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讀后感700字(10篇)
讀后感就是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yīng)用文體,也是應(yīng)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來說就是看完書后的感觸。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杜餐纳帧纷x后感700字,希望大家喜歡!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700字1
用了將近八個小時粗略讀完這本書,帶著一種愧疚的心情——因為最近面臨一場極其重要的考試。我本應(yīng)該專心復(fù)習(xí)??删拖穸蛇厪卣f《了不起的蓋茨》那樣,“信手翻開一頁,讀上一段,一次都沒讓我失望過,沒有一頁使人興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
幾年前看過影片《挪威的森林》,印象模糊。只記得一貫的日系風(fēng)格,安靜,哀傷。隨著閱讀的深入,記憶便像泉水一樣疊涌而來。想起了秋風(fēng)徐徐,渡邊和直子在沒有邊際的原野漫步的畫面。我特別喜歡看完一本書,然后再看由書拍攝的而成的影片,或者是先看完影片再把原著看一遍。比如,看過文字版的《致青春》后,就會看電影版的,或者是先看了電影版的《情書》,然后迫不及待的閱讀文字版的。明白嗎?就是這個意思。
在書中,木月永遠留在了17歲,直子永遠留在了20歲。文字里充斥著自殺,迷茫,孤獨,無奈,以及性。我總覺得,日本的天空都被灰色的云霧遮住了,有一種陰冷,嚴肅的氣氛,好像永遠都沒有晴天。主人公都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很古怪,活在自己的世界,別人進不去,他也不出來。
這是孤獨,不是孤單。
人在本質(zhì)上是孤獨的,與人交往以求相互的理解。然而完全相互的理解似乎不是可能的,所以,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這是宿命,是心靈的獨一性。孤單卻是可以解決的,有人陪著一起吃飯,一起聊天,這樣就不至于一個人孤零零。
孤獨是心,孤單是形。
草草讀過一遍,許多地方都沒能好好品味。只覺得自己被書影響到心情壓抑,所以匆匆掃了一眼后記便趕緊出門。一路步行到空曠的地方,好讓腦袋里的陰霾散去。夜暮時分,天邊出現(xiàn)了像草莓果汁一樣紅的晚霞,心情漸漸平復(fù)了些。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700字2
最近感觸最多的一本書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
說起慚愧,考大學(xué)以前,給自己找理由說沒有時間看書,所以讀過的書數(shù)量不多而內(nèi)容單一。看得最多的可能是《讀者》之類的碎片文章,很少有完整的讀一些書。日本的書也是從未涉及過。最近因一個朋友推薦了東野圭吾的書,便讀了《惡意》和《白夜行》。看完之后覺得日本的書頗有魅力,讓人看了放不下,便“廢寢忘食”地讀下去。而后我又聯(lián)想到另一名知名作家村上春樹,便想看看他的經(jīng)典之作—《挪威的森林》。
讀完這本書,我驚異于自己在日本文化中找到了共鳴,果然都是東方的國家啊。我很尊敬和畏懼永澤—我當然希望能像永澤一樣清醒的活著,努力取得想要的(畢竟以他的能力,他能獲得);可我又很畏懼,因為他活得太清醒和真實了,會冷酷和清醒到不近人情。我對他沒有厭惡,只是有一份畏懼。我在想,如果幾年后的社會,如果人人都如此清醒,我會懼怕這個社會。畢竟我們都害怕愚蠢的自己會被周圍的人一眼看穿。
在這個年紀讀這類日本小說可以說真的會讓人變得更成熟,無論是人性還是社會方面,因為他們用筆墨很真切地反映出來。我不確定我要是早點讀的話,是否會有現(xiàn)在理解的透徹。
日本的文學(xué)作品同時滲透著當代社會人們的心理問題—也許我們不自知,也許朋友不自知。因為我們自己披著羊皮,而朋友習(xí)慣了你表面的羊皮。但當你讀一本書的時候,你是以第三者的身份來評判一個主人公—正所謂旁觀者清,主人公的心理就很容易的被讀者分析。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700字3
對于《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我只在扉頁上寫了兩句話:感傷,唯美,充溢著一種悲觀主義情緒,近乎頹廢。但又不全等于頹廢。
《挪》是很成功的作品。只是覺得他沒必要那樣渲染性,肆無忌憚,也許是我們中國人觀念不一樣,但比起勞倫斯也就不算過分。
好作品在我腦海中只剩下片段了。對《挪》我永遠不會煩膩的是第一章。那完全可以作為美文。
記憶猶新的是渡邊與永澤的不羈生活,初美打桌球及我領(lǐng)悟初美的優(yōu)美(對初美的悲劇結(jié)局的敘述),綠子的自我放縱和文章中的音樂,以及對生死哲學(xué)的參悟。一次是通過木月的死發(fā)現(xiàn),一次是在直子死后經(jīng)歷了消沉之后的覺悟。
《挪》是對時代的控訴,是社會強加于人的悲哀。不僅僅是愛情,一些偉大的作品都不僅僅是愛情,愛情只是個背景而已。
它于《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樣是悲劇性的。直子一開始就在渡邊眼中尋找木月的影子,“我”的愛是注定的一場悲劇,永澤與初美同樣是兩個世界的愛人,渡邊與綠子(玩世不恭)是兩個無奈、空虛的尸肉在相互撫愛,他們構(gòu)不成愛情。
書中自殺的不少,社會問題也是有目共睹。
綠子與渡邊的系列對話看似不正經(jīng),實際意味深長。寫直子醫(yī)院里有一點:醫(yī)生和病人,誰分得清?
對學(xué)校升旗者和“敢死隊”的描寫,還有那個你怎么也不會忘記的玲子,可見作者在人物刻畫上的功底。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700字4
看完了這本書,心情不大好。一部好的作品真的可以打動人心。
“傳說,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會讓人迷路的森林。那種,人進得去卻出不來的巨大原始森林。”我們一直在尋找,又一直在迷失。
年少的感情是美好的,村上大師也一直在描寫它的美好。可大多數(shù)人卻終究無法在最美好的年紀遇見最好的愛情。青春留不住,分別的人終究要分別。喜歡綠子的樂觀開朗,生活中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應(yīng)該會很高興的,無須太多的拐彎抹角?,F(xiàn)在每個人都很累,生活正需要簡簡單單的,就想要和一切舒服的人和事在一起。
“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們無法避免老去,卻可以選擇怎樣活著。我們也無法改變這個世界,所以學(xué)會努力適應(yīng)它吧!把每一天都當作全新的開始,帶著勇敢繼續(xù)前行。
《百年孤獨》里的一句話 :“生命中曾經(jīng)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和那個人好像發(fā)生了好多事,又好像什么都沒發(fā)生。年少的驚艷終究要用一輩子寂寞來償還??赡茏约哼€年少,還沒遇見讓自己心喜一生的人,只希望未來不負遇見。
一輩子太長,我們都是自己的擺渡人。生命是沒有意義的,一切都是夢一場,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死了一切都變成虛無了。既然活著就好好活著吧!珍惜眼前人。也許未來再過幾年,等自己經(jīng)歷了一些,再來讀此書,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只希望到時候自己依舊勇敢,依舊帶著對世界的熱愛繼續(xù)努力活著。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700字5
傳說,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會讓人迷路的森林。那種,人進得去卻出不來的巨大原始森林。生活就像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我們都要走進去,因此我們才不可避免的對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就像初美說的:不迷茫和痛苦的人哪里找得到!
挪威的森林里的很多人在挪威的森林里迷失了方向。木月首先死了17歲死在一個成長的年齡。他以死來作為回避成熟的方式。而對于直子來說,本來她可以握著他的手,小心但是堅定地走過成長的道路,可是,木月的死帶給她的是,要自己去對待未知。就像直子自己說的那樣:在他(木月)死了以后,我就不知道應(yīng)該怎樣同別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樣才算愛上一個人。對成長的恐懼最后也把直子推入了死亡的深淵。即使有療養(yǎng)基地可以讓直子身心放松,即使渡邊作為直子同外部世界相連的唯一鏈條,也無法把直子從迷茫和痛苦中解救出來。不只是直子和木月,初美,直子的姐姐,直子父親的弟弟,不都是在這個成熟的年齡段,在對成熟的恐懼,迷茫和痛苦中了結(jié)了自己的生命嗎?玲子,也是作為其中的一員,僅僅是沒有失去生命罷了。
而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會像主人公渡邊一樣在迷茫和痛苦中完成這些轉(zhuǎn)變,即使我們自己并不了解為何迷茫,即使這種轉(zhuǎn)變是被環(huán)境所逼迫的。而像永澤,看上去是能勇敢且完全的適應(yīng)這些轉(zhuǎn)變,但是,永澤的內(nèi)心也痛苦,他自己也不想完成這種轉(zhuǎn)變,只不過,他用自己的奮斗成功逼自己完成轉(zhuǎn)變,而不是等社會來逼他轉(zhuǎn)變。這也是大人物與普通人的`區(qū)別。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700字6
《挪威的森林》看了些許時日了,總想寫點什么,昨天一個以為我對村上的作品理解頗深的朋友就書中幾個精彩片段向我發(fā)問,我的回答讓她大失所望,于是答應(yīng)她重拾禿筆把我的理解寫給她看,于是又有翻開此書的機會。
在我看來,永澤是代表一類“沒心沒肺”的人,他的一套關(guān)于人生的理論以及自己所謂的成為“紳士”的行為規(guī)范帶有太多讓人觸之心涼如冰的冷色,不消說是親身歷練,只是多注目一眼也會讓你迅即染上某種病癥——剛強者一杯溫水即能恢復(fù)如初,柔弱者則久久地囿于其中不能自拔。
我不愿面對這本書的原因有二:一是直子,渡邊兩人所構(gòu)建起來的讓人憂郁的關(guān)聯(lián)讓我決絕地認為這個世界所給我們的指引著實黯淡無光,死亡倒不失為一種精神釋放的絕佳去處;二是永澤這個太“硬”又帶點灰色調(diào)“炫”了一點的角色,委實讓我閱之如梗在喉,雖然他的話有時對人性的嘲諷往往一語中的-——“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應(yīng)做之事。”——入木三分!
村上用八十年代的筆觸去緬懷六十年代的動蕩,無聊,壓抑,彷徨,消沉,以及對愛情的無望,時空的更迭便生出高于事件本身的幻象。在二十世紀的時空對于我們來說還只是將來時時,人們總想著到了二十一世紀所有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可世紀的鐘聲敲過以后,人們失望地發(fā)現(xiàn),身旁只是多了幾件新奇的物什——那新奇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會消失殆盡,但有希望總是好的,生活總是不斷地在給你機會。一則笑話云:一對窮人夫婦,一日得到神仙幫助,可滿足他們?nèi)齻€愿望。饑餓的農(nóng)夫立即說要是有根香腸吃就好了,話音剛落,香腸出現(xiàn)了。他的妻子見他就這么浪費了一個愿望,都快氣瘋了,遂詛咒他,讓這根香腸長到他鼻子上去。她的愿望也實現(xiàn)了。故事的結(jié)局也就是第三個愿望自然是取下那根該死的香腸。這個笑話在我看來是如此殘忍:你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但你未必就能抓住這個機會。
閑下來的時候我問自己:如果給我三個機會,我的愿望是什么?第一個念頭是我要健康要快樂,遠離失意。細想一下,卻發(fā)現(xiàn)這些愿望受亦舒張愛玲小說影響太多以致過于苛求:我現(xiàn)在并非不健康,一口氣可打四個小時網(wǎng)球;也不乏快樂的時刻;沒有失意的襯托,我的得意和快樂豈不乏味?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700字7
我喜歡讀中國作家寫的書,并非中國的作家們的文筆有多出彩,思想有多深刻,也并非出自于他們筆下的作品有多么使人讀得津津有味,意味深長。主要原因是在中國文學(xué)作品中的人名相比起外國文學(xué)作品中那些冗長難記的人物名字要好記得多。
可是我卻獨愛讀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文學(xué)著作,不僅是因為其那些使人出其不意,幻想奇特的比喻修辭手法,更重要的是我這個具有雙重性格的人,每每讀起村上的著作,性格中感性時而又偏向悲觀主義的性格,總會被勾引出來。以孤獨與無奈為感情基調(diào)的村上文學(xué)深深地打動著我,時刻使我感受到其文章所述“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感觸,洗發(fā)香波的氣味,傍晚的和風(fēng),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所構(gòu)成的使人心曠神怡的意境。
早在高中時期就已拜讀過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書,品讀一番。每讀一次,內(nèi)心都感到現(xiàn)實世界如此地虛無縹緲,恍然如夢。在現(xiàn)在這個充斥著“公”的色彩的社會里,純粹個人的東西被壓制得實在太多太多。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在繁華的大都市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人生奮斗的目標與方向。如果上升到社會的整個群體,在中國,“個人人身自由”、“個人言論自由”這些名詞對于大多老百姓來說是個“熟悉的陌生人”,因為“個人人身自由”、“個人言論自由”這些名詞時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耳畔與意識之中,卻未能和它們有過“親密接觸”。
這不禁使我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的許多政府職能部門、媒體本營為百姓說話,反映民聲,傳遞民怨,卻因“言論自由”“人身自由”等個性突出的事物而受高壓限制而淪為某些利益集團的喉舌,使我深感悲哀。我相信很多人在中國這種用“民主”“自由”等美麗外包裝下的強權(quán)政治之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情況之下,整個中國社會乃至“天朝”的每一個臣民們都會是一顆隨時爆炸的定時炸彈。
當我們的這種感受逐漸趨于清新,當我們明白到與“公”那一方勢力對抗是愚蠢的如同“以卵擊石”的行為時,村上春樹的文學(xué)作品卻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種生活模式,一種人生態(tài)度——當與現(xiàn)實無法抗衡時,何不把玩孤獨,把玩無奈,處江湖之遠呢?
《挪威的森林》中的男主人公渡邊君,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以他的堅忍與執(zhí)著在那個光怪陸離、喧囂浮華的塵世中平靜地守護著直子窗口的微小光亮,或許對于他來說這是在殘酷的現(xiàn)實社會中唯一的精神寄托。
而再這紛繁多變的世界里,哪里才是能使我心靈得以憩息的樂土呢?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700字8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博主對林少華翻譯的村上春樹的作品產(chǎn)生了很大的意見,也列舉出村上春樹的很多作品被翻譯得比較別扭的例子,之后便有很多博友在下方評論,對此有褒有貶……近來我也是剛看完林少華譯的《挪威的森林》,博友中有人推薦說去看一下賴明珠譯的,或許就會有所比較吧。這兩天我也有去找過其他人譯的,無果。
村上春樹何以為村上春樹,風(fēng)雨飄搖中御舟獨行的自尊與傲骨,或小橋流水,或茂林修竹。村上文學(xué)的基調(diào)就是孤獨和無奈,以把玩孤獨和把玩無奈作為一種人生態(tài)度,何嘗不失為一種更為有價值的觀念。
我認為書中的那位十七歲的少年——杜月是全文的'主線,主人公渡邊君與直子的相識、相戀、相知都與他脫不了干系。包括后來渡邊在大學(xué)的生活,也少不了杜月的身影。給人一種杜月還活著的感覺。故事講述的是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wěn)定且患有精神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里,總會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有人說《挪威的森林》這本書人氣持續(xù)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小說帶有青春期迷失的救贖同時也激起了很多青春迷惘的少男少女們的共鳴。小說中的主人公們大多是青春期迷失自我的典型。無法確定自己在周圍世界中的位置的19歲的渡邊迷失了,對什么都不明白甚至表達都有困難的直子迷失了,永遠17歲的杜月迷失了,“頭腦的螺絲不知飛到哪里去”的直子迷失了,連永澤和初美也在青春期迷失了自己,恐怕只有綠子不曾迷失自己,對綠子來說,她有的只有寂寞。
整篇文章有屬于初戀般青澀的美好,還有屬于成熟生活的代表。我向往的是直子發(fā)病后住的那個療養(yǎng)院,那個“桃花源”般生活的療養(yǎng)院;會為之會心一笑的是“敢死隊”大早上起來做廣播體操;遺憾的是直子和初美的自殺,或許離開對她們來說是一種解脫吧,同情的是玲子的遭遇和她那一身的皺紋。
《挪威的森林》本是披頭士的歌曲,在療養(yǎng)院時,玲子就曾有向渡邊和直子彈奏過這個曲子,直子每聽此曲必覺得自己一個孤零零地迷失又寒又冷的森林深處,這是年輕必經(jīng)的彷徨恐懼摸索,迷惑的表征。村上的小說為我們在紛繁復(fù)雜的世界提供了一種富有詩意的活法,而譯者若能夠把他的這種孤獨和無奈的筆調(diào)翻譯出來也是可以的。
在這個尷尬的年紀,偶爾看下別人的青春也不失為一種有趣的經(jīng)歷。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700字9
用了連天的時間讀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記下的感受,又擔(dān)心記下的東西過于膚淺,然而怕又沒有耐心,更多是怕沒有時間繼續(xù)讀完第二遍,所以索性還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種種感受寫落紙上。可能是習(xí)慣使然吧。
這是一本很封閉的書,沒有過多的去敘寫那個時代的背景,而且,我對于日本的文化和歷史又知之甚少,這就是我擔(dān)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個原因。我所說的封閉只是一個外界環(huán)境的封閉,而決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閉,相反,對人物的刻畫上,它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震撼力,因為曾有人對我描述說這本書很黃,我感覺這失之偏頗,它更多的給我了心理上的震撼。這震撼很強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強烈。
愛情、友情和性交織在一起,融洽、沖突、此起彼伏。從誕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充斥著憂郁、痛苦的掙扎和無所畏懼的解脫,畸形的性接觸和近于病態(tài)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個個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進死亡,又把死亡拖進活的部分,終于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
在文章開始處的伏筆更有意思,直子講的那草皮掩過的讓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會小心翼翼的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為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潛意識的怕,所以終于掉進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愛,走的太近,付出的太全部,就可能變成相互的傷害。這些與性無關(guān)。玲子擁有的僅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脫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從愛中解脫出來,()坦然面對美好的生活,這區(qū)別于一般,顯得很不容易。
談及作品中悲劇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雖然通往悲劇的路途,一個激騰一個平坦,但其根蒂都在于對性和愛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又不可能,終于導(dǎo)致悲劇。而綠子則很幸運的擁有確實的性和允諾的愛,更加堅強和果敢的性格給她帶來了看似較完美的結(jié)局。有更多的時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爭取。
總的看來,這是一本區(qū)別于以往的更模糊,其實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書?,F(xiàn)在是一定不能完全體會作者思想的,因為年輕,或許,再經(jīng)過十幾年的生活煉勵,重讀到這本書,我會有更澎湃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700字10
花了五、六天時間看完《挪威的森林》(咱是學(xué)生得上課、自習(xí)啦等等)??傮w覺得是不錯,不僅村上寫得不錯,譯者林少華也譯得不錯,寫的序更是不錯!很唯美,很清新,很自我。而譯者說村上小說最大的特點是:把玩孤獨,把玩無奈!因為,人,人生,在本質(zhì)上是孤獨的,無奈的。所以需要與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但是,尋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勞的,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于是,與其勉強通過與任教往來消滅孤獨,化解無奈,莫如退回來把玩孤獨,把玩無奈。
小說是主人公渡邊的回憶,回憶自己年輕時代讀大學(xué)時發(fā)生的事情。而時下,我們都在讀大學(xué),跟主人公很相似。但我很羨慕渡邊的自我、瀟灑、隨意。他生活中不會出現(xiàn)父母的影子,周圍沒有認識的人,唯有的是一個死去的朋友的戀人、一個住在同一幢宿舍樓的哥們,一個一起上過選修科的女孩子。就這樣簡單的生活,簡單的日子,卻讓我向往。每周空閑時間打工以維持日常生活費用;抽空去各地走走,算是旅游;周日與死去的朋友的戀人軋馬路,等等。
我很喜歡旅游,可是口袋里沒有錢。想找份工作,沒有說的過去的。何況中國地大物博,四處走的地方是多,可范圍太大,而且沒有日本新干線之類便捷的交通網(wǎng)絡(luò)。而最根本的是,沒有渡邊的心情,一個人游歷,是需要勇氣與決心的,也需要與眾不同的心境。我想我沒有,所以只能徒自嘆息。
看完書后的一個明顯的印象是,日本人性觀念的開放。以至于有人偏激地認為,村上是個性變態(tài)。我倒沒有這種看法,同為男人,同為青春期的男人,試問誰沒有那種想法或行為?除非你不是男人,或者自身有問題。
以前也耳聞過大和民族的這一有別于儒家思想的顯著特點,算是明治維新時期西化的產(chǎn)物了。但是看完本書后,算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或許國內(nèi)像這種純文學(xué)中,涉及性的文字不多或未可知??墒牵胂霑r下,青年人中的同居熱,甚至在高校中也毫不遜色,也就不會覺得有什么驚訝的。本人單身,活了一大把,還沒有經(jīng)歷過純粹意義上的戀愛,更不用說同居了。由于本人如此,交游圈也可想而知,所以對同居現(xiàn)象一無所知。只是愛好讀報,還知道高校中不少校園內(nèi)安放了自動售安全套的機子。僅此而已!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700字(10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