幫扶措施方面
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研究實際情景,因地制宜,合理進行調整。
1.持之以恒開展幫扶。
精準扶貧是一長期系統(tǒng)工程,需要長期的努力。應根據(jù)實際,制定長期計劃,給予扶貧對象長期、持續(xù)跟蹤的幫忙。
2.結合被幫扶對象的實際特點開展幫扶。
在幫扶對象中,因病致貧,因貧返病現(xiàn)象相當普遍。應立足實際,創(chuàng)新幫扶措施,增強其脫貧本事,使之早日脫貧致富。
3.加強與村、鎮(zhèn)、縣溝通聯(lián)系,給予困難群眾創(chuàng)造適宜的就業(yè)機會,致富途徑,使其增強造血本事。
進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難,切實解決其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力求從根本上改善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
在走訪群眾時,家中大部分是與老人交談,見到年輕人不多,根據(jù)了解,大部分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做雜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種田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體弱,無經(jīng)濟來源,很多老人都有認為自我給家庭帶來負擔。在走訪時除了要多體諒他們的心境之外,還要多鼓勵他們要樹立信心、振奮精神、自力更生、爭取早日脫貧。
我相信,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雖然此刻經(jīng)濟生活條件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脫貧致富的勇氣和決心,要認真學習致富技能,拓寬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經(jīng)過自我的勤勞雙手必須會創(chuàng)造出完美幸福生活。
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體會5
古人尚且講: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我們共產黨人看到群眾生活如此困苦,更應感到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主持召開連家船民上岸定居現(xiàn)場會時有感而發(fā)的一席肺腑之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工作,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把扶貧工作,作為一場攻堅戰(zhàn)來開展,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身先力行深入貧困區(qū),走進貧困戶,切實的幫助群眾解決身邊困難,共商脫貧脫困致富路。扶貧攻堅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腳踏實地的行動,把為民謀福的恒心放在心上,把涉及扶貧的一項項惠民政策落實好,把貧困群眾遇到的一個個實際問題解決好。
扶貧攻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貧困群眾的小康夢也不會一蹴而就,這就要求我們把扶貧攻堅的意識根植于腦,我們對脫貧攻堅要有一種責任感、緊迫感,要帶著感情做這項工作,要真正做到內心向往貧困群眾住上新房,穿上新衣,向往貧困群眾發(fā)家致富,奔上小康,讓扶貧攻堅成為黨員干部的心中事,心中石。抓扶貧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好。扶貧攻堅,更需要我們黨員干部多一些擔當,多一些辦法,多一些接地氣的思路,用換位思考的方法,來解決群眾遇到的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