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讀后感范文_《汪曾祺散文》讀書心得3篇
在生活中應(yīng)該保持一顆童心,不要裝腔作勢??赐晖粼?a href='http://www.athomedrugdetox.com/wen/sanwen/' target='_blank'>散文后,你有什么讀后感要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汪曾祺散文》讀后感范文_《汪曾祺散文》讀書心得3篇,希望你喜歡。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范文篇一
今天讀完汪曾祺散文,感觸較深。
一是學(xué)到一些理論知識。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國漢字的獨特性和意義,他說中國漢字是用來看的,不是說的。許多詩歌一朗誦就沒有以前的東西了,所以他反對朗誦詩歌和散文。他主張一字一字的認真扣字眼,沈從文的《邊城》不到七萬字,但寫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樣從一個一個的字來看沒有什么獨特。但當(dāng)放到一起那種行云流水的灑脫真的很奇妙。他主張刻畫人物不應(yīng)該描寫太多,而應(yīng)該從環(huán)境、聲音、顏色等各個方面進行描寫和烘托。如何組織文章?他說他是先在頭腦里面對整個文章有了輪廓以后才寫的。要先有個整體的構(gòu)思。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靜坐時想出來的。
二是他的散文風(fēng)格樸素、簡練。人人看了都會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師承了沈從文的特點。雖然樸素,但那是一種文學(xué)修辭,文學(xué)語言,不是方言,沒有在語言上的研究和大師的本領(lǐng),是寫不出那樣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說到老師沈從文、老舍他們是怎樣練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學(xué)淵源深厚,愛好廣泛,上小學(xué)時,他的祖父就給他教《論語》,寫小論文“義”,這就相當(dāng)不錯了,我上小學(xué)時,除了會放羊、掏鳥窩之外,文化的東西是絕緣的。汪曾祺散文我覺得最值得稱道的是那種“真”,一點沒有矯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語言。尤其是那種語言真是難得,是應(yīng)該讓我們這些后輩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現(xiàn)在好多人寫的文章喜歡辭采華麗,但內(nèi)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別扭,不真實。
由于愛好廣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靈、歷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風(fēng)土、藝術(shù)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的是寫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對師友、家世、父親、母親等的回憶文章寫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現(xiàn)出他的善良、和藹、真實。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對父親的回憶,父子之間是那樣自由、平等、融洽。《我的母親》中對三位母親的回憶。雖然兩位是繼母,但卻充滿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他對任何人都是友好的。如對西南聯(lián)大的諸多師友的回憶中,我們就能感覺到他對老師和同學(xué)的感情。很純真,很自然,我覺得做人就應(yīng)該像他一樣。對任何人都很友好,對任何事都很認真。且那種追求自然、樸素的養(yǎng)生之道也值得我學(xué)習(xí)。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師的一些為人處世,待客之道,修身養(yǎng)性我覺得對我影響還是很大的。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應(yīng)該保持一顆童心,不要裝腔作勢??磿褪菍W(xué)習(xí)嘛。學(xué)文章,學(xué)做人,都很重要。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范文篇二
汪曾祺何許人也?似有耳聞。語文老師推薦的。理由?文風(fēng)質(zhì)樸,文筆清淡,值得好作空話、大話的“我”品味。
借來汪曾祺的散文集,略翻了翻。文章的確富有生活氣息,只是,味道似乎不濃。
……
我只道把汪的文章擱置了下來。只是那夜,心情焦躁,疲乏不堪,我信手拿來汪的散文集,隨意翻至了《西山客話》。讀著讀著,眉頭不再緊鎖,嘴里也不再抱怨了。完全被樸實文字里所描繪的迷人景致吸引住了——“山前有一片杏樹,約有干株。一千棵杏樹,都開了花,那可是很壯觀了。遠望一片淺紅的海,如云蒸霞蔚,使人目眩神移。”“弄樓一側(cè)有一棵玉蘭。八大處只此一棵,據(jù)說是明代所植,高與樓齊,開花時瓣如玉片,蕊似黃鵝,一樹光明。”……
原來質(zhì)樸如是的文字可以描繪出如此絢爛的畫面,原來用我們的雙眼可以發(fā)現(xiàn)如此光彩的美景。
看!汪老這樣寫——“西山多隱士,絕世遺名,只求執(zhí)守真我。在八大處山莊怡居或小憩,做一個閑人,晨起拾級登山,暮看夕鳥投林,春花秋月,興衰榮辱,存乎一心,然則‘清冷之狀與目謀,營營之聲與身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淡泊寧靜,心止如泓,非但拋卻都市繁囂陸離,更能忘象見性,儼然小隱于野?!?/p>
這就是汪老的人生哲學(xué)——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我恍然大悟,沉靜的心也似那寂靜的夜一般清澈悠遠。
自那以后,我開始樂于讀汪老的散文。與老人家一起品味生活,品味心情。
汪老定是個吃客,我暗想,壞笑。你看他那不滯于形的文字竟能讓人垂涎欲滴。且看《豆腐》一文中——“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頭,芽葉未舒,顏色紫赤,嗅之香氣撲鼻,入開水稍燙,梗葉轉(zhuǎn)為碧綠,撈出,揉以細鹽,候冷,切為碎末,與豆腐同拌(以南豆腐為佳),下香油數(shù)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p>
家常菜,家常文章,家常情調(diào)。
汪老用無華的文字回憶著一位位故人,卻又那么形象而生動地呈現(xiàn)出富有個性的人物??此凇囤w樹理同志二三事》中有這么一段——“趙樹理同志擔(dān)任《說說唱唱》的副主編,不是掛一個名,他每期都親自看稿,改稿。常常到了快該發(fā)稿的日期,還沒有合用的稿子,他就把經(jīng)過初、二審的稿子抱到屋里去,一篇一篇地看,差一點的,就丟在一邊,弄得滿室狼藉。忽然發(fā)現(xiàn)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即交編輯部發(fā)出。他把這種編輯方法叫做‘絕處逢生法’。”
人物形象,貴在形似又神似。就在這樣的文字中,我除了喜歡趙樹理先生,也就更喜歡汪曾祺先生了。
……
汪老的散文大多如此風(fēng)格,以平淡致遠見長。
我想,汪老散文中的味道,濃起來了。
有人會說,家常文章,不值玩味。但我想,汪老的散文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恰是以下兩點:其一,文字不求矯揉造作,文風(fēng)平易近人,一掃靡艷之風(fēng)。其二,無論作文,還是做人,都要常葆樂觀從容之心態(tài),能懂得以包容之心話“家常人生”。
這,就是我眼中的汪曾祺與他的“家常文章”啊。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范文篇三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人間草木》第一篇就是《花園》。讀了幾遍,每次都是一邊讀一邊笑,一邊讀一邊嘆,一邊讀一邊搖頭——唉,天籟之作啊,我怎么就寫不出這樣的文字呢。
汪先生的散文好在哪里呢?掩卷思考,說不清楚好在哪里,反正感覺好像就是在一個靜靜的冬夜,坐在火爐旁,手捧著一杯熱茶;又好像在風(fēng)和日麗的早晨,行走在小橋流水的江南;更多的時候,就是回到了童年,在體味童趣時,既感到溫暖又感到淡淡的憂傷,“逝者如斯”啊。
就我的閱讀水平,我想這篇散文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就在于作者用渾樸自然的文字,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之美,于看似不經(jīng)心、不刻意之中設(shè)傳神妙筆,寫出了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
通篇并沒有多少景物的描寫,而是用兒童的眼睛掃描花園。你看,花園的背景是灰青色、褐色、黑色的老宅,里面充滿了影子——伸拔到無窮高的大柱子(兒童的眼里當(dāng)然是“無窮高”),神堂屋里掛著的鳥籠和“永遠瞇著眼睛假寐的鳥(兒童的心理!)”。寫園子里的草,并不寫草如何青如何綠,而寫“巴根草”的兒歌、“我”躺在草地上拉草根的聲音、草根的甜味和似有若無的水紅色、寫“我”與草的“游戲”,寫被草磨得發(fā)光的鞋底、寫難聞的“臭芝麻”,一筆帶過的虎耳草的腥味和紫蘇的紅色。寫蟲,寫天牛、蟋蟀、鼻涕蟲、蟬、蜻蜓、土蜂,都不是描寫蟲如何如何,而是寫“我”與蟲們的故事。寫鳥,寫冒冒失失飛進花廳里的鳥,寫吃偷吃米粉,灶飯,碗兒糕的鳥,寫自己養(yǎng)的鳥被貓吃了的“哭”。寫花,也并不寫花如何美,而是寫供花,寫掐花,寫穿花,甚至寫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以及它們是主人小姑姑,還有花匠、花房、含羞草、荷花……。
通篇文章都是兒童純凈的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兒童純真的心靈里感受到的美。特別是土蜂的那段描寫: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這種蠢頭蠢腦的家伙,我覺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的,有點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當(dāng)作窠的??此鼜亩蠢锇褌€有絨毛的小腦袋鉆出來(那神氣像個東張西望的近視眼),嗡,飛出去了,我便用一點點濕泥把那個洞封好,在原來的旁邊給它重掘一個,等著,一會兒,它拖著肚子回來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個洞,鉆進去,看看,不對,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氣。我會看著它那副急樣笑個半天?;蛘?,干脆看它進了洞,用一根樹枝塞起來,看它從別處開了洞再出來。好容易,可重見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fēng)。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點氣,因為到這時已一聲不響了。
在汪先生的筆下,蠢頭蠢腦的土蜂,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那對東張西望的“近視眼”,拖著的肚子,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fēng)的神情,酣態(tài)可掬的小動物就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而那個可愛的小男孩,覺得土蜂在花朵上撅來撅去有點不配而對土蜂的愚弄,則體現(xiàn)了童趣和對花朵、動物、花園、大自然的熱愛。
獨到的審美,也是這篇散文特點之一。美在身邊,美在本分,真正具有可體驗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實的個體生存中的無時無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話語”“小敘事”?!痘▓@》讓我感受到的藝術(shù)神韻,就在渾樸自然的文字中,在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文人的雅趣和愛好中,在小事的敘述和刻畫中。
文章開頭并沒有講花園,而是講老宅,灰青色、褐色與黑色的老宅,充滿了影子的老宅。試想,在這種背景下開放的報春花,深紅、純白、碧藍、紫紅、淺黃等色的報春花,“它不至于被曬得那么多粉”,更何況,還有花園,色彩斑斕,鳥語花香,能不美嗎?這是對比的美。講桂花,是這樣寫的:“父親一醒來,一股香氣透進帳子,知道桂花開了,他常是坐起來,抽支煙,看著花,很深遠的想著甚么”,這是意境的美。寫臘梅,“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誰也還沒有起來,我常去園里摘一些冰心臘梅的朵子,再摻著鮮紅的天竺果,用花絲穿成幾柄,清水養(yǎng)在白磁碟子里放在媽(我的第一個繼母)和二伯母妝臺上,再去上學(xué)。我穿花時,服伺我的女傭人小蓮子,常拿著撣帚在旁邊看,她頭上也常戴著我的花”,明黃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和白磁碟子以及穿花時立在身邊頭上戴著花的小女孩,就是一幅美麗的寫意畫,這也是色彩的美。最使我感動的是這段十分唯美的描寫:
想起繡球花,必連帶想起一雙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這是一個小姑姑房中東西。
我真不知道,作者是帶著怎樣的感情來寫的,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有什么聯(lián)系——那是一個舊時女孩閨房的東西啊,這個女孩是作者的小姑姑又是好朋友。愛素雅的白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拖鞋的女孩,該是多么圣潔啊。
當(dāng)讀到“那些繡球花,我差不多看見它們一點一點的開,在我看書作事時,它會無聲的落兩片在花梨木桌上”、“姑姑已經(jīng)嫁了,聽說日子極不如意。繡球快開花了,昆明漸漸暖起來”時,我的眼淚突然涌上來,真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啊。
這樣的小場景,在《花園》中比比皆拾:
夜宴,點一個紗燈送客,燈光照在花上樹上;槐樹上看到的佛院,關(guān)著的那兩扇門,關(guān)在門外的一片田園,悠徐單調(diào)的鐘鼓聲,抱柴草打水的小尼姑來抱一捆草,水東東的滴回井里;半夜在園子里抽煙的父親和我……一幕幕的小場景溫馨又有點傷感,這種美,就像清麗澄明的溪水沁入了我的心。
“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痘▓@》通篇的筆調(diào)是清淡委婉、渾樸自然的。讀這些文字,就像在聽一個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即興偶感,娓娓道來,平淡質(zhì)樸,如話家常般的自然。每每讀到會心處,不覺一笑,好像說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這種不事雕琢的風(fēng)格,恐怕緣于作者心地的淡泊和對人情世物的達觀與超脫。而就是這種看似不經(jīng)意、看似閑適恬淡中包孕著一種文化、一份厚重。
另外,我在想,《花園》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恐怕不僅僅是美好童年的回憶,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還有更深刻的東西,我說不清楚,但我感受得到,感覺就像《尋找家園》、《融入野地》這樣的作品一樣,在引領(lǐng)我們尋找一種精神上的東西,是真善美?精神家園?或許因為我們就是從泥土里走出來的,向往的就是泥土和自然?當(dāng)然,和那些作品不同的是,汪曾祺的文字是寧靜、閑適、恬淡的。
我想,《花園》帶給我的,是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雅趣,讓我體味到含蓄、空靈、淡遠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恒的美學(xué)價值。《花園》創(chuàng)造的真境界、傳達的真感情,引領(lǐng)著我步入精神世界的凈土。從這個角度來看,《花園》就是我們不斷尋找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