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時刻》觀后感心得大全_觀《決勝時刻》有感5篇
電影《決勝時刻》講述了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自1949年再回北平進駐香山后,到國共和談、渡江戰(zhàn)役再到籌劃新中國的建立等一系列事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摹稕Q勝時刻》觀后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決勝時刻》觀后感篇一
今天去觀看了電影《決勝時刻》,很久沒有看過這類電影了,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電影中的幾個片段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到現(xiàn)在畫面還在我眼前浮現(xiàn)。
電影中的最大印象就是毛主席那種從容,無論面對什么樣的陰謀和軌跡,毛主席給我們的態(tài)度始終是很淡定,很從容。就像一根定海神針,讓我們心中有一種感覺,只要毛主席在什么困難都不是困難。
影片中有句話讓我有很大的觸動,說到“讓他知道,他現(xiàn)在面對的,是站起來的中國”。是的,中國站起來了。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F(xiàn)在的中國已經(jīng)走在世界的最前端,是世界的領航者。
最后補一句觀后感:我愛你,祖國!
《決勝時刻》觀后感篇二
9月19日晚,江山市司法局組織全局職工觀看電影《決勝時刻》,回溯新中國成立的初心和使命,燃起心中的熱血。
電影《決勝時刻》由黃建新監(jiān)制導演,寧海強共同導演,唐國強、劉勁、黃景瑜、王麗坤領銜主演,張涵予、馬天宇特別出演,馬曉偉、濮存昕、劉之冰、高曙光等主演。講述了1949年黨中央領導人進駐香山,在國共和談破裂的千鈞一發(fā)之際,全力籌劃建立新中國的歷史。
《決勝時刻》告訴我們,要始終做到為民造福。歷史充分證明,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虛心向群眾學習,真心對群眾負責,熱心為群眾服務,誠心接受群眾監(jiān)督;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是不是有助于解決群眾的難題,是不是有利于增進人民福祉;要胸懷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業(yè)之中。
《決勝時刻》觀后感篇三
這是渡江前夕的踟躕;這是最終戰(zhàn)場的炮火;這是中國成立的凱歌。一九四九,幾十年的拼搏,一代人的心血,在這個節(jié)點凝聚、噴薄。
本片全篇都在描畫渡江決戰(zhàn)前后的場景,特別的是,本片的節(jié)奏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沉重陰郁,描繪的中心也并未放在戰(zhàn)爭的準備與進行,反而是圍繞的領袖毛主席,以輕松明快的方式講述他身邊的故事。
片中的毛主席身份多樣,但突出表現(xiàn)的是他作為父親、作為老友、作為長輩和藹而活潑的一面。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領袖形象。我們一次次地從他與身邊人的互動中受到感染。無論是替李訥捉麻雀還是送陳有富戀愛錦囊,這種帶有反差的滑稽感讓全場陷入歡樂。
不過也正是存在這份溫馨,戰(zhàn)爭的殘酷才更加刻骨銘心。片中的戰(zhàn)斗畫面所占的篇幅并不長,但每一個鏡頭都能觸動人的靈魂。當英艦紫石英號進犯守區(qū),炮火漫天,我們堅毅還擊,粉碎了洋人腦中的大清印象。當解放軍硬搖著木船從反動派的轟炸中挺進,踏上對方自以為堅不可摧的防御江岸,當戰(zhàn)士們全身已被烈火焚燒,他們仍怒吼著向敵人撲去,眼中閃亮著對未來的希望。
田二橋,一位年輕的解放軍戰(zhàn)士,稚氣未脫,在信中表露了自己的向往。站在高地,身中數(shù)彈,仍緊握旗桿。無數(shù)的戰(zhàn)友一同托起旗桿時,也托起了他堅毅的靈魂。
任弼時,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拖著病軀用小提琴為老戰(zhàn)友們完成了最終的獻禮,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鳴響了圣歌。
毛人鳳,狠毒如斯,在蔣介石最終放棄轟炸天安門時,一問,再無言。
這是人民的勝利。我們站起來了。
《決勝時刻》觀后感篇四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激勵員工牢記革命理想和宗旨,9月19日下午,北京金隅節(jié)能保溫科技(大廠)有限公司工會組織職工觀看愛國影片《決勝時刻》。
曾看過影片預告9月20日首映,對影片很期待,沒想到公司9月19日給職工們提前觀影的機會,我馬上報名參與了觀影活動。故事敘述了一九四九年春,中共中央領導進駐香山,經(jīng)歷了國共和談、蔣介石各種惡意破壞,以失敗告終,而共產黨渡江戰(zhàn)役一天突圍、解放南京,解放戰(zhàn)爭進入最后的決勝時刻的歷史詳細描寫。
影片中最讓人振奮人心的是渡江戰(zhàn)役,戰(zhàn)役只用了一天就成功突圍、突圍中戰(zhàn)士們用人墻當護盾,身披“火甲”沖入敵方陣地,與敵人相擁而亡壯烈犧牲;小戰(zhàn)士田二橋誓死護衛(wèi)紅旗等畫面,有歡笑有淚水,非常感動和震撼。
影片唐國強老師塑造的毛主席,不僅展示了在大事面前運籌帷幄的大將風范,也刻畫了生活中主席對身邊警衛(wèi)員陳有富親事的關心、周到體貼的給二橋準備回家的禮物和與女兒親和的游戲,體現(xiàn)了毛主席對民眾對國家的大愛之情。
影片整個畫面清晰,顏色鮮亮,場面震撼,演員表演細致,讓人不自覺的油生愛國主義情懷和勝利榮譽感,看完后激動的心請久久不能平復,深刻地認識到革命先烈們?yōu)榱私⑿轮袊鴴侇^顱灑熱血,換來今天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讓我不由感到要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決勝時刻》觀后感篇五
這是渡江前夕的踟躕;這是最終戰(zhàn)場的炮火;這是中國成立的凱歌。一九四九,幾十年的拼搏,一代人的心血,在這個節(jié)點凝聚、噴薄。
本片全篇都在描畫渡江決戰(zhàn)前后的場景,特別的是,本片的節(jié)奏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沉重陰郁,描繪的中心也并未放在戰(zhàn)爭的準備與進行,反而是圍繞的領袖毛主席,以輕松明快的方式講述他身邊的故事。
片中的毛主席身份多樣,但突出表現(xiàn)的是他作為父親、作為老友、作為長輩和藹而活潑的一面。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領袖形象。我們一次次地從他與身邊人的互動中受到感染。無論是替李訥捉麻雀還是送陳有富戀愛錦囊,這種帶有反差的滑稽感讓全場陷入歡樂。
不過也正是存在這份溫馨,戰(zhàn)爭的殘酷才更加刻骨銘心。片中的戰(zhàn)斗畫面所占的篇幅并不長,但每一個鏡頭都能觸動人的靈魂。當英艦紫石英號進犯守區(qū),炮火漫天,我們堅毅還擊,粉碎了洋人腦中的大清印象。當解放軍硬搖著木船從反動派的轟炸中挺進,踏上對方自以為堅不可摧的防御江岸,當戰(zhàn)士們全身已被烈火焚燒,他們仍怒吼著向敵人撲去,眼中閃亮著對未來的希望。
田二橋,一位年輕的解放軍戰(zhàn)士,稚氣未脫,在信中表露了自己的向往。站在高地,身中數(shù)彈,仍緊握旗桿。無數(shù)的戰(zhàn)友一同托起旗桿時,也托起了他堅毅的靈魂。
任弼時,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拖著病軀用小提琴為老戰(zhàn)友們完成了最終的獻禮,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鳴響了圣歌。
毛人鳳,狠毒如斯,在蔣介石最終放棄轟炸天安門時,一問,再無言。
這是人民的勝利。我們站起來了。
相關文章: