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海堡壘》有感 中國科幻電影《上海堡壘》觀后感
看了《上海堡壘》有感 中國科幻電影《上海堡壘》觀后感
2019年是中國科幻電影啟航年,郭帆導演也曾說過,不希望未來中國的科幻電影只是《流浪地球》的復制,應該探索更多元化的內容和模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挠^看《上海堡壘》的影評觀后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觀看《上海堡壘》的影評觀后感
8月4號去看了《上海堡壘》的北京首映,見到了原著作者江南。
我們這個廳的首映是未來局組織的,觀眾全是科幻迷。江南講話的時候說,他科幻寫得很少,看得很多?!渡虾1尽吩谒淖髌分胁皇呛苡忻?,別人提起他時說的都是其它作品,也許只有在座的你們,像他一樣從小看《科幻世界》長大的人,才知道這部小說。他希望科幻能夠沖出小圈子,被更廣泛的大眾讀者所接受和喜歡。
看完電影,感到基本上是忠實原著的。大量人物情節(jié)刪減合并只保留核心人物事件,這個是小說改電影的常規(guī)操作,至少原著主線的所有重要節(jié)點和催淚細節(jié)都保留了,這對于原著粉來說非常難得。不要以為江南自己參與編劇,做到這一點就很容易,去對比一下同時期上映的《九州縹緲錄》吧,跟原著比已經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故事了。
以下是跟原著相比比較大的改動點,不想被劇透請?zhí)^。
1,原著女二號陸依依戲份全刪,跟灰鷹小隊蘇婉(阿紫)人物合并,新的人物還是叫陸依依,但是已經跟原著無關了。電影顯然沒有容量來講一個三角戀,男主江洋從始自終只喜歡林瀾一個,戰(zhàn)后孤獨懷念。同理,將軍跟他的兩個女人的故事線也沒有了。
2,外星文明方面,“好外星人”阿爾法文明戲份全刪,戰(zhàn)爭原因改動,原著中地球是被卷入了兩個宇宙文明的戰(zhàn)爭中,最終堅持到好外星人的支援取勝的。電影中只有地球和“壞外星人”的勢力,地球從宇宙中獲取了能源物質“仙藤”,而壞外星人進攻地球是為了奪取仙藤。地球的最后勝利是人類用上海大炮摧毀了外星母艦。這就像電影《魔獸》的改編一樣,敵我雙方勢力盡可能簡單化,讓大眾讀者易于接受。
3,上海陸沉結局改動,原著中應對能源危機的方法,是讓上海整個下沉,(過程參照EVA第三新東京市)這樣泡防御就可以從一個半球變成一個平面,節(jié)省能源,而灰鷹小隊結尾時必須駕駛飛機飛過去,在泡防御扁平化的過程中去進行配平工作。電影中改為人類破釜沉舟,撤掉泡防御,全部能源供應給上海大炮去攻擊外星母艦。由于仙藤已經遍布上海地下,抽取能量造成仙藤枯竭,自然造成了上海陸沉。不過這個時候,大決戰(zhàn)時灰鷹小隊一群技術員為什么非要開飛機上天就不好解釋了。
4,江洋和林瀾的感情線,原著中有非常深入細致的交流,雙方都知道對方想要什么,為什么不能在一起。電影中感情戲大幅度弱化,江洋對林瀾的感情始終保持在暗戀階段,甚至沒有證據證明林瀾知道江洋喜歡她(除了影片結尾暗示林瀾收到過江洋的表白短信)。原著是科幻背景的愛情故事,而這部影片是一部有愛情情節(jié)點綴穿插的,純正的科幻戰(zhàn)爭片。
5,雖然劇中展示了許多上海的大地標,比如陸家嘴,靜安寺,但是人物活動的那些小地標名不見了:中信泰富廣場、梅龍鎮(zhèn)、伊勢丹……當然可以想象,這些名字也不可能在商業(yè)電影里出現,否則就是廣告了。不過沒有這些詞,上海的韻味少了些。(而且在滕華濤導的《蝸居》里我真的聽過海清給海藻講這一堆地名……)
其它一些小細節(jié)改動,比如外星文明是機械文明不是生物文明,江洋和林瀾看大麗花是在草地上不是在天臺上等,就不一一說了。
電影本身我還是很喜歡的,它解鎖了很多中國科幻電影沒有的東西,比如怎么跟外星人打仗,這樣一個科幻電影里怎么談戀愛,這些是年初的《流浪地球》都沒有嘗試過的。這些當然是很重要的,作為第一部踩坑之作,即使它在這方面有很大缺陷我也能原諒,更何況它其實真的在這塊上做的還挺不錯。
只是看著《上海堡壘》從原著誕生到這十幾年來的變化再到這次的改編路徑,有點感慨。
時間退回到2006年,對中國科幻來說一個重要的雜志連載年,這一年,《科幻世界》上在連載《三體》,《九州幻想》上在連載《上海堡壘》。上世紀末被高考科幻作文題引來的一波科幻讀者已經在各大城市扎下了根,互聯網初興帶來了各種過去想象不到的文化資源。西方幻想文學積累了上百年的各種類型一下子進入了中國作者們的視野,隨便跟自己的風格,跟本土話題結合一下,就是一個新的流派。80后的科幻作家們成名于此,九州系列奇幻也誕生于此。《九州幻想》上不只刊登九州的奇幻小說,也刊登各種科幻和其它奇幻作品。盡管科幻迷們能夠看到《科幻世界》上的科幻跟《九州幻想》上的科幻風格是不同的,后者更少拘束,更加城市化商業(yè)化,但是讀到江南的《上海堡壘》,即使閱歷豐富的科幻迷們也還是吃了一驚——它是一個過于奇特的東西。
天知道之前的中國科幻承載了多少使命,關于科普,關于思想試驗,關于開拓想象力,關于新的文風和題材的嘗試……當讀者打開一篇科幻,無論是《科幻世界》還是《九州幻想》上的,他們都有著同樣的預期,希望它能挑戰(zhàn)一些東西,打破一些東西,讓思想開啟通往新世界的大門,雖然當時對于科幻的定義很模糊,但這種預期是大致相同的,即使是同一時期的潘海天和今何在的科幻也是如此。
但是《上海堡壘》的預期全不在此,它不是為了打破什么東西存在的,它是一個無比存粹的,商業(yè)化的愛情小說,科幻構成了這個愛情故事存在的世界。我們甚至不能批評它是一個“披著科幻皮的愛情小說”,因為當時這種話語通常用于批評那些不太懂科幻,只想借著科幻的名詞和主題來寫愛情故事的作品。
正如九州七天神的其它六位一樣,江南是一個很懂科幻的人,盡管他不以科幻作家的身份自居。即使只是把《太空堡壘》和《EVA》的設定拿過來用一下,《上海堡壘》的故事里,科幻也是滲入到骨架里,無法拆分的,他所描繪的每一個技術細節(jié)都堅實可信,正如科研和軍事體制中人們的生活、情感和欲望的細節(jié)都堅實可信一樣。
但是江南建構出的這樣一個宏大而豐富的世界,居然只是為了寫一個世俗的愛情小說。他沒有通過外星文明去反思人類中心主義,沒有通過戰(zhàn)爭去質疑人類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沒有去展望人類未來的技術走向或者價值倫理,甚至沒有憧憬過一個新的世界,人們可以有新的生活方式和理解宇宙的方式。
以上都沒有,這個故事里,只有一個男孩愛上了一個女人,由此產生的各種糾結。小說里比講述那些科幻骨架花費更多話語的,是那些跟科幻無關的生活和情感細節(jié),這一代人所最渴望的,最恐懼,最摯愛的,最沉迷的。讀科幻的人過于醉心于那些超出日常生活的東西,想去一個新的世界,江南則告訴你,你根本不了解現實世界是什么樣的,它可能提供給你什么。比如,這個世界上有林瀾和陸依依這樣的人,弄懂她們心里在想什么,比了解外星人要難得多。
這些都市愛情故事,當然不是什么罕見的類型,郭敬明走的也是同樣的路子。可是,當這個故事偏偏用科幻的世界來承載時,對于這個小圈子的打擊力是致命的。在這個世界上,不同圈子的人們之所以會在這里,往往不是主動比較和選擇的結果,而僅僅是因為某種偶然和習慣,江南就這樣把一個燈紅酒綠的,糾結深摯的情感世界擺到了最缺少這些東西的科幻讀者面前。
所以也能理解,為什么一開始,這個故事會收獲一批忠誠的粉絲,卻只能在小范圍內流傳。而隨著這十幾年里,科幻讀者受眾范圍的不斷擴張,這個故事的潛在讀者也必然隨著擴張。
也許江南真的該好好感謝下大劉。
如前所述,《上海堡壘》由于其最為純粹的商業(yè)化理念和愛情故事講述,在科幻故事中獨樹一幟地成為了某個新類型的代表,而當這幾年,影視領域開始謀求在科幻方面進行嘗試時,《上海堡壘》一定是最先被識別和挑選出來的IP。因為市場會在它身上找到最熟悉、最好操作的東西。
但是這種挑選本身就意味著矛盾和錯位?!渡虾1尽分元毺?,在于它使用了科幻的骨架,但是把科幻的核心價值觀用其它東西置換掉了??墒牵绻麤]有這些東西,影視行業(yè)為什么要拍科幻呢?拋卻愛情的價值觀核心,《上海堡壘》無疑屬于某個大的科幻主題類型,而這個主題類型無疑是有共用的科幻價值觀模板的。那么,制片方接下來的思路就很清晰了:使用《上海堡壘》的人物、情節(jié)、形象和市場號召力,但是通過情節(jié)的裁剪和調整,把科幻故事共有的價值觀再拿回來。
于是,在《上海堡壘》立項、開拍、宣傳、上映的這漫長的六年周期里,我們看到了這個片子是如何在各種沖突和矛盾的亂流中不斷試錯,尋找方向。這個電影的導演是滕華濤,拍過《蝸居》《失戀三十三天》,極其擅長講述都市愛情故事。于是,我們會期待這個電影至少在愛情層面是能站得住的,至于科幻層面,做的好自然最好,做不好也可以理解。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形勢的變化,《上海堡壘》作為一個類型創(chuàng)新本身的要求,在被不斷提高,從2015年起,就有人在喊科幻電影元年了,可是幾年中,以三體為代表的科幻電影項目紛紛夭折或推遲,市場一直看不到成熟的中國科幻電影是什么樣的??梢哉f,《上海堡壘》這個故事所代表的已經不是它自己,而是一類科幻,那么它就必須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年初《流浪地球》的成功,不斷沒有緩解,反而加劇了這種壓力。作為一個典型的自然災難類科幻片,《流浪地球》樹立了某種標桿,在另一個類型:對抗外星人方面,《上海堡壘》作為同樣是中影集團的作品,如果不拿出標桿型的產品,是很難說的過去了。
于是,在今天的電影中,我再次看到了這種科幻與世俗元素的置換,電影《上海堡壘》的情節(jié)極為緊湊,戰(zhàn)爭戲一波接著一波,而愛情戲相比原著被大幅度淡化和縮減,穿插在戰(zhàn)爭戲中間,為人物在戰(zhàn)爭中的表現和選擇做鋪墊。在小說里,江洋和他的隊友們可以悠閑地逛街、打一通宵帝國時代,然而在電影中,情節(jié)緊張程度堪比《長安十二時辰》,主戰(zhàn)情節(jié)中要不斷轉移執(zhí)行各種任務,戰(zhàn)爭間隙還有捕食者偷襲基地,跟林瀾去看一次天空中的大麗花,就像是潛水過程中偷空浮上水面吸一口氣。這部電影的一切都是為了成為一部合格的戰(zhàn)爭科幻片,它學習的目標已經從原著的《太空堡壘》《EVA》,轉向了更為典型、商業(yè)化,也更加緊湊的《獨立日》和《安德的游戲》。
無法評價這個置換,究竟是好還是不好,這要看是對誰而言的,對中國科幻電影的意義,對中國科幻文學的意義,對科幻迷的意義,對江南的意義,都有不同。我沒有看到最符合原著的那個《上海堡壘》,沒有喚起十幾年前最初讀到這個小說時的心情。但是我看到了一個合格的商業(yè)電影,以及當初書中沒有表現出來的一些時代氣象,畢竟,十幾年過去了,一代新的受眾成長起來,世界比書中變得更快。
最后說一個細節(jié),原著初版里,灰鷹小隊里江洋的隊友,大豬和二豬,叫做潘翰田和曾煜,原型其實是潘海天和今何在(曾雨),后來,江南與他們決裂,在新的改版中,這兩個名字被換掉了,叫做楊涵田和曾曉磊,人物形象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得知這個電影,江南自己是編劇后,原著粉絲們幾乎已經不指望在電影中看到初版的大豬二豬了,然而在看電影時,我驚訝地發(fā)現,潘翰田和曾煜居然回來了……為了保護和掩護江洋,潘翰田和曾煜先后犧牲,我很想知道,這兩個人名是如何回來的,這也許會是一個謎了吧。
想起了前不久看過的一篇關于電視劇《九州縹緲錄》的評論,大致是批評江南的一些改動,說當時南淮城三個少年的很多情感,那些閃爍著理想主義光輝的角色和故事,是今天的江南、大角和猴子都在也寫不出來的東西。
也許作者會相信,找到這幾個最初的名字,能找到一些曾經失去的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