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蠟燭讀后感范文
《蠟燭》敘述了一位蘇聯青年戰(zhàn)死后,南斯拉夫的老婦人冒著德國人的炮火把他拖到一個炮彈洞邊的故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蠟燭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蠟燭讀后感1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的心,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纖塵不染的,然而當人長大了,成熟了,有些人的心卻逐漸變得冷漠。
一個女孩搬了家,房子很大,但只有她一個人住。有一天,她發(fā)現隔壁住著一戶窮人家,女孩覺得窮人家的人又臟又沒禮貌,所以,一直都不和他們相處。那天晚上,突然停電了,女孩慶幸家里還有幾根蠟燭。剛準備點上它們,門鈴響了,女孩打開門,是隔壁的小男孩,他問女孩:“您家有蠟燭嗎?”女孩一下子明白了,他們家窮的連一根蠟燭也沒有便冷冷地說:“沒有?!蹦切∧泻⒆晕⑿χf:‘我們就知道你沒有,媽讓我把這兩根蠟燭送給你,你一個人在家,一定很怕。那女孩站在那里,一時不知該說什么好,又自責又愧疚又感動,她一把將那小孩緊緊地擁抱在懷里,熱淚盈眶。
好好審視自己吧,如果仍保持一顆純樸真摯的心,就將它放進冰箱,使它永遠新鮮,如果染上了厚厚的灰塵,就每天按時清掃保潔。我們沒有理由做一個沒有良心的壞孩子。
記得我的妹妹以前是個小氣的女孩子,有比她更小的孩子來到她家時,她舍不得把好吃的好玩的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但直到有一次,她去一位姐姐家玩,姐姐熱情地招待著她,又拿好吃的,又拿好玩的出來,妹妹問那個大姐姐:“為什么你愿意豪不保留的把自己的零食,玩具都給別人玩或吃掉呀!”姐姐說:“你想交朋友就要大方,不能把自己的那顆好客之心隱藏起來,裹上厚厚的盔甲,戴著虛偽的面具生活著,那樣,只會使自己越來越孤獨?!?/p>
是呀,我們愿永遠留在童年的歲月里,不要長大,永遠做一個聽話懂事的乖孩子!
蠟燭讀后感2
今天,我們學了蘇聯作家西蒙諾夫的一篇文章《蠟燭》。它主要敘述了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冒著炮火安葬了一位蘇聯紅軍戰(zhàn)士,并將珍藏了45年的喜燭點在了蘇聯紅軍戰(zhàn)士的墳頭的故事,表現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敬愛之情,高度贊揚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各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斗爭中用血肉凝結成的情誼,也歌頌了母愛的無私偉大。
讀完這篇文章,我感慨萬千……我既為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戰(zhàn)士的那份不分國界,就如同母子之情一樣的感情而感動,也為了南斯拉夫人民的遭遇感到悲傷。
其實仔細想想,在這個世界上,槍聲、炮聲、爆炸聲,遠遠多于鞭炮聲和禮炮聲。就在剛剛過去的20世紀,全世界發(fā)生的大小戰(zhàn)爭總共不下400次!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人類更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啊!
為什么人們不能以史為鑒,痛定思痛啊!在今天,有多少國家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還意圖挑起戰(zhàn)爭呀!世界何時才能化劍為犁呢?我們都渴望和平,不想再看到戰(zhàn)爭的場面了,因為戰(zhàn)爭這個可怕的惡魔讓人們失去太多太多了……
希望和平之鴿能飛向世界的各個角落,把和平和友誼的種子撒向大地,讓大地開滿美麗芬芳的和平友誼之花,將戰(zhàn)爭這個可怕的惡魔永遠的驅逐走吧!
蠟燭讀后感3
在炮火燒焦的土地上,永存著一點火光,同那用血肉凝成的情誼與盼望和平的心念一起共存不滅。
西蒙諾夫的《蠟燭》向我們描繪出一幅悲壯而崇高的畫卷,一位南斯拉夫的母親將心愛的花燭點在蘇聯士兵的墳頭,將和平的火種.種在了這片土地上。
合上書本,我的眼前仿佛浮現了一幕幕血腥殘暴的畫面,心中不由得悲慟,在戰(zhàn)爭年代,有多少人無家可歸,民不聊生!這些炮火侵略的土地上仍有百姓的骸骨,尸體!為什么我們不能共同創(chuàng)造和平,而圣潔的和平鴿又在何時才會將臨呢?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這是前不久菲律賓南海仲裁事件中國作出的回答,在南海事件中,美國,日本雖說“積極”摻和仲裁案,但據統計,仍有66個國家表態(tài)支持中國,呼吁和平,不愿挑起戰(zhàn)事。
而在網絡上,網民們更是表示,“南海不讓,和平永存!”在各國的幫助支持下,終于戳穿了仲裁謊言,維護南海和平。在這件事情的背后,我看到了各國對于和平的向往,中國亦同各國努力維護和平,避免戰(zhàn)火的侵襲。
雖然南海一案早已過去,但在我心中早已種下了熱愛和平的種子,生生不息,如同那支不滅的蠟燭。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仍有戰(zhàn)爭和平的觀念,我們不能如同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士一般拋頭顱灑熱血,我能做的,只是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維護它,使它得以永存。
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生靈涂炭,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那支在黑暗中照亮的蠟燭,那份對和平的向往,才能使我們迎接曙光,永存不滅。
蠟燭讀后感4
在戰(zhàn)爭的炮火肆虐過后的土地上,一位母親將珍藏多年的結婚花燭,點在為了守衛(wèi)和平而犧牲的蘇聯青年的墳頭。
故事落下帷幕,可我的思緒卻無法停止。戰(zhàn)爭,潛在名詞是“死亡”。血肉橫飛,生靈涂炭,致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種下了“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種子。
前段時候,中菲南海仲裁問題在網絡上成為頭條,引發(fā)熱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網絡,新聞等途徑了解具體事宜,許多普通民眾甚至于明星都在社交軟件上發(fā)起“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的話題。 就連鮮少關注政治方面的我,也點開網頁,搜索起“南?!?“中菲仲裁” 等詞條,生怕網傳的 “戰(zhàn)爭”真實發(fā)生,渴望和平永遠停駐,不愿它消逝。
現如今,“中菲南海仲裁問題”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可我們心中“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立場,卻永遠不會淡下去亦或是消逝不見。
在我們這個年紀,說些“我很愛國”的話是不切實際的。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讓心中維護和平的信念不逝。明亮寬敞的教室,嶄新的課桌椅,同學間的歡笑,這些點滴和平都是先輩們在戰(zhàn)爭中用一滴又一滴的血汗換來的,我們理應珍惜。
戰(zhàn)爭帶來的是死亡,和平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正能量。
當年每一個反法西斯陣營中的軍民和如今的我們心中“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情懷都將如同蘇聯青年墳頭上燃燒著的那只蠟燭。
燭火不滅,永垂不朽。
蠟燭讀后感5
一個老婦人孤零零地在地窖中躲避戰(zhàn)火時,懷中的兩支蠟燭對于她是多么重要呀!這是她去世的丈夫留給她的最珍貴的禮物,給在痛苦與不安中的她帶來最好的撫慰。她把蠟燭放在自己的身上,此時她應該不會害怕,因為在她心中有最真的摯愛呵護著她。也許她會在這兩支蠟燭的陪伴下走完最后的路程。蠟燭與老人相伴,但硝煙更將老人包圍,心中對法西斯入骨的恨隨著炮火的猛烈與日劇增。
此時有另一種愛毅然出現在她的眼前?!八髅靼装卓匆娢鍌€紅軍爬到了方場上”“她看見德國人的炮口對準了這五個紅軍”。她知道蘇聯紅軍為誰而來,她知道蘇聯紅軍正在為自己的祖國--南斯拉夫的解放而戰(zhàn),還沒來得及招呼一聲,“一顆炮彈就在近旁炸開了”。戰(zhàn)爭就這樣無情地把傷痛留給了老婦人,“那個蘇聯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無遮掩的方場上”。死亡對于老婦人應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為自己的生而死。誰是親人?就是能讓自己感到幸福而溫暖的人。在此時兩個遙遠的國度已經沒有了距離,在此時兩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的心應該貼的很近很近。
“蠟燭快點完了,燭芯快給蠟淚淹沒了,但是那一朵小花依然在閃爍?!毕矤T是會燃完的,但會有更耀眼的燭光跟隨戰(zhàn)斗者的腳步而閃亮。
懷里的蠟燭只有兩支,但誰能數得清沒有國界的正義者的心里的蠟燭有多少呢?
育乞西老人與契柯拉耶夫英雄,蘇聯與南斯拉夫,正義與感恩,都由小小的“蠟燭”一一定義。
小學生蠟燭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小學生蠟燭讀后感范文
上一篇:高中生《女神》的讀后感范文
下一篇:巴黎圣母院讀后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